一种晾袜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500发布日期:2018-12-07 22:18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晾袜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晾晒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凉袜架。



背景技术:

洗好的衣物在晾晒时,人们通常采用衣架将其撑起,以便加快衣物的晾干速度。尤其对于袜子等小件衣物,需经常换洗,充分的晾晒对其保持舒适性和减少细菌十分重要,市场上现有的晾袜架主要采用环形挂圈上悬挂多个夹子的结构,缺点是袜体不能撑开,不利于其通风干燥,所需晾晒时间长,容易使袜子变硬影响舒适性,此外还需要单独准备许多夹子,非常的不方便。与此同时,当前用普通衣架由于表面光滑的原因,晾晒袜子极易出现袜子滑落的情况,而且晾晒袜子的空间有限数量极少。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晾袜架。该晾袜架可通过调节主架节数与支架的伸缩和倾斜来放置袜子。不仅能晾晒足够数量的袜子,而且能够保证支架具有支撑任意长度袜子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晾袜架,包括竖直放置的主架、与主架顶端连接的挂钩、与主架末端连接的负重端及主架两侧对称设置的若干对支架,每根支架可拆卸为两节以上连杆,连杆之间以滑动连接的方式相连,所述每根支架的支架尾端均与主架铰接,所述主架可拆分为若干段副主架,每相邻两段副主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榫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架上设有若干个半球形铰座,每个所述半球形铰座上开有一个圆形凹槽,所述每根支架的球形支架尾端伸入相对应的圆形凹槽中。

再进一步地,每段所述副主架的一端设有榫槽,另一端设有榫头,所述榫头为圆榫。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晾袜架能根据袜子的数量调节副主架的个数,可根据袜子的长度调节支架的长度,使得袜子充分晾晒,同时由于支架上的摩擦,也使得袜子不容易滑落;

2、本实用新型的晾袜架在使用时可撑开,在不使用状态时,可收缩,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晾袜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榫头和榫槽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的标号如下:

挂钩1、主架2:副主架21、榫槽22、榫头23、支架3:连杆31、支架尾端32、半球形铰座4:凹槽41、负重端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结合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晾袜架,该晾袜架包括竖直放置的主架2,本实施例优选主架2为一根竖直放置的支撑杆,在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挂钩1,在支撑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负重端5,在支撑杆的两侧对称设有若干根支架3,所述支架3的支架尾端32与支撑杆铰接,结合图2可知,在支撑杆上对称设有若干个半球形铰座4,所述半球形铰座4通过铸作的方式固定在支撑杆上,且半球形铰座4的顶面上开有圆形凹槽41,支架尾端32伸入圆形凹槽中,所述支架尾端32的形状优选为圆球状,使得支架尾端32能够较好的深入圆形凹槽41中,同时也使得支架3可在半球形铰座4中转动,再次结合图2可知,在圆形凹槽41的上边边沿开有一个缺口,使得支架3在受力时,支架3的支架尾端32可固定在半球形铰座4的缺口中;与此同时,所述支架3也可拆卸为两节以上连杆31,连杆31之间以滑动连接的方式相连,因此,可以根据袜子的具体长度来调节每根支架的长度;调节完毕后,可将袜子从支架的顶端套上,覆盖至支架的末端,实现袜子的充分晾晒。

结合图1和图2可知,本实施例的主架2可拆分为若干段副主架21,每相邻两段副主架21之间优选榫接的连接方式(除了与挂钩1连接的副主架及与负重端5连接的副主架),具体的是在一段副主架的一端设置榫槽22,另一端设置榫头23,本实施例优选榫头23如图3所示的结构,具体的为榫头23为圆柱体圆榫,圆柱体圆榫的末端过渡连接有立方体平板,所述圆柱体圆榫沿榫槽22的一侧伸入到榫槽22中与榫槽22稳固的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晾袜架可以根据袜子的数量来增加或者减少副主架21的数量,根据袜子的长短来调节支架的长度,在使用时,使用者手持挂钩1,将其悬挂在相应的位置,晾袜架受负重端5的作用下竖直下垂,支架3也从收缩的状态受重力影响而撑开,根据袜子的具体长度来调节每根支架3的长度,调节完毕后,可把袜子从支架3的顶端套上,覆盖整个支架3,达到充分晾晒的目的,当不需要再使用晾袜架时,首先拆卸支架3,将其长度缩到最小,然后使支架3的支架尾端32在半球形铰座4的凹槽41中转动,使得支架3与主架2在同一个方向上伸展,从而实现整个晾袜架的收缩。

为了进一步的增加本新型提供的晾袜架的美感,本实施例优选将负重端设置成鱼头型,但其它形状的负重端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实施例仅为最佳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