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9273发布日期:2019-08-16 21:5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烹饪锅。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烹饪设备技术的发展,市场对此类设备在体积可靠性和烹饪效率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智能烹饪设备的锅体需要向人工烹饪时一样不停运动,从而完成搅拌,翻炒,装盘,清洗等一系列动作。现有技术中,关于锅体运动机构,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028413A中公开一种基于曲柄摇块机构的锅体运动系统和本申请人申请的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431744A中所公布的基于曲柄滑块机构的锅体运动系统。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当锅具运动时,其轨迹范围内不能有障碍物,当需要对锅具进行加热时,加热机构又必须贴近锅体表面。

现有的解决方案是以人工烹饪时的方式为解决思路,设置提升装置,在锅体运动时提升高度,避开炉灶,加热时下降,坐入炉灶内。以及与上述方案相反思路,通过炉灶的升降解决上述问题。

无论上述哪种方式都会造成设备整体结构复杂,体积增大,可靠性降低;同时在升降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以及离火后加热的不连续都会造成烹饪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烹饪锅。该烹饪锅在翻炒、装盘、清洗和晃锅等动作时,锅体和用于加热锅体的加热体一起运动,有效实现了加热体对锅体的持续加热,确保了在翻炒、装盘、清洗和晃锅等动作时,对锅体具有良好的加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烹饪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和用于对其进行加热、且能和所述锅体一起运动的加热体,所述加热体设置在所述锅体上。

上述的一种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为用于对锅体进行电磁加热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锅体之间具有间隙;

或者,所述加热体为用于对锅体进行电阻加热的电阻丝,所述电阻丝与所述锅体相接触。

上述的一种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上设置有能够使其水平转动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在锅体外壁,所述轴承的外圈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加热体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形状与所述锅体底部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加热体固定在所述安装板靠近锅体的侧壁上。

上述的一种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锅体靠近其外缘的部位,或者安装在所述锅体的锅底。

上述的一种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通过卡扣或通过胶粘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

上述的一种烹饪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热体为电磁线圈时,所述电磁线圈与锅体的锅底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上述的一种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为球面锅、平底锅或桶形锅。

上述的一种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靠近其外缘的部位设置有方便带动其进行运动的连接轴。

上述的一种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的数量为一个或位置相对应的两个。

上述的一种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形状相适配的底板,所述加热体设置在所述底板靠近锅体的一侧,所述底板的外缘部设置有用于锅体相连接的环形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热体设置在锅体上,使锅体在进行翻炒、装盘、清洗和晃锅等动作时,锅体和所述加热体一起运动,当锅具运动时,无论在完成翻炒,倾倒,搅拌,清洗动作时热源始终与锅具同步运动;有效实现了所述加热体对锅体的持续加热,确保了在翻炒、装盘、清洗和晃锅等动作时,对锅体具有良好的加热效率,使得烹饪流程更加连续、烹饪效率更高,同时无需省去了其他升降机构也降低了设备体积,提高了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热层能够对电磁线圈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加热后的锅体对电磁线圈造成损坏。

4、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及性能,简化了安装调试程序,降低了加工生产成本。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B剖视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C处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D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体; 2—轴承; 2-1—内圈;

2-2—外圈; 3—连接轴; 4—隔热层;

5—电磁线圈; 6—安装板; 7—轴承安装座;

8—电阻丝; 9—底板; 10—环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烹饪锅,包括锅体1和用于对其进行加热、且能和所述锅体1一起运动的加热体,所述加热体设置在所述锅体1上。

本实施例中,该烹饪锅在使用时,通过将加热体设置在锅体1上,使锅体1在进行翻炒、装盘、清洗和晃锅等动作时,锅体1和所述加热体一起运动,有效实现了所述加热体对锅体1的持续加热,确保了在翻炒、装盘、清洗和晃锅等动作时,对锅体1具有良好的加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体为用于对锅体1进行电磁加热的电磁线圈5,所述电磁线圈5与所述锅体1之间具有间隙。通过在所述电磁线圈5与所述锅体1之间设置间隙,能够有效避免锅体1被加热后对电磁线圈5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线圈5与锅体1的锅底之间设置有隔热层4。通过设置隔热层4能够对电磁线圈5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加热后的锅体1对电磁线圈5造成损坏。优选的做法是,所述隔热层4由石棉制成,也可以采用硅酸铝陶瓷棉制成,或其他耐高温保温材料制成。

如图2所示,所述锅体1上设置有能够使其水平转动的轴承2,所述轴承2的内圈2-1固定在锅体1外壁,所述轴承2的外圈2-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加热体的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的形状与所述锅体1底部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加热体固定在所述安装板6靠近锅体1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锅体1上设置轴承2,能够方便的带动所述锅体1进行水平转动,即:如图2所示,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所述轴承2的外圈2-2不动,所述轴承2的内圈2-1带动锅体1绕轴线O1O2转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轴承2安装在所述锅体1靠近其外缘的部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体通过胶粘方式连接在所述安装板6上。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锅体1靠近其外缘的部位设置有方便带动其运动的连接轴3。通过设置连接轴3,能够方便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锅体1进行翻炒、装盘、清洗和晃锅等动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3的数量为位置相对应的两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1采用球面锅。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轴承2安装在所述锅体1的锅底。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锅体1的锅底设置轴承安装座7,所述轴承2的内圈2-1安装在所述轴承安装座7上。通过设置轴承2,能够方便的带动所述锅体1进行水平转动,即:如图4所示,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所述轴承2的外圈2-2不动,所述轴承2的内圈2-1带动锅体1绕轴线O3O4转动。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加热体为用于对锅体1进行电阻加热的电阻丝8,所述电阻丝8与所述锅体1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通过电阻丝8与锅体1相接触的布设,可以方便的通过给电阻丝8通电,进而对锅体1进行电加热,从而实现对锅体1的加热。其通过轴承2,能够使锅体1绕轴线O5O6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体通过卡扣方式连接在所述安装板6上。

实施例4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的一种烹饪锅,所述锅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形状相适配的底板9,所述加热体设置在所述底板9靠近锅体1的一侧,所述底板9的外缘部设置有用于锅体1相连接的环形板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设置轴承2,所述锅体1不进行水平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3的数量为一个。通过设置连接轴3,通过设置连接轴3,能够方便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锅体1进行翻炒、装盘、清洗和晃锅等动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体为用于对锅体1进行电磁加热的电磁线圈5,所述电磁线圈5与所述锅体1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线圈5与锅体1的锅底之间设置有隔热层4。优选的做法是,所述隔热层4为石棉层。通过设置隔热层4能够对电磁线圈5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加热后的锅体1对电磁线圈5造成损坏。

实施例5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加热体为用于对锅体1进行电阻加热的电阻丝8,所述电阻丝8与所述锅体1相接触。

实施例6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锅体1为桶形锅。

实施例7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锅体1为平底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