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7783发布日期:2018-08-31 19:4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现有的翻倒防止装置。该翻倒防止装置具备阻尼器(damper)和一对基座(base)部。阻尼器被安装于设置在地板面上的家具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之间。一对基座部以使阻尼器的两端部能够各自绕转动轴转动的方式对该阻尼器进行轴支承。一方的基座部与家具的上表面抵接,另一方的基座部与天花板抵接。因此,当家具由于地震等的摇晃而向与阻尼器的转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倾斜时,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维持如下的状态,即,阻尼器能够相对于各基座部而绕转动轴转动,各基座部与家具的上表面和天花板抵接的状态。因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使阻尼器的阻尼力作用于家具,从而能够抑制家具的倾斜以防止家具的翻倒。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33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翻倒防止装置被构成为与物品分开的独立装置,因此需要与物品分开地实施搬运、设置、部件管理等。此外,在将其放置在物品上并进行安装的情况下,还需要进行适当地设定在物品上的放置位置的作业等。因此,至少由于这些问题而导致负担增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物品自身附加翻倒防止功能并能够减少安装时的作业负担及管理负担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具备:物品主体,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设置面与天花板之间;抵接部件,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设置面或所述天花板中的某一方与物品主体之间。并且,本发明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还具备动作部,所述动作部具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一侧的端部与物品主体连结,另一方侧的端部与抵接部件连结。动作部根据阻尼器的收缩而使抵接部件向靠近物品主体侧的初始位置移动,并根据阻尼器的伸长而使抵接部件向与初始位置相比而远离物品主体的展开位置移动。

本发明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在设置时在设置面或天花板中的某一方与物品主体之间配置有抵接部件,并且以物品主体与抵接部件通过动作部的阻尼器伸长而分开的方式进行动作。由此,该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能够以放置在设置面上且按压天花板的形式而稳定地进行设置。而且,由于阻尼器以分别与物品主体和抵接部件连结的形式存在,因此,在设置时会通过随着物品主体或抵接部件的摇晃而进行的伸缩动作从而产生阻尼力。因此,能够抑制物品主体及抵接部件的摇晃,从而提高物品的翻倒防止效果。并且,由于能够对物品主体、抵接部件、阻尼器等一体地进行管理,因此能够减少管理负担。而且,由于能够以预先将阻尼器与物品主体及抵接部件连结的方式而进行定位,因此在物品的设置时,能够减少阻尼器相对于物品主体的安装或定位作业等的负担。

因此,能够对物品自身附加翻倒防止功能,并且减少安装时的作业负担及管理负担。

本发明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物品主体中的规定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安装有一对所述阻尼器的组。并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各自的所述阻尼器的组均具有间隔扩大部,所述间隔扩大部为,与宽度方向正交的规定的前后方向上的一方的阻尼器和另一方的阻尼器的前后间隔随着接近抵接部件而变大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在使抵接部件以远离物品主体的方式而进行动作时,能够在多个位置对抵接部件的宽度方向两侧进行支承。此外,由于在抵接部件的宽度方向两侧向前方侧以及后方侧均产生来自阻尼器的力,因此能够抑制向抵接部件施加的来自阻尼器的力过于偏向前后方向中的一侧的情况。

在如此将一对阻尼器的组分别安装于物品主体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各个阻尼器的组均具有:前侧阻尼器,其与抵接部件的连结位置比其与物品主体的连结位置靠前;后侧阻尼器,其与抵接部件的连结位置比其与物品主体的连结位置靠后。

根据该结构,无论是在物品主体向前侧倾斜的情况下,还是在向后侧倾斜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地衰减使物品主体倾斜的力,从而抑制倾斜。由此,在存在与物品主体的前侧或后侧邻接的壁的情况下自不用说,即使在不存在与物品主体的前后邻接的壁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稳定的设置。

在本发明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动作部具有对抵接部件与物品主体进行连结并且根据阻尼器的伸缩而进行位移的连接(link)部。连接部可以为以下结构:在阻尼器收缩时使阻尼器倾倒,同时将抵接部件向初始位置侧引导,并且使阻尼器与阻尼器的伸长联动地立起,同时将抵接部件向展开位置引导。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阻尼器收缩时使阻尼器倾倒从而使物品整体紧凑(compact),并且能够在设置时使连接部与阻尼器的伸长联动地动作,从而使阻尼器自动地立起。

本发明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具备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在阻尼器伸缩时对抵接部件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

根据该结构,在阻尼器收缩时,能够以在水平方向不会较大程度地脱离物品主体的方式而对抵接部件进行配置,从而更加紧凑地构成,并且在阻尼器伸长时,能够使抵接部件在于水平方向上不会较大程度地脱离物品主体的条件下而远离。

本发明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具备间隔限制部,所述间隔限制部对抵接部件与物品主体的间隔进行限制,以避免所述间隔超出预先设定的最大间隔而扩大。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抵接部件与物品主体的间隔控制在最大间隔以下,从而能够防止由超出最大间隔而导致的不良情况。

在本发明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物品主体具备侧壁部和上壁部。在上壁部中可形成有贯穿的开口部。阻尼器可以与侧壁部的内壁面侧连结,且被插穿于上壁部的开口部中。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物品主体的内部作为阻尼器的配置空间来利用。而且,在阻尼器收缩时,能够以使抵接部件接近物品主体的方式而更加紧凑地进行配置。

本发明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物品主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处分别连结有阻尼器。如果如此以在宽度方向较大程度地分离的形式对多个阻尼器进行安装,则在物品设置时,可以确保抵接部件与物品主体之间的区域中的被配置于宽度方向两侧的阻尼器间的区域较宽。由此,能够有效地将采用以上方式而被确保为较宽的区域作为收纳空间等来利用。

本发明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为,多个阻尼器与物品主体在同一连结位置处被进行连结的结构。并且,还可以具备物品主体侧的调节部,所述物品主体侧的调节部对物品主体的多个阻尼器的连结位置进行调节。根据该结构,能够事先以符合设置物品的环境的方式将物品主体的多个阻尼器的连结位置设定为更加优选的连结位置。而且,由于采用了在通过调节部而被调节的任意的位置处均使多个阻尼器在同一连结位置处被连结的结构,因此,与将多个阻尼器独立地进行位置调节及固定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此,物品主体包括家具、将多个铺位连结在上下方向上的床(bed)、大型电视(television)、冰箱、书架、陈列柜(showcase)、服务器机柜(serverrack)等有可能由于地震的晃动等而翻倒的物体。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3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方式3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表示关于实施方式3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而变更了高度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9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10为表示在实施方式4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中成为展开位置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12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6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13为表示实施方式6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初始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4为表示实施方式6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展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5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7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16为表示实施方式7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初始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7为表示实施方式7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展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8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8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具体化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所公开的家具1具备:家具主体2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于设置面fr与天花板c之间;板状的抵接部件3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于天花板c与家具主体20之间;动作部5,并且,所述家具1相当于本发明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一个示例。动作部5具有多个阻尼器10,各阻尼器10的一侧的端部与家具主体20连结,另一侧的端部与抵接部件30连结。如在图1中以实线所公开的那样,在抵接部件30被配置在靠近家具主体20侧的初始位置时,动作部5的阻尼器10成为收缩状态。而且,如在图1中以双点划线所公开的那样,动作部5以如下方式进行动作,即,根据阻尼器10的伸长而使抵接部件30移动至与初始位置相比向上方远离家具主体20的展开位置并使之与天花板c抵接。

在本结构中,如果在家具1被放置在平坦的设置面fr上时与该设置面fr正交的方向为家具1的上下方向,且设置面fr为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水平面,则铅直方向成为上下方向。与该上下方向正交的规定方向为宽度方向,与上下方向及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前后方向。

在图1、图2的示例中,侧壁部24a、24b的长边方向成为上下方向。此外,在图1、图2的示例中,构成家具主体20的一对侧壁部24a、24b以保持彼此的内壁面平行的配置而对置配置,一对侧壁部24a、24b所对置的方向成为宽度方向。进一步具体而言,家具主体20在俯视观察时的外径形状为长方形,从而可以将在俯视观察家具主体20时的长边方向(俯视观察时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的长边方向)设为宽度方向。而且,还可以将在俯视观察家具主体20时的短边方向(俯视观察时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的短边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另外,在图2中,以双点划线示意性地示出家具主体20及抵接部件30的外壁部(外轮廓部)。

图1示出了家具1的设置状态的一个示例。在图1的示例中,家具主体20以使其背面部27与壁w对置的形式而被放置于设置面fr(例如室内的底板面)上。在未安装有翻倒防止装置的情况下,家具主体20可能会由于地震等的摇晃,而特别向前后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倾斜从而翻倒。于是,在家具1中,使动作部5及抵接部件30作为翻倒防止装置而发挥功能。

家具主体20为长方体形状,并且以其前后左右通过在前后对置的前表面部26及背面部27、和在宽度方向对置的一对侧壁部24a、24b而被围绕的形式,在其内部构成收纳空间。家具主体20在其上端部设置有上壁部22,在其下端部设置有下壁部28(底壁部),整体上形成箱状的形态。该家具主体20例如设为前表面部26的一部分或全部可开闭的结构或者平时开放的结构,从而成为能够在其内部收纳衣服或首饰等的结构。另外,在此所示的家具主体20只不过为一个示例,也可以采用公知的各种各样的家具的结构。

如图2所示,动作部5具备阻尼器的组7a、7b,阻尼器的组7a、7b均由两个阻尼器10构成。构成阻尼器的组7a、7b的所有阻尼器10均为相同的结构。

如图2所示,阻尼器10具有柱体(cylinder)11、未图示的连杆引导件、未图示的活塞(piston)、连杆(rod)13及被设置于两端的两个接头(joint)部15。柱体11为有底筒状。连杆引导件对柱体11的开口部进行封闭。活塞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被插入柱体11内。连杆13的基端部与活塞连结。此外,连杆13插穿连杆引导件且其顶端侧向柱体11的外部突出。柱体11中被封入工作油及压缩气体(gas)。各接头部15以将平板状的金属零件弯折的方式而形成。各接头部15与柱体11的底部和连杆13的顶端部连接。各接头部15形成有在与阻尼器10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部15a。在该贯穿孔部15a中,插入有后述的连结件44或连结件48。

构成阻尼器的组7a、7b的所有阻尼器10均为,在进行伸长动作时所产生的阻尼力小于在进行收缩动作时所产生的阻尼力的压缩效应阻尼器。在此,阻尼器10的伸长动作是指,连杆13的突出长度及阻尼器10的长度从柱体11起而增长的动作。此外,阻尼器10的收缩动作是指,连杆13的突出长度及阻尼器10的长度从柱体11起而缩短的动作。此外,在阻尼器10中,封入于柱体11中的压缩气体的膨胀力会作用在伸长方向上。

由于阻尼器10的阻尼力产生的机理(mechanism)为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图示而进行说明。柱体11的内部通过活塞被划分为收纳有连杆13的基端部的连杆侧压力室和反连杆侧压力室。活塞中形成有使两个压力室间连通的作为节流阀的阻尼孔(orifice)。阻尼孔作为如下的阻尼力产生部而发挥功能,即,所述阻尼力产生部对随着阻尼器10的伸缩动作而引起的连杆侧压力室与反连杆侧压力室之间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从而产生阻尼力。此外,活塞经由单向阀而形成使两个压力室之间连通的连通路径。单向阀容许工作油从连杆侧压力室向反连杆侧压力室流动,而阻止其反向流动。因此,在阻尼器10进行伸长动作时,工作油从连杆侧压力室向反连杆侧压力室流动的流道路径成为阻尼孔和连通路的路径。另一方面,在阻尼器10进行收缩动作时,工作油从反连杆侧压力室向连杆侧压力室流动的流道路径仅成为阻尼孔。因此,阻尼器10在进行伸长动作时所产生的阻尼力小于进行收缩动作时所产生的阻尼力。

如图2所示,抵接部件30具备:顶板部32,其在设置时与天花板抵接;侧板部34a、34b,其呈从该顶板部32下降的形态,并且该抵接部件30整体上呈大致板状的形态、且呈下方侧开放的箱状的形态。抵接部件30的顶板部32例如为与家具主体20的上壁部22大致相同的大小,并且在阻尼器10收缩时的初始位置处,如图2所示,顶板部32以整体覆盖上壁部22的上表面的方式被配置。

如图2所示,在家具1中,针对于抵接部件30及家具主体20,分别安装有两个阻尼器的组7a、7b。具体而言,在家具主体20及抵接部件30的宽度方向一侧(在图2的示例中为正视观察时的右侧),安装有由一对阻尼器10构成的阻尼器的组7a。在家具主体20及抵接部件30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在图2的示例中为正视观察时的左侧),安装有由一对阻尼器10构成的阻尼器的组7b。

如图2所示,在被设置于抵接部件3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处的侧板部34a、34b上,分别连接有两个阻尼器的组7a、7b的各阻尼器10中的一侧的端部(上端部)。阻尼器的组7a的各阻尼器10以上端部能够相对于侧板部34a而以宽度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结构从而被连结。而且,在阻尼器的组7a中,一方的阻尼器10a相当于前侧阻尼器的一个示例,且一方的阻尼器10a与抵接部件30的连结位置比其与家具主体20的连结位置靠前。此外,另一方的阻尼器10b相当于后侧阻尼器的一个示例,且另一方的阻尼器10b与抵接部件30的连结位置比其与家具主体20的连结位置靠后。进一步具体而言,一方的阻尼器10a与侧板部34a的连结位置为,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与侧板部34a的连结位置相比而靠前的位置。阻尼器的组7b的各阻尼器10以其上端部能够相对于侧板部34b而以宽度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结构而被连结。在该阻尼器的组7b中,一方的阻尼器10a相当于前侧阻尼器的一个示例,且一方的阻尼器10a与抵接部件30的连结位置比其与家具主体20的连结位置靠前。此外,另一方的阻尼器10b相当于后侧阻尼器的一个示例,且另一方的阻尼器10b与抵接部件30的连结位置比其与家具主体20的连结位置靠后。进一步具体而言,一方的阻尼器10a与侧板部34b的连结位置为,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与侧板部34b的连结位置相比而靠前的位置。任一阻尼器10均在其上端部所设置的接头部15的贯穿孔部15a中插穿有连结件48,并且通过该连结件48以被构成防脱的形式与侧板部34a、34b中的某一方进行固定。连结件48例如通过螺栓(bolt)等而被构成,并且例如以预定的深度而被拧入侧板部34a、34b的某一方中的方式进行固定。

如图2所示,两个阻尼器的组7a、7b的各阻尼器10的另一方侧的端部(下端部)与家具主体20的侧壁部24a、24b连结。阻尼器的组7a的两个阻尼器10以其下端部能够相对于侧壁部24a进行转动的结构从而被连结。在阻尼器的组7a中,一方的阻尼器10a与侧壁部24a的连结位置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与侧壁部24a的连结位置在前后方向为相同位置,且两阻尼器10a、10b以共用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进一步具体而言,在构成阻尼器的组7a的两阻尼器10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各自与柱体11的底部连接的接头部15,在这些接头部15上所形成的贯穿孔部15a中插穿有连结件44的轴部件。连结件44具有:轴部件,其被插穿至那些接头部15的贯穿孔部15a中,且被插入至侧壁部24a的贯穿孔部42中,并被固定;防脱部,其被配置在该轴部件中与插入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处。另外,在图1中,关于连结件44,示出了轴部件的剖面。具体而言,贯穿孔部42可以由内螺纹结构构成,从而连结件44可以为被拧入贯穿孔部42中直至规定深度的螺栓等。此外,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如果是接头部15偏离被插入贯穿孔部42中的连结件44的连结结构,则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阻尼器的组7a通过这种结构而被构成为,两个阻尼器10以能够相对于侧壁部24a进行转动的方式进行连结,且能够沿着与宽度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进行转动。

阻尼器的组7b的两个阻尼器10利用下端部能够相对于侧壁部24b而以宽度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结构而被连结。在阻尼器的组7b中,一方的阻尼器10a与侧壁部24b的连结位置和另一方的阻尼器10b与侧壁部24b的连结位置在前后方向为相同位置,两阻尼器10a、10b以共用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进一步具体而言,在构成阻尼器的组7b的两个阻尼器10的下端部处分别设置有接头部15,在两接头部15上所形成的两贯穿孔部15a中插穿有被连结件44的轴部件。通过连结件44而将阻尼器的组7b的下端部固定在侧壁部24b上的结构、与通过连结件44而将阻尼器的组7a的下端部固定在侧壁部24a上的结构相同。

以这种方式而构成的阻尼器的组7a、7b均具有一方的阻尼器10a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的前后间隔随着接近抵接部件30而变大的间隔扩大部。如图2所示,阻尼器的组7a大致整体作为间隔扩大部9a而被构成,一方的阻尼器10a的下端部和另一方的阻尼器10b的下端部在宽度方向上重叠,与该重叠的部位相比靠上方侧的部位成为间隔扩大部9a。在间隔扩大部9a中,一方的阻尼器10a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的前后间隔随着接近抵接部件30而变大。同样,阻尼器的组7b大致整体作为间隔扩大部9b而被构成,一方的阻尼器10a的下端部和另一方的阻尼器10b的下端部在宽度方向重叠,与该重叠的部位相比靠上方侧的部位成为间隔扩大部9b。在间隔扩大部9b中,一方的阻尼器10a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的前后间隔随着接近抵接部件30而变大。

如图2所示,在家具主体20的上壁部22中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开口部22a、22b。开口部22a、22b为前后方向较长的长孔形状。阻尼器的组7a的两阻尼器10与侧壁部24a的内壁面连结且被插穿于上壁部22的开口部22a中,从而跨及家具主体20的内部与外部。阻尼器的组7b的两阻尼器10与侧壁部24b的内壁面连结且被插穿于上壁部22的开口部22b中,从而跨及家具主体20的内部与外部。

而且,家具1具备对家具主体20的阻尼器10的连结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部40a、40b(物品主体侧的调节部)。在家具主体20的宽度方向一侧,设置有对构成阻尼器的组7a的两个阻尼器10的连结位置(具体而言,为对两阻尼器10的下端部进行安装的高度)进行调节的调节部40a。在家具主体20的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有对构成阻尼器的组7b的两个阻尼器10的连结位置(具体而言,为对两阻尼器10的下端部进行安装的高度)进行调节的调节部40b。调节部40a、40b均由在上下方向以空出间隔的方式进行排列的多个贯穿孔部42、和以被插穿于该贯穿孔部42中的形式进行固定的连结件44构成。

调节部40a能够通过将成为被插入至阻尼器的组7a的下端部中的连结件44的安装目标的孔部在上下排列的多个贯穿孔部42中进行切换,从而对阻尼器的组7a的两阻尼器10的下端部的高度进行变更。同样,调节部40b能够通过将成为被插入至阻尼器的组7b的下端部中的连结件44的安装目标的孔部在上下排列的多个贯穿孔部42中进行切换,从而对阻尼器的组7b的两阻尼器10的下端部的高度进行变更。特别是,在本结构中,无论在宽度方向上的哪一侧均为一对阻尼器10相对于家具主体20而在同一连结位置(将两贯穿孔部15a的上下位置及前后位置设为相同的连结位置)上进行连结的结构。进一步具体而言,一对阻尼器10的下端部通过共用的连结件44而被连结,该连结件44所插穿的两阻尼器10的两贯穿孔部15a以前后方向的位置及上下方向的位置成为相同位置的方式被定位。由于如此能够通过共用的连结件44来固定一对阻尼器10的下端部,因此与通过各自独立的部件而分别对各阻尼器的下端部进行固定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減及成本(cost)的降低,并且还能够实现拆装作业的便利化。

在对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家具1进行设置的情况下,首先,像在图1中以实线所示的那样,将抵接部件30维持在使其接近家具主体20侧的初始位置附近。在本结构中,抵接部件30最接近家具主体20的位置为初始位置,在图1的示例中,抵接部件30在初始位置时与家具主体20的上壁部22接触。如图1所示,在抵接部件30位于初始位置时,所有阻尼器10均成为收缩状态。此时,会通过这些阻尼器10持续地施加使抵接部件30向上方侧移动的作用力。因此,为了将抵接部件30维持在初始位置,需要通过操作人员的操作或工具来持续地使家具主体20及抵接部件30接近。具体而言,可以分别在家具主体20及抵接部件30上固定细绳、金属丝(wire)等的部件,从而保持这些间隔较窄,或者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操作人员的手动作业来维持将抵接部件30配置在初始位置的状态。在如此将家具1以将抵接部件配置在初始位置的状态放置于设置面fr上之后,将用于将抵接部件30维持在初始位置而施加的力解除。于是,阻尼器10能够通过柱体11内所封入的压缩气体的膨胀力而伸长,从而如图1的双点划线那样,使抵接部件30与天花板c抵接。

如上文所述,本结构的家具1在设置时,抵接部件30被配置在家具主体20与天花板c之间,并且以家具主体20与抵接部件30通过动作部5的阻尼器10伸长而远离的方式而进行动作。由此,该家具1能够以放置在设置面fr上且按压天花板c的形式而稳定地进行设置。而且,由于阻尼器10以与家具主体20和抵接部件30分别连结的形式而存在,因此能够在设置时,随着家具主体20或抵接部件30的摇晃而通过伸缩动作来产生阻尼力。因此,能够抑制家具主体20或抵接部件30的摇晃,从而能够提高翻倒防止效果。并且,由于家具1与家具主体20、抵接部件30、阻尼器10等连结为一体,从而能够对它们进行一体的管理,因此能够降低管理负担。而且,由于能够在设置家具1前,以预先将阻尼器10与家具主体20及抵接部件30连结的方式进行定位,因此能够降低阻尼器10针对于家具主体20的安装作业或定位作业等的负担。

因此,能够对物品自身施加翻倒防止功能,并且能够减少安装时的作业负担或管理负担。

本结构的家具1以向前后方向(俯视观察家具主体20时的短边方向)一方侧倾倒的形式安装有一方的阻尼器10a(前侧阻尼器),以向另一方侧倾倒的形式安装有另一方的阻尼器10b(后侧阻尼器)。根据该结构,无论家具主体20在向前后方向的一方侧倾斜的情况下,还是向另一方侧倾斜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地使家具主体20倾斜的力衰减,从而抑制家具主体20的倾斜。特别是,在家具主体20的结构中,与宽度方向相比更易于向前后方向(俯视观察时的短边方向)翻倒。然而,在本结构中,由于一方的阻尼器10a(前侧阻尼器)和另一方的阻尼器10b(后侧阻尼器)以各自向前后倾斜的形式进行配置,因此即使在家具主体20向前后方向(易于翻倒的方向)的任一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衰减。

这种效果虽然能够在家具1的设置状态为如图1所示使家具主体20与壁w邻接的设置状态时产生,但是在被设置为家具主体20与外部的壁不邻接的所谓的“岛布置状态”时会变得显著。在以“岛布置状态”放置现有的普通家具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外部的壁的支撑,因此存在向翻倒方向(在放置状态下易于翻倒的方向)的一侧或另一侧倾斜的可能性,从而不得不成为不稳定的放置状态。即使欲安装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翻倒防止装置来实现稳定化,也由于现有的翻倒防止装置为仅应对家具的一方侧的翻倒动作的结构,因此无法应对两个方向的翻倒动作,在应用上较为困难。对此,本结构的家具1在以“岛布置状态”进行设置的情况下,由于即使在向翻倒方向(作为在放置状态下易于翻倒的方向的前后方向)一侧倾斜的情况下,还是在向另一侧倾斜的情况下,都会产生阻尼力,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设置。

本结构的家具1在家具主体20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安装有作为一对阻尼器10的组的阻尼器的组7a、7b。在各自的阻尼器的组7a、7b上,分别设置有一方的阻尼器10a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的前后间隔随着接近抵接部件30而变大的间隔扩大部9a、9b。根据该结构,在以使抵接部件30远离家具主体20的方式进行动作时,能够在多个位置上对抵接部件30的宽度方向两侧进行支承。此外,由于在抵接部件30的宽度方向两侧,均会向前方侧和后方侧产生来自阻尼器10的力,因此,能够抑制对抵接部件30施加的来自阻尼器的力过于偏向前后方向一侧的情况。

在本结构的家具1的阻尼器的组7a、7b的任一组中,一方的阻尼器10a与抵接部件30的连结位置均为相对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与抵接部件30的连结位置而靠前的位置。而且,一方的阻尼器10a与家具主体20的连结位置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与家具主体20的连结位置在前后方向为相同位置。如此,如果阻尼器的组7a、7b被安装为交叉状态(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状态),则能够以使其一方的阻尼器10a更加向前后方向一侧倾倒且使另一方的阻尼器10b更加向前后方向另一方侧倾倒的形式,对抵接部件30进行支承。

本结构的家具1的家具主体20具备侧壁部24a、24b和上壁部22。在上壁部22中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开口部22a、22b。阻尼器10被配置为,与侧壁部24a、24b的某一方的内壁面侧连结,且被插穿于开口部22a、22b中的任一方。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家具主体20的内部作为阻尼器10的配置空间来利用。而且,在阻尼器10收缩时,能够以使抵接部件30接近家具主体20的方式更加紧凑地进行配置。

本结构的家具1的阻尼器10分别与家具主体2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连结。如果如此以在宽度方向较大程度地分离的形式对多个阻尼器10进行安装,则在物品设置时,可以确保抵接部件30与家具主体20之间的区域中的被配置于宽度方向两侧的阻尼器间的区域较宽。由此,能够有效地将采用以上方式被确保为较宽的区域作为收纳空间等来利用。

本结构的家具1为如下结构,即,在宽度方向两侧,多个阻尼器10与家具主体20在同一连结位置上被连结的结构。而且,家具1具备对家具主体20的多个阻尼器10的连结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部40a、40b(物品侧的调节部)。根据该结构,能够预先以符合设置物品的环境的方式将家具主体20的阻尼器10的连结位置设定为更加优选的连结位置。并且,由于采用了在通过调节部40a、40b而被调节的任意位置上多个阻尼器10均在同一连结位置处被连结的结构,因此,与将多个阻尼器10独立地进行位置调节及固定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提高作业性。

进一步具体而言,能够通过调节部40a、40b(物品侧的调节部)而对阻尼器10的下端部的高度进行调节。因此,即使不准备长度不同的多个阻尼器,也能够按照设置面与天花板的间隔来对抵接部件30的适当的高度范围进行切换。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参照图3、图4等,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图3、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家具201的动作部205、调节部240a、240b、240c、240d、侧壁部224a、224b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动作部5、调节部40a、40b、侧壁部24a、24b不同。由于除此之外的部分形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并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标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2的家具201具备:家具主体22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设置面fr与天花板c之间;板状的抵接部件3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天花板c与家具主体220之间;动作部205,并且所述家具201相当于本发明的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的一个示例。动作部205具有多个阻尼器10,各阻尼器10的一侧的端部与家具主体220连结,另一侧的端部与抵接部件30连结。各阻尼器1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如在图3中以实线所公开的那样,在抵接部件30被配置在靠近家具主体220侧的初始位置时,动作部205的阻尼器10成为收缩状态。而且,如在图3中以双点划线所公开的那样,动作部205以如下方式进行动作,即,根据阻尼器10的伸长而使抵接部件30移动至与初始位置相比向上方远离家具主体220的展开位置并使之与天花板c抵接。

如图3、图4所示,在家具201中,针对于抵接部件30及家具主体220,别安装有两个阻尼器的组207a、207b。具体而言,在家具主体220及抵接部件30的宽度方向一侧(在图4的示例中为正视观察时的右侧),安装有由一对阻尼器10构成的阻尼器的组207a。在家具主体220及抵接部件30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在图4的示例中为正视观察时的左侧),安装有由一对阻尼器10构成的阻尼器的组207b。

如图4所示,两个阻尼器的组207a、207b的各阻尼器10的一侧的端部(上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被设置于抵接部件3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侧板部34a、34b连结。两个阻尼器的组207a、207b的各阻尼器10的另一侧的端部(下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家具主体20的侧壁部224a、224b连结。阻尼器的组207a的一方的阻尼器10a与侧板部34a的连结位置为,比另一方的阻尼器10b与侧板部34a的连结位置靠前的位置。而且,一方的阻尼器10a与侧壁部224a的连结位置为,比另一方的阻尼器10b与侧壁部224a的连结位置靠后的位置。即,在阻尼器的组207a中,成为在侧视观察时一方的阻尼器10a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交叉的结构。阻尼器的组207b的一方的阻尼器10a与侧板部34b的连结位置成为比另一方的阻尼器10b与侧板部34b的连结位置靠前的位置。而且,一方的阻尼器10a与侧壁部224b的连结位置成为比另一方的阻尼器10b与侧壁部224b的连结位置靠后的位置。即,在阻尼器的组207b中,也成为在侧视观察时一方的阻尼器10a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交叉的结构。

阻尼器的组207a的一方的阻尼器10a的柱体11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的柱体11在宽度方向上部分重叠,与该重叠的部位相比靠上方侧的部位成为间隔扩大部209a。在间隔扩大部209a中,一方的阻尼器10a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的前后间隔随着接近抵接部件30而变大。同样,阻尼器的组207b的一方的阻尼器10a的柱体11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的柱体11在宽度方向上部分重叠,与该重叠的部位相比靠上方侧的部位成为间隔扩大部209b。在间隔扩大部209b中,一方的阻尼器10a与另一方的阻尼器10b的前后间隔随着接近抵接部件30而变大。

调节部240a能够通过将成为被插入至阻尼器的组207a的一方的阻尼器10a的下端部中的连结件44的安装目标的孔部在上下排列的多个贯穿孔部中进行切换,从而对该一方的阻尼器10a的下端部的高度进行变更。调节部240b能够通过将成为被插入至阻尼器的组207a的另一方的阻尼器10a的下端部中的连结件44的安装目标的孔部在上下排列的多个贯穿孔部中进行切换,从而对该另一方的阻尼器10b的下端部的高度进行变更。调节部240c能够通过将成为被插入至阻尼器的组207b的一方的阻尼器10a的下端部中的连结件44的安装目标的孔部在上下排列的多个贯穿孔部中进行切换,从而对该一方的阻尼器10a的下端部的高度进行变更。调节部240d能够通过将成为被插入至阻尼器的组207d的另一方的阻尼器10a的下端部中的连结件44的安装目标的孔部在上下排列的多个贯穿孔部中进行切换,从而对该另一方的阻尼器10b的下端部的高度进行变更。

在设置本结构的家具201的情况下,也将抵接部件30维持在使其接近家具主体20侧的初始位置附近,从而在该状态下将家具1放置在设置面fr上。此后,当将用于将抵接部件30维持在初始位置而施加的力解除时,阻尼器10能够通过柱体11内所封入的压缩气体的膨胀力而伸长,从而如图3的双点划线那样,使抵接部件30与天花板c抵接。通过以上的这种家具201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的家具1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参照图5~图8等,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

图5等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家具301与实施方式1的家具1在以下几个部分有所不同:将动作部5变更为动作部305、设置了角度限制部371、372、将贯穿孔部42变更为贯穿孔部342,除此之外的部分均与实施方式1的家具1相同。由此,对与实施方式1的家具1相同的部分,标注与家具1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5~图7所示,实施方式3的家具301具备:家具主体32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设置面fr与天花板c之间;板状的抵接部件3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天花板c与家具主体320之间;动作部305。动作部305具有多个阻尼器10,各阻尼器10的一侧的端部与家具主体320连结,另一侧的端部与抵接部件30连结。各阻尼器1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如在图5中以实线所公开的那样,在抵接部件30被配置在靠近家具主体320侧的初始位置时,动作部305的阻尼器10成为收缩状态。而且,如在图5中以双点划线所公开的那样,动作部305以以下方式进行动作,即,根据阻尼器10的伸长而使抵接部件30移动至与初始位置相比向上方远离家具主体320的展开位置并使之与天花板c抵接。

家具主体320除了侧壁部324a、324b之外均为与实施方式1的家具主体20同样的结构,并且如图6所示,在家具主体320的上壁部22,且在宽度方向两侧,以前后延伸的长孔结构而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开口部22a、22b。另外,在图6所示的家具主体320中,前表面部26的结构被具体化,在该示例中,作为对在家具主体320的前表面所形成的开口部(前侧开放的部分)进行开闭的门部26a、26b而构成了前表面部26,。

如图6所示,在家具主体320及抵接部件3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上各连接有一个阻尼器10。阻尼器10的一侧的端部(上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在抵接部件30的宽度方向一侧所设置的侧板部34a连结,该阻尼器10的另一侧的端部(下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家具主体20的侧壁部324a的内壁面侧连结。另一个阻尼器10的一侧的端部(上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在抵接部件30的宽度方向另一侧所设置的侧板部34b连结,该阻尼器10的另一侧的端部(下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家具主体20的侧壁部324b的内壁面侧连结。

如图6、图7所示,与侧板部34a及侧壁部324a连结的阻尼器10被插穿于上壁部22的开口部22a中,并以跨及家具主体320的内部与外部的方式而配置。与侧板部34b及侧壁部324b连结的阻尼器10被插穿于上壁部22的开口部22b中,并以跨及家具主体320的内部与外部的方式而配置。

在家具301中,也设置有对家具主体320的各阻尼器10的下端部的连结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部340a、340b(物品主体侧的调节部)。调节部340a、340b均由在上下方向以空出间隔的方式进行排列的多个贯穿孔部342、和以被插穿于该贯穿孔部342的形式进行固定的连结件44构成。调节部340a能够通过将成为被插入至宽度方向一侧的阻尼器10的下端部中的连结件44的安装目标的孔部在上下排列的多个贯穿孔部342中进行切换,从而对该一方的阻尼器10的下端部的高度进行变更。调节部340b则能够通过将成为被插入至宽度方向另一方侧的阻尼器10的下端部中的连结件44的安装目标的孔部在上下排列的多个贯穿孔部342中进行切换,从而对该另一方的阻尼器10的下端部的高度进行变更。例如,在图5、图6的示例中,在调节部340a、340b各自中均以被插入至阻尼器10的下端部中的连结件44被固定在从上数第三个孔中的方式进行安装。对此,在图8的示例中,被插入至阻尼器10的下端部中的连结件44以被固定在最上方的贯穿孔部342中的方式进行安装,与图5、图6的结构相比,可以将阻尼器10的下端部配置得较高。

如图6、图7所示,在家具301上设置有对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两侧的阻尼器10的倾斜角度进行限制的角度限制部371、372,从而能够将宽度方向两侧的阻尼器10配置为所需的倾斜角度。宽度方向一侧的角度限制部371通过在宽度方向一侧的阻尼器10的后方侧的从背面部27的内壁面向前方侧延伸的结构而被固定在背面部27。在宽度方向一侧的阻尼器10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成为所容许的最小角度时,该角度限制部371与该阻尼器10抵接,从而限制该阻尼器10进一步立起。虽然宽度方向一侧的阻尼器10以连结件44的轴部件为中心而绕宽度方向的转动轴进行转动,但是会被限制为,其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成为上述最小角度以上。此外,宽度方向一侧的阻尼器10在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成为规定的最大角度时与开口部22a的前端部抵接,并且被限制为,使其不进一步倾倒。

同样,宽度方向另一方侧的角度限制部372通过在宽度方向另一方侧的阻尼器10的后方侧的从背面部27的内壁面向前方侧延伸的结构而被固定在背面部27。在宽度方向另一方侧的阻尼器10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成为所容许的最小角度时,该角度限制部372与该阻尼器10抵接,从而限制该阻尼器10进一步立起。虽然宽度方向另一侧的阻尼器10以连结件44的轴部件为中心而绕宽度方向的转动轴进行转动,但是会被限制为其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成为上述最小角度以上。此外,宽度方向另一侧的阻尼器10在其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成为规定的最大角度时与开口部22b的前端部抵接,并且被限制为,使其不进一步倾倒。如此,宽度方向两侧的阻尼器10均被限制为,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控制在从上述最小角度至上述最大角度的范围内。

在设置本结构的家具301的情况下,只要将抵接部件30维持在使其接近家具主体20侧的初始位置附近并在该状态下将家具1放置到设置面fr上即可。而且,由于在进行了该放置之后,当解除用于将抵接部件30维持在初始位置而施加的力时,阻尼器10会通过柱体11内所封入的压缩气体的膨胀力而伸长,因此,能够使抵接部件30如图5的双点划线那样与天花板c抵接。

通过上述的这种家具301的结构,也能够对物品自身附加翻倒防止功能,从而减少安装时的作业负担及管理负担。此外,如图5~图8所示的家具301那样,在家具主体320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阻尼器10,在各个阻尼器10为向前侧倾倒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使背面部27与壁w邻接设置。通过以这种方式进行设置,家具主体320不会向后方侧翻倒,而关于向前方侧的翻倒动作,能够通过两阻尼器10而使其衰减,因此,成为更加稳定地设置状态。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参照图9、图10等对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

图9等所示的实施方式4的家具401包括实施方式3的全部结构,并且进一步附加了新的结构。具体而言,在图5等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家具301中附加有导向(guide)部450、间隔限制部451a、调节部480。由此,对在家具401中与实施方式3的家具301同样的部分标注与家具301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4的家具401具备:家具主体32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设置面fr与天花板c之间;板状的抵接部件3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天花板c与家具主体320之间;动作部305;角度限制部。家具主体320、抵接部件30、动作部305构成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结构,并且同样地发挥功能。虽然在图9中仅示出了一方的角度限制部371,但是角度限制部具备与图6所示的角度限制部371、372同样的结构。动作部305构成与图6同样的结构,具有多个阻尼器10,各阻尼器10的一侧的端部与家具主体320连结,其另一侧的端部与抵接部件30连结。各阻尼器1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如图9所示,在抵接部件30被配置在靠近家具主体320侧的初始位置时,动作部305的阻尼器10成为收缩状态。而且,如图10所示,动作部305以以下方式进行动作,即,根据阻尼器10的伸长而使抵接部件30移动至与初始位置相比向上方远离家具主体320的展开位置并使之与天花板c抵接。

如图9所示,家具401具有在阻尼器10伸缩时对抵接部件30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的导向部450。导向部450具备:杆状的轴部件451,其直线延伸;引导部452,其在上下方向对该轴部件451进行引导。在轴部件451的上端部设置有与接头部15同样的接头部455,该接头部45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抵接部件30的侧板部34a连结。在轴部件451的下端部,设置有向与轴部件451的主体部451b(与后述的贯穿孔部452a嵌合的部分)相比靠外侧伸出的凸缘(flange)状的间隔限制部451a。

引导部452被固定在家具主体320的侧壁部324的内壁面上,并且形成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贯穿孔部452a。该贯穿孔部452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轴部件451的主体部451b进行嵌合,以将主体部451b的长边方向保持为上下方向的状态将主体部451b向上下进行引导。

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导向部450中,在通过引导部452而保持了轴部件45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及宽度方向的位置的状态下,轴部件451向上下移动。由此,与轴部件451连结的抵接部件30以保持了前后方向的位置及宽度方向的位置的状态(即,限制了水平方向的移动的状态)而向上下被引导。

由于具有这样的导向部450,因此在阻尼器10收缩时,能够在于水平方向不会较大程度地脱离家具主体320的条件下对抵接部件30进行配置,从而使其更加紧凑地构成。此外,在阻尼器10伸长时,能够在于水平方向上不会较大程度地脱离家具主体320的条件下使抵接部件30远离。

当导向部450移动至轴部件451所容许的最大高度时,凸缘状的间隔限制部451a会与引导部452的下端部抵接,从而限制轴部件451进一步向上方移动以及抵接部件30进一步向上方移动。如此,间隔限制部451a会对抵接部件30与家具主体320的间隔进行限制,以避免所述间隔超出所预先设定的最大间隔而扩大。因此,能够将它们的间隔控制在最大间隔以下,从而防止由于超出最大间隔而导致的不良情况(例如,延伸至不产生阻尼器的阻尼力的状态等)。

如图9所示,在家具401上设置有对抵接部件30的阻尼器10的连结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部480(抵接部件侧的调节部)。调节部480由多个贯穿孔部442和连结件48构成,所述贯穿孔部442被形成为,在侧板部34a以空出间隔的方式在前后方向进行排列;所述连结件48以被插穿于贯穿孔部442中的形式被固定。在调节部480中,能够通过将成为被插入至阻尼器10的上端部中的连结件48的安装目标的孔部在前后排列的多个贯穿孔部442中进行切换,从而在前后对该阻尼器10的上端部的位置进行变更。由此,能够对阻尼器10的上端部的高度进行变更。

例如,在图10中以实线所示的示例中,在调节部480中,被插入至阻尼器10的上端部中的连结件48以被固定在最前侧的位置的贯穿孔部442中的方式进行安装。对此,在以双点划线所示的示例中,安装位置被变更为,被插入至阻尼器10的上端部中的连结件48被固定在从前数第三个贯穿孔部442中。虽然以双点划线所示的示例与以实线所示的示例相比,连杆13的延长为相同程度,但是由于阻尼器10会进一步立起,因此阻尼器10的上端部的高度会进一步变高。由于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对阻尼器10的上端部的高度进行调节,并对抵接部件30的高度进行调节,因此会易于以符合设置家具的环境的方式将抵接部件30的适当高度范围调节为进一步优选的范围。

另外,虽然在图9、图10中对宽度方向一侧的结构进行了例示,但是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结构也是同样的。即,在宽度方向另一侧的侧板部34b(参照图6、图7等)上,也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形成有与贯穿孔部442同样的贯穿孔部,并且构成有与调节部480同样的调节部。而且,也能够对宽度方向另一侧的阻尼器10(参照图6、图7)的上端部的安装位置进行变更。此外,在宽度方向另一侧,也设置有与导向部450同样的导向部,从而也会在宽度方向另一侧对抵接部件30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根据如上文所述的这种家具401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3的家具301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5>

接下来,参照图11等,对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

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5的家具501仅抵接部件53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的抵接部件30不同,除抵接部件之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相同。由此,对抵接部件以外的结构标注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实施方式5的家具501具备:家具主体32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设置面fr与天花板c之间;箱状的抵接部件53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天花板c与家具主体320之间;动作部305;角度限制部371、372。家具主体320、动作部305、角度限制部371、372构成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结构,并且同样地发挥功能。动作部305构成与图6同样的结构,具有多个阻尼器10,各阻尼器10的一侧的端部与家具主体320连结,且另一侧的端部与抵接部件30连结。各阻尼器1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抵接部件530被配置在靠近家具主体320侧的初始位置时,动作部305的阻尼器10成为收缩状态。而且,如图11所示,动作部305以以下方式进行动作,即,根据阻尼器10的伸长而使抵接部件530移动至与初始位置相比向上方远离家具主体320的展开位置并使之与天花板c抵接。

在实施方式5的家具501中,抵接部件530具有被构成为箱状的箱状部530a。箱状部530a例如设为前表面部在平时开放的结构或者能够开闭的结构,其内部被构成为收纳空间。在抵接部件530中,在箱状部530a的底部设置有构成与实施方式3的抵接部件30同样的结构的部件530b。部件530b具有与顶板部32(图7)同样的板状部532、和与侧板部34a、34b同样的侧板部534a、534b,侧板部534a、534b通过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结构而与两个阻尼器10连结。根据上文所述的这种家具501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3的家具301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6>

图12~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6的家具601中设置有连接部603这一点是与实施方式3最主要的不同点。因此,对除了连接部603之外的结构标注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另外,虽然在图12的结构中,阻尼器10的安装位置与实施方式3有些不同,但是安装位置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阻尼器10的安装结构可以设为与实施方式3相同。

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6的家具601具备:家具主体32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设置面fr与天花板c之间;板状的抵接部件3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天花板c与家具主体320之间;动作部605。

在动作部605中,多个阻尼器10(省略宽度方向另一方侧的阻尼器的图示)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相同,并且除了该结构之外,还附加有连接部603。各阻尼器10的一侧的端部与家具主体320连结,另一侧的端部与抵接部件30连结。各阻尼器1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如图13所示,在抵接部件30被配置在靠近家具主体320侧的初始位置时,动作部605的阻尼器10成为收缩状态。而且,如图13所示,动作部605以以下方式进行动作,即,根据阻尼器10的伸长而使抵接部件30移动至与初始位置相比向上方远离家具主体320的展开位置并使之与天花板c抵接。

在家具601中,动作部605具有连结抵接部件30与家具主体320并根据阻尼器10的伸缩而进行位移的连接部603。连接部603的一对连接部件611、612的两端部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家具主体320的侧壁部324a及抵接部件30的侧板部34a进行连结。而且,这些连接部件611、612以保持一对连接部件611、612彼此平行的状态进行转动,连接部件611、612的上端部的位置总是被保持为相同高度。因此,与连接部件611、612连结的抵接部件30的顶板部32以保持水平的状态向上下移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连接部603会在如图13所示的阻尼器10收缩时使阻尼器10倾倒,同时将抵接部件30向初始位置侧引导。而且,如图14所示,以以下方式进行动作,即,使阻尼器10与阻尼器10的伸长联动地立起,同时将抵接部件30向展开位置引导。另外,虽然在图12~图14中示出了宽度方向一侧的连接部,但是在宽度方向另一侧也可以设置同样的连接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阻尼器10收缩时以使阻尼器10倾倒的方式使物品整体紧凑,在设置时使连接部与阻尼器的伸长联动地进行动作,从而能够使自动阻尼器立起。而且,根据这样的家具601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3的家具301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7>

图15~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7的家具701中设置有连接部703这一点是与实施方式3最主要的不同点。由此,对除了连接部703之外的结构标注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说明。另外,在图15的结构中,虽然阻尼器10的安装位置与实施方式3有些不同,但是安装位置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阻尼器10的安装结构可以设为与实施方式3相同。

如图15所示,实施方式7的家具701具备:家具主体32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设置面fr与天花板c之间;板状的抵接部件3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天花板c与家具主体320之间;动作部705。

在动作部705中,多个阻尼器1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相同,且除了该结构之外还附加有连接部703。各阻尼器10的一侧的端部与家具主体320连结,另一侧的端部与抵接部件30连结。各阻尼器1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如图16所示,在抵接部件30被配置在靠近家具主体320侧的初始位置时,动作部705的阻尼器10成为收缩状态。而且,如图17所示,动作部705以以下方式进行动作,即,根据阻尼器10的伸长而使抵接部件30移动至与初始位置相比向上方远离家具主体320的展开位置并使之与天花板c抵接。

在家具701中,动作部705具有对抵接部件30与家具主体320进行连结并根据阻尼器10的伸缩而进行位移的连接部703。连接部703的四个连接部件711、712、713、714被连结为菱形。连接部件彼此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进行连结。连接部件711、71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抵接部件30的侧板部34a连结,连接部件712、71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家具主体320的侧壁部324a连结。以这种方式构成的连接部703会在如图16所示的阻尼器10收缩时使阻尼器10倾倒,同时将抵接部件30向初始位置侧引导。而且,如图17所示,以如下方式进行动作,即,使阻尼器10与阻尼器10的伸长联动地立起,同时将抵接部件30向展开位置引导。另外,虽然在图15~图17中示出了宽度方向一侧的连接部,但是在宽度方向另一侧也可以设置同样的连接部。

通过该结构,也能够在阻尼器10收缩时以使阻尼器10倾倒的方式使物品整体紧凑,在设置时使连接部与阻尼器的伸长联动地进行动作,从而能够自动使阻尼器立起。而且,根据这样的家具701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3的家具301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8>

接下来,参照图18等,对实施方式8进行说明。

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8的家具801为如下的结构,即,将相当于物品主体的家具主体820配置于上方,将箱状的抵接部件830配置于下方的结构。另外,在家具801中,对构成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的部分标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实施方式8的家具801具备:家具主体82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设置面fr与天花板c之间;箱状的抵接部件830,其在设置时被配置在设置面fr与家具主体820之间;动作部805。在动作部805中,各阻尼器10的一侧的端部(上端部)与家具主体820连结,另一侧的端部(下端部)与抵接部件830连结。各阻尼器1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抵接部件830被配置在靠近家具主体820侧的初始位置时(即,在家具主体820位于与天花板c分离的下方位置且接近抵接部件830时),动作部805的阻尼器10成为收缩状态。而且,如图18所示,动作部805以以下方式进行动作,即,根据阻尼器10的伸长而使抵接部件830相对移动至与初始位置相比向上方远离家具主体820的展开位置,从而使家具主体820与抵接部件830分开。通过该动作,家具主体820被设置为与天花板c抵接。根据如上文所述的家具801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的家具1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而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被包括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虽然在实施方式1~8中对家具安装了翻倒防止装置,但是也可以对有可能由于地震等的晃动而翻倒的书架、冰箱等物品安装翻倒防止装置。

(2)虽然在实施方式1~8中将多个阻尼器10都设为了压缩效应阻尼器,但是也可以将多个阻尼器都设为伸长动作时及收缩动作时所产生的阻尼力相等的双效应阻尼器。或者,也可以将多个阻尼器都设为伸长动作时所产生的阻尼力大于收缩动作时所产生的阻尼力的伸长效应阻尼器。

(3)虽然在实施方式1~8中,利用了在柱体内封入了工作油及压缩气体的阻尼器,但只要在收缩动作时能够产生预定的阻尼力,则既可以是封入了其它液体的液压式阻尼器,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阻尼器。

(4)虽然在实施方式1~8中,在柱体内封入压缩气体,并沿伸长方向而作用有压缩气体的膨胀力,但是也可以以其它方式产生沿伸长方向作用的力。

(5)虽然在实施方式1~8中以在侧壁部设置多个贯穿孔部的形式构成物品侧的调节部,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在物品主体中以能够滑动(slide)的方式构成连结有阻尼器的下端部的部位,从而以通过蜗轮结构等而使连结有阻尼器的下端部的部位上下滑动的方式进行高度调节。

(6)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在设置在宽度方向两侧的高度调节部40a、40b的任意一个中,一对阻尼器10a、10b的下端部均通过共用的连结件44而与家具主体20在同一连结位置进行连结的结构。然而,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被构成为,一对阻尼器10a、10b的下端部通过各自的连结件而分别进行固定。而且,在该结构中,也可以变更各自的连结件的固定位置。

符号说明

1、201、301、401、501、601、701、801…家具(附带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5、205、305、605、705、805…动作部;7a、7b、207a、207b…阻尼器的组;9a、9b、209a、209b…间隔扩大部;10…阻尼器;20、220、320、820…家具主体(物品主体);22…上壁部;22a、22b…开口部;24a、24b、224a、224b、324a、324b…侧壁部;30、530、830…抵接部件;40a、40b、240a、240b、240c、240d…调节部(物品主体侧的调节部);371、372…角度限制部、450…导向部450;451a…间隔限制部451a;480…调节部(抵接部件侧的调节部);603、703…连接部;c…天花板;fr…床面(设置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