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底座及课桌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8958发布日期:2018-10-12 21:4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学习用品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调节底座。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202407747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课桌椅调节支撑架,包括支撑旁板、支撑脚,所述支撑旁板安装在支撑脚上部,还包括六角螺栓和六角螺母,所述六角螺栓和六角螺母将支撑旁板、支撑脚连接成一体。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课桌椅调节支撑架,其通过螺栓螺母的配合将课桌椅安装,因此在安装课桌椅前若找不到旋拧螺栓螺母的工具,将无法对课桌椅进行稳定安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底座,其优点在于安装过程无需使用工具,操作过程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课桌,其优点在于安装过程无需使用工具。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课椅,其优点在于安装过程无需使用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调节底座,包括设置于两侧的支撑脚和水平连接两侧支撑脚的上架体;所述支撑脚包括中空的下脚体、竖直插接并滑移于下脚体内的上脚体和用于固定连接上脚体和下脚体的插接件,所述上脚体沿竖直方向水平开设有若干上固定孔,所述下脚体上开设有下固定孔,所述插接件依次水平插接于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内,且插接件包括一端抵接于下脚体外侧的挡沿和从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中穿出的固定端;所述上架体包括设置于中部的上撑杆和分别一体连接于上撑杆两端套接滑移于上脚体上的上脚套;所述固定端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竖直锁口,所述上脚套面向上撑杆的一侧设置有卡接于竖直锁口上的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上架体套接在两侧的上脚体上,再将上脚体插接在下脚体内,并沿竖直方向在下脚体内滑移;在上脚体移动至合适位置后,通过将插接件分别插入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内,使得插接件的挡沿抵接在下脚体的外壁上,实现上脚体、下脚体和插接件的初步定位。而后再通过向下滑移上架体,使得上架体两端的上脚套上的锁槽从上之下卡接在插接件固定端的竖直锁口上,限制了插接件的水平滑移,实现了对上脚体和下脚体之间的固定。而在重力的作用下上架体上的锁槽会稳定卡接在竖直锁口上,实现稳定连接。综上技术方案摒弃了传统的螺栓连接,通过部件之间的搭接实现固定,搭接过程无需工具,操作过程方便;另外由于在固定后上架体连接了两侧的支撑脚,在固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调节底座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沿的外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倾斜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的低端朝上;所述上脚套上设置有罩设于挡沿外侧的凸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而由于连接面倾斜设置,在凸缘套接在连接面外侧的时候,连接面通过凸缘将逐步将上脚套向外侧抵紧,使得连接面和凸缘内侧壁紧密贴合,提升上脚套和插接件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脚体在上固定孔的下侧均对应设置有上限位孔,所述下脚体在下固定孔的下侧对应设置有下限位孔,所述插接件的下方设置有依次水平插接于上限位孔和下限位孔内且用于抵接支撑上脚套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插接在插接件下侧的上限位孔和下限位孔内,实现与下脚体之间的固定;另外限位件能够通过抵接上脚套限制,为上脚套提供支撑;在上脚套固定后,保持上脚套受力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抵接于下脚体外壁的限位块一体连接于限位块且水平插接于上限位孔和下限位孔内的限位杆和抵接于下脚体内壁与限位杆可拆卸连接的限位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抵接在下脚体外壁上,为上脚套提供稳定支撑;限位钉和限位杆之间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在调节支撑脚高度时,解除限位件的固定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角三角形的限位块,一条直角边与下脚体贴合保持自身稳定性,另一条直角边支撑上脚套提供稳定支撑;而斜边倾斜在增强整体稳定性的同时,也具有导向作用,减小与人体碰撞时对人体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脚体垂直于上固定孔贯穿方向的两侧开设有上滑边,所述下脚体的两侧开设有套接于上滑边外的下滑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下滑边套接上滑边,增大了上脚体和下脚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在上脚体相对于下脚体滑移时,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脚套包括设置于上侧用于套接于上脚体的上套部和一体连接于上套部下端用于套接下脚体的下套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脚套通过上套部紧密贴合上脚体,下套部紧密贴合下脚体,实现与上脚体和下脚体之间的紧密连接;同时在上套部的内壁能够抵接在下脚体上,也起到限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脚体在下固定孔的上侧设置有具有弹性的锁定凸块,所述上脚套的外侧设置有供锁定凸块卡入的锁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锁定孔正对锁定凸块时,锁定凸块通过自身弹性卡接在锁定孔内,使得上脚套在受到的向上作用力时,也能够依然保持与下脚体之间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凸显下脚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脚;11、上脚体;111、上固定孔;112、上限位孔;113、安装板;114、上滑边;12、下脚体;121、下固定孔;122、下限位孔;123、底架;124、加强筋;125、支脚;126、垫板;127、水平加强片;128、凸纹;129、下滑边;2、支撑架;21、上架体;211、上撑杆;212、上脚套;213、上套部;214、下套部;215、锁槽;216、凸缘;22、下架体;221、下撑杆;222、下脚套;223、筋槽;3、插接件;31、挡沿;32、固定端;33、连接面;34、竖直锁口;4、限位件;41、限位块;42、限位杆;43、限位钉;50、锁定孔;51、U形孔;52、弹性片;53、锁定凸块;54、引导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调节底座,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于两侧起支撑作用的支撑脚1和连接两侧支撑脚1的支撑架2。支撑脚1包括中空的上脚体11和下脚体12,上脚体11插接并滑移于下脚体12内。支撑架2包括上架体21和下架体22,上架体21连接于两侧支撑脚1的上脚体11和下脚体12之间,下架体22连接于两侧支撑脚1的下脚体12上。

如图2所示,上脚体11的上端一体设置有用于安装桌板或者椅座的安装板113。上脚体11沿竖直方向水平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上固定孔111,本实施例中为三个,且每个上固定孔111上均对应设置有标度;下脚体12上开设有一个形状与上固定孔111相同的下固定孔121;上脚体11和下脚体12之间设置有插接件3;在确定支撑脚1高度后,将插接件3依次水平穿过上固定孔111和下固定孔121,实现对上脚体11和下脚体12之间的固定。

如图2所示,上架体21包括设置于中部的上撑杆211和一体连接于上撑杆211两端且用于套接在两侧支撑脚1上的上脚套212。

如图3所示,插接件3包括抵接于下脚体12外壁的挡沿31和从上固定孔111和下固定孔121中穿出的固定端32。挡沿31的外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倾斜的连接面33,通过抵接下脚体12外壁,防止插接件3直接从上固定孔111和下固定孔121穿出;固定端32的两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竖直锁口34。

如图2、3所示,上脚套212面向上撑杆211的一侧开设有卡接于竖直锁口34上的锁槽215(参照图4),上脚套212远离上撑杆211的一侧开设有罩设并贴合挡沿31的凸缘216。因此插接件3一端和上脚套212卡接,一端抵接在下脚体12上,实现固定。另外凸缘216和连接面33相贴合,保持了上脚套212和插接件3之间贴合的紧密性。

具体的,如图2、3所示,上脚套212的上侧设置于上侧用于套接于上脚体11的上套部213和一体连接于上套部213下端用于套接下脚体12的下套部214。上套部213的小于下套部214;通过上套部213套接在上脚体11上,下套部214套接下脚体12上,使上脚套212保持对上脚体11与下脚体12的稳定连接有积极作用。

如图2、3所示,上脚体11在上两个上固定孔111的下侧均对应设置有上限位孔112,下脚体12在下固定孔121的下侧对应设置有下限位孔122;插接件3的下方设置有于抵接支撑上脚套212的限位件4,当限位件4可以通过插接同时的上限位孔112和下限位孔122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仅仅插接下限位孔122进行固定。

如图2、3所示,上脚体11垂直于上固定孔111贯穿方向的两侧开设有上滑边114,下脚体12的两侧开设有套接于上滑边114外的下滑边129。下滑边129套接上滑边114,增大了上脚体11和下脚体12之间的接触面积;在上脚体11相对于下脚体12滑移时,更加稳定。

具体的,如图2、3所示,限位件4包括抵接于下脚体12外壁的限位块41、一体连接于限位块41且水平插接于上限位孔112和下限位孔122内的限位杆42和抵接于下脚体12内壁与限位杆42可拆卸连接的限位钉43。本实施例中,限位杆42面向限位钉43的一侧开设有沉孔,限位钉43的端部开设有倒角;限位钉43插入沉孔内,与沉孔过盈配合。限位块41的形状类似于凸缘216,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通过抵接在凸缘216下端,为凸缘216提供支撑,进行限位。

如图4所示,下脚体12的下端一体连接有拱形的底架123,底架123和下脚体12的下端之间设置有板状的加强筋124,提升下脚体12与底架123之间的连接强度。底架123包括设置在两侧用于支撑于地面上的支脚125,支脚125上可拆卸连接有垫板126,垫板126提升支脚125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且垫板126的底面设置有环形的凸纹128,凸纹128增大垫板126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使底架123能够更加稳定的支撑在地面上。本实施例中垫板126面向底架123的一侧一体注塑有中空的注塑插管,支脚125上一体注塑有供插管插入的注塑套管,注塑插管和注塑套管之间过盈配合,实现垫板126与支脚125之间的稳固连接。

如图4所示,下架体22安装于下脚体12的底部,包括设置于中部的下撑杆221和一体连接于下撑杆221两端且分别套接在两侧下脚体12上的下脚套222。其下撑杆221向下方弯折呈“U”字形。底架123内壁面向下撑杆221的一侧一体注塑有平行且贴合下撑杆221侧壁且贴合于下撑杆221侧壁内侧的水平加强片127。下脚套222对应加强筋124的两侧的底部设置有筋槽223,筋槽223贴合卡接在加强筋124上。当下架体22固定在下脚体12上,水平加强片127和下撑杆221之间以及筋槽223和加强筋124之间均为过盈配合,提升下架体22和下脚体1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如图5、6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脚套212和下脚套222与支撑脚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上脚套212和下脚套222外壁的中部均开设有锁定孔50,上脚体11和下脚体12上对应托脚套、上脚套212和下脚套222的固定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卡接在锁定孔50内的锁定凸块53。

如图6所示,支撑脚1在对应锁定凸块53的外侧开设有U形孔51,在U形孔51的内侧形成了具有能向内外翻转变形的弹性片52,锁定凸块53一体连接在弹性片52上。锁定凸块53面向托脚套、上脚套212或下脚套222滑入的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引导面54,便于在托脚套、上脚套212或下脚套222滑动的过程中,使锁定凸块53直接卡入到托脚套、上脚套212或下脚套222的锁定孔50内。

支撑脚1高度调节的具体过程为:首先选定高度,在对应和上限位孔112和下限位孔122中插入限位件4并固定。而后再插入在对应的上固定孔111和下固定孔121中插入插接件3,最后向下滑移上架体21,使得锁槽215卡入竖直锁口34内,凸缘216贴合在连接面33上,将插接件3固定;另外限位块41抵接在上脚套212的下方,为上脚套212提供支撑,并进行限位。

实施例二,一种课桌,如图6所示,包括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一种课椅,如图7所示,包括实施例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