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夏季用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5827发布日期:2018-09-28 18:24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坐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学生夏季用坐垫。



背景技术:

通常中学生教室容纳50-70人,人多,在一些不具备配备空调条件的学校,夏季教室温度高,让学生燥热不已。学生上课长期坐立,在坐凳上添加一块坐垫可以降低臀部温度,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上课注意力和学习效率。常见夏天坐垫材料有竹编、草质、亚麻、冰丝、水皮牛等,这些坐垫材料虽然软硬适中,坐在上面舒适,但其结构设计单一,散热效果不好,坐的时间久了,臀部具有灼热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坐在上面舒适、结构设计简单,散热效果良好,即便坐的时间较久,臀部也不会有灼热感的坐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夏季用坐垫,包括竹篾编制层、水竹帘层和毡布层,所述毡布层位于所述坐垫的底部,所述竹篾编制层的两端与所述毡布层的两端固接并形成一贯通腔室,所述水竹帘层可抽离式设置在所述贯通腔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水竹帘层的水竹为通直、中间腔去节的水竹段,所述水竹段的两端与外部连通,该水竹段通过棉线绳编制成所述水竹帘层。

进一步的,所述水竹的平均外径为8-10mm,长度为500-600mm。

进一步的,所述毡布层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台阶,所述竹篾编制层的两端粘接在所述台阶上并与所述毡布层的底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竹篾编制层的竹篾呈“X”形状交错编制。

进一步的,所述竹篾编制层的厚度为1-2mm,所述毡布层的厚度为10-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夏季用坐垫,其材质坐着感觉舒适,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其中,水竹性寒且中空,空气可在水竹空腔内自由流动,降温效果明显。在不开空调但气温又高的时候,该坐垫材料制作的坐垫能让中学生上课期间既舒服又凉爽,同时水竹段的设置,其小范围的滚动能为臀部提供按摩作用,进一步,毡布层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为坐垫提供柔软、舒适的坐感,同时该坐垫采用水竹帘层可抽离式设置,便于该水竹帘层的取出,从而方便竹篾编制层、水竹帘层和毡布层的清洗。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公开的夏季用坐垫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向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公开的水竹帘层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竹篾编制层; 2、水竹帘层;21、水竹段;3、棉线绳; 4、毡布层;41、台阶;5、贯通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夏季用坐垫,包括竹篾编制层1、水竹帘层2和毡布层4,其中,毡布层4位于坐垫的底部,竹篾编制层1的两端与毡布层4的两端固接并形成一贯通腔室5,水竹帘层2可抽离式设置在贯通腔室5内。

在本实施例中,水竹帘层2的水竹为通直、中间腔去节的水竹段21,水竹段21的两端与外部连通,该水竹段21通过棉线绳3编制成水竹层,水竹性寒且中空,空气可在水竹空腔内自由流动,降温效果明显。

在本实施例中,水竹段21的平均外径为8-10mm,长度为500-600mm,其中,水竹帘层2可沿坐垫的两端取出,从而方便清洗水竹帘层2,同时也便于清洗竹篾编制层1和毡布层4所形成的贯通腔室5的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毡布层4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台阶41,竹篾编制层1的两端粘接在台阶41上并与毡布层4的底面齐平,通过设置台阶41,使竹篾编制层1与毡布层4的粘接更加牢固,而且可以使该坐垫的底面与座椅齐平。

在本实施例中,竹篾编制层1的竹篾呈“X”形状交错编制。

在本实施例中,竹篾编制层1的厚度为1-2mm,毡布层4的厚度为10-15mm。

其中,该坐垫的制作过程如下:

1、挑选平均直径为8-10mm的通直水竹并截成500-600mm长的水竹段21,通过刮刀将水竹段21表面的竹青刮削干净,消除水竹段21尖削度,再利用钢钎将水竹段21中间腔的竹节去除,备用。

2、将处理后的水竹段21通过棉线绳3编织成300-400宽的水竹帘层2,棉线绳3均匀分布在水竹帘层2长度方向,如图3所示。

3、将竹篾编制层1和毡布层4裁剪成一定规格,按照图2组装制作,竹篾编制层1覆盖水竹帘层2 的侧面与底面,再覆盖毡布层 4 的边缘50 mm,竹篾编制层1和毡布层 4 的边缘通过热熔胶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