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2876发布日期:2018-12-11 20:0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刷的改进,特指一种吸尘能力强、且操作力小的地刷。



背景技术:

地刷作为吸尘器的必备附件,通常地刷要与吸尘器配套使用。常见的地刷,包含地刷头和管接头;所述管接头连接在地刷头上,并实现连通;所述管接头用来与吸尘器连接;所述地刷头用来在被清洁面移动,在吸尘器的真空源的作用下,清洁被清洁面。常见的地刷的吸尘效果一般,操作力大,特别是地毯上使用时,非常费力。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吸尘能力强、且操作力小的地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吸尘能力强、且操作力小的地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刷,包含地刷头和管接头;所述管接头连接在地刷头上,并实现连通;所述地刷头的前部设置有一对前轮,后部设置有一对后轮;所述前轮和后轮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地刷头的底部设置有吸尘腔;所述吸尘通过风道与管接头连通;所述吸尘腔的开口部为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位于地刷头底部表面;所述吸风口的前部均匀地设置有筋条;所述筋条位于地刷头的底部与前端部上;所述筋条的最低处为一水平直线段;所述直线段的两端均采用圆滑过渡;所述筋条的直线段与吸风口的最低部平直;相邻的筋条之间的吸风口的高度要高于筋条的直线段;所述筋条之间的间距为12-25mm。

优选的;所述吸风口的长度不少于150mm。

优选的,所述吸风口的最低部离水平面的距离为0.5-1.5mm, 所述地刷头的底部的其它部位与水平面的距离大于1.5mm。

优选的,距离吸风口越远的部位,其与水平面的距离越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刷与地面四点支撑,其他都与地面保持相应距离,确保尽量减小与地面/地毯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使用操作力量;地刷使用时吸附力适当,确保地刷吸尘能力的同时,使用操作力度不会太大;试验证明:地刷吸尘能力明显加强,但又可避免用户操作的推力过大,该地刷操作力小于30N;此外,在地毯使用时,由于前端有筋条,可以让地刷吸风口不会完全吸附在地毯上,减小推拉力,在推的过程中还具有导向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刷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地刷的仰视图;

其中:1、地刷头;2、后轮;3、前轮;4、管接头;5、吸尘腔;6、吸风口;7、风道;8、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刷,包含地刷头1和管接头4;所述管接头4连接在地刷头1上,并实现连通;所述管接头4用来与吸尘器连接;所述地刷头1用来在被清洁面移动,在吸尘器的真空源的作用下,清洁被清洁面。

所述地刷头1的前部设置有一对前轮3,后部设置有一对后轮2;所述前轮3和后轮2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地刷头1的底部设置有吸尘腔5;所述吸尘5通过风道7与管接头4连通;所述吸尘腔5的开口部为吸风口6,所述吸风口6位于地刷头1底部表面;所述吸风口6的前部均匀地设置有筋条8;所述筋条8位于地刷头1的底部与前端部上;所述筋条8的最低处为一水平直线段;所述直线段的两端均采用圆滑过渡;所述筋条8的直线段与吸风口6的最低部平直;相邻的筋条8之间的吸风口6的高度要高于筋条8的直线段;所述吸风口6的长度不少于150mm;所述筋条8之间的间距为12-25mm。所述吸风口6的最低部离水平面的距离为0.5-1.5mm, 所述地刷头1的底部的其它部位与水平面的距离大于1.5mm;且距离吸风口6越远的部位,其与水平面的距离越大,这种结构可以减轻前后操作力量。

所述吸风口6位于地刷头1的底部的前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刷与地面四点支撑,其他都与地面保持相应距离,确保尽量减小与地面/地毯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使用操作力量;地刷使用时吸附力适当,确保地刷吸尘能力的同时,使用操作力度不会太大;试验证明:地刷吸尘能力明显加强,但又可避免用户操作的推力过大,该地刷操作力小于30N;此外,在地毯使用时,由于前端有筋条,可以让地刷吸风口不会完全吸附在地毯上,减小推拉力,在推的过程中还具有导向的作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