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玻璃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9617发布日期:2019-01-04 23:21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玻璃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玻璃百叶窗。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楼房中的窗户大都分为两种,一种为平开窗,一种为内倒窗。其中平开窗的通风面积大,但由于平开窗一般向室内平开,因此会占用室内的空间;而内倒窗虽然不会占用室内空间,但是其内倒的角度较小,从而造成通风面积较小。同时,在下雨天时,室外的雨水打到窗户的玻璃片上并沿玻璃片下滑至窗框的底部,容易在窗框的底部积聚,从而影响窗框的寿命。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既不占用室内较大空间又能达到充分通风、同时又能将积聚的雨水排走的玻璃百叶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玻璃百叶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玻璃百叶窗,包括窗框,所述窗框的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上转动连接若干块可倾斜调节的条形玻璃片;

所述窗框的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上对称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转动孔;所述条形玻璃片的上部固定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转动孔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转动实现条形玻璃片的闭合和开启;

所述窗框的底部边框为中空结构,所述底部边框的上部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的四周设有安装槽;所述底部边框的后侧壁上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漏水孔内设有防风漏水机构;

所述防风漏水机构包括漏水筒体和调节球,所述调节球位于漏水筒体内部;所述漏水筒体的外侧壁上部设有卡体;所述漏水筒体的内壁上部设有环形卡块,所述漏水筒体的内壁下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卡块;所述漏水筒体设置在漏水孔内,所述卡体设置在安装槽内;

所述调节球的直径小于漏水筒体的内径;

所述调节球的直径大于环形卡块的内径;

所述调节球的直径大于弧形卡块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窗框的右侧边框上设有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包括安装板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安装板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窗框的右侧边框上设有转动调节机构,所述旋转轴与转动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调节机构与转动轴进行连接,所述转动调节机构能够控制转动轴转动实现条形玻璃片的闭合和开启。

优选的,所述转动调节机构包括转动齿轮、拨片机构、联动板、传动板;所述转动齿轮与旋转轴的端部进行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拨片机构包括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端部设有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与转动齿轮进行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端面上垂直固定设置U型拨片;所述联动板上均匀设置若干联动孔,所述联动孔与转动轴一一对应;所述联动板的一侧端面上设有联动轴,所述联动轴卡在U型拨片的卡槽内且能够沿卡槽滑动;所述传动板的一端与转动轴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板的另一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联动孔进行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有安装腔体,所述转动齿轮、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传动齿条均位于安装腔体内。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端面上设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板通过安装底板与窗框的右侧边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板上设有供U型拨片上下移动的条形孔。

优选的,所述条形玻璃片共有五个。

优选的,所述转动孔内设有轴承,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与转动孔进行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水孔共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具有排水功能的玻璃百叶窗通过多个条形玻璃片的开启实现通风面积的增大,同时条形玻璃片的转动调节避免了平开窗占用空间大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具有排水功能的玻璃百叶窗在底部边框的漏水孔内设有防风漏雨机构,雨天时,调节球在自身重力及雨水的压力作用下位于漏水筒体的下部卡在弧形卡块上,使雨水通过漏水空间漏到中空的底部边框内部,经由排水孔排出,从而达到排水的目的;在有风的天气,风从排水孔吹入进入中空的底部边框内时,此时调节球在风力的作用下在漏水筒体内向上浮动卡在环形卡块上,从而将环形卡块的内孔堵住,从而起到了防风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排水功能的玻璃百叶窗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排水功能的玻璃百叶窗的结构示意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排水功能的玻璃百叶窗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窗框的结构示意立体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窗框的结构示意立体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窗框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条形玻璃片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条形玻璃片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转动调节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拨片机构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拨片机构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漏水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A-A向剖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防风漏水机构在漏雨时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防风漏水机构在漏雨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16是图15的B-B向剖面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防风漏水机构在防风时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防风漏水机构在防风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卡合挡板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卡合挡板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卡合挡板与窗框左侧边框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

1-窗框,11-转动孔,12-条形板,13-底部边框,131-漏水孔,132-排水孔,133-安装槽,14-第一卡板,15-第一卡接面,16-卡接槽,17-第一加强筋;

2-条形玻璃片,21-转动轴;

3-调节把手,31-安装板,311-安装腔体,32-旋转轴,33-安装底板,331-条形孔;

4-转动调节机构,41-转动齿轮,42-拨片机构,421-第一连接板,422-传动齿条,423-第二连接板,424-U型拨片,425-卡槽,43-联动板,431-联动孔,432-联动轴,44-传动板;

5-防风漏水机构,51-漏水筒体,511-环形卡块,512-弧形卡块,513-卡体,52-调节球,53-漏水空间;

6-卡合挡板,61-第二卡板,62-第二卡接面,63-卡接部,64-第二加强筋,65-第三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玻璃百叶窗,包括窗框1,所述窗框1的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上转动连接若干块可倾斜调节的条形玻璃片2;

如图4-6所示,所述窗框1的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上对称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转动孔11;所述条形玻璃片2的上部固定设置转动轴,21所述转动轴21与转动孔11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21转动实现条形玻璃片2的闭合和开启;通过多个条形玻璃片2的开启实现通风面积的增大,同时条形玻璃片2的转动调节避免了平开窗占用空间大的缺陷;

如图4-6所示,所述窗框1的左侧边框与右侧边框之间垂直设置若干条形板12,所述条形板12位于每对转动孔11的上部,所述条形板12的一侧设有密封胶条;所述条形玻璃片2转动到闭合时与条形板12上的密封胶条贴合;当条形玻璃片2闭合时,条形板12和密封胶条的设置能够防止外部的灰尘或者雨水通过相邻条形玻璃片2之间的缝隙进入室内;同时,当大力闭合条形玻璃片2时,密封胶条的设置还能够对条形玻璃片2起到保护和缓冲的作用,避免条形玻璃片2破碎。

所述窗框1的底部边框13为中空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底部边框13的上部设有漏水孔131,所述漏水孔131的四周设有安装槽133;所述底部边框13的后侧壁上设有若干排水孔132;所述漏水孔131内设有防风漏水机构5;

所述防风漏水机构5包括漏水筒体51和调节球52,所述调节球52位于漏水筒体51内部;如图12-13所示,所述漏水筒体51的外侧壁上部设有卡体513;所述漏水筒体51的内壁上部设有环形卡块511,所述漏水筒体51的内壁下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卡块512;所述漏水筒体51设置在漏水孔131内,所述卡体513设置在安装槽133内;

所述调节球52的直径小于漏水筒体51的内径;

所述调节球52的直径大于环形卡块511的内径;

所述调节球52的直径大于弧形卡块512的内径;

如图14-16所示,在下雨天,可能会有雨水落到底部边框13上,雨水沿底部边框13进入漏水筒体51内,其中的调节球52在自身重力及雨水的压力作用下位于漏水筒体51的下部卡在弧形卡块512上,由于调节球52的直径大于弧形卡块512的内径且小于漏水筒体51的内径,因此调节球52、漏水筒体51、弧形卡块512之间形成了漏水空间53;雨水通过漏水空间53楼道中空的底部边框13内部,经由排水孔132排出,从而达到漏水的目的;

如图17-18所示,在有风的天气,风可能会从排水孔132吹入进入中空的底部边框13内,此时调节球52在风力的作用下在漏水筒体51内向上浮动卡在环形卡块511上,从而将环形卡块511的内孔堵住,从而起到了防风作用。

所述窗框1的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呈对称结构,所述窗框1的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上对称设置卡合挡板6;

如图6所示,所述窗框1的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的前、后端面对称设置第一卡板14,两个第一卡板14的内侧对称设置第一加强筋17,两个第一卡板14的内侧端部设有向内倾斜的第一卡接面15,所述第一卡接面15与第一加强筋14之间设有卡接槽16;

如图19-20所示,所述卡合挡板6的前、后端面对称设置第二卡板61,两个第二卡板61的外侧设有与第一卡接面15配合的第二卡接面62,所述第二卡接面62的端部设有与卡接槽16配合的卡接部63;安装时,如图21所示,使卡接部63沿着第一卡接面15滑进卡接槽16内。

由于在安装条形玻璃片2时,转动轴21的两端以及调节转动轴21转动的相关结构势必会裸露在左侧边框、右侧边框的外侧,影响美观;而卡合挡板6的设置则将这些裸露在外的结构包覆在卡合挡板6与边框之间,使整体架构变得美观;同时卡合挡板6与边框之间采用卡接的连接放置,一方面方便卡合挡板6自身的组装,另一方面也方便整体结构的组装:安装条形玻璃片2时和其他结构时将卡合挡板6卸下,安装完毕后,将卡合挡板6安装上,操作方便。

优选的,所述窗框1的右侧边框上设有调节把手3,如图9所示,所述调节把手3包括安装板31和旋转轴32,所述旋转轴32与安装板31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窗框1的右侧边框上设有转动调节机构4,所述旋转轴32与转动调节机构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调节机构4与转动轴21进行连接,所述转动调节机构4能够控制转动轴21转动实现条形玻璃片2的闭合和开启。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转动调节机构4包括转动齿轮41、拨片机构42、联动板43、传动板44;所述转动齿轮41与旋转轴32的端部进行同轴固定连接,如图10-11所示,所述拨片机构42包括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21和第二连接板423,所述第一连接板421的端部设有传动齿条422,所述传动齿条422与转动齿轮41进行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423的端面上垂直固定设置U型拨片424;所述联动板43上均匀设置若干联动孔431,所述联动孔431与转动轴21一一对应;所述联动板43的一侧端面上设有联动轴432,所述联动轴432卡在U型拨片424的卡槽425内且能够沿卡槽425滑动;所述传动板44的一端与转动轴2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板44的另一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联动孔431进行转动连接;

旋转轴32转动,带动转动齿轮41转动,而转动齿轮41的转动会带动传动齿条422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联动板43上下运动,联动板43的上下运动会带动传动板44沿转动轴21的轴心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轴21转动,实现条形玻璃片2的转动,从而实现开启和关闭;其中条形玻璃片2闭合时如图7所示,条形玻璃片2开启时如图8所示。

由于传动板44连接联动板43的一端进行的是绕转动轴21轴心的转动,因此在拨片机构42带动联动板43上下运动的同时,联动板43与传动板44的传动关系使得联动板43会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而这个位移则通过联动板43的联动轴432沿U型拨片424的卡槽424移动实现,因此整个拨片机构42的设置实现了利用转动齿轮41的转动实现联动轴43的上下移动、利用联动轴43的上下移动实现转动轴21转动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31的一侧设有安装腔体311,所述转动齿轮41、第一连接板421、第二连接板423、传动齿条422均位于安装腔体311内。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31的端面上设有安装底板33,所述安装板31通过安装底板33与窗框1的右侧边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板33上设有供U型拨片424上下移动的条形孔331。

优选的,所述条形玻璃片2共有五个。

优选的,所述转动孔11内设有轴承,所述转动轴21通过轴承与转动孔11进行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水孔132共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卡合挡板6的内侧面设有若干第二加强筋64。

优选的,所述卡合挡板6的外侧面设有若干第三加强筋6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