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杀菌消毒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8612发布日期:2019-03-08 17:45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可杀菌消毒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尘器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杀菌消毒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尘器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便携式。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吸尘器主要分为家用吸尘器、商用吸尘器和工业用吸尘器三种。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房间利用吸尘器进行吸尘完毕或吸尘前,往往需要在吸尘过或吸尘前的房间进行洒水或消毒处理,使房间得到消毒或防扬尘处理,防止吸尘过程中尘土飞扬,并根据实际需要使吸尘后的房间得到消毒。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可杀菌消毒的吸尘器,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可杀菌消毒的吸尘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可杀菌消毒的吸尘器,包括吸尘管、吸尘头、吸尘口、吸尘口后座、发泡泡棉底垫、波纹腔式气踩垫、第一引流管、消毒盒、第三引流管、隔板、旋转盖、第二引流管、漏液口、吸尘筒、安装槽、开槽和漏液孔,所述吸尘管与吸尘筒贯穿连接,且在吸尘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吸尘头,并且与吸尘头上的吸尘口通气连接;所述吸尘头的顶面安装有一处“山”形结构的安装槽,且在安装槽的两处凹槽内分别安装有左右两处波纹腔式气踩垫,而在安装槽的中间凸顶面上安装有一处消毒盒;所述消毒盒的顶面贯穿有两处注液口,在注液口上螺纹连接有两处旋转盖;所述吸尘头的底面前后位置分别安装有一处吸尘口和一处吸尘口后座,其中在吸尘口后座的底面槽内镶嵌安装有一处发泡泡棉底垫。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中间凸顶位置的顶面上开设有长方形结构的开槽。

进一步的,所述开槽内开设有漏液孔,且漏液孔通过贯穿进来的第二引流管与安装槽上的左右两处波纹腔式气踩垫实现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泡泡棉底垫的底面为凸出于吸尘口后座底面的多段锯齿状结构,其内腔开设有,与波纹腔式气踩垫底面所贯穿的第一引流管相连通的漏液口,并且此第一引流管也贯穿通过吸尘头的后侧内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引流管的槽腔中贯穿有多根第三引流管,且第三引流管与开槽上的漏液孔实现管路贯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漏液口为倒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消毒盒通过填装的一处隔板将腔室分成左右两个腔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吸尘器的吸尘头上安装有一处消毒盒,消毒盒通过一个隔板分成两个存液腔室,在消毒盒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左右两处波纹腔式气踩垫,消毒盒旋下两处旋转盖分别装入清水或者消毒液,可流入到左右两处波纹腔式气踩垫内,使用人员利用脚部踩向左右两处波纹腔式气踩垫,使左右两处波纹腔式气踩垫内的消毒液或清水向下挤压到吸尘头底面后侧的发泡泡棉底垫上,吸尘器在吸尘的过程中可顺便进行清水或消毒液的洒落,由于左右两处波纹腔式气踩垫为左右两处,并配合有消毒盒的左右两个腔室结构,因此可同时分别装取并分别踩压出清水或消毒液,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由图1引出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消毒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波纹腔式气踩垫与吸尘头连接关系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泡泡棉底垫所在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吸尘管-1、吸尘头-2、吸尘口-3、吸尘口后座-4、发泡泡棉底垫-5、波纹腔式气踩垫-6、第一引流管-601、消毒盒-7、第三引流管-701、隔板702、旋转盖-8、第二引流管-9、漏液口-10、吸尘筒-11、安装槽-12、开槽-1201、漏液孔-120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可杀菌消毒的吸尘器,包括吸尘管1、吸尘头2、吸尘口3、吸尘口后座4、发泡泡棉底垫5、波纹腔式气踩垫6、第一引流管601、消毒盒7、第三引流管701、隔板702、旋转盖8、第二引流管9、漏液口10、吸尘筒11、安装槽12、开槽1201和漏液孔1202,所述吸尘管1与吸尘筒11贯穿连接,且在吸尘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吸尘头2,并且与吸尘头2上的吸尘口3通气连接;所述吸尘头2的顶面安装有一处“山”形结构的安装槽12,且在安装槽12的两处凹槽内分别安装有左右两处波纹腔式气踩垫6,而在安装槽12的中间凸顶面上安装有一处消毒盒7;所述消毒盒7的顶面贯穿有两处注液口,在注液口上螺纹连接有两处旋转盖8;所述吸尘头2的底面前后位置分别安装有一处吸尘口3 和一处吸尘口后座4,其中在吸尘口后座4的底面槽内镶嵌安装有一处发泡泡棉底垫5。

其中,所述安装槽12中间凸顶位置的顶面上开设有长方形结构的开槽1201,其内部有漏孔,与消毒盒-7上的第三引流管-701形成连接。

其中,所述开槽1201内开设有漏液孔1202,且漏液孔1202通过贯穿进来的第二引流管9与安装槽12上的左右两处波纹腔式气踩垫6实现管路连接,使消毒盒-7内的液体,可进入到波纹腔式气踩垫6内的内腔中。

其中,所述发泡泡棉底垫5的底面为凸出于吸尘口后座4底面的多段锯齿状结构,其内腔开设有,与波纹腔式气踩垫6底面所贯穿的第一引流管601相连通的漏液口10,并且此第一引流管601也贯穿通过吸尘头2的后侧内腔,使脚踩后的波纹腔式气踩垫6内的液体通过这些引流管进入到发泡泡棉底垫5内,并通过发泡泡棉底垫5底面开设的漏液口10挤压的方式洒落到地面上。

其中,所述第三引流管701的槽腔中贯穿有多根第三引流管701,且第三引流管701与开槽1201上的漏液孔1202实现管路贯穿连接。

其中,所述漏液口10为倒锥形结构,可减少液体挤压时的流量,使液体不会出现快速流动方式,只有手部向吸尘头2施加一定压力时,才能有大量液体涌出,结构更加合理。

其中,所述消毒盒7通过填装的一处隔板702将腔室分成左右两个腔室,配合顶部贯通的左右两处注液口,可分别在两个腔室中加入清水或消毒液,使用性更加灵活。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吸尘前,或在吸尘过程中,可打开消毒盒7顶侧的两处旋转盖8,向如图4 所示的消毒盒7内分别注入清水或消毒液,使这些液体经过漏液孔1202,并通过第二引流管9流入到左右两处波纹腔式气踩垫6中的内腔中,脚踩的方式,可在吸尘过程中向如图1或图2中所示的左右两处波纹腔式气踩垫6上施加压力,使波纹腔式气踩垫6受压后,液体通过第一引流管601流入到发泡泡棉底垫5内的漏液口10中,使液体挤压的形式洒落到地面上。

吸尘器具体利用吸尘口3是如何吸尘的,且吸尘口3与吸尘管1以及吸尘筒11的内部结构,及吸尘工作原理已为成熟的现有技术,非本设计所保护的设计范围,本设计只是在吸尘头上安装了本设计的设计理念,并不影响吸尘器传统的吸尘工作模式,因此其原来的现有技术本设计不再做结构及绘图上的描述。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