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销定位的拉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4295发布日期:2019-04-03 00:0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销定位的拉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销定位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拉把式插销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伸缩或者升降调节结构,即多采用金属制的内外套管的配合结构,且内外套管在展开后,其定位结构大都是于外套管近上端口处开设有定位孔,于内套管的一端上则设有弹性插销,即将插销与弹片或弹簧配合形成,内套管相对外套管拉出后,使弹性插销卡挚于定位孔以实现定位。但是该伸缩管的定位结构却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弹性件是设于内套管的一端,当内套管与外套管套合定位后,若要解除定位,需要使劲按压弹性件,在按压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手被夹伤的状况,而且按压弹性件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气方可实现,费时费力,实有待改善。

2、由于在解除内外套管的定位时,需要多次用力按压弹性件,因此容易使弹性件丧失弹力,而影响内外套管的定位。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弹性插销定位伸缩管的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省力的插销定位的拉把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插销定位的拉把结构,其包括内壳、外壳及弹簧,所述内壳配合在外壳内,该内壳的一端固定一拉条,拉条的另一端与插销底座连接,内壳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所述弹簧。

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一固定座及一盖体,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内壳设置在该开口内,所述盖体盖合在该固定座的开口端,该盖体上设有供所述内壳的一端穿出的开口槽。

进一步,所述内壳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一卡垣,该内壳设于外壳后,卡垣卡在所述盖体的开口槽内壁两侧。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内壁及内壳朝向外壳的固定座的一端分别设有供所述弹簧卡抵的弹簧柱或弹簧槽。

进一步,所述插销底座的底部设有一供插销穿过的长槽,该插销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该插销底座上连接所述拉条,拉条设置在该第一斜面的下坡方向一侧,插销配合一复位弹簧与一插销连接件连接固定在一起,该插销连接件朝向插销底座的一端设有与插销底座的第一斜面相互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插销及插销连接件固定在一固定套内。

进一步,所述插销连接件上设有一销孔,所述插销上设有与该销孔对应的锁孔,该插销及插销连接件通过一销轴固定在所述固定套内。

进一步,所述插销上设有一挡垣,所述插销连接座上设有一挡板,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挡垣上,另一端顶持在挡板上。

进一步,所述固定套与一连接套的顶端固定配合在一起,所述连接套内设有一隔板,隔板的上方形成上腔室,隔板的下方具有供调节杆设置的下腔室,所述插销底座设置在隔板上,隔板上设有供所述插销穿过的定位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插销定位的拉把结构通过内壳、外壳及弹簧的配合,在手部按压内壳后,内壳压缩弹簧而拉动拉条,使拉条拉动插销底座而使插销上移,解除插销与定位孔的限位作用。相较于现有的插销限位方式,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且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插销定位的拉把结构,其中的插销定位结构包括一插销底座1、一插销连接件2、一插销3、一固定套4及一连接座5。

所述插销底座1设有一缺槽11,缺槽11的底部设有一供插销3穿过的长槽12,该插销底座1于缺槽11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13,该插销底座1上连接一拉条6,拉条6设置在该第一斜面13的下坡方向一侧。

所述插销连接件2用以固定所述插销3,该插销3配合一复位弹簧7与该插销连接件2连接固定在一起,所述插销连接件2上设有一销孔21,所述插销3上设有与该销孔3对应的锁孔31,插销3上还设有一止挡所述复位弹簧7一端的挡垣32,插销3的一端与所述插销底座1的长槽12对应配合,另一端通过锁孔31与插销连接座及固定套4连接固定在一起,复位弹簧7由该插销3具有锁孔31的一端套入插销3中,使复位弹簧7的一端顶持挡垣32。所述插销连接件2上还设有一用以止挡复位弹簧7另一端的挡板22,插销3穿过挡板22后,其锁孔31与插销连接件2的销孔21对应,并通过一销轴固定在所述固定套内4,该插销连接件2朝向插销底座1的一端设有与插销底座1的第一斜面13相互配合的第二斜面23。

所述连接套5用以供固定套4固定,该连接套5的顶端与所述固定套4固定配合在一起,所述连接套5内设有一隔板51,隔板51的上方形成上腔室52,隔板51的下方具有供调节杆9设置的下腔室53,所述插销底座1设置在隔板51上,隔板51上设有供所述插销3穿过的定位孔54。

本实用新型的拉把结构8包括内壳81、外壳82及弹簧83,所述内壳81配合在外壳82内,该内壳81的一端固定所述拉条6,拉条6的一端固定在插销底座1上,另一端固定在该内壳81上,内壳81与外壳82的内壁之间设有所述弹簧83。

较佳的,所述外壳82包括一固定座821及一盖体822,所述固定座821的一端具有开口823,所述内壳81设置在该开口823内,所述盖体822盖合在该固定座821的开口端,该盖体822上设有供所述内壳81的一端穿出的开口槽824,内壳81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一卡垣811,该内壳81设于外壳82后,卡垣811卡在所述盖体822的开口槽824内壁两侧。所述外壳82的内壁及内壳81朝向外壳82的固定座821的一端分别设有供所述弹簧83卡抵的弹簧柱或弹簧槽,图中所示,固定座821上设置弹簧柱825,内壳81上设置的是弹簧槽812。

使用时,将所述固定套4固定在连接套5上,将本实用新型的拉把结构8固定住,如图所示,是将其固定在一连接杆A上,将插销3的一端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卡入至凸出插销底座1的长槽12,此时插销底座1的第一斜面13与插销连接座2的第二斜面23配合在一起,插销3位于长槽12远离拉条6的一端,要解除插销3与长槽12的限位时,按住拉把结构8的内壳81,使内壳81压缩弹簧83并将拉条6拉伸,拉条6带动插销底座1往拉条6的方向移动,插销底座1移动时,第一斜面13会挤压插销连接件2的第二斜面23,使第二斜面23带动插销3往上移动并压缩复位弹簧7,直至插销3的底端上移至长槽12内,即解除了插销3的限位。当松开内壳81时,弹簧83复位,插销3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始终具有一向下的力,便于插销3再次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插销定位的拉把结构8通过内壳81、外壳82及弹簧83的配合,在手部按压内壳81后,内壳81压缩弹簧83而拉动拉条6,使拉条6拉动插销底座1而使插销3上移,解除插销3与定位孔的限位作用。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