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5855发布日期:2019-05-15 22:42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锅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锅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锅盖。



背景技术:

现有烹饪食物的锅具,分高压锅具和普通锅具,普通锅具锅体没有设置控压装置,锅体内沸腾的油水会通过排气孔带走大量的热量,为了维持锅内油水沸腾所需的热量,必须持续对其加热,使得加热时间长,耗能高;再者普通锅没有收集油水的沟槽,挥发到锅盖油水会流至锅体内,影响烹饪食物的口感;还有流入油锅体内的油易到处乱溅,油烟缭绕,极易烫伤手臂、脸颊、眼睛及弄脏衣服,而且对家庭主妇的皮肤有危害,这点特别是在炸鱼中很容易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锅盖,以控制排气孔的直径和排气方向,从而减少烹饪食物时间、降低烹饪食物所需的热量。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能锅盖,包括盖体和一端安装在盖体上的主手柄,还包括排气软管,所述盖体在与主手柄连接处的中央开设有排气孔,所述主手柄在与盖体连接的端部竖向开设有与排气孔相接的通孔,所述排气软管一端穿过通孔固定在排气孔内;所述主手柄在与盖体连接的端部横向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控制排气软管通气截面通断的挤压机构。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突出效果为:安装在通孔上的排气软管可自由选择排气的方向,从而更好的与油烟机的吸气口配合,提高油烟排放效果;设置挤压机构可控制排气软管的排放量,从而降低烹饪食物的热量损耗、减少烹饪食物的时间。

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方案,可优选的,所述盖体底部内圆周上设置有收集油水的沟槽。

有益效果:设置沟槽可将挥发到锅盖上的油水集中收集,防止流入锅体内,影响食物的口感和质量,同时避免了油星四溅烫伤皮肤的事情发生。

进一步限定,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孔内的中空管、在中空管内带阻尼移动的杆体、安装在杆体内端随杆体移动控制排气软管通气截面通断的挤压块,安装在杆体外端和中空管外端能相互贴合的限位机构。

有益效果:通过改变挤压块对排气软管的挤压程度,从而控制排气软管的排气量,所述的挤压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在中空管外端圆周上的第一限位环和安装在杆体外端的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上均匀设置有定位凸起/定位凹陷,所述第二限位环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定位凹陷扣合连接的定位凹陷/定位凸起。

有益效果:设置定位凸起和与其相配合的定位凹陷,可防止锅体内的压力上升迫使排气口自动打开,达不到降低能量消耗的预期效果。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排气孔的直径,在通孔设置有与排气软管相匹配具有半圆形缺口的弹性定位块,所述弹性定位块与挤压块相对设置。

有益效果:设置具有半圆形缺口的弹性定位块可降低挤压块在挤压过程中对排气软管的机械损伤,从而延长机械软管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挤压块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主手柄包括手握柄和安装在盖体上的连接部,所述手握柄与连接部倾斜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手握柄轴向开设有可固定排气软管上端的腔体。

有益效果:当锅体不烹饪食物时,可将排气软管的上端插入腔体内,防止灰尘、杂质通过排气管进入锅体,可省去每次烹饪食物时需要重新洗锅的程序。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连接手握柄的相对侧安装有副手柄。

有益效果:副手柄可当备用手柄使用。

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部底面向外延伸形成折边,所述主手柄通过穿设在盖体和折边的螺丝组合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节能锅盖立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节能锅盖与锅体盖合时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节能锅盖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一种节能锅盖A处结构夹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弹性定位块、排气软管及挤压块位置设置示意图。

附图中,1、盖体;11、排气孔;2、主手柄;21、通孔;22、安装孔;23、沟槽;24、弹性定位块;25、手握柄;251、腔体;26、连接部;261、折边;3、排气软管;4、挤压机构;41、中空管;42、第一限位环;43、杆体;44、挤压块;45、第二限位环;5、副手柄;6、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央”、“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实施例1:

一种节能锅盖,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盖体1和一端安装在盖体1上的主手柄2;还包括排气软管3,所述盖体1在与主手柄2连接处的中央开设有排气孔11,所述主手柄2在与盖体1连接的端部竖向开设有与排气孔11相接的通孔21,所述排气软管3一端穿过通孔21固定在排气孔11内。

所述主手柄2在与盖体1连接的端部横向开设有与通孔21连通的安装孔22,所述安装孔22内安装有控制排气软管3通气截面通断的挤压机构4。

具体的,所述挤压机构4包括固定在安装孔22内的中空管41、在中空管41内带阻尼移动的杆体43、安装在杆体43内端随杆体43移动控制排气软管3通气截面通断的挤压块44,安装在杆体43外端和中空管41外端能相互贴合的限位机构。

在烹饪开始时,锅体6内的气压与锅体6外的气压一致,为防止锅体6内的热量随蒸汽挥发,推动杆体43向内移动,从而带动挤压块44挤压排气软管3,当杆体43外端和中空管41外端的限位机构贴合时,排气软管3在挤压块44挤压作用下排气中断,此时能最大限度的防止热量外散;

当烹饪进行一段时间后,锅体6内的气压逐渐高于外部压力,排气软管3在气压的作用下会慢慢打开,从而推动挤压块44、杆体43向外移动,限位机构分离,当挤压块44移动至中空管41内端时,挤压块44停止向外移动,此时排气软管3最大程度的向外排气,使锅体6内外压力平衡。

为防止锅体6内压力过早冲开限制排气软管3的挤压块44,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在中空管41外端圆周上的第一限位环42和安装在杆体43外端的第二限位环45,所述第一限位环42上均匀设置有定位凸起/定位凹陷,所述第二限位环45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定位凹陷扣合连接的定位凹陷/定位凸起。这样,可进一步降低锅体6内的热量散失。

进一步说明,所述通孔21的直径大于排气孔11的直径,在通孔21设置有与排气软管3相匹配具有半圆形缺口的弹性定位块24,所述弹性定位块24与挤压块44相对设置,所述挤压块4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定位块24和弹性挤压块44所具有的弹性特性均可防止挤压过程中对排气软管3外壁的损伤,延长排气软管3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说明,所述主手柄2包括手握柄25和安装在盖体1上的连接部26,所述手握柄25与连接部26倾斜连接。

所述连接部26底面向外延伸形成折边261,所述主手柄2通过穿设在盖体1和折边261的若干组螺丝组合连接,该螺丝组合围绕连接部26中心均匀分布。

所述连接部26连接手握柄25的相对侧安装有副手柄5,所述副手柄5、手握柄25和连接部26一体成型,这样便于双手操作主手柄2和副手柄5拿起锅盖。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类似,不同点在于,所述盖体1底部内圆周上设置有收集油水的沟槽23,所述盖体1上涂覆一层不沾油层,形成导油面,当油水蒸发到导油面时,可迅速流至沟槽23内,当然,为进一步防止导油面的油水滴落在锅体6内,可在导油面径向方向设置若干条导油槽,这样既可以分离油水,又可以避免烫伤皮肤、弄脏衣服的事情发生。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类似,不同点在于,所述手握柄25轴向开设有可固定排气软管3上端的腔体251,当锅盖不使用时,将排气软管3插入腔体251内,可防止灰尘、杂质通过排气软管3进入锅体6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