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用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7649发布日期:2019-03-19 21:03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用锅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用锅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加热的家用电器。电磁炉在工作时,利用高频交流电通过线圈盘以使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底部产生涡流,从而对电磁炉上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锅具能够在适宜的温度对食物进行加热,在锅具上通常设置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测量锅具的温度,然后锅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温度数据发送给电磁炉,电磁炉根据该温度数据调整加热功率,以精确控制锅具的加热温度。其中,锅具上的温度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都需要电池进行供电。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在锅底设置受电线圈,在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时,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电磁炉中的供电线圈产生磁场,受电线圈产生电流,从而为温度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供电。

然而,采用受电线圈的方式进行供电,由于受电线圈的位置难以固定,增加了装配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用锅具,以提升电磁炉用锅具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用锅具包括锅体、设置在所述锅体上的手柄以及控制板,所述锅体的底部下方设置有受电线圈,所述受电线圈用于在电磁炉中的供电线圈的作用下,为所述控制板供电,所述锅体的底部下方还设置有环形绕线架,所述受电线圈绕设在所述环形绕线架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用锅具,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受电线圈与控制板电连接,受电线圈在电磁炉中供电线圈的作用下,为控制板供电,在电磁炉用锅具锅体的底部下方设置环形绕线架,环形绕线架上绕设有受电线圈。本实施例通过在锅体下方增加环形绕线架,便于受电线圈的安装和固定,不会使受电线圈发生松动或位置移动,可提升电磁炉用锅具的装配效率和良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形绕线架包括上挡块、下挡块以及所述上挡块与所述下挡块之间形成的凹槽,所述受电线圈绕设在所述凹槽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挡块的底平面与所述下挡块的上表面平行。从而便于工人将受电线圈嵌设在凹槽内,有助于提升装配速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形绕线架为非金属材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锅体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台阶,所述环形绕线架围设在所述台阶的外部。该台阶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绕线架只要围设在该台阶的外部,即达到了安装位置;同时,该台阶还对绕线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绕线架的变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台阶的侧壁为沿所述锅底开始向内倾斜的斜面,所述环形绕线架的一侧为与所述斜面匹配的斜面,且所述环形绕线架的一侧抵接所述台阶的侧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手柄内,所述控制板与所述受电线圈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绕线槽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受电线圈的两端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锅具还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设置有与所述环形绕线架匹配的绕线槽,所述环形绕线架设置在所述绕线槽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壳与所述手柄之间设置有装饰层,且所述装饰层正对所述开口设置。该装饰层与锅体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可以容纳从开口引出的连接线,用户从外部无法看到该连接线,从而保证了电磁炉的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用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绕线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绕线架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绕线架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用锅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锅体 11-测温组件

20-手柄 21-控制板

30-绕线架 31-受电线圈

32-上挡块 33-下挡块

34-凹槽 40-台阶

50-底壳 51-绕线槽

52-开口 60-装饰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用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绕线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用锅具,包括锅体10、设置在锅体10上的手柄20以及控制板21,锅体10的底部下方设置有受电线圈31,受电线圈31用于在电磁炉中的供电线圈的作用下,为控制板21供电。在锅体10的底部下方还设置有环形绕线架30,该受电线圈31绕设在环形绕线架30上。

本实施例中,锅体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手柄20,用户可以通过抓握手柄20来使用锅具。控制板21可以完成锅具的各种控制功能。例如,锅体10的底部可以设置测温组件11,该测温组件11用于监测锅体10内液体的温度。控制板21可以与测温组件11以及无线通信模块(未示出)连接。具体地,测温组件11将测得的温度数据发送给控制板21,控制板21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该温度数据发送给电磁炉,电磁炉根据该温度数据,可以调节自身的加热功率。

进一步的,该控制板21与受电线圈31连接。本实施例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通过受电线圈31对锅具中的控制板21进行供电,不需要采用电池。其中,电磁炉中的线圈可作为供电线圈(未示出),同时锅体10的底部下方设置有受电线圈31,该供电线圈可向受电线圈31供电。

具体地,当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电磁炉开始工作时,电磁炉中有电流通过供电线圈时就会产生磁场,此时受电线圈31就会在该磁场内产生电流,受电线圈31可对控制板21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在锅体10的底部下方还设置有环形绕线架30,该受电线圈31可以绕设在环形绕线架30上。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先将受电线圈31绕设在环形绕线架30上,再将环形绕线架30安装在锅体10底部。其中,环形绕线架30可以通过卡扣、焊接、螺接等方式设置在电磁炉用锅具底部。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还可以环形绕线架30与锅体10一体成型,直接将受电线圈31绕设在环形绕线架30上。

可选地,该环形绕线架可以为圆环形绕线架,圆环形绕线架可以保证绕线均匀,从而能够产生稳定的电流。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用锅具,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受电线圈与控制板电连接,受电线圈在电磁炉中供电线圈的作用下,为控制板供电,在电磁炉用锅具锅体的底部下方设置环形绕线架,环形绕线架上绕设有受电线圈。本实施例通过在锅体下方增加环形绕线架,便于受电线圈的安装和固定,不会使受电线圈发生松动或位置移动,可提升电磁炉用锅具的装配效率和良率。

下面采用详细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中的环形绕线架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绕线架的局部放大图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绕线架的局部放大图二。如图3和图4所示,该电磁炉用锅具的环形绕线架30包括上挡块32、下挡块33以及上挡块32与下挡块33之间形成的凹槽34,受电线圈31绕设在凹槽34中。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架30中上挡块32与下挡块33是一体成型的,上挡块32与下挡块33之间形成的凹槽34用于放置受电线圈31。其中,上挡块32的顶部为光滑圆弧状,光滑圆弧状的设置,在将受电线圈31装配到凹槽34中时,可减少尖锐部位对工人的伤害。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由于受电线圈31是嵌设在绕线架30的凹槽34中,如图4所示,绕线架30中凹槽34容纳受电线圈31的高度应不小于多个受电线圈31的直径之和,以便确保受电线圈31可嵌设在凹槽34内,同时方便工人装配。

进一步的,上挡块32的底平面与下挡块33的上表面平行设置,从而保证了该凹槽的开口与凹槽内部的容纳空间的宽度相同,如图4所示,在安装多根受电线圈31时,便于工人将受电线圈31嵌设在凹槽34内,有助于提升装配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受电线圈31的匝数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当控制板21、测温组件11等电子元件需要的电流较大时,可通过增加受电线圈31的匝数和/或受电线圈31的直径来增大电流。本实施例对受电线圈31的匝数、直径等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受电线圈31。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绕线架30为非金属材质。例如可以为塑料、橡胶等。环形绕线架30的非金属的材质可起到良好的绝缘效果且非金属材质分布广泛易于获取。

下面对绕线架的安装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用锅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电磁炉用锅具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台阶40,环形绕线架30围设在台阶40的外部。其中台阶40的侧壁为沿锅底开始向内倾斜的斜面,环形绕线架30的一侧为与该斜面匹配的斜面,环形绕线架30的一侧抵接台阶40的侧壁。该台阶40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环形绕线架30只要围设在该台阶40的外部,即达到了安装位置;同时,该台阶40还对环形绕线架30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环形绕线架30的变形。

进一步的,由于电磁炉中的线圈盘位于电磁炉面板加热区域的正下方,当锅具放置在该加热区域时,该受电线圈31需要位于线圈盘的上方,使得线圈盘上的线圈可作为供电线圈,为受电线圈31供电。同时,该台阶40的直径可以小于线圈盘的直径,使得受电线圈31恰好处在供电线圈形成的磁场内,从而更好的利用电磁感应现象产生较佳的效果。

电磁炉用锅具还包括底壳50,其中底壳50内设置有与环形绕线架30匹配的绕线槽51,环形绕线架30设置在绕线槽51中。在绕线槽51上设置有开口52,受电线圈31的两端穿过开口52与控制板21电连接。其中,锅体10中底壳50与手柄20之间设置有装饰层60,装饰层60与该开口52相对设置。

具体的,装饰层60的两端与底壳50和手柄2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卡扣、螺接等,三者也可以一体成型,本实施例对装饰层60与底壳50和手柄2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只需保证装饰层60相对该开口52设置即可。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因为环形绕线架30中的受电线圈31与锅具上的控制板21电连接,当该控制板21设置在手柄20内,绕线槽51上的开口52可将与控制板21连接的受电线圈31通过该开口52引出,引出后可以与控制板21电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受电线圈31还可以与电线连接后,电线从该开口52引出,引出后与控制板21连接。

该装饰层60与锅体10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可以容纳从开口52引出的连接线,用户从外部无法看到该连接线,从而保证了电磁炉的美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