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拉绳卷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3234发布日期:2018-12-21 20:2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无拉绳卷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卷帘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良好定位效果的无拉绳卷帘。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拉绳式卷帘包括在吊架下方横设可转动的轴管,转动的轴管可卷收或是释出遮蔽用的帘体,帘体下方接设有方便使用者手部握拿及兼具配重效果的配重杆。使用者下拉配重杆即可展开帘体,且在任一位置解除下拉力时,该卷帘的刹车结构旋即被启动,以克服藏设于轴管内的弹簧机构产生的回卷力,使帘体处于不动的限位状态。欲卷收帘体时,使用者必须再拉动配重杆向下,先解除刹车结构的限位状态,尔后松手并通过弹簧机构的回卷力,驱使该轴管自动卷收帘体。

然而,现有刹车结构复杂且成本高,在长时间的操作使用之后,容易使得用来实现刹车效果的构件之间产生磨损,导致定位不确实;且现有卷帘为提供足够的回卷力,必须采用弹力较大的预力弹簧,间接提高了制作成本。另外,现有卷帘在卷收帘体时,必须先下拉配重杆以解除刹车结构的限位状态,但此操作方式对于安装在一窗框中的卷帘而言,当其帘体已展开完全时(即配重杆接近窗框底缘),并无可供操作空间,造成使用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拉绳卷帘,其操作简易,并可降低制作成本,且定位可靠度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拉绳卷帘,其包含一吊架、一轴管、一帘体与一刹停机构;该轴管可转动地结合吊架,该帘体一端连接轴管。该帘体可受操作地自轴管释出或卷收;该帘体展开及卷收的过程中,该轴管同步转动;该刹停机构定义有一轴线,且包含至少一第一刹停件与至少一第二刹停件。该第一刹停件以不相对吊架运动的方式连接于吊架;该第一刹停件包含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与至少一第一非定位部,且该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与该至少一第一非定位部交错设置于该轴线周围;该第二刹停件以随该轴管同步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轴管;该第二刹停件包含至少一第二定位部与至少一第二非定位部,且至少一第二定位部与至少一第二非定位部交错设置于该轴线周围。当该轴管受操作而转动时,该第二刹停件以该轴线为轴心相对该第一刹停件保持旋转,使该至少一第二定位部及该至少一第二非定位部依序经过该第一刹停件的其中一第一定位部;当操作中止,该第二刹停件的其中一第二定位部对应至该第一刹停件的其中一第一定位部时,该轴管呈一刹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无拉绳卷帘还包括一刹停装置,其位于该吊架与该轴管的相结合部位。该刹停装置包括该刹停机构、一固定座、与一转动座。其中,该固定座固设该吊架;该至少一第一刹停件连接该固定座。该转动座接设该轴管且随该轴管同步转动;该至少一第二刹停件设于该转动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固定座塞设于该轴管中,不随该轴管转动地固设至吊架;该转动座塞设于该轴管中且相对该固定座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二刹停件沿该轴管周壁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刹停件的数量为多个,且该等第二刹停件沿该轴管呈环状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轴线重合或平行于该轴管的轴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一刹停件为互相感应的两个磁性件的其中之一者;该至少一第二刹停件为互相感应的两个磁性件的另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一刹停件为互相接触的两个摩擦件的其中之一;该至少一第二刹停件为互相接触的两个摩擦件的另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固定座具有一身部、以及平行该身部的轴心的一第一容置孔;一第一磁性件容设于该第一容置孔;该转动座具有垂直该轴线的一底板、以及设于该底板的多个第二容置孔;多个第二磁性件分别容设于该等第二容置孔。该第一磁性件相当于该第一定位部;该身部上的该第一磁性件以外的部分相当于该第一非定位部;该等第二磁性件相当于多个该第二定位部;该底板上的该等第二磁性件两两之间的间隔相当于该第二非定位部;该第一磁性件对应并磁吸该等第二磁性件的其中之一时,为刹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固定座具有一基座以及垂直该轴线设置的一沉孔;一第一磁性件容设于该沉孔;该转动座具有一衬筒;两个第二磁性件设于该衬筒的周壁,且呈间隔设置。该第一磁性件相当于该第一定位部;该基座上的该第一磁性件以外的部分相当于该第一非定位部;该两个第二磁性件相当于两个的该第二定位部;该衬筒周壁上的该两个第二磁性件两两之间的间隔相当于该第二非定位部;该第一磁性件对应并磁吸该等第二磁性件的其中之一时,为刹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固定座具有一身部,该身部具有垂直该轴线且相对的两个端面;多个定位槽设于该身部的其中的一端面。该转动座具有一端盖、以及设于该端盖且平行该轴线的一个容置孔;一顶抵构件容设于该容置孔;顶抵构件包括一顶抵件、与一弹性件,该弹性件推抵该顶抵件朝该固定座移动。该等定位槽相当于该等第一定位部;该身部设有该等定位槽的该端面上,两两定位槽之间的间隔相当于该第一非定位部;该顶抵构件相当于该第二定位部;该端盖上的该顶抵构件以外的部分相当于该第二非定位部;该顶抵件陷入其中的一该定位槽时,为刹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固定座具有沿该轴线延伸的一多边轴柱;该多边轴柱具有由多个切面接续排列、以及由两两切面之间的多个棱部所构成的一周部,该转动座具有至少一弹片,接触该周部。该多边轴柱的该等切面相当于多个的该第一定位部;该等棱部相当于多个的该第一非定位部;该至少一弹片相当于该至少一第二定位部;该转动座的该弹片以外的部分相当于该第二非定位部;该至少一弹片与该等切面的其中一切面接触时为刹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煞停件的该至少一第二定位部与所对应的该第一煞停件的该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之间具有一刹停力;该刹停力平行该轴线的轴向方向作用或沿垂直该轴线的径向方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拉绳卷帘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1的3-3方向呈非刹停状态,第一刹停件与第二刹停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拉绳卷帘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局部分解图;

图6为图5中刹停装置的分解图;

图7为图5的7-7方向呈非刹停状态的剖视图;

图7A为图7的前视图;

图8为图5呈刹停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8A为图8的前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无拉绳卷帘的第三实施例的刹停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分解图;

图11为图9的11-11方向呈非刹停状态的剖视图;

图12为图9的12-12方向呈非刹停状态的剖视图;

图13为图9的12-12方向呈刹停状态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无拉绳卷帘的第四实施例的刹停装置的分解图;

图15为图14所示结构呈非刹停状态的立体图;

图16为图14所示结构呈刹停状态的立体图;

图17为图16的17-17方向呈刹停状态时,第一刹停件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无拉绳卷帘的第五实施例的刹停装置的立体图;

图19为图18的分解图;

图20为图19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

图21为图18的21-21方向呈非刹停状态的剖视图;

图21A为图21中第二刹停件的示意图;以及

图22为呈刹停状态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

无拉绳卷帘100

吊架120

横梁121 支撑板122、123 端盖124

轴管140

预力装置160

预力弹簧161

帘体180

配重杆181

磁组件40

第一磁力段42 第二磁力段44

[第一实施例]

刹停装置200

固定座220

身部222 第一凸块224

刹停机构300

第一刹停件320

第一定位部322 第一非定位部324 第二刹停件340

第二定位部342 第二非定位部344

轴线L

[第二实施例]

刹停装置200a

固定座220a

身部222a 第一凸块224a 卡制点2241a

第二凸块226a 第一容置孔228a 环形盘部229a 转动座240a

衬筒242a 端盖244a 底板246a

第二容置孔248a

耐磨套260a

磁组件40a

第一磁性件42a 第二磁性件44a

刹停机构300a

第一刹停件320a

第一定位部322a 第一非定位部324a

第二刹停件340a

第二定位部342a 第二非定位部344a

[第三实施例]

刹停装置200b

固定座220b

基座221b

凸杆2211b 突出轴2212b

沉孔2213b 容置孔2214b

调整件222b

容槽2221b 螺纹身部2222b

轴套223b

非圆形柱2231b 剖槽2232b

导槽2233b

弹性件224b

活动件225b

导块2251b 弹片2252b

勾部2253b 凸块2254b

转接座226b

插销227b

螺栓228b

转动座240b

衬筒242b 端盖244b 底板246b

耐磨套260b

管套270b

套筒280b

磁组件40b

第一磁性件42b 第二磁性件44b

刹停机构300b

第一刹停件320b

第一定位部322b

第二刹停件340b

第二定位部342b

[第四实施例]

刹停装置200c

固定座220c

第一轴杆221c 身部222c 第二轴杆223c

第一凸块224c 限位孔2241c

转动座240c

衬筒242c 端盖244c 容置孔2441c

底板246c

耐磨套260c

摩擦组件50

定位槽52 顶抵构件54顶抵件542

弹性件544 螺杆546

刹停机构300c

第一刹停件320c

第一定位部322c 第一非定位部324c

第二刹停件340c

第二定位部342c 第二非定位部344c

[第五实施例]

刹停装置200d

固定座220d

身部222d 第一凸块224d 限位孔2241d

转动座240d

衬筒242d 嵌槽2421d 端盖244d

底板246d

摩擦组件60

周部62切面621棱部622

弹片64插接段641弹性段642

摩擦段643

刹停机构300d

第一刹停件320d

第一定位部322d 第一非定位部324d

第二刹停件340d

第二定位部342d 第二非定位部344d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兹举数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第一实施例]

请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无拉绳卷帘100包括一吊架120、一轴管140、一预力装置160、一帘体180、与一刹停装置200。请先参阅图1与图2,吊架120包括横梁121、连接于横梁121两端的两个支撑板122、123、以及固定各个支撑板122、123的两个端盖124;轴管140横设于横梁121下方,且两端分别通过预力装置160与刹停装置200 而可转动地连结于支撑板122、123;帘体180一端连接于轴管140,另一端通常设有配重杆181;预力装置160通过预力弹簧161产生回卷力来带动轴管140转动,使轴管140卷收帘体180,预力装置160于此容不赘述。帘体180可受预力装置160操作或受人为操作地自轴管140释出或卷收;且随帘体180展开及卷收的过程,轴管140同步转动。

刹停装置200设置于吊架120与轴管140的相结合部位,例如,刹停装置200设于轴管140的一端。参阅图2,刹停装置200包括一固定座220、与一磁组件40。固定座220具有圆柱状且塞设于轴管140一端的一身部 222、以及连接身部222的第一凸块224;具体而言,第一凸块224沿着身部222的轴向一体连接且呈非圆形;固定座220固设吊架120且保持固定。磁组件40包括相互磁吸的一第一磁力段42、以及多个第二磁力段44。第一磁力段42设于固定座220的身部222;该等第二磁力段44设于轴管140 周壁;其中,该等第二磁力段44沿轴管140周壁成圈且呈间隔分布。从而构成第一磁力段42以不相对吊架120运动的方式连接于吊架120、该等第二磁力段44以随轴管140同步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轴管140的连接关系。

当帘体180被使用者操作地自轴管140释出或卷收,此时轴管140保持转动、第二磁力段44也随轴管140保持转动。任一第二磁力段44在与第一磁力段42完全重合时产生最大磁吸力。任一第二磁力段44脱离与第一磁力段42完全重合的阶段时,磁吸力逐渐变小;反之,任一第二磁力段44进入与第一磁力段42完全重合的阶段时,磁吸力逐渐变大。换句话说,当任一第二磁力段44与第一磁力段42重合至一预定程度时,其刹停力恰可对预力装置160的回卷力、与帘体180未卷收部分重量(包含配重杆181)形成力平衡,使轴管140呈一刹停状态。其中,前述的力平衡可发生在任一第二磁力段44与第一磁力段42从部分重合至完全重合之间的任何一状态;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力平衡可发生在任一第二磁力段44与第一磁力段42在完全重合时。

可以理解的是,刹停力的方向性将随预力装置160的回卷力、与帘体 180未卷收部分重量(包含配重杆181)而改变。例如,在一特定位置,预力装置160的回卷力大于帘体180未卷收部分重量(包含配重杆181),则此两力的差值表现为一向上的卷收力,刹停力则呈一向下的阻滞力,且此阻滞力的大小将与前述两力的差值相等,从而三力平衡,使轴管140呈一刹停状态。反之,亦然。

此外,第一、第二磁力段42、44采用可磁吸的材质制成,例如,均为磁铁,或其一为受磁吸件产生磁吸效应的被磁吸件(如,金属件)、另一为磁吸件(如,磁铁);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磁力段42、44均具磁性且彼此相吸,其材质与制法均非所问。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在第一、第二磁力段42、44的磁性或数量,也可互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力段42通过固定座220连结于吊架120。然而,第一磁力段42也可直接设于吊架120上;例如,设于支撑板122上位于与轴管140重合之处、且可对应第二磁力段44的部分。换句话说,在省略固定座220的情况下,刹停装置200将相当于磁组件40,而此概念应可广泛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磁组件40的第一、第二磁力段42、44之间因轴管140 的转动而发生间歇性的磁吸力,可使帘体180发生间歇性的刹停;然而,本实施例中的磁组件40仅仅为本实用新型令帘体180间歇性刹停的其中一种刹停机构。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刹停机构的意涵,请进一步参阅图3所公开的一刹停机构300,其定义有一轴线L,包含互相对应的一第一刹停件320、与一第二刹停件340。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刹停件320以不相对吊架120 运动的方式连接于吊架120;第二刹停件340以随轴管140同步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轴管140;使得第二刹停件340可相对第一刹停件320相对转动。

第一刹停件320包含至少一第一定位部322与至少一第一非定位部 324,且第一定位部322与第一非定位部324交错设置于轴线L周围。以本实施例为例,第一定位部322相当于第一磁力段42,第一非定位部324 相当于第一磁力段42以外的区段,更具体地说,是以轴线L为中心且排除第一磁力段42以外的圆弧区段。第二刹停件340包含至少一第二定位部342与至少一第二非定位部344,且第二定位部342与第二非定位部344 交错设置于轴线L周围。以本实施例为例,第二定位部342与第二非定位部344呈多个交错、设置于轴线L周围,该等第二定位部342相当于该等第二磁力段44,该等第二非定位部344则相当于由两两第二磁力段44之间的间隔所构成。当第二刹停件340的其中一第二定位部342对应至第一刹停件320的第一定位部322时,前述二者之间具有一刹停力,恰可对预力装置160的回卷力、以及帘体180未卷收部分重量(包含配重杆181) 形成三力平衡,使轴管140呈一刹停状态。因此,刹停机构300可令帘体 180间歇性的刹停,无须安装现有的刹车结构,便可对帘体的展开或卷收产生即拉即停,而且通过提高第一、第二定位部322、342的密度,更能提高对帘体即拉即停的精确定位。

为更好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无拉绳卷帘100中刹停机构300的构成与动作,以完整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现说明如下:

本实施例中,轴线L恰平行重合于轴管140的轴心方向。帘体180被使用者操作地自轴管140释出或卷收,此时轴管140保持转动,第二刹停件340随轴管140以轴线L为轴心相对第一刹停件320保持旋转。此时,第二定位部342及第二非定位部344将依序经过第一刹停件320的第一定位部322;换句话说,第二定位部342将依序经过第一刹停件320的第一定位部322、第一非定位部324。第二刹停件340的任何一第二定位部342 将在与第一刹停件320的第一定位部322完全重合时产生最大磁吸力,第二刹停件340的任何一第二定位部342将在与第一刹停件320的第一定位部322完全不重合时磁吸力最小。由此可知,在轴管140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刹停件340与第一刹停件320之间持续产生有作用力(磁吸力),此作用力(磁吸力)呈大、小间歇性的变化。此时,使用者对帘体180一端的配重杆181施力(推力或拉力),将大于预力装置160的回卷力、前述呈间歇性变化的作用力(磁吸力)、与帘体180未卷收部分重量的总力,帘体180方得以自轴管140释出或卷收。反之,当帘体180所受施力被解除时,轴管140在受到预力装置160的回卷力与帘体180未卷收部分重量影响的情况下,此时前述作用力(磁吸力)在呈间歇性变化的过程中,将有一作用力恰可与预力装置160的回卷力、与帘体180未卷收部分重量达到三力平衡;该作用力在本实用新型中定义为刹停力。本实施例中,刹停力发生在第二刹停件340的任何一第二定位部342与第一刹停件320的第一定位部322完全重合产生最大磁吸力的时候。换句话说,当施力的操作被解除(中止)时,帘体180未卷收部分的重量,不论在释放或卷收过程,仍将受预力装置160的回卷力所影响;而此影响,最终将受到第二刹停件340的其中一第二定位部342对应至第一刹停件320的第一定位部 322,二者之间产生的刹停力所补偿,而使得轴管140呈刹停状态。

其中,如前文所言,刹停力的对帘体180的补偿,是指对帘体180在释放或卷收过程中未平衡状态,促使达到平衡状态的动作。

其中,刹停力可以是第二刹停件340的其中一第二定位部342对应至第一刹停件320的第一定位部322所形成;或者,在第一刹停件320的第一定位部322为多个时,刹停力可以是第二刹停件340的全部或部分的第二定位部342对应至第一刹停件320的全部或部分的第一定位部322所形成。

因此,在可理解的范围内,刹停装置200包括固定座220、以及具不同实施态样的刹停机构300。以本实施例为例,刹停装置200包括固定座 220、以及提供磁吸力的磁组件40作为刹停机构300;在省略固定座220 的情况下,刹停装置200相当于刹停机构300。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4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无拉绳卷帘;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结构,原则上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标号。

请同时参阅图4至图7,本实施例中,刹停装置200a包括一固定座220a、一转动座240a、与一磁组件40a。

固定座220a具有圆柱状的一身部222a、以及连接身部222a的第一凸块224a与第二凸块226a。具体而言,第一凸块224a沿着身部222a轴向一体连接、且呈非圆形,第一凸块224a凸设有卡制点2241a。第二凸块 226a由身部222a径向地朝外延伸,且第二凸块226a设有一第一容置孔 228a为贯设的螺孔,其孔轴平行于身部222a的轴向。另有一环形盘部229a 沿着身部222a圆周设置且与第二凸块226a连接。

转动座240a包括衬筒242a、端盖244a、一底板246a、与多个第二容置孔248a。衬筒242a一侧具有底板246a,端盖244a以勾扣的方式结合于衬筒242a异于底板246a的另一侧。其中,底板246a垂直于轴线L,固定座220a设于衬筒242a内,位于底板246a与端盖244a之间,固定座220a 的第一凸块224a穿出端盖244a并对应插入支撑板122的一非圆形接孔126 中,且卡制点2241a恰与支撑板122的非圆形接孔126紧配合而使第一凸块224a不致脱离,以使固定座220a以不可转动的方式固接于吊架120。多个第二容置孔248a设于底板246a上;本实施例中,该等第二容置孔248a 沿转动座240a的轴心方向的周围布设。

磁组件40a包括相互磁吸的一第一磁性件42a、以及多个第二磁力件 44a。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42a为被磁吸件、第二磁性件44a为磁吸件。第一磁性件42a与第二磁性件44a分别设于固定座220a与转动座240a(参图7)。

第一磁性件42a塞设于前述的第一容置孔228a中;为便于实施,第一磁性件42a具有螺纹身部(参图6),容设并可锁入呈螺孔的第一容置孔 228a。通过正反向驱转第一磁性件42a,可使第一磁性件42a沿第一容置孔228a的孔轴前移或后退,可改变与第二磁性件44a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刹停力的大小。该等第二磁性件44a沿轴管140的周围排列于转动座 240a,该些第二磁性件44a分别容设在转动座240a的底板246a上的多个第二容置孔248a中。第二凸块226a上的第一容置孔228a的数量对应第一磁性件42a的数量设置,而底板246a上多个第二容置孔248a的数量对应第二磁性件44a的数量。第二磁性件44a与第一磁性件42a的磁性与数量可互置,容不赘述。从而,磁组件40a的第一、第二磁性件42a、44a因轴管140的转动,彼此发生间歇性的磁吸力。

此外,转动座240a接设于轴管140且随轴管140同步转动、相对固定座220a旋转。转动座240a与轴管140间采肋条、肋沟互相嵌接的方式、或以等效手段相结合,此概念应可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

此外,刹停装置200a进一步在固定座220a的身部222a与转动座240a 的底板246a之间、与固定座220a的身部222a与转动座240a的端盖244a 之间,分别套设一耐磨套260a(参图6),以使转动座240a能更轻易地相对固定座220a旋转。

在图7与图7A中,第一磁性件42a并未与任何一个第二磁性件44a 对应重合,因此第一、第二磁性件42a、44a之间并无显著的磁吸效应存在。图8与图8A则显示当转动座240a随着轴管140转动而相对固定座 220a旋转后,其中一第二磁性件44a对应第一磁性件42a而完全重合时,恰提供可对预力装置160的回卷力、以及帘体180未卷收部分(及其配重杆181)总重达到力平衡的刹停力。换句话说,磁组件40a的磁力,相当于对轴管140形成一种刹停力;而此第一、第二磁性件42a、44a的间的刹停力,足使帘体180及其附有配重杆181的一端能实时刹停、且稳定地停留在任一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当省略配重杆181的情况下,磁组件40a 提供的刹停力,则与预力装置160的回卷力、以及帘体180未卷收部分的总重达到力平衡,此概念应可广泛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

请同时参阅图7与图7A。本实施例的磁组件40a同样为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一种刹停机构300a。刹停机构300a同样定义有一轴线L,本实施例的轴线L同时平行重合轴管140与转动座240a的轴心;刹停机构 300a同样包含有相对应的一第一刹停件320a与一第二刹停件340a。

参图7A,第一刹停件320a包含一个第一定位部322a与一个第一非定位部324a,且第一定位部322a与第一非定位部324a交错设置于轴线L 周围。具体地说,第一定位部322a相当于一个第一磁性件42a所构成的区段,第一非定位部324a则是指以轴线L为中心且排除第一磁性件42a 以外的区段,即该环形盘部229a所构成的圆弧区段。第二刹停件340a包含多个第二定位部342a与多个第二非定位部344a,且第二定位部342a与第二非定位部344a交错设置于轴线L周围。具体地说,每一第二定位部 342a相当于是由一个第二磁性件44a所构成的独立区段,每一第二非定位部344a指的是以轴线L为中心且排除各个第二磁性件44a而于两两相邻第二磁性件44a之间的间隔,例如,所形成独立的圆弧区段。

当帘体180所受施力被解除时,若第一磁性件42a未对应任一第二磁性件44a(参图7),则邻近第一磁性件42a的第二磁性件44a因受到与第一磁性件42a之间持续产生的磁吸作用力影响,将继续沿着轴管140的周围行走,直到对应至第一磁性件42a进而产生刹停状态为止(参图8与图 8A)。值得注意的是,若轴管140旋转一周定义为单位行程,则第一、第二定位部322a、342a密度的多少,即第一、第二磁性件42a、44a布设的密度,决定单位行程中转动座240a(及轴管140)可实时刹停的次数。

可得而知的是,第一、第二磁性件42a、44a布设的密度越高,则任一个第二磁性件44a发生刹停所需行走的路径越短,帘体180的一端(或配重杆181)也能更精确地实时刹停;换句话说,单位行程中第一、第二定位部322a、342a所布设的密度越高,帘体180一端(或配重杆181)的定位可以更精确,此概念应可广泛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无拉绳卷帘可省略刹车结构所潜藏构件磨损导致定位不确实的缺失,使用者也无须下拉帘体180来解除前述刹车结构的限位状态。

第一、第二实施例采用简单的磁吸结构即可达到刹停效果,预力装置 160有机会选用弹力较小的预力弹簧,降低制作成本。

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刹停机构均采平行轴线L(即,平行轴管的轴心方向)的磁力作为刹停力;然而,实务上并不以此限。

[第三实施例]

请参图9至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无拉绳卷帘(图未示),其刹停机构采垂直轴线L(即,沿轴管的径向)的磁力作为刹停力;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结构,原则上使用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标号。

请先参看图9与图10,本实施例中,刹停装置200b包括一固定座220b、一转动座240b、与一磁组件40b;刹停装置200b同样设在吊架(图未示) 与轴管(图未示)相结合的一端、且塞设于轴管一端。固定座220b固接至吊架且保持固定;转动座240b则接设至轴管且随轴管同步转动、相对固定座220b旋转。

固定座220b具有一基座221b、一调整件222b、一轴套223b、一弹性件224b、一活动件225b及一转接座226b;其中,基座221b、轴套223b、活动件225b及转接座226b是以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结合。

转动座240b包括有一衬筒242b及一端盖244b,衬筒242b一侧具有一底板246b,端盖244b同样以勾扣的方式结合于衬筒242b异于底板246b 的另一侧。其中,固定座220b与衬筒242b以不互相干涉的方式结合,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后说明。

基座221b的两侧分别具有穿过转动座240b的端盖244b与底板246b 的一圆柱状凸杆2211b与一突出轴2212b,基座221b具有沿轴管的径向相互连通的一沉孔2213b与一容置孔2214b。调整件222b设于基座221b的沉孔2213b中,其一端具有一容槽2221b、另一端具有一螺纹身部2222b 锁入基座221b以螺孔为例的容置孔2214b中。轴套223b具有一非圆形柱 2231b,轴套223b具有平行轴线L而形成于外壁的至少一剖槽2232b及形成于内壁的多道导槽2233b。弹性件224b及活动件225b设置于轴套223b 内,其中,弹性件224b顶抵活动件225b朝离开轴套223b的方向移动;活动件225b具有多个导块2251b可与轴套223b内壁的导槽2233b配合,使得活动件225b与轴套223b彼此可以沿着轴管轴心的方向调整移动但不互相转动,活动件225b另具有至少一弹片2252b,且弹片2252b末端形成一勾部2253b可嵌入轴套223b的剖槽2232b中,当勾部2253b勾抵于剖槽2232b时,使得活动件225b无法脱离轴套223b。另外,活动件225b 一端沿着轴线L方向一体连接有非圆形的一凸块2254b,得插入对应支撑板(图未示)的一非圆形接孔(图未示)中,使得活动件225b以不可转动的方式固接于吊架。转接座226b的两端,分别以可分离的方式连结基座221b与轴套223b。在本实施例中,转接座226b一端通过径向设置的一插销227b连结基座221b的突出轴2212b,且转接座226b另一端通过轴向设置的一螺栓228b而连结轴套223b的非圆形柱2231b;其中,转接座226b 与轴套223b之间采非圆形接孔2261b对应非圆形柱2231b的配合方式。

据此,使得基座221b、转接座226b、轴套223b及活动件225b互为组接且彼此不可相对转动,也即整个固定件220b呈相对吊架固定且不可转动。

磁组件40b包括相互磁吸的一第一磁性件42b、以及多个第二磁性件 44b。第一磁性件42b与第二磁性件44b分别设于固定座220b与转动座 240b(参图12、图13)。第一磁性件42b结合固定座220b的基座221b、且沿垂直轴线L的方向设置;两个第二磁性件44b则设于衬筒242b的周壁上。具体而言,第一磁性件42b容设于调整件222b的容槽2221b;前述两个第二磁性件44b设于衬筒242b内壁,且呈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42b为磁吸件、第二磁性件44b为被磁吸件;但是,上述在第一、第二磁性件42b、44b的磁性或数量,也可互置。

此外,刹停装置200b进一步于在固定座220b的轴套223b与转接座 226b之间、固定座220b的转接座226b与转动座240b的底板246b之间、转动座240b的底板246b与固定座220b的基座221b之间、固定座220b 的基座221b与转动座240b的端盖244b之间,分别套设一耐磨套260b,以使转动座240b能更轻易地相对固定座220b旋转。

此外,刹停装置200b进一步设有一管套270b,管套270b塞设于轴管中且随轴管转动,固定座220b的轴套223b塞入管套270b内,且轴套 223b的非圆形柱2231b穿出管套270b。

此外,刹停装置300b进一步于在管套270b与轴套223b之间套设一套筒280b,以使管套270b能更轻易地相对固定座220b旋转。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驱使调整件222b转动可带动第一磁性件42b沿着轴管的径向位移,达到调整第一、第二磁性件42b、44b之间的磁力。在本实施例中,衬筒242b具有一穿孔2421b对应容置孔2214b,以方便工具伸入而驱转调整件222b。在可理解的另一实施例中,省略调整件222b,而将第一磁性件制作成具有螺纹身部并直接锁入容置孔2214b中,同样能采驱转方式使得第一磁性件沿着轴管的径向位移。

本实施例的磁组件40b同样为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一种刹停机构 300b。刹停机构300b同样定义有一轴线L,本实施例的轴线L,同时平行重合轴管与转动座240b的轴心方向;刹停机构300b同样包含相对应的一第一刹停件320b与一第二刹停件340b。

参图12,第一刹停件320b包含一个第一定位部322b与一个第一非定位部(图未示),布设于沿图9中剖线12-12所剖切的平面上,轴线L垂直于前述平面。具体地说,第一定位部322b相当于第一磁性件42b,第一非定位部则是指以轴线L为中心且排除第一磁性件42b以外的部分。

第二刹停件340b包含两个第二定位部342b与两个第二非定位部(图未示),同样的,第二定位部342b与第二非定位部也布设于图9中剖线 12-12所剖切的平面上。第二定位部342b与第二非定位部交错设置于轴线 L周围;具体地说,两个第二定位部342b相当于两个第二磁性件44b,两个第二非定位部则包括轴线L为中心且排除两个第二磁性件44b且于两个第二磁性件44b之间的两个间隔。第一、第二非定位部未设有任何磁性件。

与第二实施例类似,在图12中,第一磁性件42b并未与任何一个第二磁性件44b对应重合,因此第一、第二磁性件42b、44b之间并无显著的磁吸效应存在。图13则表示当转动座240b随着轴管转动而相对固定座 220b旋转后,且其中一个第二磁性件44b对应第一磁性件42b而使完全重合时,恰提供可对预力装置的回卷力、以及帘体未卷收部分(及其配重杆) 总重达到力平衡的刹停力。

[第四实施例]

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刹停装置皆以非接触方式(如磁吸)产生刹停力,然而,实务上不排除采直接接触的结构来产生所需的刹停力。

请参图14至图17所示的刹停装置,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无拉绳卷帘(图未示),其刹停机构采接触方式的摩擦力作为刹停力;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结构,原则上使用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标号。

请先参看图14,本实施例中,刹停装置200c包括一固定座220c、一转动座240c、与一摩擦组件50。固定座220c以不可转动的方式固接于吊架(图未示)且保持固定,转动座240c接设于轴管(图未示)且随轴管同步转动、相对固定座220c旋转,刹停装置200c同样设在吊架与轴管相结合的一端、且塞设于轴管内。

固定座220c具有柱状的一身部222c、一第一轴杆221c、一第二轴杆 223c、与一第一凸块224c。具体而言,身部222c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面,其垂直于轴管的轴心方向。由身部222c其中一端面轴向地一体连接第一轴杆221c、另一端面延伸第二轴杆223c。第一凸块224c由第二轴杆223c 轴向地一体连接、且呈非圆形,第一凸块224c穿设有一限位孔2241c,其孔轴垂直于轴管的轴心方向。

转动座240c包括以扣接方式结合为一体的一衬筒242c及一端盖244c。衬筒242c一侧具有底板246c,端盖244c以勾扣的方式结合于衬筒242c 异于底板246c的另一侧。固定座220c设于衬筒242c内,位于底板246c 与端盖244c之间;本实施例中,转动座240c的端盖244c设有一容置孔 2441c,其孔轴平行于轴管的轴心方向。第一凸块224c的限位孔2241c,用以在第一凸块224c穿出端盖244c并对应插入一支撑板(图未示)的一非圆形接孔(图未示)时,通过插设一插销(图未示),而可限制第一凸块224c脱离支撑板的非圆形接孔,使固定座220c不可转动地固接于吊架。

摩擦组件50包括设于身部222c具第一凸块224c的端面上的多个定位槽52、以及容设于该转动座240c的容置孔2441c中的一顶抵构件54。该等定位槽52沿轴管的轴心方向的周围设置。顶抵构件54包括以珠体为例的一顶抵件542、以及以弹簧为例的一弹性件544;弹性件544推抵顶抵件542朝固定座220c的方向移动,使之接触身部222c具第一凸块224c 的端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端盖244c的容置孔2441为具有螺纹的贯孔,顶抵构件54则进一步具有一螺杆546,便于以工具驱转前述螺杆546,达到调整顶抵构件54与任一定位槽5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第四实施例可提供平行于轴管的轴心方向采接触方式的摩擦力作为刹停力。

此外,刹停装置200c进一步在固定座220c的第二轴杆223c与转动座240c的端盖244c之间,套设一耐磨套260c,以使转动座240c能更轻易地相对固定座220c旋转。

此外,容置孔2441c的数量对应顶抵构件54的数量设置,当定位槽 52设于身部222c具第一轴杆221c的端面上时,容置孔2441c则应相对设于衬筒242c的底板246c上。另外一提的是,定位槽52与顶抵构件54的定着处可以互置、数量也不受拘束。例如,顶抵构件54可设于身部222c 两个端面的其中一端面;或者,定位槽52设于身部222c具第一轴杆221c 的端面上时,顶抵构件54相对设于衬筒242c的底板246c上。

本实施例的摩擦组件50同样为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一种刹停机构300c。刹停机构300c同样定义有一轴线L,本实施例的固定座220c、转动座240c、刹停机构300c均以轴线L为轴心。

请同时参阅图17。刹停机构300c包含相对应的沿轴线L周围设置的一第一刹停件320c与一第二刹停件340c。同样地,第一、第二刹停件320c、 340c均定义有第一、第二定位部322c、342c、以及第一、第二非定位部 324c、344c;在此不予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刹停件320c设有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定位部322c与多个第一非定位部324c;其中,第一定位部 322c以定位槽52的型态表示,该等第一非定位部324c则为前述多个定位槽52以外、且由两两定位槽52之间的间隔所形成;第二刹停件340c则设有一个第二定位部342c与一个第二非定位部344c,其中,第二定位部 342c则以顶抵构件54的型态表示,第二非定位部344c则为端盖244c排除顶抵构件54所在位置以外的部分。

与前述几个实施例类似,轴管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第二刹停件之间将产生呈大、小间歇变化的摩擦力。请参阅图15,当转动座240c随轴管转动,且在顶抵件542受弹性件544推抵而在身部222c具第一凸块224c 的端面上保持摩擦。请参阅图16,当顶抵件542受弹性件544推抵的行走路线中,将至少陷入其中一个定位槽52;此时,顶抵件542陷入定位槽 52时,彼此所产生的摩擦力即为本实用新型所定义的刹停力。从而,刹停力恰可与预力装置的回卷力、与帘体未卷收部分重量达到三力平衡,促使帘体一端(或,配重杆)稳定停留在任一位置,使帘体达到确实定位、即拉即停的技术效果。

[第五实施例]

上述第四实施例是以平行于轴线L采接触方式的摩擦力作为刹停力。但在实务上也不以此限,或另可采垂直轴线L(即,沿轴管径向)的方式来产生刹停力。

请参阅图18至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无拉绳卷帘(图未示),其刹停机构采沿轴管径向的摩擦力作为刹停力;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结构,原则上使用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标号。

请先参看图18至图21,本实施例中,刹停装置200d包括一固定座 220d、一转动座240d、与一摩擦组件60。固定座220d以不可转动的方式固接于吊架(图未示),转动座240d接设于轴管(图未示)且随轴管同步转动、相对固定座220d旋转,刹停装置同样设在吊架与轴管相结合的一端、且塞设于轴管内。

固定座220d具有柱状的一身部222d、以及连接身部222d的一第一块 224d。具体而言,第一凸块224d沿着身部222d轴向一体连接、且呈非圆形,第一凸块224d穿设有一限位孔2241d。

转动座240d包括以扣接方式结合为一体的一衬筒242d及一端盖244d,衬筒242d一侧具有一底板246d,端盖244d以勾扣的方式结合于衬筒242d 异于底板246d的另一侧,固定座220d设于衬筒242d内,位于底板246d 与端盖244d之间;配合图20,本实施例中,转动座240d的衬筒242d内壁设有一嵌槽2421d。第一凸块224d的限位孔2241d,用以在第一凸块224d 穿出端盖244d并对应插入一支撑板(图未示)的一非圆形接孔(图未示) 时,通过插设一插销(图未示),而可限制第一凸块224d脱离支撑板的非圆形接孔,使固定座220d不可转动地固接于吊架。

摩擦组件60包括定义于身部222d上的一周部62、以及嵌接至转动座 240d衬筒242d的嵌槽2421d(参图20)的一弹片64。周部62由接续排列的多个切面621、以及由两两切面621之间的多个棱部622所构成;弹片64与周部62保持接触(参图21)。弹片64呈弯折,参图20,依序具有插设至嵌槽2421d的一插接段641、蓄积弹性能的一弹性段642、以及与周部62保持接触的一摩擦段643。

与前述实施例类似,轴管转动的过程中,摩擦组件60的周部62与弹片64之间将产生呈大、小间歇性变化的摩擦力。请参阅图21,转动座240d 随轴管转动,弹片64的摩擦段643与周部62保持摩擦。当弹片64的摩擦段643对应至周部62的其中一棱部622时,此时,弹片64的弹性段642 所蓄积弹性能最高,弹片64对周部62所施予的摩擦力最高。由于弹片64 的摩擦段643在周部62上的棱部622呈现一种不易保持平衡的点接触状态,因此,即便在未受使用者施力的情况下,弹片64易受与棱部622之间的摩擦力所推动,而使弹片64的摩擦段643回复到对应至周部62上前述棱部622的相邻切面621为止。此时,弹片64的摩擦段643以切面接触的方式触压其中一切面621(参图22),所述的切面接触可使弹片64的摩擦段643与周部62的切面621保持平衡状态;在此状态下,前述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即为本实用新型所定义的刹停力。从而,刹停力恰可与预力装置的回卷力、与帘体未卷收部分重量达到三力平衡,促使帘体一端(或,配重杆)稳定停留在任一位置,使帘体达到确实定位、即拉即停的技术效果。

另外一提的是,弹片64可一体成形于衬筒242d的内壁,可以理解的是,嵌槽2421d的存废与定着处,是随弹片64的设计而决定。或者,弹片64、与由切面621与棱部622交错设置的周部62,也可互置,且其数量也不受拘束;如,周部62可为衬筒242d的内壁,弹片64则应相对设于固定座220d上;又如,本实施例可同时设置多个弹片64或改变弹片形式,以调整程度不同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的摩擦组件60同样为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一种刹停机构 300d。刹停机构300d同样定义有一轴线L,本实施例的固定座220d、转动座240d、刹停机构300d均以轴线L为轴心。

请同时参阅图21及图21A,刹停机构300d包含相对应的沿轴线L周围设置的一第一刹停件320d(参图21)、与一第二刹停件340d(参图21A)。同样地,第一、第二刹停件320d、340d均定义有第一、第二定位部322d、 324d、以及第一、第二非定位部324d、344d;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刹停件320d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322d与多个第一非定位部324d,该些第一定位部322d与该些第一非定位部324d交错设置于轴线L周围。其中,该些第一定位部322d是由身部222d的周部62 上接续排列的多个切面621所构成;该些非第一定位部324d则是由该等棱部622所构成。第二刹停件340d则包括沿轴线L周围排列的一第二定位部342d与一第二非定位部344d,其中,单一第二定位部342d以该弹片 64的型态表示,而第二非定位部344d则为该弹片64以外的部分。其具体结构说明如下:

以上所述的刹停机构300~300d与刹停装置200~200d,均通过第一刹停件320~320d的第一定位部322~322d与第一非定位部324~324d交错设置于轴线L周围、第二刹停件340~340d的第二定位部342~342d与第二非定位部344~344d交错设置于轴线L周围,而第一、第二刹停件320~320d、 340~340d之间可发生相对应的作用力,且此作用力呈大、小间歇性的变化。

此外,前述实施例中,刹停力作用的方向,可平行轴线L的轴向方向作用、或沿垂直轴线L的径向方向作用,还可以在前述情况以外的方向作用;关键在第一、第二刹停件320~320d、340~340d彼此能产生呈大、小间歇性变化的作用力。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中的轴线L,可以与轴管140 的轴心重合、也可平行于轴管140的轴心方向,还可以在前述两种情况之外;达到第二刹停件340~340d的转动与轴管140同步。

另外一提的是,第一、第二刹停件320~320d、340~340d之间的大、小间歇性变化的作用力,不局限以较大作用力来作为刹停力;达到第一、第二刹停件320~320d、340~340d之间的作用力,恰可与预力装置的回卷力、帘体未卷收部分的重力(含配重杆)达三力平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无拉绳卷帘,可实现无须安装刹车结构,即能对帘体的展开或卷收产生即拉即停与定位确实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有的实施例中,均可通过第一、第二刹停件中,定位部与非定位部的数量配置,来决定单位行程中实时刹停的次数。例如,第一、第二定位部布设的密度越高,则任一个第二定位部发生刹停所需行走的路径越短,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即刹即停的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数个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凡是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