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遮阳抗风卷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758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外遮阳抗风卷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遮阳帘,具体涉及一种外遮阳抗风卷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外遮阳产品主要有织物卷帘、铝合金卷帘、大型翻式遮阳板等;普通织物卷帘由于其抗风性能不强,只能做11层以下的楼层,上不了11层以上的高层;铝合金卷帘由于其造价高,而日益不被市场看好;大型翻板更是造价高昂亦很少被使用,而遮阳板由于其遮阳效果差,固定且不可收放,也逐渐被市场淘汰;近两年卷帘的设计,大同小异,区别在于抗风性能设计的不同,多采用面料边沿加阻碍物,将面料固定在边轨内,缺点是阻碍物随面料一起卷进卷管,卷的面料较少,限制了卷帘的高度且易卡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外遮阳抗风卷帘装置,遮阳面料卷于卷管之上,通过升降摇把控制遮阳面料升降,抗风性能通过抗风棒、抗风布套与边轨综合实现,抗风性强,成本低廉,安装方便,是一款适合于高层建筑物的外遮阳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外遮阳抗风卷帘装置包括卷帘,遮阳面料的上部边沿穿入卷管的导槽内并固定,卷绳器穿进卷管的两端固定,升降摇把的钢丝固定在卷绳器上,卷管制头穿进卷管内,遮阳面料的下部边沿穿入移轨的导槽内并固定,移轨封口插入移轨的两端,卷管制头用螺丝固定在端板上,罩壳与端板以螺丝固定,形成卷帘;其特征是:在卷帘上安装抗风机构,所述的抗风机构包括抗风棒、抗风套和边轨,边轨设内槽和外槽,在遮阳面料的两侧边上连接抗风套,抗风棒穿过抗风套,抗风棒和抗风套一起纵向穿进边轨的内槽内,移轨的两端连同移轨封口分别放入边轨的外槽内,边轨的底端安装边轨下封口,抗风棒的底端插入边轨下封口上保持抗风棒静止不动,端板的下口插入边轨的顶端并安装边轨上封口。

其中,边轨的内槽的内槽口宽度略大于遮阳面料的厚度,边轨的外槽的外槽口大于内槽口宽度。

其中,抗风棒直径小于边轨的内槽的内槽口直径。

工作时,转动升降摇把,在移轨重力作用下带动遮阳面料上下运动,抗风套与遮阳面料作同步运动,抗风棒在边轨内静止不动,只是抗风套在上下运动,遮阳面料下降后呈平面状;强风作用下,两边由抗风套套住抗风棒并被边轨的内槽口阻挡而抗风,遮阳面料上部边沿与卷管连接并固定,遮阳面料下部边沿与移轨连接并固定,使得遮阳面料的四面均有着力点而抗风。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容易,运行平稳,抗风能力强,抗风套采用超薄柔软的材料,本身厚度不超过面料厚度,抗风套在抗风棒上滑动自如,卷帘高度可增加三分之一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卷帘示意图之一。

图3为卷帘示意图之二。

图4为抗风机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抗风机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抗风机构示意图之三。

图7为抗风机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该外遮阳抗风卷帘装置包括卷帘,遮阳面料1的上部边沿穿入卷管2的导槽内并固定,卷绳器3穿进卷管2的两端固定,升降摇把4的钢丝固定在卷绳器3上,卷管制头5穿进卷管2内,遮阳面料1的下部边沿穿入移轨8的导槽内并固定,移轨封口13插入移轨8的两端,卷管制头5用螺丝固定在端板6上,罩壳7与端板6以螺丝固定,形成卷帘,如图2-3所示;其特征是:在卷帘上安装抗风机构,如图4-7所示,所述的抗风机构包括抗风棒9、抗风套10和边轨11,边轨11设内槽和外槽,在遮阳面料1的两侧边上连接抗风套10,抗风棒9穿过抗风套10,抗风棒9和抗风套10一起纵向穿进边轨11的内槽内,移轨8的两端连同移轨封口13分别放入边轨11的外槽内,边轨11的底端安装边轨下封口12,抗风棒9的底端插入边轨下封口12上保持抗风棒静止不动,端板6的下口插入边轨11的顶端并安装边轨上封口14。

其中,边轨11的内槽的内槽口宽度略大于遮阳面料1的厚度,边轨11的外槽的外槽口为5mm左右大于内槽口宽度。

其中,抗风棒9的直径小于边轨11的内槽的内槽口直径。

工作时,转动升降摇把4,在移轨8重力作用下带动遮阳面料1上下运动,抗风套10与遮阳面料1作同步运动,抗风棒9在边轨11内静止不动,只是抗风套10在上下运动,遮阳面料1下降后呈平面状;强风作用下,两边由抗风套10套住抗风棒9并被边轨11的内槽口阻挡而抗风,遮阳面料1上部边沿与卷管2连接并固定,遮阳面料1下部边沿与移轨8连接并固定,使得遮阳面料1的四面均有着力点而抗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