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9454发布日期:2018-09-01 02:4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具体涉及一种保温杯。



背景技术:

保温杯是能保杯中饮水温度变化慢的杯子。保温杯包括杯体和杯盖。保温杯有双层保温杯、真空保温杯和泡沫保温杯等。双层保温杯的杯体包括内层、外壳以及内层与外壳之间的隙层。双层保温杯的内层就是装饮水的地方。双层保温杯的隙层中充满空气,空气密度小,不易传热,它就是保温材料。将双层保温杯隙层中的空气抽出形成真空,这保温杯就是真空保温杯。真空保温杯的真空不传导不对流保温性能很好。有的真空保温杯还镀银防辐射传热,保温性能更好。泡沫保温杯是有含空气泡沫保温层的保温杯。保温杯能保杯中热饮水长时温热,人们饮用有益健康,但是,这些保温杯都不能提前对一部分水进行预冷,这样便导致了有时用户要喝水时水太热或者整体全部凉掉,而且传统的保温杯因为需要将整个杯盖打开才能喝水,故在颠簸的路上是无法实现喝水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可以实现部分提前冷却的一种保温杯。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杯,其包含双层中间充满空气的杯内胆,所述杯内胆嵌套在杯外胆内,杯盖通过螺纹拧紧的方式拧紧在杯外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内胆通过所述杯内胆上的翻边卡在所述杯外胆内,所述杯内胆底部设置有上部为沉孔的通孔,通孔内嵌套有开闭杆,所述开闭杆上部为与通孔上部的沉孔匹配的倒锥体,下部设置有支撑圆板,所述杯内胆底部与所述支撑圆板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所述杯外胆底部设置有凹陷区,凹陷区材质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所述杯外胆上部设置有开口一,所述杯盖上设置有开口二,所述杯盖拧紧后,开口二刚好对准所述开口一,在所述开口二上设置有拨片,拨片可以绕杯盖的轴心旋转,所述拨片可以实现开口二的开闭。

进一步,所述杯内胆的外壁和所述杯外胆的内壁组成一个可以使热水冷却的腔体,所述杯外胆为单层结构。

进一步,所述倒锥体为硅胶材质,倒锥体因为回位弹簧的作用压向沉孔。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杯外胆的底部作用于支撑圆板,将开闭杆克服回位弹簧的弹力将倒锥体育沉孔,从而使杯内但的热水流入到杯外胆内,因为杯外胆是没有保温功能的单层结构,因此杯外胆可以实现快速散热,而杯内胆内部的高温的因为杯内胆的双层结构,还是可以实现保温的,这样就解决了用户喝水时所有水太冷或者太热的现象,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在颠簸的路上实现喝水,不会在喝水的时候出现水乱溅的现象,具有很大的实用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杯盖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保温杯,其包含双层中间充满空气的杯内胆1,所述杯内胆1嵌套在杯外胆2内,杯盖3通过螺纹拧紧的方式拧紧在杯外胆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内胆1通过所述杯内胆1上的翻边1.1卡在所述杯外胆2内,所述杯内胆1底部设置有上部为沉孔1.2.1的通孔1.2,通孔1.2内嵌套有开闭杆4,所述开闭杆4上部为与通孔1.2上部的沉孔1.2.1匹配的倒锥体4.1,下部设置有支撑圆板4.2,所述杯内胆1 底部与所述支撑圆板4.2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5,所述杯外胆2底部设置有凹陷区2.1,凹陷区2.1材质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所述杯外胆2 上部设置有开口一2.2,所述杯盖3上设置有开口二3.1,所述杯盖3 拧紧后,开口二3.1刚好对准所述开口一2.2,在所述开口二3.1上设置有拨片6,拨片6可以绕杯盖3的轴心旋转,所述拨片6可以实现开口二3.1的开闭。

所述杯内胆1的外壁和所述杯外胆2的内壁组成一个可以使热水冷却的腔体,所述杯外胆2为单层结构。

所述倒锥体4.1为硅胶材质,倒锥体4.1因为回位弹簧5的作用压向沉孔1.2.1。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

本发明具体是这样工作的:首先,加水时,需要将杯盖3先从杯外胆2拧出,然后将热水倒入到杯内胆1内,然后拧上杯盖3,当需要提前冷却部分杯内胆1内的热水时,只需要通过凹陷区2.1压住支撑圆板4.2,然后克服回位弹簧5的会弹力,这样,倒锥体4.1 便与沉孔1.2.1分离,热水便可以从杯内胆1流到杯外胆2内,松开支撑圆板4.2后,回位弹簧5复位,倒锥体4.1重新压紧沉孔1.2.1,因为杯外胆2是单层的,因此,杯外胆2与杯内胆1之间的热水比杯内胆1内的热水冷的快,而杯内胆2内的热水是通过开口一2.2流出,因为开口一2.2和开口二3.1是对准的,因此,热水是可以通过开口二3.1流出的,而拨片6可以打开和关闭开口二3.1。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