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3599发布日期:2019-04-30 18:27阅读:38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下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下床。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逐步放开二胎政策,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孩的家庭不断增加,在小孩不断长大的同时,小孩相互影响,独立学习和生活休闲空间不够的烦恼也会随之而来。按照现行房价和抚养教育小孩的费用增加的基础上,能挑战换房的家庭将会产生巨大压力,大部分家庭只能在原来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分隔和调整。

另外学校、医院、部队、工厂等的员工学生宿舍及其他多人共居一室开放住宿环境。在保证相互无干扰确保相对独立空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容纳人员休息。

其次上下床的使用者因翻身活动等产生响动相互干扰。上下床使用者的隐私保护。

再次一般的胶囊睡眠设施是由两个箱体上下组成,出入活动都会相互干扰影响,隐私和人身财物安全不能充分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上下床,通过上下空间的相对分离,分别通过底座与地面固定,受力上不会相互影响,并且通过设置隔音保温板使之不会在上床与下床之间相互噪音干扰,并且上床与下床的入口不在同一侧则可以形成物理空间隔离,有机的将一个房间利用该床体进行分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上下床,包括:上床框架,所述上床框架中部具有中间支架,中间支架上方具有顶框架,所述中间支架与顶框架之间的空间形成上床空间,所述中间支架下方具有独立设置的下床框架,所述下床框架内部形成下床空间,所述下床框架与上床框架均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与地面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上床空间与下床空间相对独立,不会受到相互摇动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下床,所述下床框架包括:下床底框架和下床顶框架,所述下床底框架和下床顶框架之间通过下床支撑柱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下床,所述下床底框架中部具有若干横向和/或纵向设置的下床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下床,所述下床支撑柱延伸至下床底框架下方并与安装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下床,所述中间支架与顶框架之间具有上床顶框架,所述上床顶框架通过上床中间柱与中间支架连接,所述上床顶框架、上床中间柱和中间支架形成上床空间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下床,所述下床框架的顶面以及除一个侧面以外的所有面设置有隔音保温板,未设置隔音保温板的一面形成下床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下床,所述上床空间框架的顶面以及除一个侧面以外的所有面设置有隔音保温板,未设置隔音保温板的一面形成上床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下床,所述上床入口和下床入口不在同一侧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下床,所述上床入口处设置有梯子,所述梯子上的上床入口一侧设置有扶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下床,所述上床框架外侧与隔音保温板位置对应处设置有外装饰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上下床,通过上下空间的相对分离,分别通过底座与地面固定,受力上不会相互影响,并且通过设置隔音保温板使之不会在上床与下床之间相互噪音干扰,并且上床与下床的入口不在同一侧则可以形成物理空间隔离,有机的将一个房间利用该床体进行分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床的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床的底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床应用于房间的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床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床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床的实施例,一种上下床,包括:上床框架1,所述上床框架1中部具有中间支架12,中间支架12上方具有顶框架15,所述中间支架12与顶框架15之间的空间形成上床空间,所述中间支架12下方具有独立设置的下床框架2,所述下床框架2内部形成下床空间,所述下床框架2与上床框架1均与安装座30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30与地面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上床空间与下床空间相对独立,不会受到相互摇动影响,所述下床框架2包括:下床底框架21和下床顶框架23,所述下床底框架21和下床顶框架23之间通过下床支撑柱22进行支撑,所述下床底框架21中部具有若干横向和/或纵向设置的下床支撑杆,所述下床支撑柱22延伸至下床底框架21下方并与安装座30连接,所述中间支架12与顶框架15之间具有上床顶框架13,所述上床顶框架13通过上床中间柱14与中间支架12连接,所述上床顶框架13、上床中间柱14和中间支架12形成上床空间框架,所述下床框架2的顶面以及除一个侧面以外的所有面设置有隔音保温板6,未设置隔音保温板的一面形成下床入口26,所述上床空间框架的顶面以及除一个侧面以外的所有面设置有隔音保温板6,未设置隔音保温板的一面形成上床入口16,所述上床入口16和下床入口26不在同一侧设置,所述上床入口16处设置有梯子3,所述梯子3上的上床入口16一侧设置有扶手4,所述上床框架1外侧与隔音保温板6位置对应处设置有外装饰板,所述上床框架1包括底座11和顶框架15,所述底座11和顶框架15之间通过上床支撑柱112支撑,所述底座11为呈矩形结构的上床底框111,所述上床支撑柱112延伸至上床底框111下方并与安装座30连接。

通常情况下,通过彭胀螺钉或焊接等方式将安装座固定在地面上,从而使上下床具有稳定的基础,床体结构件可以用角钢、矩管、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有支撑强度的金属材料来制作,并且该床体为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一般为现场进行组装,依据放置的房间的结构可以设置上床入口16和下床入口26的方向,可以背向、可以为一个沿长度方向设置,另一个沿宽度方向设置等等结构,只要不在同一侧上床和下床使用者不会碰面即可,如图3所示的相背设置的结构,使用者相对分离,根据需要上床和下床内部分别设置照明及控制系统5,可以分别控制光源不互相影响,上床空间框架和下床框架2内侧设置有装饰板,内壁装饰板可用防火板或ABS工程塑料与聚氨酯板,外装饰用防火板或其他装饰面板,根据需求可在睡眠舱内安装照明用灯及开关、充电插座、小型播放设备及音响、电视等娱乐设备及控制面板,为满足白天休息,睡眠舱设计成半封闭式,出入口设计了遮光帘,为了保财物安全可以在上床入口16和下床入口26处可设置推拉门,所述推拉门上设置门锁。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上下床,通过上下空间的相对分离,分别通过底座与地面固定,受力上不会相互影响,并且通过设置隔音保温板使之不会在上床与下床之间相互噪音干扰,并且上床与下床的入口不在同一侧则可以形成物理空间隔离,有机的将一个房间利用该床体进行分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