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靠背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9313发布日期:2019-05-31 21:0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座椅靠背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特别涉及座椅靠背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座椅靠背结构的部件连接方式都是采用焊接固定,由于焊接会产生焊点,影响座椅的美观,且焊接后运输不便,造成整椅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座椅靠背结构,包括连接件、靠背横梁及背垫支架,连接件设于靠背横梁的两侧,连接件包括弯头、第一连接块及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设于弯头的一端,第二连接块设于弯头的另一端,靠背横梁的一端套设在第一连接块上,背垫支架的一端套设在第二连接块上。由此,连接件与靠背横梁及背垫支架连接的连接方式,是通过第一连接块及第二连接块与靠背横梁及背垫支架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在保证连接强度足够的前提下减少焊接,降低成本,运输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结构还包括背垫,背垫的两侧与背垫支架连接,背垫支架的一端设有连接孔。由此,座椅两侧背垫支架用于固定座椅背垫,背垫先设置在背垫支架上,背垫支架再与连接块连接,椅体更流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块设有导向条,导向条为凸台。由此,导向条在背垫支架与连接块配合时,对背垫支架起限位作用,方便组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弯头的另一端设有凸块,凸块设于第二连接块上方。由此,第二连接块用于与背垫支架连接,背垫支架上设有背垫,凸块设于第二连接块与背垫支架的连接位置,凸块把背垫的边沿压紧,对背垫起固定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还包括凹槽,凹槽设于第二连接块上,凹槽与连接孔对应。由此,由于背垫支架与背垫采用螺纹连接固定,凹槽用于第二连接块与背垫支架配合时,避让背垫支架与背垫连接的固定螺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块设有第一螺纹孔,连接件与靠背横梁通过第一螺纹孔连接。由此,第一螺纹孔用于对连接件与靠背横梁的螺纹连接,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代替焊接,降低成本,连接位置更美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块设有第二螺纹孔,连接件与背垫支架通过第二螺纹孔连接。由此,第二螺纹孔用于对连接件与背垫支架的螺纹连接,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代替焊接,降低成本,连接位置更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连接件与靠背横梁及背垫支架连接的连接方式,是通过第一连接块及第二连接块与靠背横梁及背垫支架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减少焊接,降低成本,运输方便。坐垫设于背垫支架上,凸块设于第二连接块与背垫支架的连接位置,凸块把背垫的边沿压紧,对背垫起固定作用,整椅美观,椅体流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座椅靠背结构的背垫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座椅靠背结构的连接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结构。如图所示,包括连接件1、靠背横梁2及背垫支架3,靠背横梁2为直方管,背垫支架3为弯方管,靠背横梁2两侧设有连接件1,连接件1为一体成型,包括弯头11,第一连接块12及第二连接块13,第一连接块12设于弯头11的一端,弯头1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块13,第一连接块12的中部设有第一螺纹孔122,用于连接块1与靠背横梁2的连接,第二连接块13上设有第二螺纹孔133。

连接件1为两个,两个连接件1对称设置在靠背横梁2的两侧,第一连接块12伸进靠背横梁2内,与靠背横梁2的内壁贴合,再通过第一螺纹孔122采用螺纹连接对靠背横梁2与连接件1固定。

背垫支架3为两个,两个背垫支架3分别设置在背垫4的两侧,背垫支架3的一端设有连接孔31,背垫支架3与背垫4通过连接孔31螺纹连接,背垫支架3的短边与连接件1连接,第二连接块13伸进背垫支架3内,与背垫支架3内壁贴合,第二连接块13上设有凹槽132,凹槽132与连接孔31上下对应,第二螺纹孔设于凹槽132的一侧,凹槽132的位置与背垫支架3和背垫4螺纹连接的位置对应,凹槽132用于第二连接块13与背垫支架3配合时,第二连接块13通过凹槽132避开背垫支架3与背垫4连接位置的固定螺头,再通过第二螺纹孔133采用螺纹连接对背垫支架3与连接件1固定。连接件1、靠背横梁2及背垫支架3部分采用扣件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减少焊接,使椅体更流畅、美观,同时结构简单,装配简便,便于运输。

弯头11上设有凸块111,凸块111设于第二连接块13的上方,凸块111把背垫4的边沿压紧,对背垫4起固定作用。

第一连接块12与靠背横梁2内壁接触的四个面上均设有导向条121,导向条121为截面为矩形的凸台。其中,上下两个面分别设有两条导向条121,左右两个面分别设有一条导向条121,设有导向条121对连接件1与靠背横梁2配合时起定位作用,方便组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