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地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9534发布日期:2019-03-15 19:3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吸尘器地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刷,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吸尘器的地刷。



背景技术:

地刷是配套吸尘器常用的清洁配件。通常,地刷底部开设有抽吸口,地刷内部具有抽吸通道,抽吸通道与抽吸口相连通。使用时通过手动推动地刷将灰尘清扫出来并通过吸尘口、吸尘通道被吸尘器吸除。

目前,为了提高地刷的真空度,抽吸口会尽量贴近地面,此时地刷的底板通常采用平面,在地刷推行的时候,通过抽吸口对地毯上的灰尘颗粒进行吸除。但是现有的地刷均仅具有一种工作状态,吸尘的效果比较单一,同时,嵌在地毯内部的灰尘颗粒也不容易吸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尘器地刷,特别是用于在地毯上使用的吸尘器地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尘器地刷,包括地刷壳体、连接在所述的地刷壳体后部的弯管组件,所述的地刷壳体具有开设在其底面上的抽吸口、形成在所述的地刷壳体的内部与所述的抽吸口相连通的抽吸通道,所述的地刷壳体的底面包括位于所述的抽吸口前部的前底面、位于所述的抽吸口后部的后底面,所述的抽吸口具有前内壁面、后内壁面,所述的前内壁面通过前边沿与所述的前底面相连接,所述的后内壁面通过后边沿与所述的后底面相连接;所述的弯管组件包括滚轮,所述的后边沿凸出于所述的前底面的最低点与所述的滚轮底部共同形成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的后内壁面包括向下方延伸的第一后内壁面,所述的第一后内壁面与所述的后边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后内壁面包括向下方延伸的第一后内壁面、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二后内壁面,所述的第二后内壁面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后内壁面、后边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前底面从所述的前边沿向前上方延伸。

优选地,所述的后底面从所述的后边沿向后上方延伸。

优选地,所述的地刷壳体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的底面形成所述的地刷壳体的底面,所述的抽吸口开设在所述的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的弯管组件包括弯管支架、设置在所述的弯管支架上的弯管,所述的弯管与所述的抽吸通道相连通,所述的滚轮连接在所述的弯管支架的两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抽吸口的后边沿凸出前底面最低点与滚轮底部共同形成的平面,在前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凸出的后边沿对地毯进行刮的动作,将位于地毯内的灰尘颗粒刮动而更容易地被抽吸口吸除,丰富了吸尘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吸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中地刷的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地刷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地刷的剖视示意图一;

附图4为本实施例中地刷的剖视示意图二。

其中:1、底板;10、抽吸口;100、前内壁面;101、第一后内壁面;102、第二后内壁面;103、第三后内壁面;11、前底面;12、后底面;13、前边沿;14、后边沿;20、弯管支架;21、弯管;22、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涉及“前”、“后”、“上”、“下”的定义为吸尘器地刷水平放置且处于工作状态时,使用者的前方为“前”,使用者的后方为“后”;吸尘器地刷的上方为“上”,下方为“下”。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吸尘器地刷,包括地刷壳体、连接在地刷壳体后部的弯管组件,其中:地刷壳体具有开设在其底面上的抽吸口10、形成在地刷壳体内部并与抽吸口10相连通的抽吸通道。在本实施例中:地刷壳体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面形成地刷壳体的底面,抽吸口10开设在底板1上,并且沿底板1底面的两侧延伸。弯管组件包括弯管支架20、设置在弯管支架20上的弯管21、连接在弯管支架20两侧的弯管22,弯管21与抽吸通道相连通。

具体的说:底板1的底面包括位于抽吸口10前部的前底面11、位于抽吸口10后部的后底面12,滚轮2连接在后底面12上;抽吸口10具有前内壁面100、后内壁面,前内壁面100通过前边沿13与前底面11相连接,后内壁面通过后边沿14与后底面12相连接,前底面11从前边沿13向前上方延伸,后底面12从后边沿14向后上方延伸,并且后边沿14凸出于前底面11的最低点与滚轮22底部共同形成的平面a。这样,当在地毯上向前推地刷时,该凸出的后边沿14可以陷于地毯内并在推动过程中对地毯进行刮的动作,从而可以将地毯内部的灰尘颗粒刮动而更容易地被抽吸口10吸除。

通常,前边沿13、后边沿14为光滑的边沿,前底面11、后底面12也为光滑面,但也可以是非平面,如具有一定的弧度。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后内壁面包括向下方延伸的第一后内壁面101,第一后内壁面101与后边沿14直接相连接。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后内壁面包括向下方延伸的第一后内壁面101、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二后内壁面102,第二后内壁面102分别与第一后内壁面101、后边沿14相连接。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