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感轻柔的高度可调节枕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0341发布日期:2018-12-28 19:0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感轻柔的高度可调节枕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信息属于床上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触感轻柔的高度可调节枕芯。



背景技术:

一般枕芯内填充100%羽绒,轻软蓬松,但支撑性、塑形性不足。采用羽绒与其他纤维混合填充在枕芯内,提高了支撑力,但体验不出蓬松轻柔的效果。现有技术采用上下羽绒软质层与中间硬质材料层结合等方法来解决以上的不足,比如,专利CN 201515881U公开了一种羽绒枕头,在枕套内设置上下两夹层填充羽绒,中间填充弹性纤维,羽绒面作为使用面,与人体头颈部直接接触,有轻柔感受,中间弹性纤维填充,使枕头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支撑性,同时成本降低。但是中间层弹性纤维由于是整体填充,造成中间部位高,四周低,难以形成与人体头部与颈椎在自然放松状态下的生理曲线相适应的形状,人体颈部得不到支撑,造成颈部不适。另外,上下夹层缝有网状缝纫线,使羽绒可被分成若干份均匀分布在每个格子内,填充均匀,不会乱跑,但是这样羽绒绒朵被束缚在小格子中,流动性较弱,蓬松度较差,未将羽绒蓬松轻柔的特点发挥出来,同时羽绒容易从缝线处钻出,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接触面轻柔、提供仰睡和侧睡不同区域、高度可调节的枕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触感轻柔的高度可调节枕芯,包括外枕芯、内枕芯与填充物,所述外枕芯由上下两片面料缝合四周而成,在外枕芯中间绗缝有一条平行于外枕芯宽度方向的绗缝线将外枕芯分为两个腔体,外枕芯以绗缝线为轴线对折后外枕芯沿长度方向闭合,形成上层腔体、中层腔体和下层腔体三个腔体;在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中设有填充物,中间腔体设有至少一个内枕芯。

进一步地,在外枕芯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四个侧边设有拉链。

进一步地,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的填充物材质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内枕芯表面设有至少一条横向绗缝线和一条纵向绗缝线。

进一步地,所述内枕芯的填充物为乳胶或慢回弹海绵。

进一步地,在中间腔体设有2-4个内枕芯,内枕芯的填充量不同。

有益效果:

1、充分发挥羽绒质轻、高蓬松性,使枕芯触感轻柔、外形饱满美观。

2、满足不同人体对枕头高度的要求,提供个人对仰睡区和侧睡区不同高度的需求。

3、节约面料、制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外枕芯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枕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枕芯的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枕芯使用时的效果图;

其中,1-外枕芯, 11-外枕芯上片面料、12-外枕芯下片面料、13-平行于外枕芯宽度方向的绗缝线,14、15-外枕芯腔体,16-拉链,17-中间腔体,2-内枕芯,23、24、25、26-内枕芯绗缝线,27-内枕芯仰睡区,28、29-内枕芯侧睡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枕芯包括外枕芯、内枕芯与填充物。如图1所示,外枕芯1由上片面料11和下片面料12四周缝合而成,外枕芯1中间绗缝一条平行于外枕芯宽度方向的绗缝线13将外枕芯1分为两个腔体,外枕芯1长度与宽度方向四个侧边设有拉链16。如图2所示,当拉链16拉上时,外枕芯1以绗缝线为轴线对折,外枕芯沿长度方向闭合,形成上、中、下三个腔体,上层腔体14和下层腔体15中设有填充物,中间腔体17中设有至少一个内枕芯2。

具体来说,将上下两片尺寸为长度70-100cm、宽度50-80cm的面料11、12,利用一道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中心缝线13将两片面料分隔为两个空间14、15,再沿中心缝线对折后形成一个中间腔体17。这些空间由4片长度为50-80cm、宽度为35-50cm面料构成,其中上下两个空间为封闭式腔体,上下腔体的填充物可以为同一种材质或者弹性不同的两种材质,如上下腔体都填充羽绒或蚕丝,或者其中一个腔体填充羽绒,另一个填充蚕丝材料,采用缝线将腔体其他边界进行缝合固结,中间腔体17为开放式腔体可供内枕芯2自由装卸,采用拉链或者魔术贴将腔体进行开合。通过对两片面料的缝合对折,形成具有三个独立填充腔体的外枕芯,实现对不同填充材料的分区域配置。这与采用四片面料直接缝合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枕芯无缝头,节约面料、制作简单等特点。

通过上下腔体填充物的变化可以实现一个枕头提供头颈部不同支撑感,包括上下面为羽绒的枕芯或上下面为蚕丝的枕芯,或一面是羽绒材料、另一面是蚕丝材料的枕芯等。羽绒面具有轻柔蓬松的特点,蚕丝面具有亲肤顺滑的特点,可供不同消费者按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腔体17可以放置一个内枕芯2或者多个尺寸相同、填充量不同的内枕芯2上下堆叠。具体的,内枕芯填充物为乳胶颗粒,填充量为300-800g。如图3所示,内枕芯上设有纵横交错的绗缝线,纵向为23、24、25,横向为26,其中,23、24将内枕芯划分为3个不完全封闭的区域,形成左右2个侧睡区28、29和中间1个仰睡区27,绗缝线23、25交错处使中间的仰睡区形成一个凹陷可供头部使用。

不同人体对枕头高度的需求不同,且人体头部在不同睡姿下所需的高度也不同,如成人男性在仰睡时,颈部适宜高度为2-3cm、头部适宜高度为4-8cm,而侧睡时,适宜高度为14-8cm;成人女性在仰睡时,颈部适宜高度为1-2cm,头部适宜高度为2-6cm,而侧睡时,适宜高度为10-14cm。如图4所示,在各个区域内进行填充入相应重量的填充物,其中仰睡头枕区<仰睡颈枕区<侧睡区,形成侧睡区高度为仰睡区高度的1.5-2倍,符合人体工效学的枕头结构。单个或若干个枕芯包叠加组合,可形成侧睡区高度为8-18cm,仰睡区头部高度为2-8cm,仰睡区颈部高度为1-3cm,满足了不同人体对枕头高度的要求,也提供了个人对仰睡区和侧睡区不同高度的需求。由于各区域内不完全封闭,绗缝线25两端距离枕边界有60-100mm,绗缝线23、24两端距离枕边界有12-20mm,在总填充量一定的情况下,可根据个人需求灵活调节各小区域的填充量。填充物为乳胶或慢回弹记忆海绵等粘弹材质的粒状物。优选为乳胶颗粒。天然乳胶材料透气性好、柔软回弹性好、气味芳香,同时与PE软管、泡沫粒子相比,粘弹材质的粒状物的流动性较低,定型性好,形状稳定。枕芯包的作用在于满足了不同人体对枕头高度的要求,也提供了个人对仰睡区和侧睡区不同高度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枕芯优选是将2-4个内枕芯组合叠加置于外枕芯的中腔内形成,由于外枕芯面料表面不设绗缝线,绒朵自然高度蓬松,外枕在无压力状态下内部充填饱满;在人体头部压下时,接触感轻柔无压,内枕芯起到安稳地承托起头部的作用,枕芯形成贴合人体头部曲度的形状,在无压力后,枕芯迅速蓬松恢复初样。因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柔软支撑性,充分发挥了羽绒质轻、高蓬松性,使枕芯触感轻柔、外形饱满美观。不仅避免了人体直接接触乳胶颗粒时产生的物粒感,也解决了100%羽绒填充物支撑性和塑形性的问题。

实施例1

一种枕芯包括外枕芯与内置于外枕芯内可装卸的内枕芯,内枕芯由3个内枕芯组成,其中各内枕芯填充量分别为400g、500g、600g,填充材料为天然乳胶材质的粒状物。外枕芯的上下两面填充95白鹅绒。单个或多个枕芯包叠加组合,形成侧睡区高度为6-14cm,仰睡区头部高度为2-6cm,仰睡区颈部高度为1-3cm,满足了不同人体对枕头高度的要求,也提供了个人对仰睡区和侧睡区不同高度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柔软支撑性,充分发挥了羽绒质轻、高蓬松性,使枕芯触感轻柔、外形饱满美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