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9740发布日期:2019-04-29 14:2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煮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与无线通信终端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煮饭器。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煮饭器,有使用无线通信终端与煮饭器相互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煮饭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555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往的煮饭器中,在盖部设置有与无线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感知部的情况下,由于在盖部设置有蒸气口,因此在使无线通信终端罩住无线感知部时,存在因来自蒸气口的蒸气而烫伤的危险性。另外,存在无线通信终端由于来自盖部的热而引起不良情况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有烫伤的危险性,且无线通信终端不会因来自盖部的热而产生不良情况的煮饭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煮饭器具备:本体部,以出入自如的方式收纳有内釜,并具有对所收纳的内釜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盖部,利用铰接件开闭自如地设置于本体部,对收纳于本体部的内釜的开口进行封闭;操作部,将铰接件侧作为后部,设置在本体部或盖部的前部,对煮饭动作进行指示;以及无线感知部,被设置在本体部或盖部的比操作部靠跟前侧的位置,并收容有在与无线通信终端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天线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无线感知部设置在本体部或者盖部的比操作部靠跟前侧的位置,所以煮饭器在煮饭过程中,即使从盖部的蒸气口喷出蒸气,也不会发生烫伤,另外,无线通信终端也不会产生因来自盖部的热而引起的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煮饭器的主视图。

图3是将图1的煮饭器的盖部打开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放大地表示图1的煮饭器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略结构的框图以及表示图1的煮饭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无线感知部的变形例1的煮饭器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在与图1的煮饭器不同的煮饭器中,图1的无线感知部的变形例2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煮饭器的主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煮饭器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煮饭器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煮饭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煮饭器的主视图,图3是将图1的煮饭器的盖部打开而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放大地表示图1的煮饭器的纵剖视图。

在图1~图4中,本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100具备:本体部10,以出入自如的方式收纳有内釜11,且具有作为加热所收纳的内釜11的加热部件的感应加热线圈12;盖部30,利用铰接件33开闭自如地设置于本体部10,封闭被收纳于本体部10的内釜11的开口;操作显示部50,将铰接件33侧作为后部,例如被设置在盖部30的前部侧壁30a,具有指示煮饭动作的操作部51;以及无线感知部70,例如被设置在本体部10的比操作显示部50靠跟前侧的位置,收容有在与无线通信终端80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天线部71。

本体部10的外部轮廓由侧面部形成为筒状的外框13和设置在外框13的下部且形成本体部10的底板15的下框14构成。另外,本体部10具备筒形状的内隔热板16、紧贴于内隔热板16的外周面而安装的主体加热器17、设置于内隔热板16之下的大致深盘形状的线圈台18、设置于线圈台18的中央部的温度传感器19以及电源基板20。在该本体部10,由内隔热板16和线圈台18形成有底筒形状的内釜收纳部22。

上述感应加热线圈12通过通电产生交变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内釜11。主体加热器17在煮饭时以及保温时被通电而发热。温度传感器19例如由热敏电阻构成,与内釜11的底部抵接而检测内釜11的温度。

在电源基板20安装有对主体加热器17通电的加热器通电电路、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整流电路、将来自整流电路的直流电力转换为高频电力并供给至感应加热线圈12的逆变器电路、对逆变器电路和加热器通电电路进行控制的加热控制部等。在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元件上设置有散热片。

盖部30在上部的铰接件33侧的位置设置有蒸气口31,且在内侧具备拆卸自如地安装的内盖32。该盖部30在关闭形成于本体部10的内釜收纳部22的开口时被盖开闭按钮21卡定。盖开闭按钮21在本体部10的前部外框10a,向跟前侧突出地设置,在盖部30被关闭时利用锁定机构21a对盖部30进行卡定。另外,盖开闭按钮21在被向里侧按压时,解除锁定机构21a对盖部30的卡定。

操作显示部50具备具有煮饭键、保温键、菜单选择键等的操作部51、和根据该操作部51的键操作而显示煮饭动作、煮饭功能等的显示部52。在该操作显示部50,在与显示部52相向的位置设置有显示窗52a。在盖部30的内侧的前部,在与操作显示部50相向的位置设置有操作基板53。在该操作基板53安装有根据来自操作部51的操作信号,输出使电源基板20的加热控制部动作的指令信号,并且将基于操作信号的煮饭动作显示于显示部52的控制部、蜂鸣器、后述的通信部等。

无线感知部70设置在设于本体部10的前部外框10a的盖开闭按钮21的正上方且盖部30的前部侧壁30a,并从盖开闭按钮21向跟前侧突出(参照图4)。该无线感知部70如上所述收容有天线部71。天线部71被印刷在基板或膜状的片材上,且被粘贴在无线感知部70的感知面70a的内侧。无线感知部70的感知面70a相对于地面呈直角。天线部71与连接于基板或膜状的片材的薄板电缆或引线连接。该薄板电缆或引线与安装于操作基板53的通信部连接。

在此,使用图5对无线通信终端80以及煮饭器10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图4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略结构的框图以及表示图1的煮饭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无线通信终端80由终端控制部81、终端显示部82、终端通信部83等构成,通过使用者的操作,白米、免淘米、糙米等米信息、该米信息以外的新的米信息、快煮、煲仔饭、粥等煮饭信息、该煮饭信息以外的新的煮饭信息作为煮饭菜单经由通信网被获取。另外,在无线通信终端80,通过无线通信终端80的操作,写入了设定于煮饭器100的识别编号。

如上所述,在煮饭器100设置有控制部60、在操作基板53上连接于控制部60的加热控制部61、通信部62、蜂鸣器63、存储部64等,还设置有与控制部60连接的操作显示部50、温度传感器19、与加热控制部61连接的感应加热线圈12、主体加热器17等。

通信部62当经由天线部71接收到来自无线通信终端80的识别编号的信号时,从接收信号提取识别编号并输出到控制部60。另外,在接收到米信息、煮饭信息的信号时,从接收信号提取米信息、煮饭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60。

当识别编号被输入时,控制部60读取保存在存储部64中的煮饭器100的识别编号并判断是否一致,在一致时通过通信部62以及天线部71发送接收许可信息。另外,控制部60在通过通信许可信息的输出而被输入米信息、煮饭信息的煮饭菜单时,将其保存于存储部64,在接收到由无线通信终端80选择的煮饭菜单的煮饭指示时,按照煮饭指示从存储部64读取煮饭菜单,并将与该煮饭菜单对应的指令信号向加热控制部61输出。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煮饭器100中,若使无线通信终端80罩住设置于盖部30的前部侧壁30a的无线感知部70,则如上所述,在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如上所述,将无线感知部70设置在位于盖开闭按钮21的上方的盖部30的前部侧壁30a,该盖开闭按钮21设置于本体部10的前部外框10a。根据该结构,煮饭器100在煮饭过程中,即使从盖部30的蒸气口31喷出蒸气,也不会烫伤,另外,无线通信终端80不会产生因来自盖部30的热引起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产生蒸气的煮饭过程中,没有无法进行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限制,使用便利性提高。

并且,由于将无线感知部70设置在盖部30的前部侧壁30a,所以能够防止由无线通信终端80按压操作部51的键这样的违反意愿的动作。

(变形例1)

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无线感知部70的感知面70a相对于地面呈直角的情况,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使无线感知部70的感知面70a倾斜。图6是表示图1的无线感知部的变形例1的煮饭器的侧视图。

变形例1中的无线感知部70的感知面70a通过上下方向的下端比上端向跟前侧突出而倾斜。这样,通过使无线感知部70的感知面70a倾斜,容易使无线通信终端80罩住无线感知部70。因此,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容易地进行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

(变形例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无线感知部70比盖开闭按钮21向跟前侧突出的情况,但也可以如图7所示,将无线感知部70设置在盖部30的前部侧壁30a的内侧。图7是表示在与图1的煮饭器不同的煮饭器中,图1的无线感知部的变形例2的侧视图。

变形例2中的无线感知部70的感知面70a被设置在与盖部30的前部侧壁30a相同的面上。另外,在该变形例2中,设置有终端抵接部72。终端抵接部72在盖部30的前部侧壁30a的比无线感知部70靠下侧的位置向跟前侧突出地设置。

在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情况下,使无线通信终端80罩住无线感知部70,并且使无线通信终端80与终端抵接部72抵接。

这样,由于使无线通信终端80与终端抵接部72抵接并在与无线感知部70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所以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可靠地进行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

实施方式2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煮饭器的主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煮饭器的侧视图。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以及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仅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2中的无线感知部70被设置成,比盖开闭按钮21向跟前侧突出,且包围盖开闭按钮21的周围。即,无线感知部70本身以包围盖开闭按钮21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环状,无线感知部70的感知面70a比盖开闭按钮21向跟前侧突出。在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情况下,使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的感知面70a抵接而进行。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2,由于无线感知部70被设置成比盖开闭按钮21向跟前侧突出并包围盖开闭按钮21的周围,因此能够不与盖开闭按钮21接触地在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另外,由于能够使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的感知面70a抵接地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所以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可靠地进行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

实施方式3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煮饭器的主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煮饭器的侧视图。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以及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仅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3中,盖开闭按钮21在本体部的前部外框10a设置在比前部外框10a靠里侧的位置。无线感知部70以包围盖开闭按钮21的周围的方式设置在与前部外框10a相同的面上。即,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地,无线感知部70本身以包围盖开闭按钮21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环状,无线感知部70的感知面70a比盖开闭按钮21向跟前侧突出。在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情况下,使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的感知面70a抵接而进行。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3,盖开闭按钮21在本体部10的前部外框10a设置在比前部外框10a靠里侧的位置,无线感知部70以包围盖开闭按钮21的周围的方式设置在与前部外框10a相同的面上。通过该结构,能够不与盖开闭按钮21接触地在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另外,由于能够使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的感知面70a抵接而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所以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可靠地进行无线通信终端80与无线感知部70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

另外,在实施方式1~3中,将与无线通信终端80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感知部70应用于在盖部30的前部具有操作显示部50的煮饭器100,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将铰接件33侧作为后部,在本体部10的前部上表面具有操作显示部50的煮饭器。在该煮饭器中,在本体部10的前部框体设置无线感知部70。

附图标记说明

10本体部、10a前部外框、11内釜、12感应加热线圈、13外框、14下框、15底板、16内隔热板、17主体加热器、18线圈台、19温度传感器、20电源基板、21盖开闭按钮、21a锁定机构、22内釜收纳部、30盖部、30a前部侧壁、31蒸气口、32内盖、33铰接件、50操作显示部、51操作部、52显示部、52a显示窗、53操作基板、60控制部、61加热控制部、62通信部,63蜂鸣器、64存储部、70无线感知部、70a感知面、71天线部、72终端抵接部、80无线通信终端、81终端控制部、82终端显示部、83终端通信部、100煮饭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