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2998发布日期:2019-02-19 18:4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锅及加热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压力锅的内锅多数是通过在保温罩上增加零件来限位,而通过在保温罩上增加零件来限位内锅的话,工艺复杂,安装繁琐,同时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可以使内锅与加热装置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保护内锅的外表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包括外壳和用于盛放被烹饪食物的内锅,锅体还包括用于对内锅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止转结构,设置在内锅和加热装置之间,止转结构用于限制内锅相对于加热装置运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止转结构设置在内锅和加热装置之间,从而限制了内锅相对于加热装置旋转,这样,内锅与加热装置之间难以发生相对位移,避免磨损内锅的外表面,进而保证了内锅外表面的涂层不被破坏。因此,通过上述设置,内锅不会相对于加热装置发生旋转,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内锅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内锅的侧壁上设置有朝向加热装置所在的一侧凸出的定位凸点,加热装置上设有与定位凸点配合的定位槽以限制内锅相对于加热装置旋转,定位凸点和定位槽形成止转结构。

进一步地,内锅上设有多个定位凸点,多个定位凸点绕内锅的中心线间隔设置;烹饪器具还包括与多个定位凸点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定位槽,多个定位槽绕加热装置的中心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定位凸点由冲压工艺形成。

进一步地,定位凸点与内锅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定位槽为设置在加热装置的边沿处的凹槽。

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侧的保温罩,加热装置设在保温罩内。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为加热盘。

进一步地,内锅为球形内锅。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体;11、内锅;12、外壳;13、加热装置;131、定位槽;132、安装通孔;14、定位凸点;15、保温罩。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内锅与加热装置发生相对位移的问题,本实施例对内锅及加热装置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电炖锅或者电饭煲中的一种。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和止转结构。锅体10包括外壳12和用于盛放被烹饪食物的内锅11,锅体10还包括用于对内锅11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13;止转结构设置在内锅11和加热装置13之间,止转结构用于限制内锅11相对于加热装置13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止转结构设置在内锅11和加热装置13之间,从而限制了内锅11相对于加热装置13旋转,这样,内锅11与加热装置13之间难以发生相对位移,避免磨损内锅11的外表面,进而保证了内锅11外表面的涂层不被破坏。因此,通过上述设置,内锅11不会相对于加热装置13发生旋转,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内锅11的表面涂层。

现有技术中,有的技术方案通过增加单独设置的支撑环等零部件,用来防止内锅11与加热装置1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无需额外增加零件,设置方式简单,降低了成本。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锅11的侧壁上设置有朝向加热装置13所在的一侧凸出的定位凸点14,加热装置13上设有与定位凸点14配合的定位槽131以限制内锅11相对于加热装置13旋转,定位凸点14和定位槽131形成止转结构。

具体地,如图3所示,定位凸点14设置在内锅11的侧壁上,如图4所示,定位槽131设置在加热装置13上,将内锅11安装到加热装置13上后,定位凸点14与定位槽131配合,从而限制了内锅11相对于加热装置13旋转。定位凸点14与定位槽131相配合的限位方式,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锅11上设有多个定位凸点14,多个定位凸点14绕内锅11的中心线间隔设置;烹饪器具还包括与多个定位凸点14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定位槽131,多个定位槽131绕加热装置13的中心线间隔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定位凸点14与定位槽131一一对应设置,在内锅11与加热装置13之间形成多个止转结构,有效限定了内锅11与加热装置13的相对位置。上述结构能够使得内锅11与加热装置13的相对位置被固定。

定位凸点14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在与定位凸点14相配合的加热装置13上设置相应数量的定位槽131,将内锅11安装到加热装置13上后,内锅11不会旋转,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内锅11表面的涂层被破坏。

优选地,定位凸点14为三个,加热装置13上设有与三个定位凸点14相配合的三个定位槽131。其中,三个定位凸点14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平面,使得内锅11与加热装置13的相对位置被完全固定。当然,设置更多的定位凸点14也能够起到定位内锅11的作用,定位凸点14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决定。

优选地,定位凸点14由冲压工艺形成。通过上述设置,定位凸点14的制造方法简单,成本低,在内锅11的冲压过程中即可使定位凸点14成型,容易加工。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定位凸点14与内锅11为一体成型结构。上述设置成本低,方便加工。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定位槽131为设置在加热装置13的边沿处的凹槽。

具体地,加热装置13的边沿处不设加热元件,因此将定位槽131设置在加热装置13的边沿处,不会影响加热装置13的加热效果。同时,将定位槽131设置在加热装置13的边沿处容易加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锅体10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2内侧的保温罩15,加热装置13设在保温罩15内。

通过上述设置,加热装置13对内锅11加热后,保温罩15有效起到保温作用,保证了锅体10的加热效果。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3为加热盘。

通过上述设置,加热装置13具有与内锅11的下表面配合的弧形配合面。具体地,当安装内锅11时,将内锅11放置在保温罩15内,内锅11的下端面与弧形配合面配合,使内锅11与加热装置13的加热面贴合更紧密,加热效果更好。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加热盘既可以是电阻丝加热盘,也可以使电磁加热盘。当加热盘为电阻丝加热盘时,加热盘边沿设置定位槽131的位置不设置电阻丝;当加热盘为电磁加热盘时,加热盘边沿设置定位槽131的位置不设线圈。通过上述设置,既可以方便设置定位槽131,又不会影响加热盘的加热效果。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13上设有安装通孔132,感温装置设置在安装通孔132处。当内锅11装配至外壳12内时,感温装置与内锅11的底部抵接。通过上述设置,加热装置13加热时,感温装置可以有效感应内锅11的温度,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以控制烹饪时间等烹饪参数。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锅11为球形内锅。球形内锅与普通内锅相比,加热效果更好,受热面积更大,加热更均匀。

烹饪器具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内锅11的外表面与加热装置13的表面会产生位移,加热装置13上的纹路会刮伤内锅11外表面的涂层。在产品使用完后,由于内锅11本身的温度较高,附着在内锅11表面的涂层也会因温度的升高而变软,加剧了内锅11表面涂层的磨损。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在不改变成本的前提下,在内锅11上设置定位凸点14,在加热装置13的对应位置设置定位槽131,当内锅11装入加热装置13后,定位凸点14与定位槽131形成止转结构,有效限制了内锅11相对于加热装置13的旋转,进而使得内锅11与加热装置13之间不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内锅11的表面涂层。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止转结构。锅体包括外壳、内锅和加热装置,止转结构由设置在内锅上的定位凸点和设置在加热装置上的定位槽构成。多个定位凸点和多个定位槽一一配合设置,形成多个止转结构。上述设置有效限制了内锅相对于加热装置旋转,这样,内锅与加热装置之间难以发生相对位移,避免磨损内锅的外表面,进而保证了内锅外表面的涂层不被破坏。因此,通过上述设置,内锅不会相对于加热装置发生旋转,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内锅的表面涂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本低,容易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