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震动鼓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2916发布日期:2019-01-08 21:16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智能震动鼓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凳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震动鼓凳。



背景技术:

一般在乐队表演中,鼓手为了监听其他乐手、歌手和节拍器的声音,通常需要带耳机。长时间带耳机听声音,容易引起耳朵疲劳损伤听觉神经系统,而且在音乐表演中,鼓手通过耳机同时接听多种声音,对鼓手的要求较高,容易犯错误,从而造成整个乐队的混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而提出智能震动鼓凳。

一种智能震动鼓凳,包括凳体,凳体上有凳板,其特点是,所述的智能震动鼓凳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的凳板上有震动棒孔和传感器孔;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其中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均安装在壳体内部,壳体通过卡口装置安装固定在凳板的下部;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震动棒支架、震动马达、紧固装置和震动棒,所述的震动棒支架通过紧固装置固定在凳体上,震动马达固定安装在震动棒支架上;震动棒支架上设有震动棒圆孔,震动棒通过震动棒圆孔固定在震动棒支架上,且震动棒穿过凳板上的震动棒孔。

优选的,所述的紧固装置上设置减震弹簧。

优选的,所述智能震动鼓凳还包括圆形灯具,所述的圆形灯具隐藏固定在凳板上,且与控制装置电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装置,将音乐节拍信号转换成凳子震动单元的震动信号,当鼓手坐在凳子上时就能感知音乐节拍信号,鼓手接收到的音乐节拍信息更准确,避免了其它声音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图。

图2是图1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视图。

图4是图1的B-B视图。

其中:1-凳体;2-控制装置;11-凳板;111-震动棒孔;112-传感器孔;21-壳体;22-震动棒支架;23-震动棒;24-震动马达;25-通讯模块;26-圆环灯具;27-传感器;28-紧固装置;29-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主视图,图2是图1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视图,图4是图1的B-B视图。本发明所述的智能震动鼓凳,包括凳体1,凳体1上有凳板11,凳板11上有震动棒孔111和传感器孔112,所述的智能震动鼓凳还包括控制装置2,所述控制装置2包括壳体21、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其中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均安装在壳体21内部,壳体21通过卡口装置安装固定在凳板11的下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通讯模块25、传感器27和控制模块29,所述的传感器27通过凳板11上的传感器孔112进行固定,所述的通讯模块25和控制模块29均安装固定在壳体21的内部底面。传感器27可以是光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者红外传感器,当人体坐在所述的智能板凳上时,传感器27感应到人体,触发控制电路激活本发明控制装置2。对于通讯模块25,可以是wifi模块、蓝牙模块或者数据线接口模块。通过wifi模块、蓝牙模块或者数据线接口模块,与后台服务器实时通信,后台服务器播放音乐时,将对应的节奏信息发送给通讯模块25。另外,通讯模块25也可以与手机或者电脑相连,通过手机播放音乐,通讯模块25接收手机所播放音乐信息。然后通讯模块25将接收到的信号传给控制模块29,控制模块29激发动力系统执行相应动作。其中控制模块29带储存和记忆功能和录音功能,通过手机APP进行操作,循环发出执行上一曲音乐信号,或者截取某一段音乐进行循环;当使用录音功能时,本发明控制装置2还包括音频解析模块,音频解析模块用于将音频信号转换成震动马达24可执行的电信号,通过控制模块29传达给震动马达24,可以将听取的外界音乐转换成震动马达执行信号。

本发明动力系统包括震动棒支架22、震动马达24和紧固装置28,所述的震动棒支架22通过紧固装置28固定在凳体1上。震动马达24固定安装在震动棒支架22上;所述的动力系统还包括震动棒23,震动棒支架22上设有震动棒圆孔,震动棒23通过震动棒圆孔固定在震动棒支架22上,且震动棒23穿过凳板11上的震动棒孔111。所述的紧固装置28上设置减震弹簧。当震动马达24接受控制模块29发出的节拍信号时,产生有节奏的震动,且带动震动棒支架22一起震动;通过在震动棒支架22和凳体1之间减震弹簧,凳体1不会和震动棒支架22一起震动,从而避免凳体1产生噪音和对人体不适;所述的震动棒23通过震动棒孔111穿出凳板11的上表面,凸出凳板11的上表面约2-3mm,传感器27约高于凳板11的上表面1mm,避免影响座椅的舒适性。为了增加视觉效果,在所述智能震动鼓凳的凳板11底部设置圆形灯具26,将圆形灯具26接线并接到震动马达24上,当震动马达24运作时,圆形灯具26也相应的亮起。圆形灯具26的亮度和色彩可通过手机APP设置,而且在圆形灯具26电路上设置电子开关,可通过手机APP控制圆形灯具26是开或关状态,以适合不需要灯光的场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