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保温杯的杯盖与杯体密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7275发布日期:2019-03-19 21:0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改进的保温杯的杯盖与杯体密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于保温杯的杯体与杯盖的密合结构,甚至可以应用于其它密封容器。



背景技术:

保温杯为十分普遍被使用的盛水容器,特别是近来对于将金属容器加工成双层真空隔热结构的制造技术益趋成熟与发达,更使得个人使用的保温杯产品愈发精巧实用。但,目前的保温杯的杯体与杯盖的密合结构,均是以螺旋方式相互组合,因此,将杯盖密合于杯体时,必须将杯盖旋转多次;有时甚至会因为杯盖与杯体的螺纹没有完全吻合而无法顺利锁合或卡住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十分流行的密封容器也有前述相同的问题。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申请人所获准的中国台湾专利M450314号提供了一种更容易将杯盖密合于杯体的结构,使其适合于保温杯或密封容器等使用。

该M450314号专利的特征,包括有一杯体与一杯盖装置,该杯盖装置的上方具有一按压元件,下方设置一结合有软质气密环的下盖体的活动座,杯盖装置的下方可以套置于杯体的开口内;使用者第一次将按压元件压下时,可以连动该活动座与下盖体往上移动,进而将软质气密环挤迫于活动座与杯体的开口内缘形成气密,使杯体内部产生真空效应,让杯盖装置无法和杯体分离;再次将按压元件压下时,则可连动该活动座与下盖体一起往下移动,使软质气密环解除对活动座与杯体的内缘的挤迫,从而解除杯体内的真空效应,杯盖装置即可和杯体分离。

但,由于保温杯内一般都盛装热水,致使杯体内的高温产生压力,该压力会使得软质气密环膨胀而对杯体内径施加强大作用力,致使在将杯盖装置从杯体卸下时十分费力,甚至无法顺利卸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保温杯的杯盖与杯体密合结构,在中国台湾专利M450314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使得即使在杯体内盛装高温热水时,也可以很容易地将杯盖装置和杯体分离而卸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保温杯的杯盖与杯体密合结构,包括有一杯体与一杯盖装置,该杯盖装置的上方具有一按压元件,下方设置一结合有软质气密环的下盖体的活动座与泄压阀,杯盖装置的下方可以套置于杯体的开口内;使用者第一次将按压元件压下时,可以连动该活动座与下盖体往上移动,进而将软质气密环挤迫于活动座与杯体的开口内缘形成气密,使杯体内部产生真空效应,让杯盖装置无法和杯体分离,同时让泄压阀关闭;再次将按压元件压下时,则可连动该活动座与下盖体一起往下移动,使软质气密环解除对活动座与杯体的内缘的挤迫,同时开启泄压阀以释放杯体内的压力,从而解除杯体内的真空效应,杯盖装置即可和杯体分离。

一种改进的保温杯的杯盖与杯体密合结构,包含有一杯体,具有一开口,该开口的内径形成一内缘;一杯盖装置,组合于该杯体的开口,该杯盖装置进一步包含有:一上盖体;一活动座,活动地组合于该上盖体下方,可以和该上盖体上下相对移动,该活动座的上方设有一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往上穿出该上盖体;一下盖体,组合于该活动座下方,该下盖体的周边设有一软质气密环;一按压元件,活动地组合于该上盖体上方并且连接该控制单元,该按压元件可以和该上盖体上下相对移动,该按压元件第一次被压下时,经由该控制单元使该活动座与下盖体一起往上移动,使得该软质气密环挤迫于该活动座与杯体的内缘形成气密,进而使该杯体内部产生真空效应,该按压元件第二次被压下时,经由该控制单元使该活动座与下盖体一起往下移动,使得该软质气密环解除对该活动座与杯体的内缘的挤迫,进而解除杯体内的真空效应;该杯盖装置的下盖体设有至少一气孔,该气孔设有一泄压阀,当该按压元件被压下时推动该泄压阀使一阀门离开该气孔,进而使空气得以通过该气孔,当放开该按压元件时,则借由一回复弹簧使该泄压阀回复原位,进而使该阀门堵塞该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泄压阀具有穿设于该气的一阀杆,该阀杆的一端设置该阀门,该阀杆的相对另一端设置一头部,该回复弹簧的一端作用于该头部而借由弹力使该阀门堵住该气孔,当压下该按压元件时,该按压元件推动该头部而克服该回复弹簧的弹力,进而使该阀门脱离对该气孔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在上盖体的上方具有一凹部,该凹部的底面设有一第一洞孔,以及位于该第一洞孔相对两侧的二个第二洞孔,该控制单元包含有设在该活动座上面的一凸板,以及枢设于活动座的一第一活动杆与一第二活动杆,该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分别具有一第一凸轮与一第二凸轮,该凸板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一定位块与一定位槽,该凸板由下往上穿出该第一洞孔,该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分别由下往上穿出该第二洞孔,且该活动座上面与该上盖体的下面之间设置一弹簧,借由该弹簧作用于该活动座,使该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分别接触该凹部的底面,该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的上端分别与该按压元件的下面接触;该按压元件的下面活动地设有导引杆,该按压元件活动组合于该上盖体的凹部,且使该导引杆配合于该凸板的定位块与定位槽而形成该按压元件与该控制单元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导引杆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弯曲端部,该凸板的定位块具有一朝向下端的定位凹部,以及分别位于该定位凹部的两侧的一斜边与一垂直边,且该斜边的下端低于该垂直边的下端,所述定位槽为对应该定位块的轮廓形状的槽道,该导引杆两侧的弯曲端部分别接触该定位块的轮廓边,以及配合于该定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元件的周缘下端设有数个扣勾,所述凹部的内径壁面则设有数个轴向延伸的扣槽,该按压元件组合于该凹部的同时,使该扣勾滑动配合于该扣槽,使该按压元件可以在该凹部内与该上盖体相对地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中国台湾专利M450314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使得即使在杯体内盛装高温热水时,也可以很容易地将杯盖装置和杯体分离而卸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要组件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杯盖装置与杯体组合结构的平面剖视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杯盖装置与杯体组合后的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杯盖装置组合于杯体后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其显示杯盖装置与杯体在非密合的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杯盖装置组合于杯体后进一步将杯盖装置下压的状态的平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杯盖装置组合于杯体后呈密合状态的平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杯盖装置可以应用于密封容器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杯盖装置

11上盖体

111凹部

112A第一洞孔

112B第二洞孔

113扣槽

12活动座

121外螺纹

12A控制单元

122A第一凸耳

122B第二凸耳

123A第一活动杆

123B第二活动杆

124A第一凸轮

124B第二凸轮

125A第一压掣部

125B第二压掣部

126凸板

1261定位块

12611斜边

12612定位凹部

12613垂直边

1262定位槽

13按压元件

131扣勾

132导引杆

1321弯曲端部

14下盖体

141内螺纹

142软质气密环

143A下气孔

143B上气孔

15弹簧

16泄压阀

161阀杆

162头部

163回复弹簧

164阀门

165垫片

2杯体

2A密封容器

21内缘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保温杯的实施例,包括有一杯盖装置1与一杯体2;其中,杯体2的开口内径形成有较为扩大的内缘21。

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杯盖装置1的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上盖体11、一活动座12、一下盖体14与一按压元件13;其中,上盖体11的上方设置一适当深度的凹部111,凹部111的底面设有一位于中央的第一洞孔112A,以及二个位于该第一洞孔112A相对两侧的第二洞孔112B,凹部111的内径壁面设有数个个轴向延伸一适当长度的扣槽113。

所述活动座12的较佳实施例为一筒状体,其外径设有外螺纹121,其上面设有一控制单元12A,该控制单元12A包含有一往上延伸突起的凸板126、位于凸板126两侧的一对第一凸耳122A与一对第二凸耳122B,以及一第一活动杆123A与第二活动杆123B;该凸板126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一定位块1261与一定位槽1262,其中,该定位块1261具有一朝向下端的V形定位凹部12612,以及分别位于该定位凹部12612的两侧的一斜边12611与一垂直边12613,且该斜边12611的下端低于垂直边12613的下端,斜边12611的上端则与垂直边12613的上端连接;亦即,该斜边12611、定位凹部12612与垂直边12613构成一连续的轮廓;所述定位槽1262则为对应定位块1261的轮廓形状的槽道。

活动座12组合于上盖体11的下方,使凸板126由下往上穿出第一洞孔112A,而第一凸耳122A与第二凸耳122B则分别由下往上穿出第二洞孔112B,然后再将第一活动杆123A的一端枢接于第一凸耳122A,且第二活动杆123B的一端枢接于第二凸耳122B;该第一活动杆123A及第二活动杆123B的枢接端一侧分别一体形成有第一凸轮124A与第二凸轮124B,相对的另一端则分别延伸有一第一压掣部125A与第二压掣部125B,活动座12组合于上盖体11下方的同时,于活动座12的上面与上盖体11的下面之间设置一弹簧15,利用弹簧15的弹力将活动座12往下方推动,使得第一凸轮124A与第二凸轮124B接触于两第二洞孔112B边缘的凹部111底面,从而使第一活动杆123A与第二活动杆123B呈交叉状态。

换言之,活动座12活动地组合于上盖体11下方,活动座12在克服弹簧15的弹力后可以往上方移动,使得凸板126、第一凸耳122A与第二凸耳122B更加突出凹部111底面;而在没有外力的自然状态下,则借由弹簧15的弹力作用于活动座12上面致使凸板126、第一活动杆123A与第二活动杆123B均回复原位。

所述下盖体14用于组合在活动座12下方的组件,其设置有内螺纹141,以及在其周边设有一软质气密环142,利用该内螺纹141与活动座12的外螺纹121相互螺合连接。

所述下盖体14、活动座12与上盖体11的底部的直线对应位置分别设有一下气孔143A、一上气孔143B与一穿孔(未标示),并且在该下气孔143A、上气孔143B与该穿孔设置一泄压阀16。

所述泄压阀16具有穿设于该下气孔143A、上气孔143B与穿孔的一阀杆161,该阀杆161的一端(下端)设置由软性材质(例如硅胶、橡胶、等)制成的一阀门164,且阀门164的直径大于下气孔143A的内径,该阀杆161的相对另一端(上端)设置直径大于阀杆161直径的一头部162,在头部162的下端与上盖体11底部之间设置一回复弹簧163,且回复弹簧163被阀杆161穿过,使得回复弹簧163的上、下端分别抵靠于头部162下端与设置于上盖体11底部上的垫片165;借由回复弹簧163的弹力作用于头部162而将阀杆161往上轴向移动,进而使阀门164可以堵住下气孔143A(如图4所示);当压下按压元件13时,则按压元件13推动头部162而克服回复弹簧163的弹力,进而使阀门164脱离对下气孔143A的堵塞,让活动座12上方与下盖体14下方之间可以通过上气孔143B与下气孔143A而相互连通。

所述按压元件13的较佳实佳实施例是一筒状体,其周缘下端设有数个扣勾131,按压元件13的下面以枢接方式活动地设置一导引杆132,较佳者,该导引杆132为一呈口字去掉下面一横形的金属线,并在该口字去掉下面一横形的两自由端弯折成型出相对的弯曲端部1321;借此结构,将该按压元件13组合于上盖体11的凹部111时,使该等扣勾131扣入扣槽113,并能在扣槽113中滑动;于此同时,导引杆132的一弯曲端部1321接触定位块1261的轮廓边缘,另一弯曲端部1321则滑动配合于定位槽1262,使得按压元件13与控制单元12A形成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是将杯盖装置1的下端置入杯体2的开口内,然后对按压元件13进行第一次按压至最下端(如图5所示),此时,按压元件13的下面会压掣第一活动杆123A与第二活动杆123B上端的第一压掣部125A与第二压掣部125B,从而使第一凸轮124A与第二凸轮124B转动而将第一凸耳122A与第二凸耳122B往上拉动,活动座12也随之克服弹簧15的弹力而往上移动,下盖体14随着活动座12往上移动的过程中,也使得软质气密环142往上移,同时将杯体2内的部分空气经由上盖体11的空隙排出,直到软质气密环142迫紧于活动座12与杯体2的内缘21后形成气密,即可使杯体2内部产生真空效果,让杯盖装置1与杯体2无法分离。在此状态下,导引杆132的一弯曲端部1321位于定位块1261的最下端(如图5所示),且阀门164因为头部162受到按压元件13压掣而脱离对下气孔143A的堵塞。

随后放开按压元件13,即借由弹簧15将按压元件13往上推动,直到导引杆132的一弯曲端部1321越过斜边12611的下端后进入定位凹部12612将弯曲端部1321卡住,让按压元件13保持在下压的状态,且杯盖装置1持续保持和杯体2密合的真空效应而无法彼此分离;另一弯曲端部1321亦以相同轮廓的路径在定位槽1262中移动。同时,泄压阀16的头部162受到回复弹簧163往上推动而使阀杆161往上轴向位移致使阀门164堵塞下气孔143A(如图6所示)。

当欲开启杯盖时,则再次对按压元件13下压,弯曲端部1321即会从定位凹部12612越过垂直边12613的下端再沿着垂直边12613往上滑动至定位块1261上端,便能利用弹簧15将活动座12往下推动,进而让第一活动杆123A与第二活动杆123B再次转动,让按压元件13再上升而回复原位,此时,软质气密环142会解除对杯体2的内缘21与活动座12的挤迫(如图4所示),杯体外的空气便能经由上盖体11的空隙进入杯体2内。于此同时,在按压元件13下压过程中会推动头部162而使阀门164脱离对下气孔143A的堵塞,使得杯体2内的压力得以释放,并且配合杯体内外的空气平衡后便能轻易地将杯盖装置1和杯体2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密合结构除了可以应用于前述的保温杯外,也可以将杯盖装置1应用于如图7所示的密封容器2A,同样可以达到真空气密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