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6345发布日期:2019-01-05 10:2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向前方开口的箱体上设置有收纳体的收纳装置,该收纳体能够绕沿着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并能够前后翻转。在这样的收纳装置中,存在如下结构:收纳体能够绕沿着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同时,为了减小收纳体与箱体的里侧面之间的空间,使收纳体能够在向前后方向移动的同时进行旋转。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收纳装置,其具备以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箱体的横宽方向中央部的导轨部、以及设置于收纳体的收纳状态下的横宽方向中央部且被导轨部引导的引导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487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收纳装置中,构成为在导轨部的引导槽的两槽侧壁与引导辊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认为在使收纳体一边绕沿上下方向的轴旋转一边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产生晃动或由晃动引起的噪音等。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纳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小箱体的进深尺寸,并且能够使收纳体顺畅地沿前后方向移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收纳装置将上下的旋转机构部设置在向前方开口的箱体,所述上下的旋转机构部将收纳体以能够绕沿上下方向的轴旋转且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以使所述收纳体能够前后翻转,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的旋转机构部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导轨部,所述导轨部在所述箱体的横宽方向中央部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引导辊,所述引导辊设置在所述收纳体的收纳状态下的横宽方向中央部,被所述导轨部引导;以及施力机构,所述施力机构以将该引导辊按压于所述导轨部的内侧壁的方式施力。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收纳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小箱体的进深尺寸,并且能够使收纳体顺畅地沿前后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收纳装置的一例的局部省略概略立体图。

图2是省略了该收纳装置的一部分的局部剖切概略纵剖视图。

图3是省略了该收纳装置的一部分的局部剖切概略横剖视图。

图4(a)是与图2对应的局部剖切概略放大纵剖视图,(b)是与图3对应的局部剖切概略放大横剖视图。

图5是省略了该收纳装置的一部分的局部剖切概略纵剖视图。

图6(a)、(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收纳装置所具备的下侧旋转机构部的一例的省略了一部分的局部剖切概略立体图,(c)是省略了该下侧旋转机构部的一部分的局部剖切概略纵剖视图。

图7(a)~(d)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收纳装置所具备的收纳体的前后翻转动作的一例的省略了一部分的局部剖切概略横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收纳装置的一例的、与图5对应的局部剖切概略纵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收纳装置的一例所具备的上侧旋转机构部的一例,并省略了一部分的局部剖切概略横剖视图。

图10(a)是省略了该上侧旋转机构部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b)是省略了与图5对应的一部分的局部剖切概略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一部分图中,省略了其他图中标注的详细的附图标记的一部分。

另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以在开口侧与设置的收纳装置相对的状态为基准,以近前侧为前方,以其相反侧为后方,另外,以该状态为基准,对上下方向等方向进行说明。另外,以收纳装置的收纳体如图1~图3所示收纳于箱体的状态为基准,原则上对相同方向进行说明。

图1~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收纳装置的一例的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收纳装置1具备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1,该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1将收纳体10以能够绕沿上下方向的轴18、19旋转且能够沿前后方向(收纳进深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以使该收纳体10能够前后翻转。另外,作为该收纳装置的旋转收纳装置1构成为将这些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1设置于向前方开口的箱体2。

该旋转收纳装置1也可以作为收纳鞋子等的玄关收纳装置而设置在玄关换鞋角、玄关地板等。另外,如后所述,该旋转收纳装置1形成为以下载荷型保持作为收纳体的旋转收纳体10的结构,因此与上吊型相比为高耐载荷,例如,也可以作为收纳餐具或食材、饮料等的餐具室状的收纳库设置在厨房等。另外,该旋转收纳装置1也可以作为收纳各种盘状的存储介质、书籍等的架子状的收纳库设置在起居室等。另外,旋转收纳装置1不限于这样的设置在住宅内的装置,也可以设置在各种建筑物内。

箱体2形成为向前方开口的正面看大致为矩形的箱状。该箱体2具备顶面部3、底面部4、背面部5和横宽方向(左右)一对的侧面部6、6,由此划分形成旋转收纳体10的收纳空间。该收纳空间形成为收纳横宽尺寸(左右尺寸)比前后尺寸(收纳进深尺寸)大。

另外,这些各个面部3、4、5、6、6也可以由板材构成,另外,箱体2也可以由木质类材料、金属类材料、合成树脂类材料等形成。

另外,也可以设置开闭箱体2的前方开口的门。另外,也可以采用在旋转收纳体10的收纳空间的上侧或下侧等进一步设置其他收纳空间的形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横隔板等划分上下的收纳空间。另外,箱体2只要至少在前方开口即可,也可以在前后两侧开口。另外,在图例中,示出了将底面部4以位于比两侧的侧面部6、6的下端靠上侧的方式设置为上底状,在其下表面侧的横宽方向(左右方向)中央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梁件的例子。

旋转收纳体10绕沿着上下方向的轴18、19自如旋转180°地设置于箱体2且能够前后翻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旋转收纳体10构成为具备正面看大致为矩形框状的框体11和保持于该框体11的收纳部16。该旋转收纳体10通过在框体11内配置收纳部16,构成为将收纳空间上下划分成多层的结构。

框体11具备上框部12、下框部13和左右一对纵框部14、14。

如图2及图3所示,该框体11在旋转收纳体10收纳于箱体2的状态下配置在箱体2内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

另外,该框体11例如也可以由金属类材料等刚性材料形成。

上框部12和下框部13分别沿着横宽方向成为长条状。左右的纵框部(两侧的纵框部)14、14分别沿着上下方向成为长条状。这些上框部12、下框部13及两侧的纵框部14、14沿长边方向观察形成为大致矩形,例如也可以由筒状材料形成。上框部12和下框部13相互大致平行地配置,两侧的纵框部14、14相互大致平行地并列配置。

另外,在两侧的纵框部14、14的上端部固定有上框部12的长边方向两端部,在两侧的纵框部14、14的下端部固定有下框部13的长边方向两端部。

另外,由这些上框部12、下框部13及两侧的纵框部14、14构成的框体11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适当地通过螺钉等固定件或焊接等将各框部12、13、14、14的端部连结而形成。

另外,在两侧的纵框部14、14的一方设置有在如后所述使旋转收纳体10前后翻转时被把持的把持部17。在图例中,示出了以从一方的纵框部14的上下方向中途部位分别向前后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把持部17、17的例子。

另外,在这些两侧的纵框部14、14之间以架设的方式设置有收纳部16。

该收纳部16可以是宽度方向(横宽方向)两侧端部通过适当的固定件固定于两侧的纵框部14、14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相对于两侧的纵框部14、14可装卸地安装的结构。在图例中,示出了如下例子:在两侧的纵框部14、14的相互对置的内侧面侧,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在多处设置插入孔15,所述插入孔15作为卡合保持部,可装卸地保持分别保持收纳部16的宽度方向两侧端部的保持件。若是这样的结构,能够变更收纳部16的个数、配置的高度位置。

即使在这样的收纳部16的前后尺寸比较大的情况下,也如后所述,通过使旋转收纳体10旋转而翻转180°,能够提高物品取出放入性。

另外,在图例中,示出了将朝向上方侧开口的薄型网筐状的收纳部16以及薄型箱状的收纳部16设置在上下的多处的例子,但不限于这样的方式。能够采用平板状(搁板状)、托盘状、瓶收纳架状的构件,还可以采用棒状的钩挂构件等根据被收纳物的种类等而成为各种形状的收纳部16。另外,作为收纳于该旋转收纳装置1的被收纳物,可以是鞋子等鞋类、衣服、伞、帽子等,此外,也可以是书籍、装饰品、餐具、食品、瓶子、调味料、各种磁盘等存储介质等。

另外,在图例中,例示了俯视时切除了四角的大致八边形的收纳部16,但不限于这样的形式。例如,也可以是在俯视状态下的四角部设置有c倒角状或r倒角状的倒角部的收纳部16。

另外,在图例中,示出了在水平状态下使收纳部16保持于两侧的纵框部14、14以便成为物品载置部的其上表面成为水平状的例子,但不限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在前倾状态或后倾状态下使收纳部16保持于两侧的纵框部14、14。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将多个收纳部16设置成上下交替地向不同侧倾斜。通过这样使收纳部16倾斜,例如在将被收纳物设为鞋子等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进行收纳。另外,在这样上下交替地设置前倾状态的收纳部(搁板)和后倾状态的收纳部(搁板)的情况下,通过如后述那样使旋转收纳体10旋转而翻转180°,能够将后倾状态的收纳部(搁板)切换为前倾状态,能够提高物品取出放入性。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有效地利用该旋转收纳装置1(旋转收纳体10)的收纳空间。

另外,作为保持收纳部16的收纳主体,不限于上述那样的框体11。例如,还可以是将收纳空间以前后划分的板状构件、与沿着上下方向的轴18、19大致同轴状的上下延伸的棒状构件、以及在收纳状态下一体地设置在前后两侧开口的收纳部的构件等各种形状的收纳主体11。

另外,在旋转收纳体10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1。使这些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1中的至少一方构成为具备导轨部40、45和引导辊26、36的结构,所述导轨部40、45设置为在箱体2的横宽方向中央部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引导辊26、36被导轨部40、45引导。另外,使这些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1中的至少一方构成为具备施力机构29、39的结构,该施力机构29、39以将引导辊26、36按压于导轨部40、45的内侧壁43、48的方式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上侧旋转机构部20以及下侧旋转机构部21双方设置有导轨部40、45、引导辊26、36以及施力机构29、39。

另外,这些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1分别具备引导辊26、36,具备相对于旋转收纳体10绕轴18、19旋转自如的中央引导体25、30。这些上下的中央引导体25、30构成为在旋转收纳体10前后翻转时,以在箱体2内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引导。

另外,这些上下的中央引导体25、30分别设置在收纳状态下的旋转收纳体10的横宽方向中央部的上下两端部。另外,这些上下的中央引导体25、30以位于该旋转收纳体10的轴18、19的上下两侧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构成为分别在这些上下的中央引导体25、30上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引导辊26、26、36、36。另外,如图5所示,构成为以分别与上下的导轨部40、45的两侧的内侧壁43、43、48、48抵接的方式将引导辊26、26、36、36设置在横宽方向两侧。

作为上侧旋转机构部20的导轨部的上侧导轨部40在前后方向上为长条状,以从箱体2内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向前方延伸的方式设置。该上侧导轨部40以其前端部位于从箱体2的前端部靠后方侧的位置的方式设置。另外,该上侧导轨部40以沿着朝向箱体2内的下方侧的顶面3a的方式被固定。另外,在该上侧导轨部40,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引导槽41,该引导槽41收纳作为上侧旋转机构部20的中央引导体的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的引导辊26、26。

引导槽41以朝向下方侧开口的方式设置,由朝向下方侧的槽底42和横宽方向两侧的内侧壁43、43划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上侧导轨部40的内侧壁43、43上设置有倾斜面43、43,该倾斜面43、43以随着朝向成为上下方向的一侧的下方侧而扩开的方式倾斜。即,以引导槽41的槽宽随着朝向下方侧而变宽的方式设置倾斜面43、43。另外,将该上侧导轨部40的内侧壁43、43的大致整体作为以随着朝向下方侧而扩开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43、43。

这些倾斜面43、43的倾斜角度也可以如后所述,从被施力机构29按压的各引导辊26、26的抵接性、滚动性、向前后方向的直行引导性等观点出发设为适当的角度。这些倾斜面43、43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对于垂直面为2度~30度(与槽底42所成的角度为92度~120度)左右,优选为2度~20度左右,在图例中,示出了倾斜角度为5度左右的例子。

另外,在图例中,示出了在上侧导轨部40的两侧的内侧壁43、43的下端部以向相互对置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突出片部的例子。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构成为设置有覆盖上侧导轨部40的前方侧开口的前端罩44。

另外,也可以在该上侧导轨部40的引导槽41的后端部等设置有阻止成为收纳状态的旋转收纳体10的上端侧进一步向后方侧移动的制动部、或与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抵接的缓冲构件等。

如图2及图5所示,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与作为沿该旋转收纳体10的上下方向的轴的上端侧轴18连结。该上端侧轴18设置为在收纳旋转收纳体10的状态下位于箱体2的收纳空间的俯视大致中心(参照图3)。另外,该上端侧轴18设置为位于上框部12的长边方向大致中央。另外,该上端侧轴18也可以相对于上框部12固定地设置,上端部相对于轴承部22保持为旋转自如。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设置有高度调整机构,该高度调整机构能够调整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相对于上框部12的上下位置(高度位置)。例如,可以是在上端侧轴18设置外螺纹部,并在上框部12设置与该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部的结构等,除此之外,也可以设置有各种结构的高度调整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上设置有保持构件27,该保持构件27将多个引导辊26、26保持为旋转自如且被施力机构29施力。另外,该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经由插通到保持孔27b的连结轴28与上端侧轴18连结,该保持孔27b设置在保持构件27上且贯穿厚度方向,该保持构件27在上下方向上沿着厚度方向呈板状。该连结轴28也可以与上端侧轴18同轴状地设置,相对于轴承部22固定地设置。即,相对于上框部12固定地设置的上端侧轴18也可以相对于轴承部22及连结轴28旋转自如。另外,也可以代替这样的形式,固定地或一体地设置上端侧轴18和连结轴28,它们相对于保持构件27旋转自如。或者,也可以代替将上端侧轴18相对于上框部12固定地设置的形式,而采用在上框部12设置有将上端侧轴18保持为旋转自如的轴承部等的形式。

保持构件27俯视是大致方形,在其大致中心部设置有供连结轴28插通的保持孔27b。该保持构件27相对于连结轴28上下移动自如。

另外,在该保持构件27上设置有将多个引导辊26、26分别保持为旋转自如的辊轴27a、27a。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该保持构件27的前后左右(四角)分别设置有各自将引导辊26、26、26、26保持为旋转自如的辊轴27a、27a、27a、27a。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设置有四个引导辊26、26、26、26。另外,构成为使这些辊轴27a、27a、27a、27a以在轴向上沿着上下方向的方式从保持构件27的上表面朝向上方侧突出。

各引导辊26、26、26、26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比较薄的圆柱状(圆盘状)。另外,这些引导辊26、26、26、26彼此的轴向为平行状,且为相同尺寸相同形状(同径状)。另外,这些引导辊26、26、26、26配置成相互位于大致相同高度。另外,构成为隔着连结轴28在前后两侧分别在左右成对地设置引导辊26、26、26、26。前侧的左右一对引导辊26、26彼此以及后侧的左右一对引导辊26、26彼此分别设置为在前后方向上位置一致。

另外,各引导辊26、26、26、26也可以构成为包含金属制等的轴承部,该轴承部的外圈相对于内圈旋转自如,该内圈固定于在保持构件27上固定地设置的辊轴27a、27a、27a、27a。作为这样的引导辊26,优选外周面为低摩擦性的结构。例如,作为这样的引导辊26,可以是金属制的外圈构成外周面的引导辊,或者也可以是外圈的外周侧被树脂等覆盖的轴承辊等。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由滑动性良好的聚缩醛(pom)等树脂、合成树脂类材料中含有油的含油pom等含油塑料形成引导辊26的外周侧。

施力机构29朝向成为上下方向的另一侧的上方侧对各引导辊26、26、26、26施力,以使横宽方向两侧的各引导辊26、26、26、26如上述那样向成为倾斜面状的各内侧壁43、43被按压。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机构29构成为朝向上方侧对保持构件27施力。另外,将该施力机构29设为插入有连结轴28并配置于轴承部22与保持构件27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即,施力机构29以从下方侧上推保持构件27的方式施力。这样经由保持构件27被施力的各引导辊26、26、26、26以各外周面的上端侧缘部被按压于横宽方向两侧的对应的各内侧壁(倾斜面)43、43的方式抵接。

另外,作为施力机构29,不限于上述那样的压缩螺旋弹簧,也可以是拉伸螺旋弹簧、扭簧、板簧等其他各种弹簧构件。另外,在上述连结轴28的上端部设置有凸缘状的防脱部28a,该防脱部28a用于抑制保持构件27从连结轴28向上方侧脱落。

作为下侧旋转机构部21的导轨部的下侧导轨部45与上侧导轨部40大致相同,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以从箱体2内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朝向前方延伸的方式设置。该下侧导轨部45以沿着朝向箱体2内的上方侧的底面4a的方式固定,从而俯视时成为与上侧导轨部40大致一致的位置。另外,在下侧导轨部45,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引导槽46,该引导槽46收纳作为下侧旋转机构部21的中央引导体的下端侧中央引导体30的引导辊36、36。

引导槽46以朝向上方侧开口的方式设置,由朝向上方侧的槽底47和横宽方向两侧的内侧壁48、48划分。另外,在这些内侧壁48、48的上端部设置有倾斜面48a、48a,该倾斜面48a、48a以随着朝向成为上下方向的一侧的上方侧而扩开的方式倾斜。即,以引导槽46的槽宽随着朝向上方侧而变宽的方式设置倾斜面48a、48a。这些倾斜面48a、48a的倾斜角度与上侧导轨部40相同。

另外,也可以在该下侧导轨部45的引导槽46的后端部等设置有阻止成为收纳状态的旋转收纳体10的下端侧进一步向后方侧移动的制动部、与下端侧中央引导体30抵接的缓冲构件等。另外,与上述的上侧导轨部40相同,也可以将该下侧导轨部45的内侧壁48、48的上下方向的大致整体设为倾斜面。或者,也可以将上述的上侧导轨部40的倾斜面与下侧导轨部45大致相同地仅设置于内侧壁43、43的上下方向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设为将上下的导轨部40、45的双方或者一方设置为埋入箱体2的上下的面部3、4(顶面部3以及底面部4)的形式等。另外,这些上下的导轨部40、45也可以由不锈钢(sus)等高刚性且低摩擦性的金属类材料形成。

下端侧中央引导体30与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大致相同,与作为沿该旋转收纳体10的上下方向的轴的下端侧轴19连结。该下端侧轴19与上述的上端侧轴18为大致同轴状。该下端侧轴19也可以相对于下框部13固定地设置,下端部相对于轴承部23保持为旋转自如。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大致相同,在该下端侧中央引导体30上设置有保持构件37,该保持构件37旋转自如地保持多个引导辊36、36,并且被施力机构39施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下端侧中央引导体30上设置有在引导槽46的槽底47上滚动的滚动体31a、31b、31b。另外,在下端侧中央引导体30上设置有将滚动体31a、31b、31b保持为旋转自如的下端保持构件34。另外,相对于该下端保持构件34固定地设置下端侧轴19的轴承部23。另外,在该下端保持构件34上设置有连结轴38,该连结轴38插通于保持孔37b,保持孔37b设置在旋转自如地保持多个引导辊36、36的保持构件37上。另外,与上述大致相同,也可以相对于下端保持构件34固定地设置下端侧轴19,在下框部13上设置将下端侧轴19保持为旋转自如的轴承部等。

保持构件37为板状,在其大致中心部设置有供轴承部23插通的插通孔37c(也参照图6(a))。另外,在该保持构件37上设置有供连结轴38插通的保持孔37b,该连结轴以在下端保持构件34上朝向上方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下端保持构件34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连结轴38、38,在保持构件37的插通孔37c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保持孔37b、37b。

另外,在该保持构件37的前后左右(四角)与上述大致相同,分别设置有辊轴37a、37a、37a、37a,该辊轴37a、37a、37a、37a分别将引导辊36、36、36、36保持为旋转自如。这些辊轴37a、37a、37a、37a以使轴向沿着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为从保持构件37的上表面朝向上方侧突出。

另外,各引导辊36、36、36、36与上述大致相同,形成为在上下方向比较薄的圆柱状(圆盘状),彼此的轴向呈平行状,且为相同尺寸相同形状(同径)。另外,这些引导辊36、36、36、36以相互位于大致相同高度的方式配置,隔着轴承部23在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成左右成对状。另外,前侧的左右一对引导辊36、36彼此以及后侧的左右一对引导辊36、36彼此以分别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一致的位置的方式设置。另外,这些引导辊36、36、36、36与上述相同,可以是包含轴承部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外周侧被树脂等覆盖的轴承辊等。

施力机构39与上述大致相同,构成为以将横宽方向两侧的各引导辊36、36、36、36按压于下侧导轨部45的倾斜面48a、48a的方式朝向成为上下方向的另一侧的下方侧对各引导辊36、36、36、36施力。即,该下侧的施力机构39构成为对下侧的保持构件37朝向下方侧施力。另外,在保持构件37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施力机构39、39。另外,使这些施力机构39、39成为压缩螺旋弹簧,该压缩螺旋弹簧插入有连结轴38、38,配置在保持构件37与设置于连结轴38、38的上端部的凸缘状的防脱部38a、38a之间(也参照图6(c))。即,将这些施力机构39、39构成为以从上方侧按下保持构件37的方式施力。这样经由保持构件37被施力的各引导辊36、36、36、36以各外周面的下端侧缘部被按压于横宽方向两侧的对应的各倾斜面48a、48a的方式抵接。另外,作为施力机构39,与上述相同,不限于这样的压缩螺旋弹簧。

如图5所示,下端保持构件34配置为位于保持构件37的下方侧,成为具备上板部和左右两侧的侧壁部的向下开口形状,该上板部配置为位于保持构件37的下方侧,设置有连结轴38、38,该侧壁部以从该上板部的横宽方向两端部垂下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下端保持构件34上旋转自如地保持有多个滚动体31a、31b、31b。另外,作为这些多个滚动体31a、31b、31b,具备在横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列状地设置的一对滚动体31b、31b,以及在这一对滚动体31b、31b的前后方向一侧隔开间隔地设置的滚动体31a。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通过至少三个滚动体31a、31b、31b分散承受旋转收纳体10以及收纳于该旋转收纳体10的被收纳物的载荷。另外,例如,与在横宽方向上并列状或在前后方向上直列状地,即一列状地设置三个滚动体31a、31b、31b的结构相比,能够至少三点支承状地承受载荷,能够使旋转收纳体10稳定地沿前后方向移动。

另外,将多个滚动体31a、31b、31b设置为,在俯视时,成为旋转收纳体10的旋转中心的上端侧轴18以及下端侧轴19位于一对滚动体31b、31b与这一对滚动体31b、31b的前后方向一侧的滚动体31a之间。即,如图4(b)所示,在俯视时,以位于比旋转收纳体10的旋转中心(下端侧轴19的轴心)靠前后方向一侧的方式设置有一对滚动体31b、31b的前后方向一侧的滚动体31a。另外,在俯视时,以位于比旋转收纳体10的旋转中心靠前后方向另一侧的方式设置有一对滚动体31b、31b。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利用一对滚动体31b、31b和前后方向一侧的滚动体31a更稳定地分散承受旋转收纳体10的载荷,能够使旋转收纳体10更稳定地沿前后方向移动。

另外,将多个滚动体31a、31b、31b设置为各个滚动体31a、31b、31b的轨迹在横宽方向上成为不同的位置。即,这些滚动体31a、31b、31b设置为,在成为沿着他们的移动方向的方向的前后方向观察,成为这些滚动体31a、31b、31b的轨迹的与槽底47的抵接部相互不重合。若是这样的结构,多个滚动体31a、31b、31b不在相同的轨迹上滚动,能够抑制下侧导轨部45的槽底47的凹陷、磨损等,能够使旋转收纳体10更稳定地沿前后方向移动。

另外,将这些多个滚动体31a、31b、31b由一对滚动体31b、31b和中央滚动体31a构成,该一对滚动体31b、31b以与箱体2的横宽方向中央部等距离的方式设置,该中央滚动体31a以位于这些一对滚动体31b、31b的前后方向一侧的箱体2的横宽方向中央部的方式设置。即,中央滚动体31a以位于上端侧轴18以及下端侧轴19的前后方向一侧的方式设置,该上端侧轴18以及下端侧轴19成为以位于箱体2的横宽方向中央部的方式设置的旋转收纳体10的旋转中心。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通过这一对滚动体31b、31b及中央滚动体31a分散承受旋转收纳体10的载荷。另外,由于由三个滚动体31a、31b、31b构成,因此与设置有四个以上的滚动体的结构相比,一部分滚动体31a、31b、31b难以产生抬起等,各滚动体31a、31b、31b稳定地在槽底47上滚动。

另外,一对滚动体31b、31b以它们之间的中间部位于上端侧轴18以及下端侧轴19的前后方向另一侧的方式设置,该上端侧轴18以及下端侧轴19成为旋转收纳体10的旋转中心。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中央滚动体31a以位于比一对滚动体31b、31b靠前方侧的位置的方式设置。这三个滚动体31a、31b、31b也可以设置在如下位置,即,在俯视时各自的与槽底47的抵接部距离成为旋转收纳体10的旋转中心的上端侧轴18以及下端侧轴19为大致等距离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多个滚动体31a、31b、31b设为绕在横宽方向上沿轴向的辊轴31aa、31ba旋转自如的辊状(也参照图4(a)及图6(b))。这些辊轴31aa、31ba以架设在下端保持构件34的两侧的侧壁部的方式被保持。另外,这些滚动体31a、31b、31b形成为彼此尺寸相同形状相同(同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滚动体31a、31b、31b构成为包含轴承部(轴承),该轴承部具有固定于辊轴31aa、31ba的内圈31b和相对于内圈31b旋转自如地设置的外圈31c(参照图6(c))。若是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各滚动体31a、31b、31b绕辊轴31aa、31ba顺畅地旋转。

这些滚动体31a、31b、31b的外周面可以与上述相同地由金属制的外圈31c构成,也可以由以覆盖外圈31c的方式设置于外周侧的树脂等构成。这些滚动体31a、31b、31b的轴承部是使保持器(retainer)所保持的多个滚珠或圆柱滚子介于内圈31b与外圈31c之间的滚动轴承。另外,在这些滚动体31a、31b、31b的轴承部的内圈31b与外圈31c之间封入有润滑脂等适当的润滑剂,在轴承部的轴向两侧以密封内侧空间的方式设置有适当的密封构件(密闭构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吸附漏出的润滑剂的吸附体32、32,该吸附体32、32接近这些滚动体31a、31b、31b的轴承部的轴向两侧面地配置。若是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对多个滚动体31a、31b、31b施加比较高的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封入轴承部的润滑剂掉落。由此,能够抑制润滑剂附着于下侧导轨部45的槽底47或由此引起的尘埃等附着于槽底47的情况。

这些吸附体32、32形成为设置有供各辊轴31aa、31ba插通的开口的环状。另外,这些吸附体32、32形成为沿着辊轴31aa、31ba方向的尺寸比较小的大致圆盘片状(垫状)。另外,作为这些吸附体32、32,利用了毛细管现象的具有吸水性的毛毡(织布)状的吸附体或连续气泡状的多孔状的吸附体(海绵)等都可以。

另外,这些吸附体32、32也可以与轴承部的轴向两侧面抵接或接近配置,以便相对于成为滚动体31a、31b、31b的轴承部的旋转侧的外圈31c不成为过度的阻力,且能够吸附漏出的润滑剂。

另外,在各滚动体31a、31b、31b的轴承部的轴向两侧设置有保持两侧的吸附体32、32的承受构件33、33。这些承接构件33、33形成为设置有供各辊轴31aa、31ba插通的开口的环状。

另外,作为承受旋转收纳体10以及收纳于该旋转收纳体10的被收纳物的载荷的下端侧中央引导体30的滚动体31a、31b、31b,不限于上述那样的形式,除此之外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在各滚动体31a、31b、31b的轴承部的轴向两侧不设置上述那样的承受构件33、33和吸附体32、32。另外,也可以代替辊状的形式而将滚动体31a、31b、31b设为设为滚珠(球体)状。另外,也可以代替设置三个滚动体31a、31b、31b的形式而成为设置四个以上或者两个以下的滚动体31a、31b、31b的形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抑制成为收纳状态的旋转收纳体10的移动的移动抑制部49。另外,将移动抑制部49设置于下侧导轨部45,以便抑制成为收纳状态的旋转收纳体10的下端侧中央引导体30向前方侧的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移动抑制部49构成为,若施加了用于使旋转收纳体10移动(旋转)的人力等规定以上的负载(操作载荷),则允许旋转收纳体10的移动(前后翻转)。另外,如图4(b)所示,将移动抑制部49构成为,具有相对于下侧导轨部45的引导槽46的两侧的内侧壁48、48在槽宽方向上进退的进退部49a。另外,在两侧的内侧壁48、48分别设置有移动抑制部49、49,该移动抑制部49、49具有配置成对置状的进退部49a、49a。进退部49a、49a在俯视时成为向槽宽度方向中央侧突出的突出弯曲状。作为这些移动抑制部49、49,可以是球形柱塞或销柱塞等,该球形柱塞或销柱塞在筒状部的前端设置有球状或销状的进退部49a、49a,内置有对该进退部49a、49a朝向进出方向施力的弹簧等施力构件。

另外,如图4(b)及图6(a)、(b)所示,在下端侧中央引导体30的横宽方向两侧,设置有作为卡合部的卡合凹部35、35,该卡合部与这些移动抑制部49、49的进出的进退部49a、49a卡合。这些卡合凹部35、35在下端保持构件34的两侧的侧壁部以朝向横宽方向外侧开口的方式设置。通过以插入这些卡合凹部35、35的方式卡合的进退部49a、49a,能够抑制成为收纳状态的旋转收纳体10的意外移动。另外,若为了使旋转收纳体10移动而施加规定以上的负载,则随着进退部49a、49a的退入,卡合凹部35、35的后侧缘以越过进退部49a、49a的方式而解除进退部49a、49a对卡合凹部35、35的卡合。另外,与移动抑制部49、49的进退部49a、49a的俯视形状对应,使这些卡合凹部35、35在俯视时成为凹弯曲状或随着朝向开口侧而扩开的形状。另外,设置有以随着朝向后方侧而朝向横宽方向中央部侧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部,以便与这些卡合凹部35、35的前后方向两侧缘中的至少后侧缘相连。

另外,作为移动抑制部49、49以及卡合部35、35,不限于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在槽宽方向上大致能够弹性变形的板簧状的移动抑制部49、49,或者磁铁夹状的装置。进而,作为移动抑制部49、49,不限于如上所述这样地如果施加规定以上的负载则旋转收纳体10就能够移动(旋转)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在使旋转收纳体10移动时需要手动解除的锁定机构。

另外,可以代替将移动抑制部49、49设置于下侧导轨部45的形式,或者在其基础上,将移动抑制部49、49设置于上侧导轨部40。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在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的适当部位设置卡合部的形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1设置有以限制旋转收纳体10的旋转轨迹的方式进行引导的旋转轨迹引导机构。该旋转轨迹引导机构具备侧部引导体24、24和引导这些侧部引导体24、24的上下的弯曲引导槽51、51,该侧部引导体24、24设置于收纳状态下的旋转收纳体10的横宽方向一侧部位的上下两侧。另外,这些弯曲引导槽51、51以使侧部引导体24、24随着朝向横宽方向中央部而向里侧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的侧部引导体24、24为彼此相同的结构。这些侧部引导体24、24被设置成在俯视时相互位置一致。如后所述,这些侧部引导体24、24构成为在旋转收纳体10被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1引导而旋转时,在以旋转收纳体10的上下的轴18、19为圆心的大致圆弧上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侧部引导体24、24设置在上框部12以及下框部13的长边方向一侧部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侧部引导体24、24设为绕作为沿上下方向的轴的辊轴24a、24a分别旋转自如的侧部引导辊24、24。

这些侧部导辊24、24的辊轴24a、24a相互同轴状地设置,并以分别朝向上下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上框部12以及下框部13。另外,也可以代替使侧部引导辊24、24在固定于上框部12以及下框部13的辊轴24a、24a保持为旋转自如的形式,而在上框部12以及下框部13上设置旋转自如地保持辊轴24a、24a的轴承部。另外,也可以采用销状或块状的侧部引导体24、24来代替这样的旋转自如的构件。

上下的弯曲引导槽51、51以朝向上下方向中央侧开口的方式设置,以大致在横宽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上下的弯曲引导槽51、51设置于以分别沿着箱体2的顶面3a及底面4a的方式固定的弯曲导轨部50、50。另外,也可以采用将上下的弯曲引导槽51、51的双方或者一方直接或埋入状地设置于箱体2的上下的面部3、4(顶面部3以及底面部4)的形式等。另外,这些上下的弯曲导轨部50、50(弯曲引导槽51、51)被设置成相互相同尺寸相同形状的构件上下翻转,分别在箱体2的顶面3a及底面4a,俯视时位置一致。以下,以下侧的弯曲导轨部50(弯曲引导槽51)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弯曲引导槽51形成为以连接横宽方向中央侧的弯曲槽部52和直线槽部53、53的方式设置的结构,该弯曲槽部52在俯视时形成为向里侧凸出的弯曲状,该直线槽部53、53设置为在该弯曲槽部52的横宽方向两侧沿横宽方向延伸。

该弯曲引导槽51形成为在槽长边方向观察为大致矩形状的大致矩形槽状,槽宽和槽深在全长范围内为大致相同的尺寸(参照图4(a))。另外,该弯曲引导槽51的槽宽尺寸为与上述侧部导辊24的外径对应的尺寸。即,使弯曲引导槽51的槽宽尺寸为在两个槽侧壁仅隔开微小的间隙而靠近面对的尺寸,以使侧部引导辊24的外周面与一方的槽侧壁抵接而滚动。另外,在图例中是使侧部引导辊24的一部分露出于弯曲引导槽51外的形式,但也可以是将侧部引导辊24的整体收纳于弯曲引导槽51的形式。

弯曲槽部52以成为与直线槽部53、53的边界部的横宽方向两侧端部位于箱体2的收纳空间的进深方向大致中央部的方式设置。另外,弯曲槽部52被设置为随着远离两侧的直线槽部53、53即随着朝向横宽方向中央部而位于收纳空间的里侧,且最里侧部位位于收纳空间的横宽方向中央部。

如图7(a)~(c)所示,在旋转收纳体10旋转时,该弯曲槽部52形成为以处于最前方位置的状态的旋转收纳体10的上下的轴18、19为圆心的大致圆弧状。该弯曲槽部52的中心角、曲率半径根据收纳空间的进深尺寸、横宽尺寸、旋转收纳体10的收纳部16的俯视形状等,适当地设定为在旋转收纳体10旋转时不与箱体2接触即可。该弯曲槽部52的中心角例如可以设为60°~120°左右。另外,该弯曲槽部52的曲率半径例如也可以随着横宽尺寸相对于收纳空间(旋转收纳体10)的进深尺寸的比变大而变大。

直线槽部53、53以与弯曲槽部52的横宽方向两侧端部相连的方式设置。这些直线槽部53、53以位于箱体2的收纳空间的进深方向大致中央部且在横宽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另外,这些直线槽部53、53与弯曲槽部52的边界部以侧部引导辊24平滑地移动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

在使旋转收纳体10收纳的状态以及使旋转收纳体10旋转时的初期以及末期的状态下,侧部引导辊24位于这些两侧的直线槽部53、53(参照图3以及图7(d))。

如图3及图7所示,在上述结构的旋转收纳装置1中,旋转收纳体10如以下那样旋转而前后翻转。

在从收纳有旋转收纳体10的状态使旋转收纳体10旋转时的初期状态下,侧部引导辊24沿着弯曲引导槽51的一方的直线槽部53向横宽方向中央侧移动,同时上下的中央引导体25、30向前方移动。并且,若侧部引导辊24到达弯曲引导槽51的弯曲槽部52,则以使旋转收纳体10以上端侧轴18以及下端侧轴19为大致转动支点旋转的方式,侧部引导辊24以沿着弯曲槽部52描绘圆弧的方式移动。并且,若在使旋转收纳体10旋转时的末期的状态下即侧部引导辊24到达另一方的直线槽部53,则侧部引导辊24沿着该另一方的直线槽部53向横宽方向外侧移动,同时上下的中央引导体25、30向后方移动。由此,旋转收纳体10绕上下的轴18、19旋转180°,成为其前后翻转的状态。这样,该旋转收纳装置1通过在使旋转收纳体10的上下的轴18、19沿前后方向移动同时使旋转收纳体10绕轴18、19旋转,能够调换(切换)旋转收纳体10的前后。

本实施方式的收纳装置(旋转收纳装置)1通过设为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小箱体2的进深尺寸,并且能够使收纳体(旋转收纳体)10顺畅地沿前后方向移动。

即,旋转机构部20、21设置于向前方开口的箱体2,该旋转机构部20、21将旋转收纳体10以能够绕沿上下方向的轴18、19旋转且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以使该旋转收纳体能够前后翻转。因此,能够使被收纳物有效地收纳于旋转收纳体10,或者通过使旋转收纳体10旋转能够容易地取出被收纳物。另外,能够使旋转收纳体10一边相对于箱体2沿前后方向移动,一边绕沿上下方向的轴18、19旋转。由此,在使旋转收纳体10旋转时,能够防止旋转收纳体10比收纳于箱体2的状态向后方侧突出。即,能够减小收纳于箱体2的状态的旋转收纳体10的里侧所需的旋转收纳体10的旋转用空间,能够在确保旋转收纳体10的收纳部16的进深尺寸的同时,有效地减小箱体2的进深尺寸。

另外,在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1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施力机构29、39,该施力机构29、39以将引导辊26、36按压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部40、45的内侧壁(倾斜面)43、48(48a)的方式施力。因此,能够抑制在导轨部40、45的内侧壁(倾斜面)43、48(48a)与引导辊26、36之间形成间隙,能够沿着导轨部40、45的内侧壁43、48a引导引导辊26、36。由此,在使旋转收纳体10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同时使其旋转时,能够抑制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1中的至少一侧的晃动和由此引起的异响的产生,能够使旋转收纳体10顺畅地沿前后方向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1的双方设置有被各导轨部40、45引导的引导辊26、36和对各引导辊26、36施力的施力机构29、39。因此,能够抑制旋转收纳体10的上下两侧的晃动和由此引起的异响的产生,能够使旋转收纳体10更顺畅地沿前后方向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引导辊26、26、36、36。因此,与设置单一的引导辊26、36的结构相比,能够使旋转收纳体10稳定地沿前后方向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分别与导轨部40、45的两侧的内侧壁(倾斜面)43、48(48a)抵接的方式在横宽方向两侧设置有引导辊26、26、36、36。因此,与仅设置与横宽方向一方的内侧壁(倾斜面)43、48(48a)抵接的引导辊26、36的结构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1的至少一侧的晃动和由此引起的异响的产生。另外,能够使旋转收纳体10更顺畅且稳定地沿前后方向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轨部40、45的两侧的内侧壁43、43、48、48上设置有以随着朝向上下方向的一侧而扩开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43、43、48a、48a。另外,施力机构29、39以使横宽方向两侧的各引导辊26、26、36、36按压于各倾斜面43、43、48a、48a的方式朝向上下方向的另一侧对各引导辊26、26、36、36施力。因此,在施力方向相对于倾斜面43、43、48a、48a倾斜的方向上,成为大致沿着各引导辊26、26、36、36的辊轴27a、27a、37a、37a方向的方向。由此,例如与设置有将各引导辊26、26、36、36、轴、轴承部等向成为与各内侧壁43、43、48、48大致正交的方向的各引导辊26、26、36、36的径向施力的施力机构29、39的结构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向相对于导轨部40、45的引导辊26、26、36、36的向导轨部宽度方向的振动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将多个引导辊26、26、36、36保持为旋转自如的保持构件27、37。另外,施力机构29、39以使多个引导辊26、26、36、36被按压于导轨部40、45的内侧壁(倾斜面)43、48(48a)的方式对保持构件27、37施力。因此,与设置有对多个引导辊26、26、36、36各自的轴、轴承部等进行个别施力的施力机构29、39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收纳装置的一例。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收纳装置的旋转收纳装置的一例的图。

另外,主要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略说明其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收纳装置1a主要在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a、21a的中央引导体25a、30a的结构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下的中央引导体25a、30a的各引导辊26、36的辊轴27aa、37aa方向设置为与上下的导轨部40、45的内侧壁43、48的倾斜面43、48a平行。即,将各引导辊26、36的辊轴27aa、37aa方向设置为在沿前后方向观察时以与倾斜面43、48a平行的方式倾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在横宽方向两侧设置有各引导辊26、26、36、36。另外,使这些横宽方向两侧的引导辊26、26、36、36的辊轴27aa、27aa、37aa、37aa方向以与对应的倾斜面43、43、48a、48a平行的方式倾斜。这些引导辊26、26、36、36的辊轴27aa、27aa、37aa、37aa只要沿前后方向观察与对应的倾斜面43、43、48a、48a平行即可,也可以在沿横宽方向观察相对于沿上下方向的方向或上下方向倾斜。

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a的横宽方向两侧的辊轴27aa、27aa以上端侧比下端侧靠横宽方向中央侧的方式设置为随着朝向上端侧而朝向横宽方向中央侧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设置有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a的辊轴27aa、27aa的保持构件27a的横宽方向两端部的上表面倾斜,以便相对于横宽方向两侧的各辊轴27aa、27aa方向成正交状。即,将该保持构件27a的横宽方向两端部的上表面形成为从横宽方向的各外侧端缘朝向横宽方向中央侧下降的倾斜面状。另外,使该保持构件27a的横宽方向两端部以各自的上表面相对于横宽方向两侧的各辊轴27aa、27aa方向成为正交状的方式,相对于横宽方向中央部向上方侧弯曲。保持于该保持构件27a的横宽方向两侧的引导辊26、26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各外周面的轴向的大致整体被按压于上侧导轨部40的横宽方向两侧的对应的各内侧壁(倾斜面)43、43的方式抵接。

下端侧中央引导体30a的横宽方向两侧的辊轴37aa、37aa以上端侧比下端侧靠横宽方向外侧的方式设置成随着朝向上端侧而朝向横宽方向外侧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设置有下端侧中央引导体30a的辊轴37aa、37aa的保持构件37a的横宽方向两端部的上表面以相对于横宽方向两侧的各辊轴37aa、37aa方向成正交状的方式倾斜。即,将该保持构件37a的横宽方向两端部的上表面形成为从横宽方向的各外侧端缘朝向横宽方向中央侧上升的倾斜面状。另外,使该保持构件37a的横宽方向两端部以各自的上表面相对于横宽方向两侧的各辊轴37aa、37aa方向成为正交状的方式,相对于横宽方向中央部向下方侧弯曲。保持于该保持构件37a的横宽方向两侧的引导辊36、36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各外周面的轴向的大致整体被下侧导轨部45的横宽方向两侧的对应的各倾斜面48a、48a按压的方式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收纳装置1a中,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横宽方向两侧的各引导辊26、26、36、36的辊轴27aa、27aa、37aa、37aa方向设置为与各内侧壁43、43、48、48的倾斜面43、43、48a、48a平行。因此,能够使各引导辊26、26、36、36的外周面稳定地与各倾斜面43、43、48a、48a抵接。由此,与将各辊轴27a、27a、37a、37a方向相对于各倾斜面43、43、48a、48a倾斜地设置的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抑制施加于引导辊26、26、36、36的负载、引导辊26、26、36、36、导轨部40、45的局部磨损等。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收纳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9及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收纳装置的旋转收纳装置的一例的图。

另外,主要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略说明其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收纳装置1b主要在上侧旋转机构部20b的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b的结构上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横宽方向一侧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两个引导辊26、26,在横宽方向另一侧以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这两个引导辊之间的方式设置有一个引导辊26。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b上设置有三个引导辊26、26、26。这三个引导辊26、26、26被设置为在俯视时(沿上下方向的方向观察)分别位于三角形的顶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三个引导辊26、26、26设置为在俯视时分别位于大致正三角形的顶点。即,使这三个引导辊26、26、26以相互的距离大致等距离的方式设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横宽方向另一侧的一个引导辊26设置为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横宽方向一侧的两个引导辊26、26之间的大致中央。另外,将该横宽方向另一侧的一个引导辊26设置为在前后方向上成为与连结轴28(上端侧轴18)大致一致的位置。另外,也可以代替这样的形式,将这三个引导辊26、26、26设置为在俯视时分别位于大致等腰三角形、大致直角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其他形状的三角形的顶点的结构等。

另外,如图10(b)所示,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将各引导辊26、26、26的辊轴27aa、27aa、27aa方向设置为与形成为倾斜面状的上侧导轨部40的内侧壁43、43平行。另外,与上述相同,呈板状的保持构件27a的横宽方向两端部以各自的上表面相对于横宽方向两侧的各辊轴27aa、27aa、27aa方向成为正交状的方式,相对于横宽方向中央部向上方侧弯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a)、(b)所示,在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b上设置有轴插通部25a,该轴插通部25a设置有与保持构件27a的保持孔27b连通的保持孔25b。该轴插通部25a固定于呈板状的保持构件27a的厚度方向一侧,在图例中为块状。另外,该轴插通部25a的保持孔25b形成为与保持构件27a的保持孔27b大致同径并与连结轴28的外径对应的直径。另外,在该轴插通部25a的保持孔25b以及保持构件27a的保持孔27b插通连结轴28,保持构件27a被保持为沿连结轴28的轴向移动自如。

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收纳装置1b中,也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b上,以在俯视时分别位于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设置有三个引导辊26、26、26。因此,如上所述,与设置有四个引导辊26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另外,即使这样减少引导辊26的个数,也能够使三个引导辊26、26、26全部与上侧导轨部40的内侧壁43、43稳定地抵接。即,在设置有四个等多个引导辊26的情况下,如果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b绕连结轴28倾斜,则可以认为有时产生难以使所有的引导辊26与内侧壁43、43抵接的情况,但能够抑制这样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图示了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b,但也可以在下端侧中央引导体30、30a上与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b大致相同地设置有三个引导辊36、36、3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形成为设置有上述那样的轴插通部25a的结构,因此能够使保持构件27a形成为板状而实现构造的简化,并且能够增大插通连结轴28的保持孔25b、27b的沿着轴向的尺寸。由此,在保持构件27a沿连结轴28的轴向移动时,能够抑制倾斜的情况。另外,作为轴插通部25a,不限于图例所示的块状,也可以是圆筒状等。另外,也可以在保持构件27a上一体地设置轮毂状的轴插通部25a,以使保持孔27b的沿轴向的尺寸增大。另外,也可以将这样的轴插通部25a设置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上端侧中央引导体25、25a、下端侧中央引导体30、30a。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上下的中央引导体25、25a、25b、30、30a上,以位于前后两侧且横宽方向两侧的方式设置有四个或三个引导辊26、36的例子,但不限于这样的形式。也可以是在上下的中央引导体25、25a、25b、30、30a设置五个以上或两个以下的引导辊26、36的形式。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有对将多个引导辊26、26、36、36保持为旋转自如的保持构件27、27a、37、37a施力的施力机构29、39的例子,但不限于这样的形式。也可以为设置对多个引导辊26、26、36、36分别施力的施力机构29、39的形式。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上下的导轨部40、45设置有倾斜面43、43、48a、48a的例子,但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这样的倾斜面43、43、48a、48a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只要适当地使施力机构29、39等变形即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0a、20b、21、21a分别设置有被施力机构29、39按压于导轨部40、45的内侧壁43、48的引导辊26、36的例子,但不限于这样的形式。也可以是仅在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0a、20b、21、21a中的一侧设置有被施力机构29、39按压于导轨部40、45的内侧壁43、48的引导辊26、36的形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0a、20b、21、21a中的另一侧设置有适当的引导机构。另外,如上述各实施方式那样,在下侧旋转机构部21、21a的下侧导轨部45为承受旋转收纳体10的载荷的下载荷型的情况下,也可以至少使容易在横宽方向上振动的上侧旋转机构部20、20a、20b成为如上述各实施方式那样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下侧旋转机构部21、21a的下侧导轨部45为承受旋转收纳体10的载荷的下载荷型的例子,但也可以是通过上侧导轨部40将旋转收纳体10保持为悬挂的上吊型。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至少使容易在横宽方向上振动的下侧旋转机构部21、21a成为上述各实施方式那样的结构。另外,在该情况下,只要根据需要使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0a、20b、21、21a的各部变形即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0a、20b、21、21a设置有构成旋转轨迹引导机构的上下的侧部引导体24、24以及上下的弯曲引导槽51、51,但不限于这样的形式。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仅在上下的旋转机构部20、20a、20b、21、21a中的一侧设置有构成旋转轨迹引导机构的侧部引导体24以及弯曲引导槽51。另外,作为旋转轨迹引导机构,不限于这样的形式,也可以在旋转收纳体10的收纳状态下的横宽方向一侧部位以及导轨部40、45的后端部分别设置有两端部旋转自如地连结的连结臂。另外,也可以不设置这样的限制旋转收纳体10的旋转轨迹的机构。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旋转收纳装置1、1a、1b的各部分的具体结构,不限于上述的结构,除此之外,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旋转收纳装置(收纳装置)

2箱体

10旋转收纳体(收纳体)

18上端侧轴(沿上下方向的轴)

19下端侧轴(沿上下方向的轴)

20、20a、20b上侧旋转机构部(旋转机构部)

21、21a下侧旋转机构部(旋转机构部)

26、36导辊

27、27a、37b、37a保持构件

27aa、37aa辊轴(导辊的轴)

29、39施力机构

40上侧导轨部(导轨部)

43内侧壁(倾斜面)

45下侧导轨部(导轨部)

48内侧壁

48a倾斜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