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开内倒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2947发布日期:2018-07-13 18:39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窗,特别涉及一种内开内倒窗。



背景技术:

内开内倒窗是从内部将窗户开启,与平开窗的窗扇打开方式相垂直的一种窗户,内开内倒窗的相较平开窗与推拉窗具有更好的防雨性,在雨天也可以开窗透气,防止外界的雨水打进室内;也避免通风时风直接吹向人体,使得风速度更为缓和,无人在家时也可实现通风,防盗性能更好。

公告号为CN20544532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开内倒窗,包括窗中框、窗扇和窗纱;所述窗扇包括窗扇框;所述窗纱包括窗纱框;所述窗扇框中设置有窗扇玻璃;所述窗纱框设置在所述窗中框中,所述窗纱框中设置有窗纱网;所述窗扇框设置在所述窗中框中,且所述窗扇框与所述窗中框通过五金件传动器连接,用于使所述窗扇框能够向室内平开或向室内下悬开启。

上述方案可使窗户内开内倒,但窗扇向室内下悬开启时,窗扇相对窗框的开启角度固定不可调整,且上述方案的内部结构复杂,成本与工艺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开内倒窗,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实现室内下悬开启时,窗扇与窗框的角度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开内倒窗,包括窗框、窗扇,所述窗扇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窗框下方设有空腔,所述窗框靠近窗扇的内侧壁开设有供转动轴伸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窗框远离窗扇的外侧壁开设有连通空腔的第二通孔;

所述窗框上设有位于空腔内的定距转动装置,所述定距转动装置包括与转动轴的末端固定连接的从齿轮,所述窗框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伸入第二通孔,所述驱动轴位于空腔内的一端固定链接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与从齿轮啮合;

所述驱动轴位于窗框外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驱动轴转动的固定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窗扇的底部与窗框的底部铰接,当需要开启窗扇时,只需转动驱动轴,驱动轴固定连接的环块上只有一部分连接有主齿轮,使得转动驱动轴一圈,则定距的驱动从齿轮转动一定度数,从而使得与之连接的窗扇可沿转动轴转动一定角度,当需要开启不同的角度时,通过驱动定距转动装置的驱动轴转动不同圈数即可,再借助驱动轴末端的固定装置将驱动轴固定即可将限制驱动轴的转动,从而实现窗扇与窗框的固定;也免去窗扇下悬开启时,手指接触玻璃,导致玻璃上的指纹问题;定距转动装置位于窗框内,防止落灰,也不影响窗的整体美观度,且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满足了人们需要窗户下悬开启时不同开启角度的需要。

作为优选,所述从齿轮的边沿间隔设有分隔块,所述主齿轮边沿间隔设有分隔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齿轮与主齿轮上设有若干分隔块与分隔槽相互配合,在固定角度卡紧,与固定装置配合实现更好的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分隔槽的底部设有防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装置将驱动轴固定后,从齿轮的分隔块与主齿轮上的分隔槽贴合并卡紧,增设的防滑垫进一步提高了两者的卡紧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位于驱动轴末端的侧轴,所述侧轴固定连接有延伸轴,所述延伸轴与驱动轴平行,所述延伸轴内贯穿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穿设有贴合滑槽滑移的定位杆,所述窗框设有位于第二通孔周围的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可供定位杆伸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直接转动转动轴操作较为不便,不易施加转动力,通过与转动轴垂直的连接的侧轴,将力距拉长,并通过延伸的延伸轴,变对转动轴的扭动力为驱动延伸轴转动的推动力,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也直观的可见窗扇转动的角度,当使用者驱动延伸轴转动一定角度后,需要固定转动轴,使得窗扇相对窗框固定时,只需将定位杆向窗框推动,并将定位杆推入对应角度的定位孔中,定位孔借助定位杆对驱动轴施加抵触力,从而限制窗扇的继续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杆靠近延伸轴外部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定位杆靠近侧轴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二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整窗扇开启角度时,需要将定位杆拉出定位孔,再移动定位杆的时候,定位杆易脱离延伸轴,增设的第二限位块防止定位杆脱离延伸轴,限制定位杆在规定的距离内移动,第一限位块方便了使用者拉动定位杆,取得了操作便捷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延伸轴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沿自身长度方向贯穿设有孔槽,所述延伸轴伸入孔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延伸轴与侧轴为相对固定的,使用者在推动延伸轴的时候,施加推力的同时,还需要定时松开延伸轴,以便更好的施加力量,降低了使用者的操控体验,延伸轴上转动连接的转动手柄,可沿延伸轴自转,免去转动时调整施力方向的繁琐操作,取得了优化结构,提高操作便捷性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手柄的表面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表面设有若干凸起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天手柄或手上有水珠时,驱动转动手柄时,可能存在打滑的现象,增设的橡胶垫与凸起点,增大了摩擦力,防止打滑。

作为优选,所述窗框与窗扇间设有滑动风撑,所述滑动风撑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滑动风撑分别位于窗扇竖直方向的两侧,所述滑动风撑的一端与窗框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窗扇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打滑或其他特殊情况存在导致的窗扇下悬开启时,窗扇的坠落或开启过大砸伤人或物的风险,窗扇两侧的滑动风撑限制了窗扇与窗框的最大开启角度,防止窗扇的过度开启,取得了保护使用者的效果,提高了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窗框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设有两组,一组位于第一通孔内,另一组位于第二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转动轴与驱动轴都分别与窗框转动连接,转动连接处存在摩擦力较大的情况,这无疑增大了使用者驱动定距转动装置所施加的力度,增设的轴承,减小了转动轴与驱动轴的摩擦力,使得转动连接更为顺畅,窗扇开启也更为顺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定距转动装置实现窗扇与窗框开启角度的可调节,并借助固定装置实现窗扇与窗框的固定;

2、通过窗扇两侧的滑动风撑增加窗扇与窗框的结构稳定性,防止窗扇过度开启造成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主齿轮与从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固定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固定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滑动风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窗框;11、空腔;2、窗扇;21、转动轴;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24、轴承;3、定距转动装置;31、主齿轮;311、分隔槽;312、防滑垫;32、从齿轮;321、分隔块;33、驱动轴;4、固定装置;41、侧轴;42、延伸轴;421、滑槽;43、定位杆;431、第一限位块;432、第二限位块;44、定位孔;45、转动手柄;451、孔槽;452、橡胶垫;453、凸起点;5、滑动风撑;51、连接杆;52、滑动块;53、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内开内倒窗,如图1所示,包括窗框1、窗扇2,窗扇2的底部与窗框1的底部铰接。

如图2所示,窗扇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1,窗框1下方设有位于窗框1内部的空腔11,窗框1靠近窗扇2的内侧壁开设有供转动轴21伸入的第一通孔22,窗框1远离窗扇2的外侧壁开设有连通空腔11的第二通孔23,窗框1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轴33,驱动轴33伸入第二通孔23,第一通孔22与转动轴21间、第二通孔23与驱动轴33间过盈连接有轴承24,轴承24减少了转动连接处的摩擦力,取得了顺滑窗扇2开启的效果。

如图2、图3所示,窗框1上设有位于空腔11内的定距转动装置3。定距转动装置3包括与转动轴21的末端固定连接的从齿轮32,驱动轴33位于空腔11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齿轮31,主齿轮31可与从齿轮32啮合。从齿轮32的边沿间隔设有分隔块321,分隔块321将从齿轮32的边沿分为几个部分,可分别精确与主齿轮31匹配。主齿轮31边沿间隔设有分隔槽311。从齿轮32与主齿轮31上设有若干分隔块321与分隔槽311相互配合,在固定角度卡紧,与固定装置4配合实现更好的定位。

如图4所示,驱动轴33位于窗框1外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驱动轴33转动的固定装置4。因直接转动转动轴21操作较为不便,不易施加转动力,固定装置4包括位于驱动轴33末端的侧轴41,侧轴41固定连接有延伸轴42,延伸轴42与驱动轴33平行。通过与转动轴21垂直的连接的侧轴41,将力距拉长,并通过延伸的延伸轴42,变对转动轴21的扭动力为驱动延伸轴42转动的推动力,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当使用者驱动延伸轴42转动一定角度后,需要固定转动轴21,延伸轴42内贯穿设有滑槽421,滑槽421内穿设有贴合滑槽421滑移的定位杆43,窗框1设有位于第二通孔23周围的若干定位孔44,几个定位孔44分别代表了主齿轮31与从齿轮32(参考图3)卡紧的几个位置,定位孔44可供定位杆43伸入。当需要使得窗扇2相对窗框1固定时,只需将定位杆43向窗框1推动,并将定位杆43推入对应角度的定位孔44中,定位孔44借助定位杆43对驱动轴33施加抵触力,从而限制窗扇2的继续转动。

如图2、图3所示,分隔槽311的底部设有提高摩擦力的防滑垫312,使得两者在固定角度时的卡紧作用更明显。当需要开启窗扇2时,只需转动驱动轴33,驱动轴33固定连接的环块上只有一部分连接有主齿轮31,使得转动驱动轴33一圈,则定距的驱动从齿轮32转动一定度数,从而使得与之连接的窗扇2可沿转动轴21转动一定角度,当需要开启不同的角度时,通过驱动定距转动装置3的驱动轴33转动不同幅度即可。

如图4所示,为防止移动定位杆43时,定位杆43易脱离延伸轴42,定位杆43靠近延伸轴42外部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431,定位杆43靠近侧轴41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二限位块432。增设的第二限位块432防止定位杆43脱离延伸轴42,限制定位杆43在规定的距离内移动,第一限位块431方便了使用者拉动操控定位杆43。

如图5所示,因延伸轴42与侧轴41为相对固定的,使用者在转动延伸轴42的时候,施加转动力的同时,还需要定时松开延伸轴42,不便更好的施加力量,降低了使用者的操控体验,因此延伸轴42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手柄45,转动手柄45沿自身长度方向贯穿设有孔槽451,延伸轴42伸入孔槽451中。延伸轴42上转动连接的转动手柄45,可沿延伸轴42自转,免去转动时调整施力方向的繁琐操作。为防止雨天手柄或手上有水珠时,驱动转动手柄45时可能存在的打滑现象,转动手柄45的表面设有橡胶垫452,橡胶垫452表面设有若干凸起点453,增设的橡胶垫452与凸起点453,增大了摩擦力,防止打滑。

如图5所示,齿轮打滑或其他特殊情况存在导致的窗扇2下悬开启时,窗扇2的坠落或开启过大砸伤人或物的风险,窗框1与窗扇2间设有用于保护与增加连接结构强度的滑动风撑5,滑动风撑5设有两组,两组滑动风撑5分别位于窗扇2竖直方向的两侧,滑动风撑5的一端与窗框1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窗扇2铰接。滑动风撑5包括连接杆51,连接杆51的一端与窗框1枢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动块52,窗扇2两侧凹陷设有供滑动块52贴合滑移的滑动槽53,窗扇2两侧的滑动风撑5限制了窗扇2与窗框1的最大开启角度,防止窗扇2的过度开启,取得了保护使用者的效果,提高了安全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