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部件及具有其的搅拌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4803发布日期:2019-02-19 18:5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旋转部件及具有其的搅拌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部件及具有其的搅拌器具。



背景技术:

水杯是我们日常生活用品,由于使用频繁,水杯内表面会产生污垢,所以需定期使用旋转部件进行清洗。应用市场上现有的旋转部件产品时,通常是仅上下拉动旋转部件,或者仅转动旋转部件进行清洗,这样操作既费力,效率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部件及具有其的搅拌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杯清洗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部件,包括外壳,具有内腔;旋转部件还包括:传动结构,传动结构安装在内腔中;转动头,转动头位于内腔外并与传动结构连接;操作部,安装在外壳上,操作部与传动结构连接,当按压操作部时,按压作用力通过传动结构传递给转动头,从而带动转动头转动,其中,操作部的运动方向垂直于转动头的转动轴线。

进一步地,操作部伸入内腔内的内端设置齿条,传动结构包括与齿条啮合的齿轮。

进一步地,齿轮包括互相啮合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与齿条啮合设置;从动轮,与主动轮啮合设置,转动头与从动轮连接,当齿条直线运动时,通过传动结构将直线运动转化为转动头的旋转运动。

进一步地,齿轮包括主动轮组及从动轮,主动轮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的半径小于第二齿轮的半径;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设置,第二齿轮与从动轮啮合设置,且转动头与从动轮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内腔的底部为一可拆卸的底盖,旋转部件还包括旋转固定于内腔的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间隔设置在第一转轴上,从动轮设置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二转轴穿过底盖后与转动头连接。

进一步地,操作部上设有导向槽,底盖上凸设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容置在导向槽内,且可在导向槽内相对滑动以限定操作部的移动距离。

进一步地,内腔的顶壁间隔设有第一上定位部和第二上定位部,底盖上间隔设有第一下定位部和第二下定位部,其中,第一上定位部和第一下定位部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转轴的相对设置的两端以定位第一转轴,第二上定位部和第二下定位部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二转轴的相对设置的两端以定位第二转轴。

进一步地,内腔内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于操作部及内腔。

进一步地,内腔的顶壁设有两块第一挡板,两块第一挡板之间设有滑动槽,操作部的内端可滑动的容置于滑动槽,内腔的底壁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滑动槽对齐,弹性件置于第二挡板上,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于操作部的内端和内腔的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搅拌器具,包括机体和与机体连接的旋转部件,旋转部件为上述的旋转部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操作部与传动结构连接,传动结构与转动头连接,从而在按压操作部时,操作部驱动传动结构转动,进而传动结构带动转动头旋转。因此,通过上述设置,操作部通过传动结构将按压作用力传递给转动头,使转动头转动。因此,当该旋转部件应用于杯刷或者搅拌器具等具体产品时,在使用旋转部件的过程中,既可以手动使转动头沿其轴向移动,也可以通过按压操作部,实现转动头的旋转动作。转动头在轴向移动的同时也进行旋转动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单手操作即可实现转动头的轴向运动和旋转运动,操作方便。进一步地,操作部穿设在外壳的侧壁上,因此旋转部件的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主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操作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设置在底盖上的第一下定位部、第二下定位部、限位凸块以及第二挡板)。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外壳;11、插孔;12、第一上定位部;13、第二上定位部;14、第一挡板;20、传动结构;22、主动轮组;221、第一齿轮;222、第二齿轮;223、第一转轴;23、从动轮;231、第二转轴;24、弹性件;31、底盖;32、第一下定位部;33、第二下定位部;34、限位凸块;341、卡口;35、第二挡板;40、转动头;50、操作部;51、齿条;511、导向槽;512、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部件,包括外壳10,外壳10具有内腔,旋转部件还包括传动结构20、转动头40和操作部50。传动结构20安装在内腔中;转动头40位于内腔外并与传动结构20连接;操作部50安装在外壳10上,操作部50与传动结构20连接,当按压操作部50时,按压作用力通过传动结构20传递给转动头40,从而带动转动头40转动,操作部50的运动方向与转动头40的转动轴线互相垂直。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操作部50的内端是指操作部50伸入外壳10内腔的一端。

本申请中,由于操作部50与传动结构20连接,传动结构20与转动头40连接,从而在按压操作部50时,操作部50驱动传动结构20转动,进而传动结构20带动转动头40旋转。因此,通过上述设置,操作部50通过传动结构20将按压作用力传递给转动头40,使转动头40转动。因此,当该旋转部件应用于杯刷或者搅拌器具等具体产品时,在使用旋转部件的过程中,既可以手动使转动头40沿其轴向移动,也可以通过按压操作部50,实现转动头40的旋转动作。转动头40在移动的同时也进行旋转动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单手操作即可实现转动头40的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操作方便。进一步地,操作部50部分穿设在在外壳10的侧壁上,因此旋转部件结构紧凑。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旋转部件为杯刷,转动头40为刷头,上述设置使水杯清洗工作效率提高,与现在有技术中通过拉动杯刷、仅能沿刷头的轴向运动的杯刷来说,本申请的旋转部件既可以沿转动头40的轴向运动,也可以使转动头40做旋转运动,清洗过程操作简单,清洗更加彻底,效率更高。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未给出的替代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旋转部件也可应用到打蛋器、面糊搅拌等搅拌领域。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操作部50伸入内腔内的内端设置齿条51,传动结构20包括与齿条51啮合的齿轮。

具体地,按压操作部50,齿条51做直线运动,与齿条51啮合的主动轮在齿条51的驱动下旋转,进而带动与主动轮啮合的从动轮23转动;由于转动头40与从动轮23连接,因此,从动轮23的转动带动转动头40旋转运动,齿条51的直线运动转化为转动头40的旋转运动。通过上述设置,在使用本申请的旋转部件时,既可以拉动旋转部件,使转动头40沿旋转部件的轴向运动,也可以通过按压操作部50,通过传动结构20将齿条51的直线运动转化为转动头40的旋转运动,操作简单。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旋转操作部实现转动头40旋转的结构来说,齿条51与传动结构20的配合,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单手操作即可实现转动头40的轴向运动和旋转运动,操作更方便,节省了操作空间。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具体地,齿轮包括主动轮组22及从动轮23,主动轮组22包括第一齿轮221和第二齿轮222,第一齿轮221的半径小于第二齿轮222的半径;第一齿轮221与齿条51啮合设置,第二齿轮222与从动轮23啮合设置,且转动头40与从动轮23同轴设置。

具体地,第一齿轮221与第二齿轮222同轴设置,所以第一齿轮221与第二齿轮222转动的角速度相同,由于第二齿轮222的直径和齿数大于与之啮合的从动轮23,所以从动轮23旋转的角速度大于第二齿轮222旋转的角速度,进而从动轮23旋转的角速度大于第一齿轮221旋转的角速度。因此,通过第二齿轮222的传递作用,将第一齿轮221的较小的角速度传递为从动轮23的较大的角速度,传递结构简单,且提升了转动头40的旋转速度。通过上述设置,加快了转动头40的旋转速度,从而使旋转部件的使用效果更好,节省了操作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齿轮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轮和从动轮23:主动轮也可为一个,主动轮与齿条51啮合设置,从动轮23与主动轮啮合设置,转动头40与从动轮23连接,当齿条51直线运动时,通过传动结构20将直线运动转化为转动头40的旋转运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腔内还设有弹性件24,弹性件24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于操作部及内腔的内壁。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弹性件24为弹簧。

通过上述设置,按压操作部50,齿条51通过传动结构20将作用力传递给转动头40,使转动头40旋转,同时按压作用力使弹性件24压缩;松开操作部50后,弹性件24由于自身的弹力作用,恢复到松弛状态的长度,在弹性件24的弹力作用下,操作部50退回至初始位置,转动头40反向旋转,完成一次完整的操作过程。

在一次完整的操作过程中,仅需在按压操作部50的过程中用力,在操作部50退回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由弹性件24提供使操作部50恢复至初始位置(即使操作部50在外壳10的径向上向径向外侧移动)的作用力。上述设置简单省力,且使转动头40既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提高了旋转部件的操作效率。

具体地,如图4所示,操作部50上设有用于对弹性件24进行定位的定位柱512,弹性件24的一部分套设在定位柱512上。

如图4所示,弹性件24的一端及一部分套设在定位柱512上,弹性件24的另一端抵接在外壳10的内壁上。按压操作部50时,弹性件24被压缩至定位柱512上;松开操作部50后,由于弹性件24的另一端抵接在外壳10的内壁上,因此,弹性件24恢复形变的作用力作用在定位柱512上,使操作部50能够退回至初始位置。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腔的顶壁设有两块第一挡板14,两块第一挡板14之间设有滑动槽,操作部50的内端可滑动的容置于滑动槽中,内腔的底壁设有第二挡板35,第二挡板35与滑动槽对齐,弹性件24置于第二挡板35上,且弹性件24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于操作部50的内端和内腔的侧壁。

在本申请中,弹性件24套设在定位柱512上后,设置在第二挡板35上,第二挡板35用于支撑弹性件24。

优选地,第一挡板14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块第一挡板14和位于两块第一挡板14之间的第二立板。其中,第二立板的高度尺寸小于第一挡板14的高度尺寸。两块第一挡板14用于在垂直于弹性件24的轴线的方向上对弹性件24进行定位,第二立板用于在高度方向上对弹性件24进行定位。通过上述设置,有效对弹性件24在外壳10和底盖31间的位置进行了限定。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腔的底部为一可拆卸的底盖31,旋转部件还包括旋转固定于内腔的第一转轴223及第二转轴231,第一齿轮221和第二齿轮222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223上,所述从动轮23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231上,且所述第二转轴231穿过所述底盖31后与所述转动头40连接。

具体地,底盖31与外壳10配合设置,形成用于安装传动结构20的腔体,使传动结构20封闭在外壳10内,使旋转部件的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可选地,底盖31与外壳10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粘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操作部50上设有导向槽511,底盖31和设底盖31上设有限位凸块34,导向槽511与限位凸块34配合以限定操作部50的移动距离。

本申请中,限位凸块34与导向槽511配合,按压操作部50时,导向槽511与限位凸块34发生相对滑动,在限位凸块34的支撑下,导向槽511沿限位凸块34滑动。

优选地,如图5所示,限位凸块34的朝向外壳10的一侧设有卡口341。操作部50位于初始位置时,导向槽511远离操作部50的一端,内壁紧贴限位凸块34的卡口341的端面,限位凸块34的卡口341卡接在导向槽511的内部,使操作部50不会滑出;按压操作部50,导向槽511沿限位凸块34的方向滑动,当导向槽511靠近操作部50一端的内壁抵接限位凸块34的卡口341的另一端面时,导向槽511停止滑动,完成一次按压过程。因此,导向槽511的长度减去卡口341长度即为操作部50的移动距离,限位凸块34支撑导向槽511并限定导向槽511的移动距离。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腔的顶壁间隔设有第一上定位部12和第二上定位部13,所述底盖31上间隔设有第一下定位部32和第二下定位部33,其中,第一上定位部12和第一下定位部32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转轴223的相对设置的两端以定位第一转轴223,第二上定位部13和第二下定位部33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二转轴231的相对设置的两端以定位第二转轴231。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外壳10与底盖31装配后,第一转轴223安装在第一上定位部12和第一下定位部32之间,以对主动轮进行定位安装。

优选地,第一上定位部12和第一下定位部32均为具有中空腔体的柱状结构,第一转轴223的一端插入第一上定位部12的腔体内,第一转轴223的另一端插入第一下定位部32的腔体内。这样,可以对第一转轴223进行定位,防止其沿轴向或者径向移动。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外壳10与底盖31装配后,第二转轴231的一端安装在第二上定位部13上,第二转轴231的另一端经第二下定位部33伸出后与转动头40连接,完成对从动轮23的定位安装。通过上述设置,将主动轮和从动轮23安装在外壳10与底盖31围成的腔体中,旋转部件结构紧凑。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外壳10的侧壁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插孔11,操作部50的一端穿出插孔11后伸入内腔中。

通过上述设置,操作部50由插孔11穿入外壳10的内腔,结构简单,便于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搅拌器具,包括机体和与机体连接的旋转部件,旋转部件为上述的旋转部件。

在本申请中,外壳10与底盖31之间可通过螺钉、卡扣或焊接方式等连接。将齿条51通过外壳10上的插孔11插入到外壳内,然后将弹性件24穿在齿条51的定位柱512上,同时底盖31上的限位凸块34的卡口341插入到齿条51上的导向槽511内,固定齿条51并限制其位移大小,使齿条51不能从外壳10内脱出,并且还能对齿条51的直线运动进行导向。主动轮组22的上端插入到外壳10的第一上定位部12内,主动轮组22的下端插入到底盖31上的第一下定位部32内,使主动轮组22固定,同时保证主动轮组22的第一齿轮221与齿条51外啮合。从动轮23的上端插入到外壳10的第二上定位部13内,下端穿过底盖31上的第二下定位部33后与转动头40连接,使从动轮23固定,保证从动轮23与主动轮组22的第二齿轮222外啮合。齿条51的定位柱使弹性件24的一端固定,外壳10上的第一挡板14对弹性件24的径向位置进行限定,底盖31上的第二挡板35支撑弹性件24底部,弹性件24的另一端抵接在外壳10的内壁面上,上述设置实现对弹性件24的固定。

本申请采用齿条51带动主动轮组22,用直线压力带动主动轮组22转动。单手握住外壳10,大拇指按压操作部50即可实现旋转部件的使用,单手操作更方便。

当旋转部件应用于杯刷时,沿杯刷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杯刷,清洗杯子的同时,按压操作部50,使转动头40旋转,由于第一齿轮221与第二齿轮222的半径不同,可以增加转动头40的旋转速度,这样清洗效果更好也更省时。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旋转部件包括外壳、传动结构、底盖、转动头和操作部。按压操作部,齿条做直线运动,与齿条啮合的主动轮在齿条的驱动下旋转,进而带动与主动轮啮合的从动轮转动;由于转动头与从动轮连接,因此,从动轮的转动带动转动头旋转运动,齿条的直线运动转化为转动头的旋转运动。通过上述设置,在使用本申请的旋转部件时,既可以拉动旋转部件,使转动头沿操作部件的轴向运动,也可以通过按压操作部,通过传动结构将齿条的直线运动转化为转动头的旋转运动,操作简单。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旋转操作部实现转动头旋转的结构来说,齿条与传动结构的配合,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单手操作即可实现转动头的轴向运动和旋转运动,操作更方便,节省了操作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