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的书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8635阅读:8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相关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单的书梯。



背景技术:

书梯最常见在图书馆或者书店里,尤其是图书馆最常见。图书馆内书架经常很高,一般在2.2米左右,图书管理员必须借助工具书梯或者其他普通梯子才能够将图书放到书架的高处。图书管理员每天需要整理许多借还的书,如果书太多,图书管理员需要往返好几次进行多次取书、放书的操作,才能够最终完成所有工作。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给图书管理员带来了大量的重复机械性工作,加重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疲劳感,不利于图书管理员的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的书梯,该书梯在扶手两侧各设置有放置书的放置袋,并且限定放置袋的位置高度,在保证书梯能够装载大量的书的同时,还能为放置书的时候提供便利,减少工作人员的弯腰程度以及频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简单的书梯,包括阶梯和分别设置在阶梯两侧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第一扶手背离阶梯的侧边设置有放置书的第一放置袋,且第一放置袋设置在第一扶手垂直高度的三分之二处,第二扶手背离阶梯的侧边设置有放置书的第二放置袋,且第二放置袋设置在第二扶手垂直高度的三分之二处,第一放置袋能够沿着第一扶手的垂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二放置袋能够沿着第二扶手的垂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均和万向轮相连。

第一放置袋和第一扶手之间沿着第一扶手的垂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设置有能够沿着第一滑轨滑移的第一放置架,第一放置架和第一滑轨之间通过滑轮滑动连接。

第二放置袋和第二扶手之间沿着第二扶手的垂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置有能够沿着第二滑轨滑移的第二放置架,第二放置架和第二滑轨之间通过滑轮滑动连接。

阶梯的踏板上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层。

第一放置袋和第二放置袋内均设置有涤纶阻燃无纺布层。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通过在扶手的两侧设置放置袋能够增加图书管理员的运书量,减少图书管理员拿取书的次数,减少其往返取书的工作量,并且限定放置袋的位置高度,在图书管理员进行图书放置到书架上的工作时,能够减少其弯腰或者从书梯下到地面的次数,省去工作中的繁琐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设置的高度超过三分之二则会对底板产生的压力过大,若不足三分之二,则工作人员拿取书时弯腰的次数就会相应增多,甚至需要从书梯上下来,不利于工作量的减少。

本实用新型为进一步提高取书、放书的工作量,提高工作便利,还将放置袋和扶手之间设置为相对移动,即工作人员能够提升或者下方放置袋,避免拿取位于放置袋内底部的书需要下到书梯外进行,减少了工作麻烦程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扶手两侧各设置有放置书的放置袋,并且限定放置袋的位置高度,在保证书梯能够装载大量的书的同时,还能为放置书的时候提供便利,减少工作人员的弯腰程度以及频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阶梯,2-第一放置袋,3-第二放置袋,4-第一滑轨,5-第一放置架,6-第二滑轨,7-第二放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简单的书梯,包括阶梯1和分别设置在阶梯1两侧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第一扶手背离阶梯1的侧边设置有放置书的第一放置袋2,且第一放置袋2设置在第一扶手垂直高度的三分之二处,第二扶手背离阶梯1的侧边设置有放置书的第二放置袋3,且第二放置袋3设置在第二扶手垂直高度的三分之二处,第一放置袋2能够沿着第一扶手的垂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二放置袋3能够沿着第二扶手的垂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均和万向轮相连。

实施例2

第一放置袋2和第一扶手之间沿着第一扶手的垂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轨4,第一滑轨4上设置有能够沿着第一滑轨4滑移的第一放置架5,第一放置架5和第一滑轨4之间通过滑轮滑动连接。

第二放置袋3和第二扶手之间沿着第二扶手的垂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滑轨6,第二滑轨6上设置有能够沿着第二滑轨6滑移的第二放置架7,第二放置架7和第二滑轨6之间通过滑轮滑动连接。

阶梯1的踏板上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层。

第一放置袋2和第二放置袋3内均设置有涤纶阻燃无纺布层。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