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感温杯盖及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4576发布日期:2018-12-25 20:20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自动感温杯盖及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饮水用品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自动感温杯盖及保温杯。



背景技术: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杯子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千百年来,杯子的样式发展千变万化,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衍生出了很多新的表现形式,而现有保温杯就是其中一种,它因具有保温效果好、不烫手、携带方便等显著优点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现有保温杯一般包括用于存储饮用热水或茶水等饮品的杯体和杯盖,然而,当向杯盖倒出杯体中的热水或茶水时,无法通过视觉得知杯盖中的热水或茶水的冷热程度,从而需要通过触觉来判断是否适合饮用,进而容易发生烫伤的意外事故,危及人身健康。因此,针对如何以便利的方式间接显示杯盖所盛装饮品的高低温度以提示消费者的技术问题,市面上推出可感温提示的保温杯,或具有感温提示的杯盖,但是,现有的感温件没有与热水或茶水等饮品直接接触,而是将大多数将感温件设置于杯盖上表面,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420562842.1公开了一种感温杯盖,其中感温件与所装饮品存在较大的高度差,继而增加了感温件的感温误差,且现有杯盖内层材料绝大多数是食用级塑料或橡胶,所以又因食用级塑料或橡胶的热导性较低,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感温件的感温误差,进而也无法彻底解决容易被烫伤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是针对上述现有感温件没有与热水或茶水等饮品直接接触,而是将大多数将感温件设置于杯盖上表面,继而增加了感温件的感温误差,且现有杯盖内层材料绝大多数是食用级塑料或橡胶,所以又因食用级塑料或橡胶的热导性较低,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感温件的感温误差,进而也无法彻底解决容易被烫伤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感温杯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自动感温杯盖,包括:

盖体,其上设有用于装载饮品的装载空腔;

感温件,其设于所述盖体上,并显露于所述装载空腔内,用以直接接触所述装载空腔所装载饮品,且依据饮品所处不同温度范围而显示不同颜色。

如上所述的自动感温杯盖,所述盖体周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装载空腔的贯穿侧孔,所述贯穿侧孔用于套设所述感温件,所述感温件的外端位于所述盖体外侧上,所述感温件的内端位于所述装载空腔内,且从上往下延伸至所述装载空腔底部。

如上所述的自动感温杯盖,所述盖体底部开设有贯穿所述装载空腔的贯穿底孔,所述贯穿底孔用于套设所述感温件,所述感温件的下端位于所述盖体底部外侧上,且其上端位于所述装载空腔内。

如上所述的自动感温杯盖,所述装载空腔内底部设有向下凹陷的下凹槽,所述下凹槽与所述感温件相适配且用以安装所述感温件。

如上所述的自动感温杯盖,所述下凹槽和所述感温件的形状均为环形状。

如上所述的自动感温杯盖,所述装载空腔内底部设有向上凸起且用于安装所述感温件的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的上端高出所述装载空腔底部表面,且其上端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凸起的下端径向尺寸,所述感温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凸起相适配的安装孔。

如上所述的自动感温杯盖,所述感温件为感温变色硅胶。

如上所述的自动感温杯盖,所述温度范围包括第一段温度、第二段温度、第三段温度和第四段温度,所述第一段温度为22℃以下,所述第二段温度为22℃~31℃之间,所述第三段温度为31℃~43℃之间,所述第四段温度为43℃以上;

所述感温件接触处于所述第一段温度饮品时,显示出深蓝色;所述感温件接触处于所述第二段温度饮品时,显示出浅蓝色;所述感温件接触处于所述第三段温度饮品时,显示出草绿色;所述感温件接触处于所述第四段温度饮品时,显示出金黄色。

如上所述的自动感温杯盖,所述盖体上还设有杯柄,所述杯柄位于所述盖体外侧,且用于端起所述盖体,所述装载空腔内上部设有连接螺纹,所述连接螺纹位于所述装载空腔上部,且用于螺纹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保温杯,包括如上所述的自动感温杯盖和与所述自动感温杯盖相适配且用于存储饮品的杯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自动感温杯盖通过所述感温件显露于所述装载空腔内,用以直接接触所述装载空腔所装载饮品,且依据饮品所处不同温度范围而显示不同颜色,实现了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所述感温件的感温误差,从而能够真实、准确地通过不同颜色显示出饮品所处不同的温度范围,且告知了使用者所述装载空腔内所盛装饮品所处的温度范围,是否适合于饮用,进而可彻底解决由于感温误差导致了显示信息不准确所带来容易烫伤使用者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防止意外发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自动感温杯盖隐藏所述感温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自动感温杯盖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方式自动感温杯盖隐藏所述感温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方式自动感温杯盖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方式自动感温杯盖的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方式自动感温杯盖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第四种实施方式自动感温杯盖的立体图。

图8是本申请第四种实施方式自动感温杯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感温杯盖,包括盖体1和感温件2。

具体地,所述盖体1上设有用于装载饮品的装载空腔11,其中所述饮品为热水或茶水等。所述感温件2设于所述盖体1上,并显露于所述装载空腔11内,用以直接接触所述装载空腔11所装载饮品,且依据饮品所处不同温度范围而显示不同颜色。其优点在于实现了所述感温件2与所述装载空腔11所装载饮品直接接触,继而最大限度减少了所述感温件2的感温误差,从而能够真实、准确地通过不同颜色显示出饮品所处不同的温度范围,且告知了使用者所述装载空腔11内所盛装饮品所处的温度范围,是否适合于饮用,进而可彻底解决由于感温误差导致了显示信息不准确所带来容易烫伤使用者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防止意外发生的目的。

所述感温件2为感温变色硅胶,所述感温硅胶的制作材料包括硅胶和被所述硅胶所包覆的感温变色粉末,其优点在于不仅可达到功能设计需求,且还能达到符合食用卫生要求。当然,所述感温件2的制作材料也可以是其他符合要求的感温变色材料制成。

所述温度范围包括第一段温度、第二段温度、第三段温度和第四段温度,所述第一段温度为22℃以下,所述第二段温度为22℃~31℃之间,所述第三段温度为31℃~43℃之间,所述第四段温度为43℃以上。其目的在于符合实际需求,43℃以下的食物或水比较适合被食用或饮用。但是,所述第一段温度、所述第二段温度、所述第三段温度和所述第四段温度不仅局限于上述说明的阶段温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做出改变。

所述感温件2接触处于所述第一段温度饮品时,显示出深蓝色;所述感温件2接触处于所述第二段温度饮品时,显示出浅蓝色;所述感温件2接触处于所述第三段温度饮品时,显示出草绿色;所述感温件2接触处于所述第四段温度饮品时,显示出金黄色。其优点在于能大大方便于人们简单明了地识别所述盖体1所盛装饮品所处不同温度阶段。但是,所述感温件2所显示出的不同颜色不仅局限于上述说明的在不同温度阶段显示不同颜色,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做出改变。

所述盖体1上还设有杯柄12,所述杯柄12位于所述盖体1外侧,且用于端起所述盖体1,继而方便被移动。所述装载空腔11内上部设有连接螺纹111,所述连接螺纹111位于所述装载空腔11上部,且用于螺纹连接,继而方便于拆卸。

所述盖体1周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装载空腔11的贯穿侧孔13,所述贯穿侧孔13用于套设所述感温件2,所述感温件2的外端位于所述盖体1外侧上,所述感温件2的内端位于所述装载空腔11内,且从上往下延伸至所述装载空腔11底部。其优点在于不仅能够从所述装载空腔11内看到所述感温件2所显示出饮品的温度变化,且还可从所述装载空腔11外直接观察到所述感温件2所显示出饮品的温度变化,符合实际需求,进而大幅度提高了本申请的适用性。

图3和图4示出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其与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盖体1底部开设有贯穿所述装载空腔11的贯穿底孔14,所述贯穿底孔14用于套设所述感温件2,所述感温件2的下端位于所述盖体1底部外侧上,且其上端位于所述装载空腔11内。其优点在于方便成型、安装。

图5和图6示出本申请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其与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装载空腔11内底部设有向上凸起且用于安装所述感温件2的安装凸起112,所述安装凸起112的上端高出所述装载空腔11底部表面,且其上端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凸起112的下端径向尺寸,所述感温件2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凸起112相适配的安装孔。其优点在于方便安装所述感温件2。

图7和图8示出本申请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其与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装载空腔11内底部设有向下凹陷的下凹槽,所述下凹槽与所述感温件2相适配且用以安装所述感温件2。所述下凹槽和所述感温件2的形状均为环形状。其优点在于增大所述感温件2的显示面积。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保温杯,包括如上所述的自动感温杯盖和与所述自动感温杯盖相适配且用于存储饮品的杯体。本申请保温杯通过所述感温件2显露于所述装载空腔11内,用以直接接触所述装载空腔11所装载饮品,且依据饮品所处不同温度范围而显示不同颜色,继而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所述感温件2的感温误差,从而能够真实、准确地通过不同颜色显示出饮品所处不同的温度范围,且告知了使用者所述装载空腔11内所盛装饮品所处的温度范围,是否适合于饮用,进而可彻底解决由于感温误差导致了显示信息不准确所带来容易烫伤使用者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防止意外发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