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翻盖马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1286发布日期:2019-01-18 19:24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翻盖马桶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翻盖马桶盖。



背景技术:

坐便器是一种用于人体排污的卫生器具,它主要由供人安坐的桶体以及具有遮蔽功能的马桶盖组成,而马桶盖则分为盖于桶体开口边沿位置的环形坐垫板以及盖于环形坐垫板上的盖板,环形坐垫板与盖板皆通过转轴铰接于桶体上,从而起到翻动的效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使用人员不同的如厕习惯则会时常对环形坐垫板进行翻动,而在不使用坐便器时,一般会将盖板盖合于桶体开口,防止灰尘落于环形坐垫板上,避免人体坐于环形坐垫板上时接触到不洁的东西,且在上完厕所进行冲水前,同样会将盖板盖合后再进行冲水,避免脏物在水流冲击下飞溅至坐便器外,并防止空气中弥漫污物的气味,因此使用人员需要经常翻动盖板,而环形坐垫板与盖板的盖合都需通过人工进行,人为接触无法保证使用人员的卫生健康,操作更显得麻烦。

为了解决人工翻动马桶盖的麻烦,都会通过减速电机来控制,由于结构限制,减速电机多安装至马桶盖后侧中部位置,利用减速电机以及铰链结构来控制环形坐垫板以及盖板的翻动,起到自动翻盖的效果,但是这种减速电机为了保证驱动力,一般体积较大,更会占据铰接孔上下空间,且盖板后侧便是坐便器的水缸位置,因此盖板与坐便器之间的空间极为有限,存在减速电机安装困难甚至难以安装的情况,只能通过缩减减速电机的横向宽度才能将减速电机安装至盖板后侧,但是减速电机的纵向高度则会随之升高,美观性极差,为了避免使用人员碰触到减速电机,需盖合上与减速电机体积相应的罩壳方可,在减速电机过高的情况下,罩壳体积也会变得巨大,不仅生产成本随之增加,更有可能对马桶盖的翻动动作造成干涉,影响翻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翻盖马桶盖,它不会受到自身与坐便器水缸之间的空间限制,能够轻易进行安装,且罩壳的体积不会被扩大,避免罩壳过大对翻盖动作造成干涉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翻盖马桶盖,包括坐垫板、覆盖于坐垫板上方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板后侧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连接头;所述盖板后侧设有一连接部,连接部铰接于连接头之间;所述坐垫板通过连接头与一罩壳相铰接;所述罩壳内部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驱动电机;所述坐垫板其中一侧连接头连接固定有主轴,连接部与该侧连接头不同侧的一侧连接固定有副轴;所述主轴与副轴外端皆固定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罩壳内设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皆呈横向分布;所述罩壳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功能键。

所述罩壳前侧下边沿向前延伸出一支撑板;所述坐垫板后侧下方设有与支撑板位置相应的卡槽;所述支撑板上表面抵压卡槽槽壁上。

所述支撑板前侧设有一限位卡爪。

所述支撑板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筋。

所述罩壳高度等于或低于盖板高度。

所述与主轴相连接固定的连接头上设有与主轴相卡合的第一连接孔,连接部与该连接头相邻的一侧设有与第一连接孔同轴的第一铰接孔;未与主轴相连接固定的连接头上设有第二铰接孔,连接部与该连接头相对的一侧设有与副轴相卡合的第二连接孔;所述主轴与副轴皆为六角轴;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皆为六角孔;所述第一铰接孔与第二铰接孔皆为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智能翻盖马桶盖的驱动电机位于罩壳内部两侧,相当于位于坐便器的两侧位置,不会占据马桶盖与坐便器水缸之间的空间,从而不受该空间的限制,而坐便器后方的水缸无法对对坐便器两侧空间进行限制,因此坐便器两侧具有足够的横向空间安装驱动电机,此时驱动电机的纵向高度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缩减,相应的,罩壳高度随之降低,罩壳体积随之缩小,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且不会对马桶盖的翻盖动作造成干涉,而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皆呈横向分布,能够实现横向上的动力输送,不依靠于纵向上的动力输送,因此无需在纵向位置设置任何动力机构,不会占据过多的纵向空间,从而保证罩壳高度较低,最大程度上避免罩壳对马桶盖翻盖动作造成影响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翻盖马桶盖的一个角度的局部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翻盖马桶盖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翻盖马桶盖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翻盖马桶盖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翻盖马桶盖的一个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翻盖马桶盖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翻盖马桶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翻盖马桶盖,包括坐垫板1、覆盖于坐垫板1上方的盖板2,所述坐垫板1后侧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连接头3;所述盖板2后侧设有一连接部4,连接部4铰接于连接头3之间;所述坐垫板1通过连接头3与一罩壳5相铰接;所述罩壳5内部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驱动电机6;所述坐垫板1其中一侧连接头3连接固定有主轴7,连接部4与该侧连接头3不同侧的一侧连接固定有副轴8;所述主轴7与副轴8外端皆固定有驱动齿轮9;所述驱动电机6的电机轴601连接有主动齿轮10;所述罩壳5内设有与主动齿轮10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1,从动齿轮11与驱动齿轮9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11与驱动齿轮9皆呈横向分布;所述罩壳5一侧设有控制面板12;所述控制面板12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功能键13。

所述罩壳5前侧下边沿向前延伸出一支撑板14;所述坐垫板1后侧下方设有与支撑板14位置相应的卡槽15;所述支撑板14上表面抵压卡槽15槽壁上。

所述支撑板14前侧设有一限位卡爪16。

所述支撑板14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筋17。

所述罩壳5高度等于或低于盖板2高度。

所述与主轴7相连接固定的连接头3上设有与主轴7相卡合的第一连接孔18,连接部4与该连接头3相邻的一侧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8同轴的第一铰接孔19;未与主轴7相连接固定的连接头3上设有第二铰接孔20,连接部4与该连接头3相对的一侧设有与副轴8相卡合的第二连接孔21;所述主轴7与副轴8皆为六角轴;所述第一连接孔18与第二连接孔21皆为六角孔;所述第一铰接孔19与第二铰接孔20皆为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需要对盖板或坐垫板进行翻动时,可通过按动控制面板12上的功能键13对驱动电机6进行控制,需要对盖板2进行上翻时,控制与副轴8同侧的驱动电机6运行,随着该驱动电机6的运行,该驱动电机6的电机轴601带动与其相连接的主动齿轮10旋转,主动齿轮10则通过与从动齿轮11的啮合将驱动力传递至驱动齿轮9上,此时驱动齿轮9通过副轴8带动连接部4旋转,随着连接部4的旋转,盖板2便会随之旋转,起到自动翻盖的效果,需要对盖板2下翻时,可知该驱动电机6反转即可。

需要对坐垫板1进行上翻时,控制与主轴7同侧的驱动电机6运行,该驱动电机6通过电机轴601带动与其相连接的主动齿轮10旋转,再通过从动齿轮11带动驱动齿轮9,从而通过驱动齿轮9带动主轴7旋转,使坐垫板1在连接头3的旋转下实现上翻动作,若是需坐垫板1下翻时,控制该驱动电机6反转即可,且可通过控制面板12上的功能键同时上翻或下翻坐垫板1、盖板2。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6位于罩壳5内部两侧,相当于位于坐便器的两侧位置,不会占据马桶盖与坐便器水缸之间的空间,从而不受该空间的限制,而坐便器后方的水缸无法对对坐便器两侧空间进行限制,因此坐便器两侧具有足够的横向空间安装驱动电机,此时驱动电机的纵向高度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缩减,相应的,罩壳5高度随之降低,罩壳5体积随之缩小,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且不会对马桶盖的翻盖动作造成干涉,而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11与驱动齿轮9皆呈横向分布,能够实现横向上的动力输送,不依靠于纵向上的动力输送,因此无需在纵向位置设置任何动力机构,不会占据过多的纵向空间,从而保证罩壳5高度较低,最大程度上避免罩壳5对马桶盖翻盖动作造成影响的情况。

罩壳5前侧下边沿向前延伸出支撑板14,罩壳5固定于坐便器的桶体上,因此罩壳5能够给予支撑板14一个固定力,而坐垫板1后侧下方设有与支撑板14位置相应的卡槽15,支撑板14上表面抵压卡槽15槽壁上,支撑板14能够将罩壳5所给予的固定力转变为对坐垫板1的支撑力,保证坐垫板1的稳固力,且能帮助坐垫板1分担使用人员施加的压力,延长坐垫板1的使用寿命,卡槽15的存在能够提高支撑板14与坐垫板1之间的嵌合程度,从而保证支撑效果。

支撑板14前侧设有限位卡爪16,限位卡爪16能够卡合于坐便器开口边沿处,实现罩壳5的快速拆装,同时能够提高罩壳5与坐便器之间的稳固性。

支撑板14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筋17,加强筋17的存在能够提高支撑板14的强度,进一步提高支撑板14对坐垫板1的辅助效果。

罩壳5高度等于或低于盖板2高度,保证罩壳5的存在完全不会对马桶盖的翻盖动作造成干涉,保证翻盖效果。

与主轴7相连接固定的连接头3上设有与主轴7相卡合的第一连接孔18,连接部4与该连接头3相邻的一侧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8同轴的第一铰接孔19;未与主轴7相连接固定的连接头3上设有第二铰接孔20,连接部4与该连接头3相对的一侧设有与副轴8相卡合的第二连接孔21;主轴7与副轴8皆为六角轴,第一连接孔18与第二连接孔21皆为六角孔,第一铰接孔19与第二铰接孔20皆为圆孔,这种连接方式使主轴7或副轴8在旋转时皆有相应的第一铰接孔19或第二铰接孔20对其轴向位置进行平衡,令主轴7或副轴8不会出现侧倾偏心的情况,保证翻盖动作的顺畅,同时避免了由于主轴7或副轴8偏心导致连接头3或连接部4受外力压迫致使损坏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