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变形的电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7692发布日期:2019-03-19 21:03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变形的电热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一种防变形的电热锅。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烹调设备的快速发展,用于烹调食物的设备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等作为加热源来加热食物以外,使用电加热的方式来烹饪食物由于使用场景方便,没有供气的厨房,只需要有接入电源插座即可方便的使用电加热类型的烹调锅,电加热的烹调锅也走入千家万户。

目前,市场上的电加热烹调锅的外壳由于外观设计等要求,避免从外表面看到底座上的螺丝孔而将底座上的螺丝固定柱设置在外壳内部,一般距离外壳内壁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在将外壳与底座通过螺丝固定好了之后,由于受力不是很均匀,外壳或者底座会产生一定的变形,会造成在外壳与底座为设置固定柱的地方出现间隙。而且在使用时,随着锅体的加热时,外壳和底座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其形状也会随之膨胀变形,特别是水平方向上的变形,从而在底座与外壳之间产生间隙。

外壳与四座之间的间隙主要分为两种,包括竖直方向上的间隙与水平方向上的间隙,现有的针对此问题提出的改进方案为在外壳与底座之间增设卡接结构来减少间隙的出现。但是现有的卡接结构多采用底座或外壳上凸起的卡扣卡入外壳或底座壁上直接开的卡孔内,此结构可以较好的阻止上下方向的间隙出现,但是通过在原有的外壳或者底座上开孔来作为固定结构的话,会影响外壳或者底座的结构强度,且此类卡孔一般设置在靠近边缘处,孔的边缘厚度有限,若此处由于受力易导致卡孔边缘断裂从而影响整个外壳或者底座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变形的电热锅,可以很好减少由于外壳与底座变形在二者之间产生的间隙,尤其是水平方向上的间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防变形的电热锅,包括盖体、锅体、外壳与底座,外壳内腔嵌套设有锅体,所述底座为上开口的筒状结构,其上设有下连接柱;所述外壳呈上下贯通环体结构,其上设有上连接柱;所述上、下连接柱通过螺栓连接,将底座与外壳连接固定;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与外壳拼接处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底座内壁的多个上限位条,以及外壳底部的多个下限位条;所述上限位条向上延伸抵靠外壳内壁,所述下限位条向下延伸抵靠底座内壁,且各上限位条与各下限位条错位设置,对底座与外壳作水平方向上的对位固定。

现有的电热锅一般包括了外壳与底座的结构,这种结构需要将外壳与底座连接固定起来,先一般采用连接柱螺栓连接的结构来达到此目的,但是出于制造难度、原材料成本等方面考虑,螺栓连接柱结构的数量一般不会太多。但是当螺栓连接结构数量有限时,底座与外壳固定之后,仅能保证二者不会上下脱离形成间隙,外壳与底座在设有螺栓结构的位置受力而其余位置未受力,容易在未受力的部位产生变形,从而产生水平方向上的间隙。另一方面,由于电热锅的加热装置在加热的过程中难免有部分热量传输到外壳和底座上,而外壳和底座一般采用塑料的材质,尽管接收到的热量有限,但是在长期受热后,塑料的外壳与底座还是容易产生变形产生间隙。这些间隙的存在不但大大影响了电热锅的外观与消费者对产品整体的质量感官,而且水滴和杂物等易从间隙中进入电热锅内,影响电热锅的正常使用。

发明人针对这一现象提出本方案,在不增加连接柱螺栓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外壳与底座之间的限位条,增强外壳与底座之间的连接紧固性,特别是减少水平方向上的由于变形而产生的间隙。当底座与外壳连接固定时,上限位条向上凸出并超出外壳下边沿,可以阻止在水平方向上底座向外变形和外壳向内变形;下限位条向下凸出并超出底座上边沿,可以阻止在水平方向上底座向内变形和外壳向外变形。当上限位条和下限位条多个错开设置时,交错反复的设置方式阻止外壳与底座的向内和向外变形,使得底座与外壳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只要保证生产时底座与外壳之间具有良好的配合性,就可以大大减少后期装配与受热变形时发生相对位移形成的间隙,特别是水平方向上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上安装部,所述上安装部伸入所述外壳内;所述下限位条由外壳内壁伸出,且侧向弯曲向下设置,将所述上安装部抵靠在内;所述上限位条由所述上安装部顶端向上伸出,抵靠于所述外壳内壁。底座上设置的上安装部伸入外壳内,可以更好的配合固定底座与外壳。由于上安装部位于外壳内部,即上安装部所在位置前置于外壳内壁所在位置,下限位条需要从高于上安装部顶端的外壳内壁伸出,并采取弯曲向下的形状才可以将上安装部抵靠在内,从而将上安装部抵靠在外壳内壁上,也就是将底座抵靠在外壳内壁上,阻止了在水平方向上底座向内变形和外壳向外变形;由于抵靠产生的力主要为水平方向,侧向的设置方式垂直于外壳内壁,形成加强筋形式的下限位条,此形式相较于平面朝向的形式,受力时更不容易变形,也可以承受更强的外力;上限位条设置于上安装部上,仅需由上安装部顶端伸出即可抵靠在外壳内壁上,从而起到阻止在水平方向上底座向外变形和外壳向内变形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设有下安装部,所述下安装部伸入所述底座内;所述上限位条由底座内壁伸出,且侧向弯曲向上设置,将所述下安装部抵靠在内;所述下限位条由所述下安装部底端向下伸出,抵靠于所述底座内壁。外壳上设置的下安装部伸入底座内,可以更好的配合固定底座与外壳。由于下安装部位于底座内部,即下安装部所在位置前置于底座内壁所在位置,上限位条需要从低于下安装部底端的底座内壁伸出,并采取弯曲向上的形状才可以将下安装部抵靠在内,从而将下安装部抵靠在底座内壁上,也就是将外壳抵靠在底座内壁上,阻止了在水平方向上底座向内变形和外壳向外变形;由于抵靠产生的力主要为水平方向,侧向的设置方式垂直于底座内壁,形成加强筋形式的上限位条,此形式相较于平面朝向的形式,受力时更不容易变形,也可以承受更强的外力;下限位条设置于下安装部上,仅需由下安装部底端伸出即可抵靠在底座内壁上,从而起到阻止在水平方向上底座向内变形和外壳向外变形的效果。

所述上安装部和/或下安装部呈台阶状。台阶状的上安装部便于与外壳嵌合安装,台阶状的下安装部便于与底座嵌套安装;台阶状相较于直筒状可以在嵌套时,使得与之配合的另一部件的端部被限位在台阶面上,兼顾上下方向上的定位。

再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壁或底座内壁上向电热锅内伸出设有多个插接口,所述底座或外壳上设有多个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可配合的插入所述插接口。在装配外壳与底座时,需要先将底座与外壳配合对齐再使用螺栓连接固定连接柱,设置的可配合插接的插接口与插接部可以更好的将外壳与底座的位置初步限定,起到定位外壳与底座的作用,为下一步装配螺栓做好准备。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截面呈T形,所述插接口的形状配合所述插接部设有T形槽。T形截面的插接部属于异形的插接部,相较于普通形状,例如圆形而言,异形的插接部在插接固定好以后,不容易在插接口内转动,因此被定位的底座与外壳也不容易转动,在装配时不容易出现装歪的情况。从生产制造难度而言,T形的插接部可以由两块直板组合形成,容易加工制造,生产相对应的具有T形槽的插接口也比较简单。

优选地,所述插接口的端面与所述上安装部或下安装部端面平齐,压扣于所述上安装部或下安装部端面。插接口的端面与上/下安装部端面平齐,当外壳安装在底座上时,上/下安装部的端面刚好抵触于外壳上/下安装部表面,可以在竖直方向对上对外壳与底座限位,防止安装时嵌入过多。

优选地,所述插接口包括由所述外壳内壁或底座内壁向所述电热锅内伸出的两块侧板和平行板,与所述外壳内壁或底座内壁形成闭合的方形圈;所述两块侧板内壁分别设有方向相对设置的两块内槽板,所述内槽板之间留有第一间槽,所述内槽板与所述平行板之间留有第二间槽,所述第一间槽与第二间槽组合形成所述T形槽。本部分对插接口如何设置以形成含T形槽提出一种较优的方案,本方案中插接口全部可以采用直板制作而成,通过外围的侧板、平板与内槽板组合形成一个可供T形的插接部插入的T形槽,很好的完成了定位的作用。一般而言,要做出T形槽的结构,需要在两块侧板和平板围成的方形圈内设置两块留有间隙的方块,从而形成一个在形状上非常完整的、较大的T形槽,但是这种方法用料多,违背了最初节省连接柱是为了节省用料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初衷,发明人通过采用平板拼合而成的插接口,在中间仅采用两块内槽板,这二者相对设置且不接触形成第二间槽,第二间槽与第一间槽组成即形成了一个竖笔画较短的T形槽。这种结构在保证良好的定位效果的大前提下,也做到了节省用料成本,一举多得。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壁上设有多个凸台,所述凸台包括平台与多个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纵向垂直于所述底座壁设置,将所述平台支撑固定于所述底座内壁上;所述下连接柱设置于所述平台上。现有的许多电热锅为了避免在产品侧面出现连接孔影响外观,将下连接柱设置在底座的底面上,由于底座具有一定的高度,为了与上方的外壳连接,下连接柱需要做的很长,才能与外壳上的上连接柱相接触,造成每个下连接柱的成本较高,而且由于设置在底座底面上,需要占用底座的空间,必须要设置在底座上的电器元件的空间被压缩,不便于设置。发明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底座内壁上增设凸台,用于设置下连接柱;凸台下方的下支撑板可以支撑凸台,纵向垂直于底座壁的结构可以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在与上连接柱连接固定时,不易下塌,可以承受更大的下压力。

再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壁上设有多个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纵向垂直于所述外壳内壁设置,上支撑板一端与所述外壳内壁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柱连接,将所述上连接柱支撑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壁上。上连接柱使用多个上支撑板将其支撑固定在外壳内壁上,轻便,且可以根据下方下连接柱的位置方便的调整伸出的长度而与之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变形的电热锅,包括盖体、锅体、隔热盘、外壳与底座,外壳内腔嵌套设有锅体,所述底座为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的筒状结构,其上设有下连接柱;所述外壳呈上下贯通的筒状结构,其上设有上连接柱,采用螺栓结构通过所述下连接柱和上连接柱将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连接固定,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上限位条,所述上限位条向上凸出,其长度超出所述外壳下边沿;所述外壳上设有多个下限位条,所述下限位条向下凸出,其长度超出所述底座上边沿,所述上限位条与下限位条错开设置,将底座与外壳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固定。可以很好减少由于外壳与底座变形在二者之间产生的间隙,尤其是水平方向上的间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变形的电热锅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变形的电热锅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D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变形的电热锅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E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变形的电热锅图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变形的电热锅,由图可知:

一种防变形的电热锅,包括盖体1、锅体2、外壳4与底座5,外壳4内腔嵌套设有锅体2,所述底座为上开口的筒状结构,其上设有下连接柱51;所述外壳4呈上下贯通的环体结构,其上设有上连接柱41;所述上连接柱41和下连接柱51通过螺栓连接,将底座5与外壳4连接固定;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5与外壳4拼接处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底座5内壁的多个上限位条52,以及外壳4底部的多个下限位条42;所述上限位条52向上延伸抵靠外壳4内壁,所述下限位条42向下延伸抵靠底座内壁,且各上限位条52与各下限位条42错位设置,对底座5与外壳4作水平方向上的对位固定。

现有的电热锅一般包括了外壳4与底座5的结构,这种结构需要将外壳4与底座5连接固定起来,先一般采用连接柱螺栓连接的结构来达到此目的,但是出于制造难度、原材料成本等方面考虑,螺栓连接柱结构的数量一般不会太多。但是当螺栓连接结构数量有限时,底座5与外壳4固定之后,仅能保证二者不会上下脱离形成间隙,外壳4与底座5在设有螺栓结构的位置受力而其余位置未受力,容易在未受力的部位产生变形,从而产生水平方向上的间隙。另一方面,由于电热锅的加热装置在加热的过程中难免有部分热量传输到外壳4和底座5上,而外壳4和底座5一般采用塑料的材质,尽管接收到的热量有限,但是在长期受热后,塑料的外壳4与底座5还是容易产生变形产生间隙。这些间隙的存在不但大大影响了电热锅的外观与消费者对产品整体的质量感官,而且水滴和杂物等易从间隙中进入电热锅内,影响电热锅的正常使用。

发明人针对这一现象提出本方案,在不增加连接柱螺栓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外壳4与底座5之间的限位条,增强外壳4与底座5之间的连接紧固性,特别是减少水平方向上的由于变形而产生的间隙。当底座5与外壳4连接固定时,上限位条52向上凸出并超出外壳4下边沿,可以阻止在水平方向上底座5向外变形和外壳4向内变形;下限位条42向下凸出并超出底座5上边沿,可以阻止在水平方向上底座5向内变形和外壳4向外变形。当上限位条52和下限位条42多个错开设置时,交错反复的阻止外壳4与底座5的向内和向外变形,使得底座5与外壳4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只要保证生产时底座5与外壳4之间具有良好的配合性,就可以大大减少后期装配与受热变形时发生相对位移形成的间隙,特别是水平方向上的间隙。

实施例1,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5上设有上安装部55,所述上安装部55伸入所述外壳4内;所述下限位条42由外壳内壁44伸出,且侧向弯曲向下设置,将所述上安装部55抵靠在内;所述上限位条52由所述上安装部55顶端向上伸出,抵靠于所述外壳内壁44。底座上设置的上安装部55伸入外壳4内,可以更好的配合固定底座5与外壳4。由于上安装部55位于外壳4内部,即上安装部55所在位置前置于外壳内壁44所在位置,下限位条42需要从高于上安装部43顶端的外壳内壁44伸出,并采取弯曲向下的形状才可以将上安装部55抵靠在内,也就是将底座5抵靠在外壳内壁44上,阻止了在水平方向上底座5向内变形和外壳4向外变形;由于抵靠产生的力主要为水平方向,侧向的设置方式垂直于外壳内壁44,形成加强筋形式的下限位条42,此形式相较于平面朝向的形式,受力时更不容易变形,也可以承受更强的外力;上限位条42设置于上安装部55上,仅需由上安装部55顶端伸出即可抵靠在外壳内壁44上,从而起到阻止在水平方向上底座5向外变形和外壳4向内变形的效果。

实施例2,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4上设有下安装部44’,所述下安装部44’伸入所述底座5内;所述上限位条52’由底座内壁53伸出,且侧向弯曲向上设置,将所述下安装部44’抵靠在内;所述下限位条42’由所述下安装部43’底端向下伸出,抵靠于所述底座内壁53。外壳4上设置的下安装部43’伸入底座5内,可以更好的配合固定底座5与外壳4。由于下安装部43’位于底座5内部,即下安装部43’所在位置前置于底座内壁53所在位置,上限位条52’需要从低于下安装部43’底端的底座内壁53伸出,并采取弯曲向上的形状才可以将下安装部43’抵靠在底座内壁53上,也就是将外壳4抵靠在底座内壁53上,阻止了在水平方向上底座5向内变形和外壳4向外变形;由于抵靠产生的力主要为水平方向,侧向的设置方式垂直于底座内壁53,形成加强筋形式的上限位条52’,此形式相较于平面朝向的形式,受力时更不容易变形,也可以承受更强的外力;下限位条42’设置于下安装部43’上,仅需由下安装部43’底端伸出即可抵靠在底座内壁53上,从而起到阻止在水平方向上底座5向内变形和外壳4向外变形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上安装部55和/或下安装部43呈台阶状。台阶状的上安装部55便于与外壳嵌合安装,台阶状的下安装部43便于与底座嵌套安装;台阶状相较于直筒状可以在嵌套时,使得与之配合的另一部件的端部被限位在台阶面上,兼顾上下方向上的定位。

如附图6和附图7所示:

再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壁44或底座内壁53上向电热锅内伸出设有多个插接口6,所述底座5或外壳4上设有多个插接部7,所述插接部7可配合的插入所述插接口6。在装配外壳4与底座5时,需要先将底座5与外壳4配合对齐再使用螺栓连接固定连接柱,设置的可配合插接的插接口6与插接部7可以更好的将外壳4与底座5的位置初步限定,起到定位外壳4与底座5的作用,为下一步装配螺栓做好准备。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7截面呈T形,所述插接口6的形状配合所述插接部7设有T形槽。T形截面的插接部7属于异形的插接部7,相较于普通形状,例如圆形而言,异形的插接部7在插接固定好以后,不容易在插接口6内转动,因此被定位的底座5与外壳4也不容易转动,在装配时不容易出现装歪的情况。从生产制造难度而言,T形的插接部7可以由两块直板组合形成,容易加工制造,生产相对应的具有T形槽的插接口6也比较简单。

优选地,所述插接口6的端面与所述上安装部43或下安装部55端面平齐,压扣于所述上安装部43或下安装部55端面。插接口6的端面与上/下安装部55端面平齐,当外壳4安装在底座5上时,上/下安装部55的端面刚好抵触于外壳4上/下安装部55表面,可以在竖直方向对上对外壳4与底座5限位,防止安装时嵌入过多。

优选地,所述插接口6包括由所述外壳内壁44或底座内壁53向所述电热锅内伸出的两块侧板61和平行板62,与所述外壳内壁44或底座内壁53形成闭合的方形圈;所述两块侧板61内壁分别设有方向相对设置的两块内槽板63,所述内槽板63之间留有第一间槽64,所述内槽板63与所述平行板62之间留有第二间槽65,所述第一间槽64与第二间槽65组合形成所述T形槽。本部分对插接口6如何设置以形成含T形槽提出一种较优的方案,本方案中插接口6全部可以采用直板制作而成,通过外围的侧板61、平板与内槽板63组合形成一个可供T形的插接部7插入的T形槽,很好的完成了定位的作用。一般而言,要做出T形槽的结构,需要在两块侧板61和平板围成的方形圈内设置两块留有间隙的方块,从而形成一个在形状上非常完整的、较大的T形槽,但是这种方法用料多,违背了最初节省连接柱是为了节省用料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初衷,发明人通过采用平板拼合而成的插接口6,在中间仅采用两块内槽板63,这二者相对设置且不接触形成第二间槽65,第二间槽65与第一间槽64组成即形成了一个竖笔画较短的T形槽。这种结构在保证良好的定位效果的大前提下,也做到了节省用料成本,一举多得。

如附图8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壁53上设有多个凸台54,所述凸台54包括平台541与多个下支撑板542,所述下支撑板542纵向垂直于所述底座5壁设置,将所述平台541支撑固定于所述底座内壁53上;所述下连接柱51设置于所述平台541上。现有的许多电热锅为了避免在产品侧面出现连接孔影响外观,将下连接柱51设置在底座5的底面上,由于底座5具有一定的高度,为了与上方的外壳4连接,下连接柱51需要做的很长,才能与外壳4上的上连接柱41相接触,造成每个下连接柱51的成本较高,而且由于设置在底座5底面上,需要占用底座5的空间,必须要设置在底座5上的电器元件的空间被压缩,不便于设置。发明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底座内壁53上增设凸台54,用于设置下连接柱51;凸台54下方的下支撑板542可以支撑凸台54,纵向垂直于底座5壁的结构可以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在与上连接柱41连接固定时,不易下塌,可以承受更大的下压力。

再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壁44上设有多个上支撑板45,所述上支撑板45纵向垂直于所述外壳内壁44设置,上支撑板45一端与所述外壳内壁44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柱41连接,将所述上连接柱41支撑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壁44上。上连接柱41使用多个上支撑板45将其支撑固定在外壳内壁44上,轻便,且可以根据下方下连接柱51的位置方便的调整伸出的长度而与之配合。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