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纱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7373发布日期:2018-08-14 17:3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窗,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将纱网收卷至纱盒中的隐形纱窗。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的纱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可拆卸的纱窗,因其在不使用时不能收卷而容易损坏、落灰,进而渐渐不被使用者欢迎。隐形纱窗因其能够收卷,从而在不使用时,一方面可以防尘、防损坏,还能保证窗户的透明度而倍受青睐。

纱网卷轴在使用一段时间需要调整弹簧的扭力,从而使纱网回卷动力充足,目前,用于调整扭力的方式常使用的是一种从纱盒前边靠拨动齿轮调节扭力,但调节速度慢。还有采用拨叉是调节机构,进行调节弹簧扭力,例如:CN201354578Y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将纱网自动卷入纱盒内的隐形纱窗,由纱盒、侧盖、拨叉式调节棍、纱网回卷机构、滑道、底槽、拉梁和纱网组成,侧盖的中心设有调节孔,调节棍从侧盖的调节孔中穿出,在调节孔周边有凹槽,在凹槽内设有与凹槽相连通的V 形槽孔,用以啮合拨叉式调节棍上与侧盖对应部位设有的拨叉,拨叉式调节棍的一端设有挡片,用以限定拨叉式调节棍的位置,另一端则与纱网回卷机构相连接:纱网两侧缝纫固定有防风胶板,纱网的下端通过卷纱条与拉梁固定,通过拉梁底部的钩状结构与底槽形成全面闭合。该纱网卷轴的弹簧调节结构采用的就是拨叉是结构,但是,可以看出,该拨叉结构复杂,需要将调节棍拔出进行调整后,再插入旋转进入限位的V型槽中。而且该纱窗的纱网的两侧的用于纱网滑动的轨道包括一个滑道和一个与滑道独立设置的防风条,由于防风条一般采用PVC材质,使用时间长容易老化,产生开裂破损情形,另一方面容易产生卡滞的现象。因此一种调整弹簧扭力的结构简单、纱网滑道结构简洁、不会出现老化卡滞的隐形纱窗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隐形纱窗中的纱网两侧的防风条与轨道分体设置,进而容易产生卡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解决现有纱网卷轴调整装置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隐形纱窗,其包括水平设在所述隐形纱窗顶端的、两端具有端盖的纱盒,设在两侧的轨道和设在底端的底梁,所述的纱盒、轨道和底梁构成了隐形纱窗的窗框;在所述纱盒内设有可以回转的空心的卷纱轴,在所述卷纱轴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卷纱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用于调节弹簧扭力的调整机构连接;纱网的上端与卷纱轴固定,所述纱网通过缝合在其两侧的薄片部件可以滑动地与两侧所述轨道连接,所述纱网的下端连接一拉梁,所述拉梁的下端与所述底梁之间扣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一侧开口的矩形的轨道本体,在开口侧设有一与轨道本体的内侧壁连为一体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将轨道开口端部分遮挡,且在所述第一挡板的自由端设有一与之连为一体的向轨道空腔内延伸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第二挡板将轨道分割为两个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与所述纱网的侧边缝合的薄片部件从第一空腔的入口进入后嵌入到第二空腔内从而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用于调节弹簧扭力的调整机构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调整件和第二调整件,所述第一调整件一端为与所述弹簧连接的弹簧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整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调整件的另一端为调整端,所述调整端设有用于与纱盒右端盖内螺纹孔固定用的外螺纹和位于外螺纹段外的端盖,在所述端盖的外端中心部设有用于调整弹簧扭力的内六方调整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轨道还包括第三挡板,该第三挡板垂直设在矩形轨道本体的与开口端相对的内板上、且与所述第二挡板基本在同一平面,所述第三、第二挡板之间留有供缝合在所述纱网两侧的薄片部件嵌入的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的纱盒的左端盖内侧设有一圆柱形凸起,该凸起具有中心孔,该中心孔上安装一轴承座,在所述轴承座上、以及所述第一调整件与所述第二调整件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卷纱轴的轴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调整件为一端直径大一端直径小的阶梯轴状,其与所述第二调整件连接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弹簧连接端的直径,且在该大端部设有用于插接所述第二调整件的插接孔;所述第二调整件的一端为与所述第一调整件插接孔配合的插接端,所述第二调整件的调整端的直径大于与所述第一调整件插接的插接端;所述轴承位于所述第一调整件和第二调整件连接处、且设在所述第二调整件的插接端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调整件为两端细中间粗的三段阶梯轴状,一端为与所述弹簧连接的弹簧连接端,另一端为与所述第二调整件连接的插接端,所述第二调整件与所述第一调整件连接的一端具有接收所述第一调整件的插接端的插接孔,所述轴承设在所述第一调整件的插接端上。

作为优选,所述拉梁的上端具有一用于接纳所述纱网的纱网连接部,该纱网连接部包括两个底端连为一体的连接板,该两个连接板之间具有V字形的狭窄开口,在开口的下端具有一宽度大于所述狭窄开口下端宽度的圆形槽,所述纱网的下端缝合有软质纱网连接件,该纱网连接件的上端为片状、且与所述纱网缝合在一起,该软质纱网连接件的下端为与所述纱网连接部的圆形槽匹配的圆柱形,通过所述狭窄开口将软质纱网连接件下端固定在纱网连接部内。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一体式的轨道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具有防风条两体式结构,由于轨道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备,故其结构一次成型,减少安装工序,同时,避免了防风条易老化,产生裂纹进而导致滑动不畅,产生卡滞的现象,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弹簧扭力调整件,调整时,用六角扳手插入第二调整件端部的内六方中,旋转,将其与纱盒端盖旋开,然后旋转该第二调整件至所需要的扭力,然后,再将第二调整件与纱盒端盖的内螺纹旋紧,从而将弹簧的调整端固定。因此,可以看出,本调整机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拉梁与纱网的连接结构,采用V形的狭窄开口和底部的圆形槽的结构配合皮条底端的圆柱形结构,可以轻松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

设在两端的轴承,利于卷纱轴的转动自如。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隐形纱窗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调整,特别是轨道结构简单,不会产生卡滞现象,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隐形纱窗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隐形纱窗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整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的另一种结构的截面图;

图7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2、3、5、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隐形纱窗,其包括纱盒1、轨道2、底梁3、纱网4和拉梁5;其中纱盒1水平设在所述隐形纱窗顶端,轨道2设在两侧,底梁3设在底端,纱盒1、轨道2和底梁3构成了隐形纱窗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窗框。

纱盒1包括一呈长条状下端具有开口供纱网进出的盒体11,盒体11的两端设有端盖:左端盖17和右端盖18;盒体11内设有可以回转的空心的卷纱轴12,在卷纱轴12内设有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通过固定件15与卷纱轴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调整机构14连接,调整机构14用于调节弹簧扭力;纱网4的上端与卷纱轴12固定,纱网4两侧缝合有薄片部件41,并通过其两侧的薄片部件41(参见图3)可以滑动地与两侧的轨道2连接,纱网4的下端连接拉梁5,拉梁5的下端与底梁3之间扣合固定。

参见图5,轨道2包括轨道本体21,轨道本体21包括有一侧开口的矩形腔体,在开口侧设有一与轨道本体21的内侧壁连为一体的第一挡板22,第一挡板22将轨道开口端部分遮挡,且在第一挡板22的自由端设有一与之连为一体的向轨道空腔内延伸的第二挡板23,第一、第二挡板22、23将轨道矩形腔体分割为两个腔体:第一腔体24和第二腔体25;与纱网4的侧边缝合的薄片部件41从第一空腔24的入口进入后嵌入到第二空腔25内从而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

参见1、3,用于调节弹簧扭力的调整机构14包括第一调整件141和第二调整件142,第一调整件141为一端直径大一端直径小的阶梯轴状,与弹簧13连接的圆柱形小端是连接端1411,另一端、即大端设有插接孔1412用于插接第二调整件142;第二调整件142的一端为与第一调整件插接的插接端1421,其与插接孔1412相匹配,第二调整件142的另一端为调整端1422,第二调整件142的调整端1422的直径大于插接端1421;调整端1422设有用于与纱盒右端盖18内螺纹孔固定用的外螺纹,位于外螺纹段外为端盖1423,在端盖1423的外端部设有用于调整弹簧扭力的内六方调整孔1424。

纱盒1的左端盖17内侧设有一圆柱形凸起,该凸起具有中心孔,该中心孔上安装一轴承座16,在轴承座16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卷纱轴12的轴承19,同时,在所述第一调整件141与所述第二调整件142的连接处设有轴承19,本实施例中,右端的轴承19设在第二调整件的插接端1421上。两端的轴承19用于支撑卷纱轴12,使卷纱流畅。

参见图2、7,拉梁5的上端具有一用于接纳所述纱网的纱网连接部51,该纱网连接部51包括两个底端连为一体的连接板511,该两个连接板511之间具有V字形的狭窄开口512,在开口512的下端具有一宽度大于所述狭窄开口下端宽度的圆形槽513,纱网4的下端缝合有软质纱网连接件42,该纱网连接件42的下端为与纱网连接部51的圆形槽513匹配的圆柱形,该纱网连接件42的上端为片状、且与纱网4缝合在一起,通过狭窄开口512将纱网连接件42下端固定在纱网连接部51内。

实施例二,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轨道2的结构,参见图6,轨道2还进一步包括第三挡板26,该第三挡板26垂直设在矩形轨道本体21的与开口端相对的内板上,且与第二挡板23基本在同一平面,第三、第二挡板26、23之间留有供缝合在所述纱网两侧的薄片部件41通过的间隙。

实施例三,参见图4,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调整弹簧扭力的调整机构14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整件141’为两端细中间粗的三段阶梯轴状,一端为与弹簧连接的弹簧连接端1411’,另一端为与第二调整件142’连接的插接端1412’。第二调整件142’包括调整端1422’、插接孔1421’、端盖1423’和内六方调整孔1424’;调整端1422’为圆柱状,其右端具有端盖1423’,调整端1422’与第一调整件141连接端部具有接收第一调整件141’的插接端1412’的插接孔1421’,其靠近端盖1423’处设有与纱盒的右端盖18内螺纹孔固定用的外螺纹,本实施例中,轴承19设在所述第一调整件的插接端1412’上。

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非作限制性的概括,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指导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常规结构上的修改与替换,例如既可以做纱窗也可以作纱门使用,改变第一调整件和第二调整件的连接方式等,这些修改与替换也应当被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