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擦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6116发布日期:2019-02-10 23:16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擦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擦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的洁净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当人们从室外入户时,鞋底总是不可避免的粘上一定的泥土、灰尘,这些灰尘不易去除或者去除过程中容易给室内造成一定的污染,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清理鞋底污物的擦鞋机,使得其在方便、快捷地清理鞋底的同时,能够避免对室内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擦鞋机,其在方便、快捷地清理鞋底的同时,能够避免对室内造成污染。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擦鞋机,包括:

具有一定内部空间的机体;以及

设于机体内部的擦鞋组件与集尘组件,

其中,机体包括机壳及顶罩,机壳在上部敞开,顶罩联接到机壳的上部,并包括用于放入和取出鞋子的开口,集尘组件间隔地位于擦鞋组件的正下方。

优选的是,机壳内间隔地设有集尘室、动力传动室、擦鞋室、及动力室,其中,集尘室位于擦鞋室的正下方。

优选的是,擦鞋组件包括:

至少一根圆柱状的擦鞋辊,其外表面设有放射状的刷毛;以及

用于驱动擦鞋辊转动的动力部,该动力部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该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变速箱,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与擦鞋辊传动连接,

其中,集尘组件设于集尘室中,变速箱设于动力传动室中,擦鞋辊设于擦鞋室中,驱动电机设于动力室中,每根擦鞋辊的下方、擦鞋室的底部设有通往集尘室的集尘通道。

优选的是,动力传动室位于擦鞋室的旁侧,动力室设于擦鞋室的端侧。

优选的是,擦鞋辊的上方设有用于限制鞋底与刷毛干涉程度的限位杆。

优选的是,限位杆呈波浪状以适应擦鞋辊的外部轮廓。

优选的是,集尘组件包括:

尘气分离部,其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集尘室、旋风发生室、以及对接室;以及

用于给尘气分离部提供吸力的吸力生成部,

其中,集尘室、旋风发生室、及对接室从集尘室的外侧到内侧依次设置,吸力生成部的进风口与对接室相对接,集尘室及旋风发生室之间设置有通往旋风发生室的集灰口,该集灰口与所述集尘通道相连通。

优选的是,旋风发生室呈中空的圆筒形结构,旋风发生室间隔地设有圆筒形的风道,风道与旋风发生室之间设有自风道的根部沿其表面螺旋式延伸的旋风发生通道,风道内侧的根部与对接室相连通。

优选的是,集灰口通往旋风发生室的侧壁根部并与旋风发生通道的起始处相对接,旋风发生室的侧壁开设有通往集尘室的甩灰口,风道的端部设有呈栅格状的滤帽。

优选的是,旋风发生室的端部设有封闭盖,对接室的端壁上与风道内侧根部的相对处开设有清灰口,该清灰口处设有清灰盖,对接室与吸力生成部之间设有HAPA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由于集尘组件间隔地位于擦鞋组件的正下方,采用这种垂直式布局除了能节省机体空间外,还能够提高集尘效率;

2、由于机壳内间隔地设有集尘室、动力传动室、擦鞋室、及动力室,使得擦鞋机在清理灰尘的时候能够避免清理下的灰尘在各个容纳室之间乱窜,从而便于灰尘的收集,防止灰尘未经收集就逃逸至机体外而对室内造成污染;

3、由于擦鞋辊的上方设有用于限制鞋底与刷毛干涉程度的限位杆,从而能够防止鞋底与刷毛干涉过度引起的机体卡死现象,提高安全系数及擦鞋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擦鞋机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擦鞋机的爆炸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擦鞋机俯视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擦鞋机中集尘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擦鞋机中尘气分离部的俯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擦鞋机中尘气分离部的正视图;

图8为图7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说明书中,诸如“前部”、“后部”、“上部”、“下部”、“顶部”和“底部”及其衍生词的相对术语应当被解释为是指如然后所述的或如在被讨论的附图中所示出的取向。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参照图1及图2,擦鞋机包括:机体1、擦鞋组件2、及集尘组件3,其中,机体1具有一定的内部空间,擦鞋组件2及集尘组件3设于机体1内,进一步地,机体1包括机壳11及顶罩12,机壳11在上部敞开,顶罩12覆盖于机壳11的上部,并包括用于放入和取出鞋子的开口1211,集尘组件3间隔地位于擦鞋组件2的正下方。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顶罩12包括罩体121及设于罩体121前端并向上延伸的挡灰板123,开口1211设于罩体121的中央位置,开口1211前方的鞋尖位置处设有鞋尖搁置平台122,挡灰板123设于鞋尖搁置平台122的正上方并沿开口1211的内侧斜向上延伸。

再次参照图2,机壳11内间隔地设有集尘室111、动力传动室112、擦鞋室113、及动力室114,其中,集尘室111位于擦鞋室113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擦鞋组件2包括:

至少一根圆柱状的擦鞋辊22,其外表面设有放射状的刷毛;以及

用于驱动擦鞋辊22转动的动力部21,该动力部21包括驱动电机211以及与该驱动电机211传动连接的变速箱212,变速箱212设有动力输出端213与擦鞋辊22传动连接。

其中,集尘组件3设于集尘室111中,变速箱212设于动力传动室112中,擦鞋辊22设于擦鞋室113中,驱动电机211设于动力室114中,每根擦鞋辊22的下方、擦鞋室113的底部设有通往集尘室111的集尘通道。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动力传动室112位于擦鞋室113的旁侧,动力室114设于擦鞋室113的端侧。

参照图2,擦鞋辊22的上方设有用于限制鞋底与刷毛干涉程度的限位杆221,假定毛刷的长度为L,则限位杆221限制刷毛与鞋底的干涉深度为0.5~0.7L。进一步地,限位杆221呈波浪状以适应擦鞋辊22的外部轮廓。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擦鞋辊22设有3根,则限位杆221上设有与擦鞋辊22相匹配的3段凸起圆弧段。

参照图2、图3、图4及图5,集尘组件3包括:

尘气分离部32,其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集尘室323、旋风发生室322、以及对接室325;以及

用于给尘气分离部32提供吸力的吸力生成部31,

其中,集尘室323、旋风发生室322、及对接室325从集尘室111的外侧到内侧依次设置,吸力生成部31的进风口与对接室325相对接,集尘室323及旋风发生室322之间设置有通往旋风发生室322的集灰口321,该集灰口321与所述集尘通道相连通。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集尘室323的前端设有敞口,该敞口处设有舱门324,舱门324可用于关闭该敞口,舱门324上设有把手3241,从而使得通过把手3241能够方便地将集尘组件3自后向前装入集尘室111中,并在倒灰时,通过把手3241将集尘组件3向后抽离集尘室111。

参照图6、图7及图8,旋风发生室322呈中空的圆筒形结构,旋风发生室322间隔地设有圆筒形的风道328,风道328与旋风发生室322之间设有自风道328的根部沿其表面螺旋式延伸的旋风发生通道329,风道328内侧的根部与对接室325相连通。

进一步地,集灰口321通往旋风发生室322的侧壁根部并与旋风发生通道329的起始处相对接,旋风发生室322的侧壁开设有通往集尘室323的甩灰口3221,风道328的端部设有呈栅格状的滤帽。

参照图5及图8,旋风发生室322的端部设有封闭盖326,该封闭盖326可用于关闭或打开旋风发生室322的端部,对接室325的端壁与风道328内侧根部的相对处开设有清灰口,该清灰口处设有清灰盖327,该清灰盖327可用于关闭或打开该清灰口,对接室325与吸力生成部31之间设有HAPA过滤网。

参照图5,吸力生成部31包括:

吸力壳体314;以及

设于吸力壳体314内部的对接嘴311、叶轮312以及用于驱动叶轮312转动的吸力电机313,

其中,吸力生成部31通过对接嘴311与对接室325相对接,进而为尘气分离部32提供吸力。

工作原理:

1、将待清理的鞋子通过开口1211放入机体1内,使得鞋底与擦鞋辊22保持接触;

2、打开擦鞋机的电源,驱动电机211及吸力电机313同时工作,驱动电机211驱动擦鞋辊22转动,从而将鞋底的灰尘清扫下来,清扫下来后的灰尘在重力及吸力电机313产生的吸力作用下,通过所述集尘通道被收集至集灰口321中;需要注意的是,所述驱动电机211及吸力电机313可设置成一个,即在所述机体1内设置一个电机既用于驱动擦鞋辊,又用于抽真空提供吸力;

3、参照图8,灰尘自集灰口321沿箭头a自旋风发生通道329的起始处进入旋风发生室322,在旋风发生通道的导引下,气流发生变化,气流沿着箭头b形成旋风,灰尘在气流的带动下行至旋风发生室322的端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自甩灰口3221沿箭头c方向被甩至集尘室323中被收集;

4、由于所述滤帽的作用,粒径较大的灰尘不能进入风道328的内部,而粒径较小的灰尘则能随着气流进入风道328的内部,粒径较小的灰尘随着气流d箭头方向流动并被设于对接室325与吸力生成部31之间的HAPA过滤网所过滤,过滤后的洁净空气则在吸力电机313的抽动下排除机体外。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