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散热型杯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7279发布日期:2019-03-19 21:0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散热型杯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日常用品,用于套在杯子上软质杯套,特指一种防滑散热型杯套。



背景技术:

水杯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用具,目前人们应用的水杯多为一端封闭的筒状体结构,当水杯装满热水时杯子易烫手,使用不方便,而且杯子表面光滑不易持握,经常会发生滑落现象。

公布号为CN102342724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套体的表面布满防滑凸棱,起到防滑的作用,中间为中空隔热层,有很好的隔热的效果的杯套,该文献中技术方案虽然能够解决防滑和防烫的问题,但杯套和杯子接触紧密,两者之间没有间隙,热量很难散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滑散热型杯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滑散热型杯套,由内层和外层组成,其中,所述内层的内壁设置有一圈条形筋,且相邻条形筋之间设置有沟槽,条形筋与杯体接触,防止滑落,沟槽与杯体之间形成隔热间隙,所述外层的内部设置有腔室,所述沟槽上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与腔室连通,挤压腔室,使沟槽内产生气流,热量能够沿沟槽流出,提高了散热效果。

进一步优化:所述条形筋竖直设置,使沟槽的长度最短,气流流通最快,散热效果最佳。

进一步优化:所述条形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0°、45°或60°,增加了条形筋与杯体的接触面积,防滑效果更佳。

进一步优化:所述条形筋和沟槽的表面均呈弧形,且弧形开口的朝向相反,所述条形筋和沟槽相互连接呈波浪形,使条形筋与杯体接触的面积,以及沟槽与杯体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均达到最佳配合状态,相互影响小,能够发挥最大功效。

进一步优化:所述内层和外层均采用硅胶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在解决防滑防烫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挤压腔室产生气流对沟槽内的热量进行驱散,加快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0-外层,11-内层,12-条形筋,13-沟槽,14-腔室,15-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2:一种防滑散热型杯套,由内层11和外层10组成,内层11和外层10均采用硅胶制作而成,其中,所述内层11的内壁设置有一圈条形筋12,且相邻条形筋12之间设置有沟槽13,条形筋12与杯体接触,防止滑落,沟槽13与杯体之间形成隔热间隙,所述外层10的内部设置有腔室14,所述沟槽13上设置有气孔15,所述气孔15与腔室14连通,挤压腔室14,使沟槽13内产生气流,热量能够沿沟槽13流出,提高了散热效果;因为条形筋12和沟槽13相邻设置,如果增大条形筋12与杯体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防滑效果,但是沟槽13与杯体之间形成的间隙就会减小,热量消散会变慢,所以条形筋12和沟槽13之间的影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为了使条形筋12与杯体接触的面积,以及沟槽13与杯体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均达到最佳配合状态,相互影响小,能够发挥最大功效,所述条形筋12和沟槽13的表面均呈弧形,且弧形开口的朝向相反,条形筋12和沟槽13相互连接呈波浪形。

在实际的应用中,条形筋12可以呈竖直状,也可以呈30°、45°或60°的倾斜状。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