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风味自热即食火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2239发布日期:2018-08-28 22:34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便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风味自热即食火锅。



背景技术:

现有方便火锅内盒均采用通格,食用时将菜料包均放入同一区域内,与传统火锅形、意均相差甚远,且底料风味单一。同时,现有方便火锅还存在制热结构方面的缺陷,影响菜品加热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风味自热即食火锅,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通过隔板将内盒分隔为若干独立区格,配合不同风味的底料包,使产品具有多种风味;且通过采用不同形态的隔板,使内盒具有与传统多格火锅形似的结构,符合我国饮食对食品 “意、形、养”等更深层次的追求。进一步地,通过隔板中空腔体和内盒侧壁的导热槽对内盒中菜料进行同步、对向传热,有利于提高制热效率和制热效果。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多风味自热即食火锅,包括盒盖、外盒、内盒、菜料包和制热包,所述制热包和所述内盒依次置于所述外盒内,所述菜料包置于所述内盒内,所述盒盖盖设于所述外盒和所述内盒顶部敞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内设有具有中空腔体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盒分隔为若干区格。

进一步,所述中空腔体底部敞口开设于所述内盒底部外壁处。

进一步,所述隔板顶部设有若干与所述中空腔体相连通的通气孔。

进一步,所述内盒侧壁处规则设有若干导气槽。

进一步,所述内盒侧壁呈倒圆台状。

进一步,所述菜料包包括若干不同风味的底料包和若干菜品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内盒分隔为若干独立区格,配合不同风味的底料包,使产品具有多种风味,迎合大众口味。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不同形态的隔板,使内盒具有与传统多格火锅形似的结构,符合我国饮食对食品 “意、形、养”等更深层次的追求。

3、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中空腔体和内盒侧壁的导热槽对内盒中菜料进行同步、对向传热,有利于提高制热效率和制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开启盒盖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内盒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几种不同的隔板与内盒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自热型火锅均包括盒盖、外盒1、内盒2、菜料包3和制热包。所述制热包和所述内盒2依次置于所述外盒1内,所述菜料包3置于所述内盒2内,所述盒盖盖设于所述外盒1和所述内盒2顶部敞口处。食用时,将所述盒盖取下后,拆除所述菜料包3的包装,将内容物置于所述内盒2内;拆除所述制热包的防水包装后,将所述制热包放入所述外盒底部,并向所述外盒注水,使所述制热包反应放热。将所述内盒2担设于所述外盒顶部,并盖好所述盒盖。利用所述制热包5产生的热量加热所述内盒2及其内部菜料。

如图1所示,一种多风味自热即食火锅采用上述现有自热型火锅加热原理,其区别在于,所述内盒2内设有隔板4,通过所述隔板4将原有单一结构的内盒分隔成若干独立区格21,从而对不同风味底料进行隔离。所述菜料包3包括若干不同风味的底料包31和若干菜品包32。将不同的所述底料包31置于不同的所述区格21内,制热后,所述内盒2中便具有多种风味的底料。较之现有同类产品,具有更为丰富的口感。

如图1和图2所述隔板4具有中空腔体41,所述中空腔体41底部敞口开设于所述内盒2底部外壁处。外盒中制热包遇水反应制热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自所述内盒底部所述中空腔体41的敞口处涌入所述中空腔体41内,使所述隔板4升温。所述隔板4处的热量朝向所述内盒2的侧壁处传导,从而加热所述内盒2中的内容物。所述内盒2侧壁处规则设有若干导气槽22。所述导气槽22与所述中空腔体41具有相似的作用,将所述外盒内由制热包放热产生的高热蒸汽向上传导,自所述内盒2侧壁向内部传热。上述两种传热方式共同配合,有利于提高对所述内盒2中内容物的制热效率和制热效果。

所述隔板4顶部设有若干与所述中空腔体41相连通的通气孔42。便于蒸汽流动,有利于提高传热效果。

所述内盒2侧壁呈倒圆台状。与传统火锅造型相似,且圆台状器皿更利于热量传导。

如图3所示,采用不同形态的所述隔板4与所述内盒2组合,构成与传统鸳鸯火锅、多格火锅、九宫格火锅等形似的多种结构,符合我国饮食对“色、香、味”之后的“意、形、养”等更深层次的追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通过增大外盒和所述内盒2的体积,并相应的增加制热包的数量,可替代传统火锅,实现多人就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