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薄保暖被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9637发布日期:2019-01-04 23:2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薄保暖被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居用品,尤其涉及一种轻薄保暖被芯。
背景技术
:被子是人类最常用的保暖产品,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被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轻薄又保暖成为被子的发展方向。在传统被子中,起到最主要保暖效果的材料为被芯中的絮片。为了提高絮片的保暖性,需要降低絮片的导热系数,而絮片的导热系数主要取决于纤维层中夹持的静止空气的数量和状态。由于包括羽绒在内的天然絮片能够包含较多的静止空气,因此其常常被作为被芯填充物使用,但羽绒的价格较为昂贵。此外,也有保暖性较好的人工合纤维絮片,包括七孔棉、中空三维立体高卷曲涤纶等,但其加工工艺较为复杂。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轻薄保暖被芯,使得作为被芯填充物的絮片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仍然能有较好的保暖性能。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保暖效果好的轻薄保暖被芯。本实用新型的轻薄保暖被芯,包括芯套和设置于所述芯套内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包括絮片层和设置于絮片层表面的纳米纤维非织造布,所述纳米纤维非织造布包括基布和均匀沉积于所述基布表面的纳米纤维层,所述纳米纤维层的纤维直径为50~1000微米,所述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厚度为1微米~5毫米,所述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透气性为0.5~40L/(㎡s)。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轻薄保暖被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轻薄保暖被芯,其絮片层的表面设置有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纳米纤维非织造层的孔径较小,能够方便有效地保持絮片中的静止空气含量,以提高保暖效果,其优点主要包括:1、方法简单,仅需在芯套与絮片层之间添加一层纳米纤维纳米纤维非织造布,即可有效保持絮片内部的静止空气含量,增加保暖效果;2、成本低,添加纳米纤维非织造布后,可以有效地减少絮片厚度,节约成本;3、保暖效果好,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较小的孔隙,有效地保持了絮片内部的静止空气含量,保暖效果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轻薄保暖被芯成本较低且保暖效果好。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轻薄保暖被芯,所述基布为针织面料、机织面料、非织造布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轻薄保暖被芯,所述絮片层由棉、木棉、羊毛、羊绒、蚕丝、羽绒、人工合成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具体实施时,人工合成纤维可以是七孔棉、九孔棉、或涤纶等市场上常见的纤维材料。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轻薄保暖被芯,所述纳米纤维非织造布设置于絮片层的上表面,所述絮片层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层,所述固定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相互平行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发热电阻丝,所述固定层的下方还设置有能够完全覆盖所述安装槽的导热层。发热电阻丝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轻薄保暖被芯具有一定的加热功能,在较为寒冷的冬季,光靠絮片层的保温性能不足以提高被子的温度,操作人员可通过外置控制器向发热电阻丝通电,以使其产生热量,热量经导热层的扩散使得整个轻薄保暖被芯都具有一定的热量,以供使用者采暖。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轻薄保暖被芯,所述所述导热层为石墨膜,导热层的下方设置有柔性薄膜温度传感器。柔性薄膜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使得外置控制器能够通过其获取导热层的温度,从而使其能够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轻薄保暖被芯,所述固定层由柔性塑料或棉制成。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轻薄保暖被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七的轻薄保暖被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八的轻薄保暖被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芯套;2:絮片层;3:纳米纤维非织造布;4:固定层;5:发热电阻丝;6:导热层;7柔性薄膜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一: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轻薄保暖被芯,包括芯套1和设置于芯套内的填充物,所述芯套为涤缎面料,其具体参数为:经纱线密度5.5tex,纬纱线密度8.5tex,经纱密度750根/10cm,纬纱密度680根/10cm,面密度70.6g/m2,厚度为0.09mm。填充物包括絮片层2和设置于絮片层上表面的纳米纤维非织造布3,絮片层采用聚酯纤维七孔棉絮片,具体参数为:面密度200g/m2,厚度28.5mm。纳米纤维非织造布包括基布和均匀沉积于基布表面的纳米纤维层,实际制作时,操作人员利用螺旋式无针静电纺丝装置,将质量分数为20%的聚酰胺6甲酸溶液制备成纳米纤维,均匀地沉积在基布表面上。纺丝参数为:纺丝电压70kV,纺丝距离15cm,发生器转速10转/min,接收器转速1m/min。所制备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规格为:纳米纤维直径140nm,厚度10μm,孔径450nm,透气性2mm/s。作为对比,本实施例的轻薄保暖被芯与普通被芯的保暖性能如表1所示:表1试样克罗值(clo)保温率(%)轻薄保暖被芯5.488.9%普通被芯3.885%实施例二:参见图2,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轻薄保暖被芯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轻薄保暖被芯,其絮片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纳米纤维非织造布。作为对比,本实施例的轻薄保暖被芯与普通被芯的保暖性能如表2所示:表2试样克罗值(clo)保温率(%)轻薄保暖被芯6.890.6%普通被芯3.885%实施例三:参见图2,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轻薄保暖被芯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其絮片层采用聚羊毛/涤纶混合絮片,成分为50%羊毛,50%聚酯纤维。具体参数为:面密度440g/m2,厚度25.7mm。作为对比,本实施例的轻薄保暖被芯与普通被芯的保暖性能如表3所示:表3试样克罗值(clo)保温率(%)轻薄保暖被芯9.893.6%普通被芯5.789.5%实施例四:参见图2,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轻薄保暖被芯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其絮片层采用羽绒絮片,成分为90%白鸭绒。具体参数为:面密度230g/㎡,厚度20.5mm。作为对比,本实施例的轻薄保暖被芯与普通被芯的保暖性能如表4所示:表4试样克罗值(clo)保温率(%)轻薄保暖被芯14.797.6%普通被芯8.392.5%实施例五:参见图2,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轻薄保暖被芯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纳米纤维非织造布利用螺旋式无针静电纺丝装置,将质量分数为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制备成纳米纤维,均匀地沉积在基布表面上。纺丝参数为:纺丝电压65kV,纺丝距离15cm,发生器转速10转/min,接收器转速1m/min。所制备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规格为:纳米纤维直径260nm,厚度30μm,孔径660nm,透气性2.5mm/s。作为对比,本实施例的轻薄保暖被芯与普通被芯的保暖性能如表5所示:表5试样克罗值(clo)保温率(%)轻薄保暖被芯6.590.2%普通被芯3.885%实施例六:参见图2,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轻薄保暖被芯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其芯套采用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面料,具体参数为:聚丙烯纤维直径3.5μm,克重为35g/m2。作为对比,本实施例的轻薄保暖被芯与普通被芯的保暖性能如表6所示:表6试样克罗值(clo)保温率(%)轻薄保暖被芯6.5390.2%普通被芯3.6584.3%实施例七:参见图2,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轻薄保暖被芯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纳米纤维非织造布利用螺旋式无针静电纺丝装置,将质量分数为0.1%的远红外陶瓷粉末加入到质量分数为20%的聚酰胺6甲酸溶液中,制备成纳米纤维。作为对比,本实施例的轻薄保暖被芯与普通被芯的保暖性能如表7所示:表7试样克罗值(clo)保温率(%)轻薄保暖被芯7.591.4%普通被芯3.885%实施例八:参见图3,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轻薄保暖被芯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絮片层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层4,固定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相互平行且连通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发热电阻丝5,固定层的下方还设置有能够完全覆盖安装槽的导热层6。导热层为石墨膜,导热层的下方设置有柔性薄膜温度传感器7。固定层由柔性塑料或棉制成。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