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597发布日期:2018-07-13 16:3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洗碗机。



背景技术:

洗碗机是自动清洗碗、筷、盘、碟、刀、叉等餐具的设备。目前在市面上的全自动洗碗机可以分为家用和商用两类,家用全自动洗碗机只适用于家庭,主要有柜式、台式及水槽一体式。商用洗碗机按结构可分为箱式和传送式两大类,为餐厅、宾馆、机关单位食堂的炊事人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增进清洁卫生。

洗碗机内一般都会设置洗碗机水杯和出水臂,出水臂用于向碗碟喷水,辅助清洗碗碟。洗碗机水杯则是集污水回收,食物残渣回收等于一体,并要方便清洗。现有的洗碗机水杯与出水臂都是分开设置,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洗碗机水杯和出水臂分别设置在洗碗机水槽两侧不同区域。这样设计的洗碗机在长时间时候后,洗碗机水槽容易变形,导致洗碗机水槽远离洗碗机水杯的一侧出现积水,影响产品的适应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转动还能摆动的洗碗机。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洗碗机,包括洗碗机水杯和出水臂,所述洗碗机水杯的侧壁上设有向内凸起出水臂安装台,所述出水臂安装台上设有连通所述洗碗机水杯上端和下端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的上端接所述出水臂,所述出水孔的下端接进水管,所述洗碗机水杯上还设有下水孔。

进一步,所述出水臂的中间旋转安装在所述出水孔上,所述出水臂的两侧设有倾斜排列的喷水口。

进一步,还包括过滤网和过滤杯,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洗碗机水杯上端,所述过滤网上设有安装杯口,所述过滤杯插入所述安装杯口并安装在所述过滤网上,所述过滤杯下端置于所述洗碗机水杯内。

进一步,还包括臭氧水发生装置,所述臭氧水发生装置与所述出水臂相连通,所述臭氧水发生装置制造的臭氧水通过所述出水臂喷出。

进一步,包括洗碗机水槽、水槽盖和辅助气缸,所述辅助气缸安装在所述洗碗机水槽旁,所述辅助气缸用于顶开关闭状态的水槽盖。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洗碗机中洗碗机采用全新设计的水杯,能够大幅度缩小各零部件所占用的体积,同时能将出水臂置于洗碗槽中间位置,提高洗碗机的实用效果,避免积水;此外通过臭氧水冲洗碗碟,杀菌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洗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洗碗机中洗碗机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洗碗机中洗碗机水杯与出水臂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洗碗机中过滤网与过滤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洗碗机水槽,2为辅助气缸,3为水槽盖,4为洗碗机水杯,5为出水臂安装台,6为下水孔,7为出水臂,8为过滤杯,9为出水孔,10为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洗碗机的结构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洗碗机水杯4和出水臂7,所述洗碗机水杯4的侧壁上设有向内凸起出水臂安装台5,所述出水臂安装台5上设有连通所述洗碗机水杯上端和下端的出水孔9,所述出水孔9的上端接所述出水臂7,所述出水孔9的下端接进水管,所述洗碗机水杯4上还设有下水孔6。

与传统的洗碗机不同,本实用新型洗碗机对洗碗机水杯水杯进行了重新设计,使洗碗机水杯4能够实现出水和下水的功能。使出水臂7和洗碗机水杯4能够紧密安装,缩小出水臂7与洗碗机水杯4之间的距离,方便洗碗机排水,有效避免洗碗机水槽1积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臂7的中间旋转安装在所述出水孔9上,所述出水臂7的两侧设有倾斜排列的喷水口。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网10和过滤杯8,所述过滤网10安装在所述洗碗机水杯4上端,所述过滤网10上设有安装杯口,所述过滤杯8插入所述安装杯口并安装在所述过滤网10上,所述过滤杯8下端置于所述洗碗机水杯4内。过滤网10能避免食物残渣堵塞洗碗机水杯4,过滤杯8能有利于收集食物残渣,便于食物残渣的集中清理。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臭氧水发生装置,所述臭氧水发生装置与所述出水臂7相连通,所述臭氧水发生装置制造的臭氧水通过所述出水臂7喷出。使用臭氧水对餐具进行清洗,消毒效果好,更加卫生。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洗碗机水槽1、水槽盖3和辅助气缸2,所述辅助气缸2安装在所述洗碗机水槽1旁,所述辅助气缸2用于顶开关闭状态的水槽盖3。一般的水槽盖3质量较高,且与洗碗机水槽1贴合紧密,通过辅助气缸2能够方便水槽盖3的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全新设计的水杯,能够大幅度缩小各零部件所占用的体积,同时能将出水臂置于洗碗槽中间位置,提高洗碗机的实用效果,避免积水;此外通过臭氧水冲洗碗碟,杀菌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