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伞集中放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487发布日期:2018-12-07 22:1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伞集中放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伞集中放置装置。



背景技术:

雨伞是下雨天气人们常用的一种工具,但进入房间雨伞的放置非常不方便,特别是人员集中的场所如学校教室、会议室等场所。现有技术中,下雨天,雨伞在人员集中的场所的收纳有多种方式,如常见的,进门时将雨伞收纳好,并套在塑料袋中,然后雨伞可以随身携带;也有在进门处设置有悬挂雨伞的挂架。将雨伞套设在塑料袋中的方式,套塑料袋比较麻烦;将雨伞悬挂在进门处的挂架上,容易在地面上形成积水,当人员踩着积水进门后,会把室内的地面弄湿。

例如公开号为CN 102144874 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公开了雨伞存放装置,包括雨伞收集器和雨水收集器,所述雨伞收集器的底部开有通孔,所述雨水收集器设置在雨伞收集器的下部,所述通孔正对雨水收集器的入口,所述雨水收集器的底部设置有带塞子的漏孔。根据该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雨伞存放装置,使得人们在下雨天进屋内或者车内时,可以将湿伞置于雨伞收集器中,雨水将顺着容器壁流入雨水收集器中,从而避免了到处湿淋淋的窘境。但该存放装置每次最多只能存放四把伞,而且取伞的时候容易造成误拿的现象。

又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4950436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雨伞收集装置,包括底板、承载环,所述的底板正面上设置有承载轴、蓄水池,背面上设置有滑轮,所述的滑轮上设置有锁扣,所述的承载环与承载轴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的承载环及连接杆上均设置有收集孔。本实用新型在承载轴两端分别设置有承载环和蓄水池,雨伞放置在承载环上的收集孔内,雨伞上的水落入到蓄水池内,避免了雨水洒落到地面上,造成人员跌倒的情况,在底板下设置带有锁扣的滑轮,便于移动雨伞收集装置的位置。由于承载环为圆形结构,给雨伞取放带来了不便,而且容易造成雨伞的误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伞集中放置装置, 解决现有技术中误拿、取放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雨伞集中放置装置,包括多个伞筒和雨水收集台,所述伞筒上设有带编号的盖子,可以有效预防雨伞错拿等尴尬;伞筒与水平面之间呈10°-15°,便于将雨伞上的水进行及时倒流到雨水收集台中,最终又出水孔排出。本实用新型的雨伞集中放置装置具有使用方便、可集中放置较多雨伞、可以有效预防雨伞错拿等尴尬、还具有集水功能,可防止雨水弄湿地面的特点。

优选的是,所述伞筒位于雨水收集台的框架内呈上下分层放置,每层由支撑板隔开。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雨水收集台的底部设有滑轮,从而方便雨伞收集装置的移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雨水收集台的下端开有出水孔用于排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出水孔上设有孔塞,打开该孔塞即可将雨水排出。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伞筒的内壁材料为疏水塑料。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雨水收集台选用高分子塑料,选用强度高,质轻的高分子塑料,不易腐蚀,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雨伞集中放置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雨伞集中放置装置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

伞筒1,雨水收集台2,出水孔3,滑轮4,支撑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雨伞集中放置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雨伞集中放置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雨伞集中放置装置,包括多个伞筒1和雨水收集台2,所述伞筒1上设有带编号的盖子,可以有效预防雨伞错拿等尴尬;伞筒1与水平面之间呈10°-15°,便于将雨伞上的水进行及时倒流到雨水收集台2中,最终又出水孔3排出。本实用新型的雨伞集中放置装置具有使用方便、可集中放置较多雨伞、可以有效预防雨伞错拿等尴尬、还具有集水功能,可防止雨水弄湿地面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伞筒1位于雨水收集台2的框架内呈上下分层放置,每层由支撑板5隔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台2的底部设有滑轮4,从而方便雨伞收集装置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台2的下端开有出水孔3用于排水(如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孔3上设有孔塞,打开该孔塞即可将雨水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伞筒1的内壁材料为疏水塑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台2选用高分子塑料,选用强度高,质轻的高分子塑料,不易腐蚀,使用寿命较长。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雨伞集中放置装置包括本说明书中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且为了使说明书简明,在此没有将这些组合一一详细介绍,但看过本说明书后,由本说明书构成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已经不言自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