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6856发布日期:2019-03-05 18:0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洗碗机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干燥系统,特别是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洗碗机在洗涤过程结束(漂洗阶段结束)后,内胆内部是一种高温高湿的环境,这种情况下,非常不利于餐具的快速干燥。传统技术中的洗碗机主要是通过内胆内余留的这些余热进行干燥餐具的,这种方式由于不需要添加其他零部件,故其干燥系统结构简单易实施;但是,由于内胆内的湿热空气并没有得到有效排出,故在干燥过程中内胆内的湿热空气会重新冷凝到洗碗机内胆壁、内门和餐具上,其干燥效果和干燥效率都非常差,从而降低了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另一种干燥方式为利用可循环使用的干燥剂进行干燥,干燥效果极佳,但这种方式制造较为复杂,成本很高。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有效排出内胆中的湿热空气,并保证整个过程能量不流失,且成本较低的干燥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排出内胆中的湿热空气,并保证整个过程能量不流失,且成本较低的干燥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包括:内胆面板,其上嵌装有冷凝通道,其中,冷凝通道的一端与洗碗机的内胆空间相连通,冷凝通道的另一端分叉,其中一个分叉通道为排气通道,另一个分叉通道为排水通道,当洗碗机内胆中的高温高湿气体进入冷凝通道内时,经冷凝处理,并将处理完成的干燥气体经排气通道排离内胆,而冷凝产生的水珠经排水通道重回入洗碗机内胆中。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冷凝通道的进气口与排水通道的排水口之间存在高度差。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冷凝通道的进气口靠近洗碗机内胆的上部,排水通道的排水口靠近洗碗机内胆的下部。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冷凝通道呈折线形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折线形冷凝通道呈迂回结构设置,其中,冷凝通道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甬道、第二甬道以及第三甬道,且第三甬道分别与排气通道和排水通道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第一甬道呈斜向上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第一甬道与第二甬道之间设置有一段平缓甬道,其中,第二甬道以平缓甬道为基准平面,呈斜向下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第三甬道与第一甬道为平行设置,其中,第一甬道上的进气口与排水通道上的排水口位于同一侧。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第一甬道与第二甬道之间的夹角角度在70°至90°之间,第二甬道与第三甬道之间的夹角角度为90°至110°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第一甬道、第二甬道以及第三甬道之间均通过圆弧过渡。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排水通道的管径呈渐变式结构设置,其中,与第三甬道相连一端的排水通道的管径较大,位于排水口一端的排水通道的管径较小。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排气通道呈耳廓形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内胆面板呈中空夹层状结构设置,分为内侧夹层和外侧夹层,且内侧夹层与外侧夹层为可拆卸连接,其中,冷凝通道、排水通道以及排气通道均嵌装于外侧夹层上。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内、外两侧夹层的中空部位连接有一个水循环结构,其中,水循环结构的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和出水端。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水循环结构上的进水端与出水端位于内胆面板的同一侧。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进水端的进水方向与出水端的出水方向呈垂直分布。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位于中空部位一侧的内侧夹层上设置有若干条凸筋,且该若干条凸筋以不规则的形态分布于内侧夹层上,作为冷水水流的导向。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在内侧夹层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分别为进气通孔和排水通孔,其中,进气通孔与第一甬道的进气口相连通,排水通孔与排水通道的排水口相连通,且进气通孔和排水通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上。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在外侧夹层上设置有与冷凝通道、排水通道以及排气通道组合外形结构相匹配的凹槽。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水循环结构还包括一个用以控制进入内、外两侧夹层的中空部位中水流的流速以及水流的大小进水阀。

在上述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中,在排气通道的排气口处连接有一个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在内胆面板上安装冷凝通道,内胆中产生的高温高湿气体经冷凝通道冷凝处理,冷凝后的干燥空气排离内胆,冷凝后产生的水珠重回洗碗机,并通过洗碗机的排水口将其排离,从而保证内胆面板和餐具表面的干燥,且干燥效果较好,另外,干燥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其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的爆炸图。

图中,100、内胆面板;110、内侧夹层;111、凸筋;112、进气通孔;113、排水通孔;120、外侧夹层;121、凹槽;200、冷凝通道;210、进气口;220、第一甬道;230、第二甬道;240、第三甬道;250、平缓甬道;300、排气通道;310、排气口;400、排水通道;410、排水口;500、水循环结构;510、进水端;520、出水端;530、进水阀;60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包括:内胆面板100,其上嵌装有冷凝通道200,其中,冷凝通道200的一端与洗碗机的内胆空间相连通,冷凝通道200的另一端分叉,其中一个分叉通道为排气通道300,另一个分叉通道为排水通道400,当洗碗机内胆中的高温高湿气体进入冷凝通道200内时,经冷凝处理,并将处理完成的干燥气体经排气通道300排离内胆,而冷凝产生的水珠经排水通道400重回入洗碗机内胆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在内胆面板100上安装冷凝通道200,内胆中产生的高温高湿气体经冷凝通道200冷凝处理,冷凝后的干燥空气排离内胆,冷凝后产生的水珠重回洗碗机,并通过洗碗机的排水口410将其排离,从而保证内胆面板100和餐具表面的干燥,且干燥效果较好,另外,干燥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其生产成本较低。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冷凝通道200的进气口210与排水通道400的排水口410之间存在高度差,其中,冷凝通道200的进气口210靠近洗碗机内胆的上部,排水通道400的排水口410靠近洗碗机内胆的下部,使得进入冷凝通道200中的高温高湿气体有足够长的冷却时间,使得高温高湿气体液化产生水珠,沿着冷凝通道200的管壁留下,进入排水通道400中,最后通过排水通道400上的排水口410排离冷凝通道200。进一步优选地,冷凝通道200呈折线形结构设置,进一步延长冷凝通道200的长度,相比较采用水平状“S”形结构或者竖直状“S”形结构的冷凝通道200,虽然冷凝通道200的长度相对较长,但将高温高湿气体冷凝后产生的水珠,会积聚在冷凝通道200内,不易排离冷凝通道200,所以这样形状的冷凝通道200不利于高温高湿气体的冷凝(干燥)处理。进一步优选地,折线形冷凝通道200呈迂回结构设置,其中,冷凝通道200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甬道220、第二甬道230以及第三甬道240,其中,第三甬道240分别与排气通道300和排水通道400相连。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甬道220呈斜向上结构设置,即第一甬道220的进口端(与洗碗机内胆相连通的进气口210)低于第一甬道220与第二甬道230相连的连接端,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减缓高温高湿气体进入第一甬道220时的速率,延长其在第一甬道220中的冷凝时间,进一步实现水气分离。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甬道220与第二甬道230之间设置有一段平缓甬道250,其中,第二甬道230以平缓甬道250为基准平面,呈斜向下结构设置,这样的结构设置,一方面使得在第一甬道220中液化产生的水珠能够沿第二甬道230的管壁迅速下滑,防止水珠积聚在平缓甬道250或者第二甬道230内,同时防止平缓甬道250中的水珠倒流,由进气口210进入洗碗机的内胆中;另一方面提升进入第二甬道230中高温高湿气体的流速,因为通过斜向上的第一甬道220和平缓甬道250的高温高湿气体,其流速已经变得较慢,如果第二甬道230的坡度仍较缓的话,会使得高温高湿气体堆积在第二甬道230上,不利于高温高湿气体的冷凝。进一步优选地,第三甬道240与第一甬道220为平行设置,其中,第一甬道220上的进气口210与排水通道400上的排水口410位于同一侧,斜向设置的第三甬道240进一步提高高温高湿气体的流速,使得高温高湿气体能够在迂回设置的冷凝通道200中顺畅流动,提高高温高湿气体的冷凝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甬道220与第二甬道230之间的夹角角度在70°至90°之间,第二甬道230与第三甬道240之间的夹角角度为90°至110°之间,而采用这样的角度设置,一方面是根据内胆面板100其本身的面积所决定,即内胆面板100的高度与宽度决定了第一甬道220与第二甬道230之间的夹角角度以及第二甬道230与第三甬道240之间的夹角角度;另一方面是根据洗碗机内胆空间的大小,判断在清洗餐具时所产生的高温高湿气体的容量,来设计第一甬道220与第二甬道230之间的夹角角度以及第二甬道230与第三甬道240之间的夹角角度。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甬道220、第二甬道230以及第三甬道240之间均通过圆弧过渡,防止高温高湿气体在第一甬道220与第二甬道230之间的连接处,或者第二甬道230与第三甬道240之间的连接处堆积,导致高温高湿气体的冷凝处理不彻底。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排水通道400的管径呈渐变式结构设置,其中,与第三甬道240相连一端的排水通道400的管径较大,位于排水口410一端的排水通道400的管径较小,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经冷凝通道200后的干燥气体尽可能的进入排气通道300,而冷凝产生的水珠尽可能的流入排水通道400,进一步实现水气的分离。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排气通道300呈耳廓形结构设置,一方面为了避免与排水通道400的排水口410在结构设计上发生干涉现象;另一方面让进入排气通道300的干燥气体先速率变缓,在通过排气通道300的拐弯处时,再次提速,达到迅速排离排气通道300,这样可减少干燥气体对于排气通道300拐弯处的冲击,从而延长排气通道300的使用寿命,另外,降低排气时的噪音。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内胆面板100呈中空夹层状结构设置,分为内侧夹层110和外侧夹层120,且内侧夹层110与外侧夹层120为可拆卸连接,其中,冷凝通道200、排水通道400以及排气通道300均嵌装于外侧夹层120上。进一步优选地,内、外两侧夹层的中空部位连接有一个水循环结构500,其中,水循环结构500的两端分别为进水端510和出水端520,通过进水端510将冷水送入到内、外两侧夹层的中空部位,使得冷水能够全面覆盖冷凝通道200,加速高温高湿气体在冷凝通道200中进行冷凝处理的速率。进一步优选地,水循环结构500上的进水端510与出水端520位于内胆面板100的同一侧,便于内、外两侧夹层的安装。进一步优选地,进水端510的进水方向与出水端520的出水方向呈垂直分布。进一步优选地,位于中空部位一侧的内侧夹层110上设置有若干条凸筋111,且该若干条凸筋111以不规则的形态分布于内侧夹层110上,作为冷水水流的导向,进一步加速高温高湿气体在冷凝通道200中进行冷凝处理的速率。进一步优选地,在内侧夹层110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分别为进气通孔112和排水通孔113,其中,进气通孔112与第一甬道220的进气口210相连通,排水通孔113与排水通道400的排水口410相连通,且进气通孔112和排水通孔113位于同一垂直平面上。进一步优选地,在外侧夹层120上设置有与冷凝通道200、排水通道400以及排气通道300组合外形结构相匹配的凹槽121,使得嵌装于外侧夹层120上的冷凝通道200、排水通道400以及排气通道300的表面与外侧夹层120表面相平齐。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水循环结构500还包括一个进水阀530,用以控制进入内、外两侧夹层的中空部位中水流的流速以及水流的大小,另外,水流的流速以及水流的大小与冷凝通道200中高温高湿气体的含量相匹配,提高能源的合理分配。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排气通道300的排气口310处连接有一个风机600,从而加大高温高湿气体进入冷凝通道200的含量以及速率,加快高温高湿气体的干燥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