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烹调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7690发布日期:2019-03-19 21:0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加热烹调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调锅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加热烹调锅。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烹调设备的快速发展,用于烹调食物的设备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等作为加热源来加热食物以外,使用电加热的方式来烹饪食物由于使用场景方便,没有有供气的厨房,只需要有接入电源插座即可方便的使用电加热类型的烹调锅,电加热的烹调锅也走入千家万户。

现有的电加热烹调锅中的调控装置设置位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设置于顶盖,例如智能电饭煲;一种设置于外壳侧面,例如传统电饭锅。将调控装置设置于外壳侧面的烹调锅具有诸多优点,比如说可以使用更加简单轻便易于清洗的锅盖,还可以将锅盖制作成全透明的玻璃盖体,可以随时观察锅内的烹调状况。但是一般的外壳侧壁一般为直壁形,将调控装置设置在锅体侧面的话,一般厨房的工作台面的高度均低于1米,当烹调锅置于工作台面上时,调控装置等与一般成人的腰部位置相垂直对应,当使用者在使用此烹调锅的调控装置时,需要弯腰或仔细观察才可以较好的阅读识别调控装置上的文字和功能描述,在烹调食物时,经常会需要把握时机快速的操作到需要的功能来保证食物的火候与美味,不利于使用者观看识别的调控装置会造成操作迟滞,甚至调至错误的档位造成烹调失败。

现有的电加热烹调锅一般采用外壳将盛装食物的内锅和其它电器元件安装在内,一般圆柱形外壳的受力较方形的或其他形状外壳受力更加均匀,不易因为受到外力变形,一些方形外壳的烹调锅为了使外壳的强度和硬度足够,一般会采用强度更大和质量更好的材料,或者加厚外壳壁。在实际使用中,一般外壳的侧壁中部是受力最薄弱的地方,而传统增加壁厚的方法很难精确控制壁厚,使得壁厚在中部最厚,以达到增强外壳结构强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调控装置的电加热烹调锅,便于使用者阅读和识别调控装置上的标识,实现快速调档和变换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电加热烹调锅,包括盖体、外壳、调控装置与底座,外壳内腔嵌套设有锅体,所述锅体下方设有发热管与隔热盘;

所述外壳上下贯通,外壳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倾斜环,所述倾斜环一侧设有用于设置调控装置的安装斜面,所述倾斜环底部与所述底座配合连接;

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向外壳内部延伸形成凸沿状的第一安装部;所述倾斜环与第一安装部相配合设有向内延伸的凸沿状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还设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柱与连接孔,所述外壳、倾斜环和底座通过所述连接柱与连接孔相互连接固定。

发明人在长期观察和日常生活体验中发现,现有的电加热烹调锅一般仅采用直壁状的外壳直接安装在底座上,当调控装置设置于直壁状的外壳上时,一般与人体腰部位置呈垂直对应的关系,使用者在需要使用调控装置调档和变换功能时,一般需要弯腰才可以很好的识别调控装置上的各种标识和档位,使用者不方便,动作完成花费时间较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得使用者更加方便的识别和阅读调控装置上的标识,发明人想到将设置有调控装置的外壳设为斜坡状,当此烹调锅置于工作台面上时,使用者正常站立面对烹调锅时,调控装置大致斜向上面对使用者的头部位置,使用者可以很方便的获取到调控装置上的信息从而进行调控动作。但是若将整个外壳的侧面全部设置为较为合适的斜坡状,会造成外壳体积偏大看起来笨重,因此发明人选择将倾斜面所在处与外壳分开成为两个部件;若倾斜面与底座设为一体结构,由于底座下端不是开口设计,且侧壁面应当为斜向外,在制造注塑时模具无法正常脱模,无法制造,因此也将用于设置调控装置的倾斜面所在处与底座分开成为两个部件,形成易于注塑脱模的倾斜环与底座,倾斜环上设置调控装置。

而且当烹调锅容量较大时,外壳体积也随之增大,外壳需在轴向方向上支撑锅体,还需要在其径向方向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径向方向的力使得外壳变形,进而破坏外壳内部的结构;而许多烹调锅的外壳采用塑料材质,当外壳体积太大时,外壳的壳壁所占面积大,因此所能承受的径向方向上的力非常有限。

在外壳与底座连接处增设的倾斜环结构,减少了单一外壳在结构上所占比例,且将倾斜环使用连接柱和连接孔的结构固定在外壳下端,将倾斜环的下端的形状强力固定,解决了外壳开放的下端容易变形的问题。在外壳和倾斜环上均设置突沿状的安装部,再在安装部上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柱和连接孔,连接柱可以通过连接孔贯通底座、倾斜环的第二安装部和外壳的第一安装部三者,可以一次性将三个结构牢牢固定,连接柱可以在注塑成型时,直接一次性成型,生产制造方便,成本较低;突沿状形状的安装部为主体结构为直壁形的外壳和倾斜环增加横向的结构,除了可以作为安装结构更方便的相互固定以外,突沿在外壳底端和倾斜环上形成折角的结构,进一步增强了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环呈向下逐渐增大的喇叭状,所述倾斜环包括外圈,由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外圈的上端向内延伸而成;所述倾斜环上还设有内圈,所述内圈为沿所述第二安装部内边缘向下延伸而成。倾斜环为向下逐渐增大的喇叭状,在锅体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底座的面积,可以更好的支撑整个烹调锅;倾斜环沿第二安装部的内边沿还向下延伸有内圈,此内圈与第二安装部、外圈形成截面大致为n形的结构,更加不容易变形,可以更好的发挥倾斜环的效果。

再进一步地,所述外圈的下端设有一圈倒Y形的插接口,所述底座侧壁上沿设有一圈台阶状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向上凸起,且配合插接入所述插接口内。倾斜环下方设置的倒Y的形状使得倾斜环下方形成一圈槽状的插接口,当与底座上向上凸起的插接部配合插入时,倾斜环与底座之间的位置关系被固定,由于插接口的槽状结构,插接部插入后既不容易向内部移动松脱也不易向外部移动松脱;相较于在底座上设置开口向上的插接口的方案,设置在倾斜环上的倒Y形还可以防止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灰尘、油污等积累,防止造成清洗困难。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内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下连接柱相配合,所述下连接柱伸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在第一安装部上设置向下延伸的下连接柱与第二安装部上的第二安装孔相互配合,多点的下连接柱插入第二安装孔的固定方式可将倾斜环与外壳的位置关系确定,可以防止倾斜环在水平方向上各个角度的位移。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下表面设有多个向内凸起的卡扣,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固定孔,沿所述固定孔壁设有向外凸起的凸扣,所述卡扣伸入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凸扣配合使所述外壳扣接固定于所述倾斜环上方。向外凸起的凸扣在插入固定孔后可以卡扣在固定孔的边缘,扣接的结构将倾斜环与外壳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固定。再结合以上所述的通过下连接柱与第二安装孔的连接方式固定了外壳与倾斜环水平方向的位移,可以使得倾斜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均被限定,倾斜环牢牢的固定在外壳底端,因此外壳在收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时,其底端的倾斜环可以均匀地帮助外壳承受来自各个方向上的压力,不会产生滑脱或者局部失效,从而很好地增强了外壳的结构强度。

再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向上凸起的中空的柱体,所述柱体上端内壁设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配合,采用螺栓结构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下连接柱使得所述底座连接固定于所述外壳下方。在连接固定好外壳和倾斜环后,如何使设有倾斜环的外壳固定在底座上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发明人考虑到外壳的第一安装部上已经设有下连接柱,为了充分利用此下连接柱不增设其它冗余的结构,需要在底座上设置可以与下连接柱相配合的连接柱结构,由于底座内还需安装其它电器元件,需为这些电器元件预留出安装空间,因此,为了在预留安装空间的情况还可以与下连接柱相连接,特在底座上设置向上凸起的连接座,中空的柱体便于从底部安装螺丝,柱体上部设置含第三安装孔的第三安装部,当使用螺栓结构将第三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连接固定时,连接座与下连接柱固定,从而将底座固定在外壳与倾斜环下方。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安装部设置于所述连接柱的内壁中,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三安装部以上的部分形成定位部;所述下连接柱伸入所述定位部内,置于所述第三安装部的上方。第三安装部没有设置于连接柱的顶端,而是设置于连接柱的内壁中部,这样设置使得连接柱上端还伸出有一部分,这一部分作为定位部,当连接柱与下连接柱连接固定时,下连接柱可以先插入定位部内,对准位置之后再用螺栓进行固定操作,防止在安装时定位不良造成成品底座与外壳和倾斜环未对齐,影响产品性能和外观。

再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盘上设有多个第四安装孔。隔热盘上设置的第四安装孔可以用于将其固定在外壳上。

再进一步地,沿所述下连接柱向第一安装部上方还设有上连接柱,所述第一安装孔贯通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上连接柱相配合,采用螺栓结构通过所述第四安装孔和所述上连接柱将所述隔热盘与所述外壳连接固定,所述隔热盘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方。处于产品外观设计和其余安装结构的设计,外壳的下表面也就是第一安装部所在的位置不一定处于同一个平面上,第一安装部的形状可能为曲面状,而在第一安装部上需要安装设置隔热盘,隔热盘一般采用一般形状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的金属盘,为了使得同一水平面上的隔热盘可以安装曲面的第一安装部上,在第一安装部上设置上连接柱,连接柱的高度可以根据此处第一安装部的曲面高度变化以便于与隔热盘上的第四安装孔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调控装置为旋钮式或触摸板式。旋钮式和触摸板使的调控装置在设置于倾斜环上之后,均可以很方便的使使用者阅读和识别其上的标识和功能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加热烹调锅,包括盖体、外壳、调控装置与底座,外壳内腔嵌套设有锅体,所述锅体下方设有发热管与隔热盘;所述外壳上下贯通,外壳底部设有环形的倾斜环,所述倾斜环与所述外壳相配合;所述倾斜环设有倾斜侧面,所述调控装置安装于所述倾斜侧面上,所述倾斜环底部与所述底座配合连接;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向外壳内部延伸形成凸沿状的第一安装部;所述倾斜环向内延伸形成凸沿状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互配合并设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柱与连接孔,所述外壳、倾斜环和底座通过连接柱与连接孔互相连接固定。本专利的倾斜环设置使得使用者阅读和识别调控装置上的标识更加便捷,可以实现快速调档和变换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加热烹调锅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加热烹调锅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加热烹调锅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加热烹调锅附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加热烹调锅附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加热烹调锅附图4中C处的细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加热烹调锅附图5中D处的细节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加热烹调锅中连接座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加热烹调锅中隔热盘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加热烹调锅中倾斜环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加热烹调锅中底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加热烹调锅,由图可知:

一种电加热烹调锅,包括盖体1、外壳2、调控装置11与底座3,外壳2内腔嵌套设有锅体4,所述锅体4下方设有发热管6与隔热盘5;

所述外壳2上下贯通,外壳2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倾斜环7,所述倾斜环7一侧设有用于设置调控装置的安装斜面75,所述倾斜环7底部与所述底座3配合连接;

所述外壳2底部设有开口212,所述开口21向外壳内部延伸形成凸沿状的第一安装部 22;所述倾斜环7与第一安装部22相配合设有向内延伸的凸沿状第二安装部72;所述第一安装部22与所述第二安装部72还设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柱与连接孔,所述外壳2、倾斜环7 和底座3通过所述连接柱与连接孔相互连接固定。

发明人在长期观察和日常生活体验中发现,现有的电加热烹调锅一般仅采用直壁状的外壳2直接安装在底座上,当调控装置11设置于直壁状的外壳2上时,一般与人体腰部位置呈垂直对应的关系,使用者在需要使用调控装置11调档和变换功能时,一般需要弯腰才可以很好的识别调控装置上的各种标识和档位,使用者不方便,动作完成花费时间较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得使用者更加方便的识别和阅读调控装置上的标识,发明人想到将设置有调控装置11的外壳2设为斜坡状,当此烹调锅置于工作台面上时,使用者正常站立面对烹调锅时,调控装置11大致斜向上面对使用者的头部位置,使用者可以很方便的获取到调控装置上的信息从而进行调控动作。但是若将整个外壳2的侧面全部设置为较为合适的斜坡状,会造成外壳2体积偏大看起来笨重,因此发明人选择将倾斜面所在处与外壳2分开成为两个部件;若倾斜面与底座设为一体结构,由于底座3下端不是开口设计,且侧壁面应当为斜向外,在制造注塑时模具无法正常脱模,无法制造,因此也将用于设置调控装置的倾斜面所在处与底座3分开成为两个部件,形成易于注塑脱模的倾斜环7与底座3,倾斜环7上设置调控装置11。

而且当烹调锅容量较大时,外壳2体积也随之增大,外壳2需在轴向方向上支撑锅体4,还需要在其径向方向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径向方向的力使得外壳2变形,进而破坏外壳2 内部的结构;而许多烹调锅的外壳2采用塑料材质,当外壳2体积太大时,外壳2的壳壁所占面积大,因此所能承受的径向方向上的力非常有限。

在外壳2与底座3连接处增设倾斜环7结构,倾斜环7的设置减少了单一外壳2在结构上所占比例,且将倾斜环7使用连接柱和连接孔的结构固定在外壳2下端,将倾斜环7 的下端的形状强力固定,解决了外壳2开放的下端容易变形的问题。在外壳2和倾斜环7 上均设置突沿状的安装部,再在安装部上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柱和连接孔,连接柱可以通过连接孔贯通底座3、倾斜环7的第二安装部72和外壳2的第一安装部22三者,可以一次性将三个结构牢牢固定,连接柱可以在注塑成型时,直接一次性成型,生产制造方便,成本较低;突沿状形状的安装部为主体结构为直壁形的外壳2和倾斜环7增加横向的结构,除了可以作为安装结构更方便的相互固定以外,突沿在外壳2底端和倾斜环7上形成折角的结构,进一步增强了结构强度。

优选地,所述倾斜环7呈向下逐渐增大的喇叭状,所述倾斜环7包括外圈71,由所述第二安装部72沿所述外圈71的上端向内延伸而成;所述倾斜环7上还设有内圈74,所述内圈74为沿所述第二安装部72内边缘向下延伸而成。倾斜环为向下逐渐增大的喇叭状,在锅体4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底座3的面积,可以更好的支撑整个烹调锅;倾斜环7沿第二安装部72的内边沿还向下延伸有内圈74,此内圈74与第二安装部72、外圈71 形成截面大致为n形的结构,更加不容易变形,可以更好的发挥倾斜环7的效果。

再进一步地,所述外圈71的下端设有一圈倒Y形的插接口73,所述底座3侧壁上沿设有一圈台阶状的插接部32,所述插接部32向上凸起,且配合插接入所述插接口73内。倾斜环7下方设置的倒Y的形状使得倾斜环7下方形成一圈槽状的插接口73,当与底座3上向上凸起的插接部32配合插入时,倾斜环7与底座3之间的位置关系被固定,由于插接口 73的槽状结构,插接部32插入后既不容易向内部移动松脱也不易向外部移动松脱;相较于在底座3上设置开口21向上的插接口73的方案,设置在倾斜环7上的倒Y形还可以防止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灰尘、油污等积累,防止造成清洗困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22上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下连接柱221,所述下连接柱221 内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安装孔222,所述第一安装孔222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安装部72 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721,所述第二安装孔721与所述下连接柱221相配合,所述下连接柱221伸入所述第二安装孔721内。在第一安装部22上设置向下延伸的下连接柱221与第二安装部72上的第二安装孔721相互配合,多点的下连接柱221插入第二安装孔721的固定方式可将倾斜环7与外壳2的位置关系确定,可以阻止倾斜环7在水平方向各个角度上的位移。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22下表面设有多个向内凸起的卡扣223,所述第二安装部72上设有固定孔722,沿所述固定孔722壁设有向外凸起的凸扣7221,所述卡扣223伸入所述固定孔722与所述凸扣7221配合使所述外壳2扣接固定于所述倾斜环7上方。向外凸起的凸扣7221在插入固定孔722后可以卡扣223在固定孔722的边缘,扣接的结构将倾斜环7与外壳2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固定。再结合以上所述的通过下连接柱221与第二安装孔721的连接方式固定了外壳2与倾斜环7水平方向的位移,可以使得倾斜环7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均被限定,倾斜环7牢牢的固定在外壳2底端,因此外壳2在收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时,其底端的倾斜环7可以均匀地帮助外壳2承受来自各个方向上的压力,不会产生滑脱或者局部失效,从而很好地增强了外壳2的结构强度。

再进一步地,所述底座3上设有多个连接座31,所述连接座31包括向上凸起的中空的柱体311,所述柱体311上端内壁设有第三安装部312,所述第三安装部312上设有第三安装孔3121,所述第三安装孔3121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22相配合,采用螺栓结构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3121与所述下连接柱221使得所述底座3连接固定于所述外壳2下方。在连接固定好外壳2和倾斜环7后,如何使设有倾斜环7的外壳2固定在底座3上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发明人考虑到外壳2的第一安装部22上已经设有下连接柱221,为了充分利用此下连接柱221不增设其它冗余的结构,需要在底座3上设置可以与下连接柱221相配合的连接柱结构,由于底座3内还需安装其它电器元件,需为这些电器元件预留出安装空间,因此,为了在预留安装空间的情况还可以与下连接柱221相连接,特在底座3上设置向上凸起的连接座31,中空的柱体311便于从底部安装螺丝,柱体311上部设置含第三安装孔3121 的第三安装部312,当使用螺栓结构将第三安装孔3121与第一安装孔222连接固定时,连接座31与下连接柱221固定,从而将底座3固定在外壳2与倾斜环7下方。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安装部312设置于所述连接柱的内壁中,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三安装部312以上的部分形成定位部3122;所述下连接柱221伸入所述定位部3122内,置于所述第三安装部312的上方。第三安装部312没有设置于连接柱的顶端,而是设置于连接柱的内壁中部,这样设置使得连接柱上端还伸出有一部分,这一部分作为定位部3122,当连接柱与下连接柱221连接固定时,下连接柱221可以先插入定位部3122内,对准位置之后再用螺栓进行固定操作,防止在安装时定位不良造成成品底座3与外壳2和倾斜环7未对齐,影响产品性能和外观。

再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盘5上设有多个第四安装孔51。隔热盘5上设置的第四安装孔51可以用于将其固定在外壳2上。

再进一步地,沿所述下连接柱221向第一安装部22上方还设有上连接柱224,所述第一安装孔222贯通上连接柱224和下连接柱221,所述第四安装孔51与所述上连接柱224 相配合,采用螺栓结构通过所述第四安装孔51和所述上连接柱224将所述隔热盘5与所述外壳2连接固定,所述隔热盘5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2上方。处于产品外观设计和其余安装结构的设计,外壳2的下表面也就是第一安装部22所在的位置不一定处于同一个平面上,第一安装部22的形状可能为曲面状,而在第一安装部22上需要安装设置隔热盘5,隔热盘 5一般采用一般形状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的金属盘,为了使得同一水平面上的隔热盘5可以安装曲面的第一安装部22上,在第一安装部22上设置上连接柱224,连接柱的高度可以根据此处第一安装部22的曲面高度变化以便于与隔热盘5上的第四安装孔51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调控装置11为旋钮式或触摸板式。旋钮式和触摸板使的调控装置11在设置于倾斜环7上之后,均可以很方便的使使用者阅读和识别其上的标识和功能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加热烹调锅,包括盖体1、外壳2、调控装置11与底座3,外壳2 内腔嵌套设有锅体4,所述锅体4下方设有发热管6与隔热盘5;所述外壳2上下贯通,外壳2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倾斜环7,所述倾斜环7一侧设有用于设置调控装置的安装斜面 75,所述倾斜环7底部与所述底座3配合连接;所述外壳2底部设有开口212,所述开口 21向外壳内部延伸形成凸沿状的第一安装部22;所述倾斜环7与第一安装部22相配合设有向内延伸的凸沿状第二安装部72;所述第一安装部22与所述第二安装部72还设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柱与连接孔,所述外壳2、倾斜环7和底座3通过所述连接柱与连接孔相互连接固定。本专利设置与外壳2连接稳固不易松脱的倾斜环,在使用受时受力均匀,可以增强外壳2的结构强度。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