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和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45452发布日期:2018-10-23 23:05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使用长纤维无纺布作为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该一次底布在将绒头纱线进行簇绒时、即植入绒头纱线时作为支撑体使用。在地毯的制造工序中,通过使用期望的绒头纱线在一次底布进行簇绒而得到坯布。然后,通过对该坯布进行背衬处理而得到地毯。得到的地毯根据需要进行期望的成型。

作为这种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将作为一次底布的无纺布的表背面着色成不同颜色的底布。由此,能够实现为了备齐所要求的颜色数而需要的库存量的减少等。

在专利文献2中也记载了一种表背面的色彩不同的簇绒地毯用底布(衬里材料)。

专利文献1、2均记载了为了使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的表背面的色彩不同,层叠由色彩不同的纤维构成的2种无纺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U-H57-196186A

专利文献2:WO2008/131883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由色彩不同的纤维构成的2种无纺布在例如想要使用粘接剂将两者层叠的情况下,一种无纺布和另一种无纺布对于使用的粘接剂的粘接特性大多不同。因此,大都难以制造良好地层叠一体化的无纺布。另外,在未良好地一体化的情况下,在之后的植入绒头纱线的簇绒工序中,2种无纺布的层间剥离而分离,有时无法充分地发挥作为绒头纱线的支撑体的原本的功能。

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使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的表背面的色彩不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层叠由色彩不同的纤维构成的2种无纺布时,能够使这些无纺布彼此良好地层叠一体化。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以以下内容为主旨。

(1)一种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其特征在于,具有层叠的第1非织造网(non-woven web)和第2非织造网,

第1非织造网由第1构成纤维构成,所述第1构成纤维由第1热塑性树脂形成且含有碳,

第2非织造网由第2构成纤维构成,所述第2构成纤维由第2热塑性树脂形成且碳含有率低于第1构成纤维或者不含碳,

所述一次底布是通过压花加工将第1非织造网和第2非织造网一体化而成的。

(2)根据(1)所述的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其特征在于,第1和第2构成纤维均在芯部的树脂的周围配置有熔点比芯部的树脂低的低熔点树脂,

一次底布通过压花加工的压花部的低熔点树脂的熔融固化而将构成纤维彼此相互接合。

(3)根据(1)或(2)所述的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其特征在于,第1非织造网与第2非织造网之间的剥离强度为2.0N/50mm宽度以上。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其特征在于,第1非织造网的表面具有由用于压花加工的平滑辊产生的加工痕迹,第2非织造网的表面具有由用于压花加工的压花辊产生的加工痕迹。

(5)一种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造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时,

将第1非织造布网和第2非织造网层叠,

在将第1非织造网配置于平滑辊侧并且将第2非织造网配置于压花辊侧的基础上,将所述层叠的第1非织造布网和第2非织造网通过平滑辊与压花辊之间而进行压花加工。

本发明的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是通过压花加工将碳含有率不同的第1非织造网和第2非织造网一体化而成的,通过调整用于利用压花加工进行的一体化的代表性的加工条件即处理温度和处理压力,尽管碳含有率不同,仍能够实现良好的一体化。因此,根据本发明,在层叠由通过碳含有率相互不同而色彩不同的纤维构成的2种非织造网时,能够使这些非织造网彼此良好地层叠一体化而得到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和其制造方法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所使用的纤维的横截面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10是将第1非织造网11和第2非织造网12层叠一体化而成的构成。第1非织造网11成为构成纤维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并且构成纤维含有碳的构成。第2非织造网12成为同样地构成纤维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但构成纤维中的碳的含有率低于第1非织造网11中的碳含有率或者不含碳的构成。

在制造这样的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10时,例如如图1所示,通过将第1构成纤维13从第1喷嘴14喷出而形成第1非织造网11,通过将第2构成纤维15从第2喷嘴16喷出而在该第1非织造网11上层叠第2非织造网12。

然后,使如此得到的层叠体17通过能够对该层叠体17进行高温且高压的压花加工的压花加工装置18。压花加工装置18具有压花辊19和平滑辊20。以第1非织造网11与平滑辊20相接并且第2非织造网12与压花辊19相接的方式配置这些辊19、20。

第1和第2构成纤维13、15可以为单相型的纤维,也可以为2种热塑性合成树脂复合而成的复合型的纤维。优选在芯部配置高熔点聚合物、在芯部的周围配置低熔点聚合物而成的芯鞘复合纤维。其中,可以为具有图2所示的截面结构的复合纤维,即,具有芯部22和包围该芯部22并呈多叶形的叶部23的芯鞘型的多叶截面结构。芯部22由高熔点聚合物形成,叶部23由比芯部22的聚合物低熔点的聚合物形成。

作为高熔点聚合物与低熔点聚合物的组合,可举出高熔点聚酯/低熔点聚酯、聚酯/聚酰胺、聚酯/聚烯烃、高熔点聚酰胺/低熔点聚酰胺等。作为聚酯,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进一步可以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聚酯(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要重复单元并共聚第3成分而成的树脂)的组合。

如果使层叠由这样的构成纤维13、15构成的第1非织造网11和第2非织造网12而成的层叠体17通过压花加工装置18,则通过适当地设定该压花加工装置18的温度条件、压力条件,构成纤维13、15的叶部23熔融或软化,并且该芯部22不会熔融或软化而能够维持纤维形态。其结果,相邻的构成纤维13、15的叶部23彼此接合,将第1非织造网11的构成纤维彼此和第2非织造网12的构成纤维彼此分别一体化,并且将第1非织造网11和第2非织造网12彼此一体化,制造一次底布10。

详细而言,对于得到的一次底布10,在压花部即底布10的多个离散的点部,构成纤维彼此熔融固化即热粘接,在点部以外,保持为未进行热粘接的自由的状态。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以第1非织造网11与平滑辊20相接并且第2非织造网12与压花辊19相接的方式将层叠体17通过压花加工装置18,因此,在得到的底布10中,第1非织造网11的表面具有由用于压花加工的平滑辊20产生的加工痕迹,第2非织造网12的表面具有由用于压花加工的压花辊19产生的加工痕迹。也就是说,在第2非织造网12的表面确认到明显的多个离散的点,即,也被称为部分热压接部的部位。另一方面,第1非织造网11的表面与第2非织造网12的表面形态相比,未观察到这样的明显的状况。

对得到的一次底布10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第2非织造网12由于碳含有率比第1非织造网11低或者不含碳,因此,第1非织造网11呈黑色或深灰色,并且第2非织造网12呈比其浅的灰色或白色。因此,能够得到在表背面呈浓度不同的黑色或灰色或白色的一次底布10。此时,碳含有率高的第1非织造网11比第2非织造网12柔软。

但是,在将由碳含有率不同的第1非织造网11和第2非织造网12得到的层叠体17通过压花加工装置18时,如果未很好地调节其加工条件即温度条件、压力条件,则第1非织造网11与第2非织造网12的接合状态变得不充分,特别是在对一次底布10打入绒头纱线的簇绒加工时,存在容易在两者间产生剥离的趋势。这是因为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非织造网由于热传导性比热塑性树脂良好的碳的含有率的高低而导致其热传导性发生变化,特别是碳含有率低的非织造网难以传递热,作为其结果,不同种类的非织造网彼此的热粘接性降低。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态的发生,在图1所示的压花加工装置18中,例如在对层叠呈深灰色的第1非织造网11和呈比其浅的灰色的第2非织造网12而成的层叠体17实施压花加工时,在如下条件下实施压花加工:比与对呈深灰色的单层的第1非织造网11实施压花加工时的温度条件和压力条件相比应该为高温且高压的地方的通常对呈浅灰色的单层的第2非织造网12施加压花加工时的温度条件和压力条件进一步高温或者进一步高压,或者高温且高压。应予说明,此时设定为高温时,至少将压花辊设定为高温,更优选将压花辊和平滑辊均设定为高温。

通过如此进行操作,得到由色彩在一个面和另一个面不同的双面的层叠无纺布构成且有效地防止层间的剥离发生的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10。

本发明的由层叠无纺布构成的地毯用一次底布优选第1非织造网与第2非织造网这2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为2.0N/50mm宽度以上。如果剥离强度小于2.0N/50mm宽度,则2层的压接变得不充分,在簇绒工序中底布剥离成2层或者产生棉化等,因此,有可能底布纤维从簇绒线之间露出到表面,或者簇绒线的把持力降低。更优选剥离强度为2.5N/50mm宽度以上。

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具有图2所示的六叶形的截面结构、在芯部配置熔点为256℃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且在叶部配置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要重复单元并共聚8摩尔间苯二甲酸而成的熔点为230℃的共聚聚酯而得到的复合纤维。在该复合纤维中,芯部与鞘部的比率以质量比计为(芯部)/(鞘部)=6/4。该复合纤维的纤度为5dtex。

使用该复合纤维的形态且芯部和叶部的碳含有率均为0.35质量%的第1构成纤维以及该复合纤维的形态且芯部和叶部的碳含有率均为0.05质量%的第2构成纤维,得到单位面积重量均为60g/m2的深灰色的第1非织造网和浅灰色的第2非织造网。

层叠第1非织造网和第2非织造网,使得到的层叠体通过压花加工装置(由压花辊和平滑辊构成的装置)。在该加工装置中,使碳的含有率低因此着色为浅灰色的第2非织造网为压花辊侧,并且使碳的含有率高因此着色为深灰色的第1非织造网为平滑辊侧。

压花加工的条件如下。即,假设第2非织造网为单层时,与由于碳含有率高而热传导性良好的第1非织造网为单层的情况相比为高温高压的例如温度200℃、线压22kg/cm这样的条件最佳。但是,对于上述的层叠体应用比其高温的温度213℃、线压22kg/cm这样的条件。应予说明,在此所谓的温度为压花加工装置的两辊的表面温度。

结果得到第1非织造网和第2非织造网牢固地一体化的实施例1的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得到的一次底布的剥离强度为2.6N/50mm宽度。在测定剥离强度时,对于得到的一次底布,将切割成宽度50mm×长度300mm的试样在第1非织造网与第2非织造网的层间,将2层从短边侧的一端分离100mm。然后,使用拉伸试验机(Toyo Baldwin公司制:Tensilon RTM-500),以拉伸速度100mm/分钟的速度进行拉伸。根据由此得到的伸长率-强度曲线,从强度的极大值(山的极值)高的一方读取3处,另外,从极小值(山的极值)低的一方读取3处,将算出它们的平均值而得到的值作为2层间的剥离强度。

另外,采用温度216℃、线压43kg/cm这样的进一步高温高压的条件得到的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的剥离强度为3.9N/50mm宽度。

实施例2

将压花加工的条件变更为上述的第2非织造网为单层时的最佳条件即温度200℃、线压22kg/cm代替实施例1的温度213℃、线压22kg/cm。然后,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实施例2的簇绒地毯用一次底布。对于得到的一次底布,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剥离强度,结果为1.7N/50mm宽度。

比较例1

仅层叠2片实施例1中使用的第2非织造网(芯部和叶部的碳含有率均为0.05质量%、非织造网的单位面积重量为60g/m 2),将得到的层叠体通过压花加工装置。压花加工的条件为上述的最佳条件即温度200℃、线压22kg/cm。得到的底布的剥离强度为2.4N/50mm宽度,令人满意,但表背面均是相同的色彩,因此,与色彩在表背面不同的本发明的一次底布不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