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431发布日期:2018-12-07 22:1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杯。



背景技术:

为方便用户携带水杯,一般在水杯的杯盖上设置用于提起水杯的提绳,提绳的一端伸入杯盖上的安装孔内与杯盖连接,同时,为提高保温效果,一般将杯盖加工成双层结构,内杯盖与杯体扣合连接,外杯盖套装于内杯盖外侧以减少杯盖处热量的散失,此时,提绳需要穿过外杯盖与内杯盖上的安装孔连接,当用户通过提绳提起水杯时,提绳位于内杯盖和外杯盖之间的一段容易在内杯盖和外杯盖之间转动或摆动,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提绳位于内杯盖和外杯盖之间的一段在内杯盖与外杯盖安装时容易移动,不利于内杯盖与外杯盖之间的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水杯,提绳的固定段固定于内杯盖和外杯盖之间,避免固定段移动而引发自由段的长度变化,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杯,包括杯体、杯盖和用于提起水杯的提绳,杯盖包括盖合于杯体的内杯盖和套装于内杯盖外侧的外杯盖,内杯盖上设有内盖安装孔,所述提绳包括穿过内盖安装孔并连接于内杯盖的连接段、从内盖安装孔伸出并固定于内杯盖与外杯盖之间的固定段和伸出杯盖的自由段。

进一步的,所述内杯盖的外壁或外杯盖的内壁设有限位槽,固定段扣入限位槽内固定;或者,所述外杯盖压紧固定段于内杯盖上实现固定段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外杯盖设有供自由段伸出的安装通槽,安装通槽与内盖安装孔相互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外杯盖的内壁设有周向定位筋,内杯盖的外壁设有定位槽,周向定位筋与定位槽配合使安装通槽与内盖安装孔在纵向上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自由段从外杯盖的底端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段设有限制提绳与内杯盖分离的止挡部,止挡部抵触于内盖安装孔的一端;或者,所述内盖安装孔设有两个,提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内盖安装孔后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内杯盖的顶端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壁,内盖安装孔设于延伸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自由段设有吊牌,吊牌上设有供提绳穿过的安装孔,吊牌通过安装孔滑动连接于提绳。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外侧套装有杯套,杯套包括具有弹性的杯套侧壁,杯套侧壁紧贴杯体的外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杯套还包括用于支撑杯体的杯套底壁,杯套侧壁的底部和/或杯套底壁设有排气孔;或者,所述杯套还包括用于支撑杯体的杯套底壁,杯套底壁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减小杯套支撑面积的凹槽;或者,所述杯套侧壁的顶端设有杯套口,杯体的外侧壁设有径向台阶,杯套口套在径向台阶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内杯盖盖合于杯体上,外杯盖套设于内杯盖的外侧,提高了杯盖的外形美观度、整体强度和保温效果;提绳的连接段穿过内盖安装孔与内杯盖连接,保证了提绳与水杯的连接强度,方便用户携带水杯,提绳的固定段固定于内杯盖和外杯盖之间,限制提绳的固定段相对内盖安装孔转动和摆动,避免固定段移动引发自由段的长度变化,而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方便内杯盖与外杯盖的安装。

2、内杯盖的外壁设有限位槽,固定段扣入限位槽内固定;从而提绳的固定段卡入内杯盖上的限位槽中,避免外杯盖套装于内杯盖外侧时固定段周向移动或摆动而影响内杯盖和外杯盖的配合,提高内杯盖与外杯盖的安装效率,同时,也利于减小内杯盖与外杯盖之间的间隙,减小杯盖的外廓尺寸;外杯盖的内壁设有限位槽,固定段扣入限位槽内固定,在保证固定段稳定固定于内杯盖与外杯盖之间的条件下,避免在内杯盖上开槽而降低了内杯盖与连接段的连接强度,同时,简化内杯盖结构,方便内杯盖的加工;外杯盖压紧固定段于内杯盖上,增加了固定段与外杯盖和内杯盖之间的摩擦力,不仅限制固定段相对安装孔的转动和摆动,而且限制连接段沿内盖安装孔的轴向随意伸缩,实现提绳与杯盖的固定连接,连接的稳定性高,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3、外杯盖设有供自由段伸出的安装通槽,安装通槽与内盖安装孔相互错开,内杯盖在安装通槽与内盖安装孔之间具有足够大的面积设置限位槽,从而减小了提绳固定段的长度。

4、内杯盖的顶端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壁,内盖安装孔设于延伸壁上,不仅保证内杯盖的强度,而且避免内盖安装孔与杯体的内腔连通而引发漏水。

5、吊牌可以设置文字、图案或商标,增加水杯的识别度,同时,增加了提绳与手的接触面积,避免用户提起水杯时提绳勒手,吊牌上设有供提绳穿过的安装孔,吊牌通过安装孔滑动连接于提绳,增加了吊牌与用户之间互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调整吊牌的位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中水杯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中水杯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中内杯盖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一中外杯盖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一中吊牌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一中杯套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施例四中水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杯,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杯体1、杯盖2和用于提起水杯的提绳3,杯盖2包括盖合于杯体1的内杯盖21和套装于内杯盖21外侧的外杯盖22,内杯盖21上设有内盖安装孔211,所述提绳3包括穿过内盖安装孔211并连接于内杯盖21的连接段31、从内盖安装孔211伸出并固定于内杯盖21与外杯盖22之间的固定段32和伸出杯盖2的自由段33。

内杯盖21盖合于杯体1上,外杯盖22套设于内杯盖21的外侧,提高了杯盖2的外形美观度、整体强度和保温效果;提绳3的连接段31穿过内盖安装孔211与内杯盖21连接,保证了提绳3与水杯的连接强度,方便用户携带水杯,提绳3的固定段32固定于内杯盖21和外杯盖22之间,限制提绳3的固定段32相对内盖安装孔211转动和摆动,避免固定段32移动引发自由段33的长度变化,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方便内杯盖21与外杯盖22的安装。

结合图3,内杯盖21的外壁设有限位槽212,固定段32扣入限位槽212内固定;从而提绳3的固定段32卡入内杯盖21上的限位槽212中,避免外杯盖22套装于内杯盖21外侧时固定段32周向移动或摆动而影响内杯盖21和外杯盖22的配合,提高内杯盖21与外杯盖22的安装效率,同时,也利于减小内杯盖21与外杯盖22之间的间隙,减小杯盖2的外廓尺寸,当然,限位槽212也可以设于外杯盖22的内壁上,避免在内杯盖21上开槽而降低了内杯盖21与连接段31的连接强度,同时,简化内杯盖21结构,方便内杯盖21的加工。

结合图4,外杯盖22设有供自由段33伸出的安装通槽221,安装通槽221与内盖安装孔211相互错开,内杯盖21在安装通槽221与内盖安装孔211之间具有足够大的面积设置限位槽212,从而减小了固定段32的长度,具体地,为方便限位槽212的加工,限位槽212沿纵向延伸设置,安装通槽221面向限位槽212的下端,内盖安装孔211设于限位槽212槽底壁的上端,从而安装通槽221与内盖安装孔211在纵向上对齐,提绳3穿过安装通槽221后直接卡入限位槽212中,并沿限位槽212的延伸方向伸入内盖安装孔211中,限位槽212引导提绳3的安装,提高了提绳3与杯盖2的安装效率,同时,为方便安装通槽221在内杯盖21和外杯盖22安装过程中与限位槽212对准,外杯盖22的内壁设有周向定位筋222,内杯盖21的外壁设有定位槽213,周向定位筋222与定位槽213配合使安装通槽221与内盖安装孔211在纵向上对齐。

自由段33既可以从外杯盖22的侧壁伸出,又可以从外杯盖22的顶壁伸出,本实施例中,安装通槽221为孔状结构,从而安装通槽221不仅可以设于外杯盖22的侧壁上,还可以设于外杯盖22的顶壁上,当然,安装通槽221也可以为设于外杯盖22侧壁的开口槽结构。另外,限位槽212也可以沿内杯盖21的周向延伸设置,也可以倾斜延伸设置。

连接段31设有限制提绳3与内杯盖21分离的止挡部,止挡部抵触于内盖安装孔211的一端,保证提绳3与内杯盖21可靠连接;具体地,所述止挡部包括止挡杆34,止挡杆34连接于提绳3,止挡杆34对提绳3的端部切口进行包裹,避免端部切口处的提绳3散乱,方便提绳3的连接段31从外至内穿过内盖安装孔211,止挡杆34的长度大于内盖安装孔211的最小直径,从而止挡杆34穿过内盖安装孔211后沿内盖安装孔211的径向放置,向外拉动提绳3后,止挡杆34的两端均抵触于内盖安装孔211上远离限位槽212的一端。当然,提绳3的连接段31也可以从内至外穿过内盖安装孔211,使止挡杆34抵触于内盖安装孔211上靠近限位槽212的一端。

所述内杯盖21的顶端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壁210,内盖安装孔211设于延伸壁210上,不仅保证内杯盖21的强度,而且避免内盖安装孔211与杯体1的内腔连通而引发漏水,本实施例中,延伸壁210为环状结构且位于内杯盖21顶部边缘,延伸壁210与内杯盖21的外侧壁平齐,利于限位槽212的设置,当然,延伸壁210也可以为弧形结构、矩形结构或其他形状的壁,延伸壁210也可以设于内杯盖21顶壁的中部或其他位置。

结合图5,所述自由段33设有吊牌4,吊牌4可以设置文字、图案或商标,增加水杯的识别度,同时,增加了提绳3与手的接触面积,避免用户提起水杯时提绳3勒手,吊牌4上设有供提绳3穿过的安装孔40,吊牌4通过安装孔40滑动连接于提绳3,增加了吊牌4与用户之间互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调整吊牌4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吊牌4上的安装孔40设有两个且分别为第一安装孔401和第二安装孔402,提绳3穿过第一安装孔401和第二安装孔402,从而吊牌4在自由段33滑动时将无法与提绳3分离,可靠性更高。

结合图6,所述杯体1外侧套装有杯套5,阻止杯体1内液体的热量大量散失,提高了水杯的保温效果,也避免杯体1过烫而烫伤用户,同时,杯套5作为杯体1的保护套,提高了水杯的抗摔和防撞能力,杯套5包括具有弹性的杯套侧壁51,杯套侧壁51紧贴杯体1的外侧面,避免杯套5受热膨胀后而与杯体1之间产生气泡或间隙,影响用户握持水杯时的手感。

本实施例中,所述杯套5还包括用于支撑杯体1的杯套底壁52,杯套底壁52设有排气孔53,从而杯套5套装于杯体1外侧时,杯套5与杯体1之间的气体从排气孔53排出,减小了安装过程中的阻力,保证杯套5与杯体1安装到位,利于用户随时拆装杯套5进行清理和更换。当然,排气孔53也可以设于杯套侧壁51的底部。

杯套底壁52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减小杯套5支撑面积的凹槽54,降低了杯套5底部的平整度要求,保证套装杯套5的水杯平稳放置于工作台面上。

所述杯套侧壁51的顶端设有杯套口55,杯体1的外侧壁设有径向台阶11,杯套口55套在径向台阶11上,限制杯套5与杯体1分离,避免杯套5受热膨胀后轻易地从杯体1上脱落,提高了杯体1和杯套5连接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杯,内杯盖21和外杯盖22上不再设置限位槽212,而是外杯盖22压紧固定段32于内杯盖21上实现固定段32的固定。外杯盖22压紧固定段32于内杯盖21上,增加了固定段32与外杯盖22和内杯盖21之间的摩擦力,不仅限制固定段32相对内盖安装孔211的转动和摆动,而且限制连接段31沿内盖安装孔211的轴向随意伸缩移动,实现提绳3与杯盖2的固定连接,连接的稳定性高,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杯,所述自由段33也可以从外杯盖22的底端伸出,从而将杯盖2上供自由端伸出的开口隐藏,避免外杯盖22上设孔或槽影响外杯盖22的美观,也保证了外杯盖22的强度。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杯,如图7所示,所述止挡部也可以包括连接段31上的绳结35,绳结35大于内盖安装孔211的最小直径,简化提绳3的结构。

当然,所述止挡部也可以包括连接段31上打胶形成的胶体,胶体尺寸大于内盖安装孔211的最小直径,保证了提绳3自由段33的长度。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杯,所述内盖安装孔211设有两个,提绳3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内盖安装孔211后连接为一体。具体地,提绳3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内盖安装孔211后打结连接为一体,从而整个提绳3形成一个封闭结构,保证提绳3与内杯盖21的可靠连接,本实施例中,提绳3的两端连接为一体的绳结尺寸大于内盖安装孔211的最小直径,进一步限制提绳3沿内盖安装孔211的轴向大幅滑移,当然,所述绳结尺寸也可以小于或等于内盖安装孔211的最小直径,

本实施例中,提绳3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内盖安装孔211后也可以通过胶体或其他连接件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