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研磨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7637发布日期:2019-03-19 21:03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空心研磨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物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空心研磨头。



背景技术:

研磨头广泛应用于食物处理,如榨汁机应用研磨头进行榨法汁。传统的研磨头一般采用实心机构,重量大,成本高。

为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业界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27409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立式榨汁机螺旋推进器,包括螺旋主体和传动轴;所述螺旋主体由固化在传动轴周侧的内包胶体和将内包胶体包裹其中的外包胶体组成。上述技术方案注塑因整体胶厚,成型周期偏长,制造产能偏低;另,研磨头内部全部填充耐高温材料,材料成本偏高。又如,授权公告号CN2046983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原汁机的空心螺杆,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一内衬,该内衬内形成空腔,所述内衬的中部形成一与其一体的中空轴套,所述的空腔位于所述中空轴套的外壁与内衬的内壁之间;所述空腔的底部与壳体的底部之间设有一盖在内衬底部及中空轴套上的盖板,使空腔密封,该盖板抵触在壳体底部的内壁上。上述技术方案,以主轴贯穿形式,采用多次注塑成型,因旋转轴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且因大部分贯穿中心,内空腔减胶厚度有限。

故上述现有技术尚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空心研磨头,其具有重量轻,制作成本低等特点和优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心研磨头,包括研磨头主体和包覆于研磨头主体外表面的外研磨层;所述研磨头主体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上内芯和下内芯,所述上内芯与下内芯之间形成密封空心;所述外研磨层外表面成型有若干螺纹状凸筋,所述上内芯或外研磨层顶端设有上定位部,所述下内芯或外研磨层下端设有下定位部。本实用新型的研磨头主体内形成有密封空心,可以极大减轻研磨头的重量,节省材料的使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

所述上内芯内成型有下端开口的空腔,所述下内芯过盈配合卡设于空腔的下端开口内,所述下内芯上端与空腔内壁之内形成密封空心。进一步具体化结构,提高了产品结构的可操作性。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内芯包括卡接部和设于卡接部底端的台阶部;所述卡接部伸入空腔的下端开口内,所述上内芯的下端边抵设于台阶部上。所述上内芯与下内芯能形成良好的结构配合,便于后继加工,同时提高支撑强度。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定位部、下定位部均设于空腔的中心线上。这样设置,可以有效解决空心研磨头的旋转时的左右摆动。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内芯的卡接部和台阶部为一体成型的帽状结构,所述下定位部成型于帽状结构内顶壁上。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减轻重量,节省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定位部的内壁上设有金属耐磨层。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下定位部的耐磨性,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心研磨头,包括由上内芯和下内芯组成的研磨头主体和包覆于研磨头主体外表面的外研磨层。所述下内芯上端与空腔内壁之内形成密封空心,这样设置,可以极大减轻研磨头的重量,节省材料的使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研磨头主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内芯;11、上定位部;12、下端边;13、空腔;2、下内芯;21、卡接部;22、台阶部;23、下定位部;24、金属耐磨层;3、外研磨层;31、螺纹状凸筋;30、研磨头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心研磨头,包括研磨头主体30和包覆于研磨头主体30外表面的外研磨层3。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研磨头整体结构分为研磨头主体30和外研磨层3,便于对研磨头主体30的结构进行有效改造,实现本实用新型减轻研磨头整体重量,节省材料使用之技术目的。

所述研磨头主体30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上内芯1和下内芯2,所述上内芯1和下内芯2之间形成密封空心。具体而言,所述研磨头主体30包括上内芯1和下内芯2,所述上内芯1内成型有下端开口的空腔13,所述下内芯2过盈配合卡设于空腔13的下端开口内,所述下内芯2上端与空腔13内壁之内形成密封空心。所述密封空心的大小可以根据上内芯1和下内芯2所选用的材料,强度大小等因素具体调整,在强度足够的前提下,可尽可能增大密封空心的体积,以最大可以的减轻研磨头的重量,节省材料使用,从而最终实现降低生产成本之目的。

所述外研磨层3外表面成型有若干螺纹状凸筋31,所述上内芯1或外研磨层3顶端设有上定位部11(可以是定位轴或定位孔,参见图2和图5),所述下内芯2或外研磨层3下端设有下定位部23(可以是定位轴或定位孔,参见图2和图5)。也就是说,当外研磨层3未包覆于上内芯1顶端时,上定位部11设于上内芯1的项端,而外研磨层3包覆于上内芯1顶端时,上定位部11则可以直接设于外研磨层3上。同理,当外研磨层3未包覆于下内芯2下端时,下定位部23设于下内芯2的下端,而外研磨层3包覆于下内芯2下端时,下定位部23则可以直接设于外研磨层3上。

另外,所述下定位部23的内壁上设有金属耐磨层24。因为下定位部23直接与驱动电机的主轴连接,所以金属耐磨层24的设置,可以极大地的提高耐磨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所述下内芯2包括卡接部21和设于卡接部21底端的台阶部22;所述卡接部21伸入空腔13的下端开口内,所述上内芯1的下端边12抵设于台阶部22上。这样设置,所述上内芯1与下内芯2形成良好配合,避免下内芯2在压力的作用下过度伸入空腔13内,影响研磨头功能的实现。

所述上定位部11、下定位部23均设于空腔13的中心线上。这样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心研磨头在旋转时左右摆动。

所述下内芯2的卡接部21和台阶部22为一体成型的帽状结构,所述下定位部23成型于帽状结构内顶壁上。这样,可以进一步减轻本实用新型的重量,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更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心研磨头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POM、尼龙或金属,通过模具成型上内芯1和下内芯2;当然,本实用新型上内芯1和下内芯2并不限于上述制作材料,其它强度高,利于成型的塑胶材料或者合金材料均可。

2)将上内芯1的空腔13的下端开口内壁以及下内芯2的上端部进行抛光打磨处理;有利于下内芯2的上端部与空腔13的下端开口之间形成良好的过盈配合,以避免后继二次注塑过程中,塑胶经两者之间的缝隙进入空腔13内部。

3)将下内芯2的上端部过盈配合卡设于空腔13的下端开口内,在下内芯2的顶端与空腔13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空心,得研磨头主体30;

4)将研磨头主体30放入模具中进行二次注塑,在磨头主体30的外表面形成外研磨层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研磨层3采用Tritan TX2001、PMMA或PA制作。当然,本实用新型外研磨层3并不限于上述制作材料,其它食品级无污染的塑胶材料或者合金材料均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