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和电热煮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9425发布日期:2019-05-07 20:5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家庭中较常使用的电热煮饭器(例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的内锅由于其外形限制,会导致在烹饪过程中内锅中的水吸热不均匀,热对流效果差,食材受热不均匀,从而影响所烹饪的食物的口感。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内锅和电热煮饭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锅。所述内锅的主体为具有顶部开口和内腔的回转体形状,所述主体的内腔具有最大直径D且具有高度H,其中D/H>2,所述主体包括底壁和连接至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顶部开口位于所述侧壁的上端,所述侧壁的的外壁面上设置有沿所述主体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凸筋。

通过将内腔的最大直径和内腔的高度的比例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内腔的最大直径相对较宽,而内锅的高度相对较低,从而可有效降低内锅中食材的厚度,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内锅的受热面积,进而可以使食材均匀受热,尤其是在内锅中的液体尚未沸腾时。此外,沿内锅的主体的周向设置在主体侧壁的外壁面上的环形凸筋一方面可以将内锅支撑在电热煮饭器的内锅收纳部中。另一方面,环形凸筋还可以将热量阻隔在中下部空间中,降低热量损失。

可选地,所述环形凸筋的下表面距离所述顶部开口所在的平面的垂直距离为0.45H-0.67H。申请人发现,通常内锅100中容纳的待烹饪食材的厚度为0.33H至0.55H时,烹饪效果最佳。因此,将环形凸筋设置在距离顶部开口所在的平面的垂直距离在0.45H至0.67H处时,能够将部分或全部热量阻隔在待烹饪食材的放置高度处,能够最大化地利用热量。

可选地,所述回转体的回转母线包括用于形成所述侧壁的侧壁段以及用于形成所述底壁的底壁段,所述侧壁段包括直壁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直壁段的下端与所述底壁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环形凸筋设置在所述直壁段的下端处。

可选地,所述过渡段为曲线形。

可选地,所述直壁段平行于轴向方向。

可选地,所述环形凸筋沿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5mm。以此方式,使得环形凸筋能够与电热煮饭器的内锅收纳部配合,将热量阻隔在内锅的中下部,降低热量损耗。

可选地,所述环形凸筋沿径向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20mm。以此方式,可以使得内锅的尺寸不致于过大。

可选地,所述环形凸筋沿轴向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5mm。

可选地,所述环形凸筋沿轴向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热煮饭器。所述电热煮饭器包括煲体和盖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内锅。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上,并能够在所述内锅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电热煮饭器由于设置有上述的内锅,可有效降低内锅中食材的厚度,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内锅的受热面积,进而可以使食材均匀受热,尤其是在内锅中的液体尚未沸腾时。此外,沿内锅的主体的周向设置在主体侧壁的外壁面上的环形凸筋一方面可以将内锅支撑在电热煮饭器的内锅收纳部中。另一方面,环形凸筋还可以将热量阻隔在中下部空间中,降低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电热煮饭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电热煮饭器的内锅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示出的电热煮饭器的内锅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其中内锅处于倒置状态,以露出底壁;以及

图4为图2中示出的内锅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煮饭器及其内锅。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电热煮饭器1的截面示意图。图1中示出的电热煮饭器1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等任何合适的电热煮饭器。电热煮饭器1可以具有多种烹饪模式,例如煮饭模式、煮粥模式、煲汤模式等。

如图1所示,电热煮饭器1主要可以包括煲体11以及设置在煲体11上的盖体12(为了更清楚地显示盖体12的内部结构,移除了盖体12的面盖)。电热煮饭器1的煲体11可以呈大致圆角长方体形状、大致圆筒形状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煲体11中设置有与接下来将要详细描述的内锅100的形状匹配的内锅收纳部13。内锅100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13(例如支撑在煲体11的中板上)或者从内锅收纳部13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00进行清洗。内锅100可以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材(例如米、肉、骨头、土豆等),以烹饪出可供食用的食物,例如米饭、粥、汤等。煲体11中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100的加热装置(未示出)。盖体12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11上。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12可以通过例如铰接的方式在最大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置在煲体11的上方。其中,当盖体12处于关闭位置时,盖体12盖合在煲体11上,盖体12和煲体11的内锅100之间可以形成烹饪空间。

此外,电热煮饭器1还可以设置有本领域已知的其他结构,为了简洁,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4详细描述电热煮饭器1的内锅100。

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处于不同状态的内锅10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内锅100主要可以包括主体110。主体110可以由具有导热性能和导磁性能的复合材料制成,以使得可以通过电磁加热方式对内锅100进行加热。此外,主体110的内表面还可以涂覆有不粘层(例如特氟龙涂层等),以防止在烹饪过程中,食物粘在主体110的内表面。

主体110可以是绕中心轴线R旋转而形成的具有顶部开口111和内腔112的回转体形状。使用者可以通过顶部开口111将待烹饪的食材放入内腔112中。如图4所示,主体110的尺寸满足以下条件:

D/H>2,

其中,D为内腔112的最大直径;H为内腔112的高度。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D/H可以为2.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D/H可以为3。需要说明的是,内腔112的最大直径D可以位于任何合适的位置处。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内腔112在顶部开口111处具有最大直径D。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内腔112在内锅100的中部处具有最大直径D。例如,内腔112可以在距离顶部开口111所在的平面的垂直距离为0.45H至0.67H(例如0.45H、0.55H、0.67H等)处具有最大直径D。

通过将内腔112的最大直径D和内腔112的高度H的比例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内腔112的最大直径D相对较宽,而内锅100的高度H相对较低,从而可有效降低内锅100中食材的厚度,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内锅100的受热面积,进而可以使食材均匀受热,尤其是在内锅中的液体尚未沸腾时。

内锅100的主体110可以具有多种形状。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主体110可以包括水平的底壁117和连接至底壁117的侧壁。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主体110的侧壁可以包括竖直的上侧壁116以及连接在上侧壁116的下端与底壁117之间的过渡壁118。过渡壁118为大致半球形。顶部开口111位于上侧壁116的上端。

相应地,如图4的截面示意图所示,回转体的回转母线可以包括用于形成上侧壁116的上侧壁段113、用于形成底壁117的底壁段114以及用于形成过渡壁118的过渡段115。过渡段115连接在上侧壁段113的下端与底壁段114之间。其中,上侧壁段113可以是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直壁段,底壁段114可以是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直壁段,过渡段115可以为连接在上侧壁段113的下端和底壁段114之间的曲线形(例如圆弧形)。可以理解,上侧壁段113和过渡段115构成了用于形成主体110的侧壁(包括上侧壁116和过渡壁118)的侧壁段。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的“轴向方向”是指平行于中心轴线R的方向;“径向方向”是指垂直于中心轴线R的方向。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锅100直立地放置,中心轴线R沿竖直方向延伸,“轴向方向”也即竖直方向,“径向方向”也即从中心轴线R发散或者是朝向中心轴线R的水平方向。

上述回转母线绕中心轴线R旋转,形成了如图2和图3所示的具有顶部开口111和内腔112的回转体形状的主体110。其中,上侧壁段113形成了竖直的上侧壁116,底壁段114形成了水平的底壁117,过渡段115形成了连接在侧壁116与底壁117之间的大致球形的过渡壁118。也就是说,由上述回转母线绕中心轴线R旋转形成的回转体的上部大致呈圆柱形,下部大致呈半球形,而底部具有平坦表面,以便于放置内锅100,防止内锅100倾倒。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壁段113示出为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直壁段,底壁段114示出为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直壁段,但是,上侧壁段113可以与轴向方向呈预定角度(例如0°至15°),底壁段114可以略微偏离径向方向延伸。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回转母线的上侧壁段113、底壁段114以及过渡段115均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过渡段115可以是直线形、波浪形、折线形等,底壁段114可以是曲线形(例如波浪形)、折线形等,上侧壁段113可以是曲线形等。

进一步地,侧壁(包括上侧壁116和过渡壁118)的外壁面上设置有沿内锅100的主体110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凸筋120。例如,环形凸筋120可以设置在侧壁的中部的外壁面上。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凸筋120可以设置在上侧壁116的下端处。环形凸筋120可以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当然,环形凸筋120也可以略微偏离径向方向。例如,环形凸筋120可以与径向方向成预定角度(例如小于或等于5°)。环形凸筋120沿内锅100的主体110的周向方向延伸整个周向长度。

如图1所示,当内锅100放置在电热煮饭器1的内锅收纳部13中时,环形凸筋120一方面可以将内锅100支撑在内锅收纳部13中。具体地,环形凸筋120可以被支撑在煲体11的中板上,从而将内锅100支撑在内锅收纳部13中。另一方面,当内锅100中容纳待烹饪的食材时,如上所述地,由于内腔112的最大直径D相对较宽,而内锅100的高度H相对较低,从而内锅100中食材的厚度通常较低,因此希望热量更多地集中在内锅收纳部13或内锅100的中下部(例如过渡壁118和底壁117),以充分利用热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110的侧壁的外壁面上沿主体110的周向方向设置的环形凸筋120还可以将热量阻隔在中下部空间中,使得热量在内锅收纳部13中沿图1中的箭头A1和A2所示地方向移动而不会散失到上部空间中,降低了热量损失。

环形凸筋120可以设置在主体110的侧壁的外壁面的任何合适的位置。可选地,环形凸筋120的下表面距离顶部开口111所在的平面的垂直距离为0.45H-0.67H。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环形凸筋120的下表面距离顶部开口111所在的平面的垂直距离可以为0.45H。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环形凸筋120的下表面距离顶部开口111所在的平面的垂直距离可以为0.55H。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环形凸筋120的下表面距离顶部开口111所在的平面的垂直距离可以为0.67H。申请人发现,通常内锅100中容纳的待烹饪食材的厚度为0.33H至0.55H时,烹饪效果最佳。因此,将环形凸筋120设置在距离顶部开口111所在的平面的垂直距离在0.45H至0.67H处时,能够将部分或全部热量阻隔在待烹饪食材的放置高度处,能够最大化地利用热量。

环形凸筋120沿径向方向的尺寸L应当与电热煮饭器1的内锅收纳部13的尺寸相配合。具体地,当内锅100放置在内锅收纳部13中时,环形凸筋120的径向最外侧应当位于内锅收纳部13的内表面的外侧,以使得环形凸筋120能够被支撑在内锅收纳部13中以及能够将热量阻隔在中下部空间中。

具体地,如图4所示,环形凸筋120沿径向方向的尺寸L大于或等于5mm。进一步地,环形凸筋120沿径向方向的尺寸L小于或等于20mm。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环形凸筋120沿径向方向的尺寸L可以为10mm。环形凸筋120沿径向方向的尺寸L在上述范围内时,一方面使得环形凸筋120能够与电热煮饭器1的内锅收纳部13配合,将热量阻隔在内锅100的中下部(例如过渡壁118和底壁117所在的空间中),降低热量损耗;另一方面,不会使得尺寸过大。

如图4所示,环形凸筋120沿轴向方向的尺寸H1大于或等于5mm。进一步地,环形凸筋120沿轴向方向的尺寸H1小于或等于15mm。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环形凸筋120沿轴向方向的尺寸H1可以为6mm。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