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点工位变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1226发布日期:2019-05-17 19:5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点工位变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定点工位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炒菜机一般都具备自动下料、自动炒菜、自动出菜和自动洗锅等功能。因此,在炒菜机的烹饪的过程中,在进行自动下料、自动炒菜、自动出菜和自动洗锅等功能的变换时,炒菜机的锅具需要进行相应的工位变换,以满足炒菜机的自动下料、自动炒菜、自动出菜和自动洗锅的功能。

但是,由于现有炒菜机在锅具的工位变换方面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且工位变换的精度较低,从而导致炒菜机无法精确实现锅具的工位变换,进而导致给炒菜机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点工位变换装置,以解决现有炒菜机在锅具的工位变换方面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且工位变换的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以提高炒菜机使用的便利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点工位变换装置,包括发射板、接收板和旋转挡板,所述发射板与所述接收板相对设置,所述旋转挡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发射板和所述接收板之间;所述定点工位变换装置还包括多个与多个定点工位一一对应的光传感器组,所述光传感器组包括光发射传感器和光接收传感器,所述光发射传感器设于所述发射板上,所述光接收传感器设于所述接收板上,且所述光发射传感器与所述光接收传感器相对设置;

所述旋转挡板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透光孔,在所述旋转挡板转动至对应的定点工位时,所述透光孔与对应的所述光发射传感器和所述光接收传感器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光发射传感器与所述光接收传感器之间形成光通路。

作为优选方案,每一所述光发射传感器到所述旋转挡板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相等,每一所述光接收传感器到所述旋转挡板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相等;

所述透光孔到所述旋转挡板的旋转轴线的距离与任一所述光发射传感器到所述旋转挡板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均相等,且所述透光孔到所述旋转挡板的旋转轴线的距离与任一所述光接收传感器到所述旋转挡板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均相等。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点工位变换装置还包括转轴连接件,所述转轴连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发射板和所述接收板,所述旋转挡板连接在所述转轴连接件的一端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挡板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上设有卡接部,所述转轴连接件的一端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接部卡接在所述卡槽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轴连接件的一端上设有安装部,且所述安装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旋转挡板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安装部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安装部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光发射传感器为红外发射传感器,所述光接收传感器为红外接收传感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点工位变换装置还包括第一束光板和第二束光板,所述发射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束光板上,所述接收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束光板上;

所述第一束光板上设有多个贯穿其左右表面第一束光孔,所述光发射传感器的发射端嵌入在所述第一束光孔内,且所述第一束光孔与所述光发射传感器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所述第二束光板上设有多个贯穿其左右表面所述第二束光孔,所述光接收传感器的接收端嵌入在所述第二束光孔内,且所述第二束光孔与所述光接收传感器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束光板上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发射板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一束光孔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上;所述第二束光板远离所述第一束光板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接收板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第二束光孔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束光板靠近所述第一束光板的一侧上设有环形凸起部,且所述环形凸起部的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束光板的一侧上;所述旋转挡板容置在所述环形凸起部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点工位变换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二束光板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束光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束光板上,所述转轴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点工位变换装置,包括发射板、接收板和旋转挡板,旋转挡板可转动地设于发射板和接收板之间,发射板上设有光发射传感器,接收板上设有光接收传感器,且光发射传感器与光接收传感器相对设置;在旋转挡板转动至对应的定点工位时,旋转挡板上的透光孔与对应的光发射传感器和光接收传感器相对设置,以使光发射传感器与光接收传感器之间形成光通路,从而使得与旋转挡板连接的锅具的转轴停止转动,进而使得锅具能够精准地停止在对应的定点工位上,以提高锅具的工位变换的精度,从而提高炒菜机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定点工位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定点工位变换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发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旋转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轴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束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束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发射板;11、第一排母;2、接收板;21、第二排母;3、旋转挡板;31、透光孔;32、第一安装孔;321、卡接部;4、光传感器组;41、光发射传感器;42、光接收传感器;5、转轴连接件;51、卡槽;6、第一束光板;61、第一束光孔;62、第一容置槽;7、第二束光板;71、第二束光孔;72、第二容置槽;73、环形凸起部;74、第二安装柱;8、底座;81、第二安装孔;82、第一安装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的描述是针对图1进行限定的,当定点工位变换装置的放置方式发生改变时,其相应的方位描述也将根据放置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定点工位变换装置,包括发射板1、接收板2和旋转挡板3,所述发射板1与所述接收板2相对设置,所述旋转挡板3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发射板1和所述接收板2之间;所述定点工位变换装置还包括多个与多个定点工位一一对应的光传感器组4,所述光传感器组4包括光发射传感器41和光接收传感器42,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设于所述发射板1上,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设于所述接收板2上,且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与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相对设置;

所述旋转挡板3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透光孔31,在所述旋转挡板3转动至对应的定点工位时,所述透光孔31与对应的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和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与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之间形成光通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旋转挡板3转动至对应的定点工位时,所述旋转挡板3上的所述透光孔31与对应的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和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与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之间形成光通路,从而使得与所述旋转挡板3连接的锅具的转轴停止转动,进而使得锅具能够精准地停止在对应的定点工位上,以提高锅具的工位变换的精度,从而提高炒菜机使用的便利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只有在所述旋转挡板3上的所述透光孔31与对应的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和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相对设置时,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与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之间才能形成光通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旋转挡板3为不透光材料。

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为了在所述旋转挡板3转动至对应的定点工位时,能够确保所述透光孔31与对应的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和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相对设置,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每一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到所述旋转挡板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相等,每一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到所述旋转挡板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相等;

所述透光孔31到所述旋转挡板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与任一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到所述旋转挡板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均相等,且所述透光孔31到所述旋转挡板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与任一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到所述旋转挡板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均相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发射板1的形状与所述接收板2的形状相适配,以便于设于所述发射板1上的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与设于所述接收板2上的光接收传感器42相对设置。

结合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为了使结构合理化,以实现所述旋转挡板3与所述锅具的转轴的连接,从而通过所述锅具的转轴的转动来带动所述旋转挡板3的转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定点工位变换装置还包括转轴连接件5,所述转轴连接件5的一端穿过所述发射板1和所述接收板2,所述旋转挡板3连接在所述转轴连接件5的一端上。通过使所述转轴连接件5的一端穿过所述发射板1和所述接收板2并与所述旋转挡板3连接,并使所述转轴连接件5的另一端与所述锅具的转轴连接,从而通过所述锅具的转轴的转动带动所述转轴连接件5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旋转挡板3的转动,以使所述旋转挡板3在所述发射板1和所述接收板2之间旋转。

结合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为了使结构合理化,以实现所述旋转挡板3牢靠地连接在所述转轴连接件5的一端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旋转挡板3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安装孔32,所述第一安装孔32上设有卡接部321,所述转轴连接件5的一端上设有卡槽51,所述卡接部321卡接在所述卡槽51上。通过在所述旋转挡板3的所述第一安装孔32上设置所述卡接部321,并在所述转轴连接件5上设置所述卡槽51,以通过所述卡接部321与所述卡槽51的卡接来实现所述旋转挡板3与所述转轴连接件5的牢靠连接。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挡板3也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来实现其与所述转轴连接件5的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转轴连接件5的一端上设有安装部,且所述安装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旋转挡板3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安装部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安装部过盈配合。通过在所述转轴连接件5上设置所述安装部以及在所述旋转挡板3上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以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过盈配合来实现所述旋转挡板3与所述转轴连接件5的连接。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旋转挡板3与所述转轴连接件5的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粘结、焊接或者紧固件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只需满足有利于所述旋转挡板3与所述转轴连接件5的牢靠连接即可,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接收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发射的光线,以确保在所述旋转挡板3转动至对应的定点工位时,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与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之间能够形成光通路,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为红外发射传感器,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为红外接收传感器。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和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光学传感器,如紫外光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和太阳光传感器等,只需满足便于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接收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发射的光线即可,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结合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为了约束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和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之间的红外信号,以避免影响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接收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发射的红外光,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定点工位变换装置还包括第一束光板6和第二束光板7,所述发射板1连接在所述第一束光板6上,所述接收板2连接在所述第二束光板7上;所述第一束光板6上设有多个贯穿其左右表面第一束光孔61,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的发射端嵌入在所述第一束光孔61内,且所述第一束光孔61与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所述第二束光板7上设有多个贯穿其左右表面所述第二束光孔72,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的接收端嵌入在所述第二束光孔72内,且所述第二束光孔72与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为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将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发射的红外光约束在所述第一束光孔61和所述第二束光孔71内,以避免外界信号影响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接收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发射的红外光,从而提高所述定点工位变换装置的位置控制的精度。

结合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为了使结构合理化,以使所述发射板1牢靠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束光板6上,所述接收板2牢靠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束光板7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束光板6上设有第一容置槽62,所述发射板1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置槽62内,所述第一束光孔61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62上;所述第二束光板7远离所述第一束光板6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容置槽72,所述接收板2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容置槽72内,所述第二束光孔71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72上。通过将所述发射板1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置槽62内以及将所述接收板2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容置槽72内,从而使得所述发射板1牢靠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束光板6上,所述接收板2牢靠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束光板7上;此外,由于所述第一束光孔61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62上,所述第二束光孔71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72上,因此有利于进一步约束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和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之间的红外信号。

具体地,为了使结构简单化,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发射板1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置槽62内,所述接收板2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第二容置槽72内。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将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的发射端与所述第一束光孔61相对设置并抵靠在所述第一容置槽62上以及将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的接收端与所述第二束光孔62相对设置并抵靠在所述第二容置槽62上,以实现对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和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之间的红外信号的约束,只需满足便于提高所述定点工位变换装置的位置控制的精度即可,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结合图1、图2、图5和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约束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和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之间的红外信号,以进一步避免影响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接收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发射的红外光,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束光板7靠近所述第一束光板6的一侧上设有环形凸起部73,且所述环形凸起部73的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束光板6的一侧上;所述旋转挡板3容置在所述环形凸起部73内。通过在所述第二束光板7上设置所述环形凸起部73,以使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发射的红外光经过所述第一束光孔61进入所述环形凸起部73并约束在所述环形凸起部73内,并通过所述第二束光孔71最终达到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对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和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之间的红外信号的约束,以提高所述定点工位变换装置的位置控制的精度。

结合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为了便于所述转轴连接件5依次穿过所述接收板2、所述第二束光板7、所述第一束光板6以及所述发射板1,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发射板1、所述接收板2、所述第一束光板6以及所述第二束光板7上均设有缺口,且所述发射板1的所述缺口、所述接收板2的所述缺口、所述第一束光板6的所述缺口以及所述第二束光板7的所述缺口相对设置。通过将所述转轴连接件5依次穿过所述接收板2的所述缺口、所述第二束光板7的所述缺口、所述第一束光板6的所述缺口以及所述发射板1的所述缺口,以降低所述定点工位变换装置的装配难度,从而降低所述定点工位变换装置的制造成本。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在所述发射板1、所述接收板2、所述第一束光板6以及所述第二束光板7上设置通孔,并使所述转轴连接件5依次穿过所述接收板2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二束光板7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束光板6的所述通孔以及所述发射板1的所述通孔,以实现所述转轴连接件5与所述发射板1、所述接收板2、所述第一束光板6以及所述第二束光板7之间的装配,只需满足有利于降低所述定点工位变换装置的装配难度即可,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结合图1、图2和图9所示,为了使结构合理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定点工位变换装置还包括底座8,所述第二束光板7连接在所述底座8上,所述第一束光板6连接在所述第二束光板7上,所述转轴连接件5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8上,以实现所述转轴连接件5、所述第一束光板6、所述第二束光板7以及所述底座8之间的装配,从而实现所述旋转挡板3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发射板1和所述接收板2之间。

具体地,为了使结构合理化,以实现所述转轴连接件5可牢靠地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8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8上设有第二安装孔81,所述转轴连接件5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孔81上。

具体地,为了使结构合理化,以实现所述第二束光板7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底座8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底座8上设有第一安装柱82,所述第二束光板7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柱82上。

具体地,为了结构合理化,以实现所述第一束光板6牢靠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束光板7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束光板7上设有第二安装柱74,所述第一束光板6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柱74上。

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所述发射板1与所述接收板2之间的电气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发射板1上设有第一排母11,所述接收板上设有第二排母21,所述第一排母11与所述第二排母21电连接。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定点工位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所述锅具的转轴转动时,与所述转轴连接的所述转轴连接件5带动所述旋转挡板3转动,在所述旋转挡板3转动至对应的定点工位时,所述旋转挡板3上的所述透光孔31与对应的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和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光发射传感器41与所述光接收传感器42之间形成光通路,从而使得与所述旋转挡板3连接的所述锅具的转轴停止转动,进而使得锅具能够精准地停止在对应的定点工位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点工位变换装置,包括发射板1、接收板2和旋转挡板3,旋转挡板3可转动设于发射板1和接收板2之间,发射板1上设有光发射传感器41,接收板2上设有光接收传感器42,且光发射传感器41与光接收传感器42相对设置;在旋转挡板3转动至对应的定点工位时,旋转挡板3上的透光孔31与对应的光发射传感器41和光接收传感器42相对设置,以使光发射传感器41与光接收传感器42之间形成光通路,从而使得与旋转挡板3连接的锅具的转轴停止转动,进而使得锅具能够精准地停止在对应的定点工位上,以提高锅具的工位变换的精度,从而提高炒菜机使用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