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3731发布日期:2018-07-07 03:1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烹饪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车载加热技术因此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市场上涌现了车载电饭煲、车载电热杯等一系列车载产品,满足长短途运输、出差、旅游等人士在车上实现食物加热的需要。

目前,我军机动性部队热食保障方式主要有“拖挂式烹饪车”对自然食品进行加热和配发“自发热式单兵口粮”两种形式。利用“拖挂式烹饪车”装备提供热食需要一定的场地和配套的人员、设备,且较费时间。而“自发热式单兵口粮”需要配备食品、加热器和燃料,数量多,占据空间。作战士兵因需携带作战武器和仪器,负重限制决定了单兵口粮的携带数量有限。小型机动化部队在作战、训练、转移中,这两种热食供应方式都不能很好满足官兵战士的热食供应需求。

而国内小家电市场的民用车载电饭煲,都是在原有家用电饭煲的基础上简化功能和小型化设计而成。产品都由塑料外壳和内锅组成,仅采用外置式加热方式,保温隔热效果很差,且产品结构不严密,密封性能差,会出现外泄溢出等不安全现象,使车内产生异味,也易出现干烧、过煮,满足不了民用需要,更无法满足部队平战训练演练中快速行车、快速转移的食物加热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烹饪装置,当装置顶盖扣接于双层锅体时,整个装置为密封结构,使得双层锅体内的物质不溢、不漏。并且,装置顶盖中的泄压阀在常压下能够起到密封装置的作用,而当内胆内气压高于临界值时自动微量泄压,既杜绝了在常压下热量装置顶盖散热,又有效防止了烹饪装置在使用时因装置内气压过高而发生爆炸。同时,通过将加热单元容置于双层锅体内的结构,使得加热单元所产生的热量可以最大幅度的保留在装置内部,达到对内加热保温,对外隔温的效果,从而避免了因装置发热而造成装置外的环境的温度、湿度过高,也可避免异味扩散至装置外。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烹饪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和移动、安全、便捷、防漏防溢,可以实现一边快速机动,一边完成伙食供给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烹饪装置,包括:

双层保温锅体,所述双层保温锅体的底部具有连接线穿设通孔;

加热单元,容置于所述双层保温锅体内;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发热体;

金属板设置于所述加热单元上,所述金属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发热体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金属板的边缘与所述双层保温锅体的内壁密封连接形成盛装烹饪食物的容具;所述发热体通过所述金属板为所述容具内的物质加热;所述发热体的电连接线通过所述连接线穿设通孔穿出所述双层保温锅体之外;

底座,包括底座本体、电源单元和电路单元;

所述电源单元和所述电路单元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上;所述发热体通过所述连接线穿设通孔穿出的所述电连接线与所述电路单元连接;所述电路单元和所述电源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金属板呈平板状或曲面形状,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双层保温锅体的内侧侧壁或底部相接。

优选的,所述电源单元为外接电源、备用电源或所述外接电源与所述备用电源的混合电源。

优选的,所述双层保温锅体为真空锅体。

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烹饪装置,当装置顶盖扣接于双层锅体时,整个装置为密封结构,使得双层锅体内的物质不溢、不漏。并且,通过将加热单元容置于双层锅体内的结构,使得加热单元所产生的热量可以最大幅度的保留在装置内部,达到对内加热保温,对外隔温的效果,从而避免了因装置发热而造成装置外的环境的温度、湿度过高,也可避免异味扩散至装置外。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烹饪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和移动、安全、便捷、防漏防溢,可以实现一边快速机动,一边完成伙食供给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烹饪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烹饪装置的装置顶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烹饪装置的泄压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烹饪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烹饪装置包括:双层保温锅体1、加热单元2、底座3、装置顶盖4。

其中,双层保温锅体1包括真空壳体11和内胆12。真空壳体11,呈顶部开口的空心圆筒形,壳体内部为真空腔体,底部具有连接线穿设通孔13,外壁上具有多个把手14。真空壳体11相当于整个便携式烹饪装置的外壳。由于真空壳体11的内部为真空腔体结构,因此真空壳体11内的物体可以通过真空保温层对真空壳体11外隔温。

优选的,由于提高了真空壳体11的容积比,真空壳体11的真空夹层很小,无法增加厚度较大防辐射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真空壳体11的内侧采用金属镀膜的方式替代厚度较大的防辐射膜。

加热单元2,容置于真空壳体11内。加热单元2的电连接线21通过连接线穿设通孔13穿出真空壳体11之外。由于加热单元2是容置于真空壳体11内,因此当加热单元2发热时,热能量会通过真空壳体11的真空保温层保存在真空壳体11内,达到对真空壳体11内加热保温、对真空壳体11内外隔温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因加热单元2发热而造成便携式烹饪装置外壁的温度过高,不会造成人员触碰该烹饪装置时被烫到或者影响到使用该烹饪装置的环境的温度。

具体的,加热单元2还包括金属板22和发热体23。金属板22呈平板状或曲面形状,边缘与真空壳体11的内侧侧壁或底部相接。发热体23设置于金属板22的底部,通过金属板22为真空壳体11中的物质提供热能量。发热体23与电连接线21电连接,电连接线21通过连接线穿设通孔13穿出真空壳体11之外。

底座3,包括底座本体31、电源单元32和电路单元33。底座本体31用于支撑整个便携式烹饪装置,电源单元32和电路单元33设置于底座本体31上。电路单元33通过加热单元2的电连接线与发热体23相接,使得电源单元32通过电路电源33为发热体23供电。

具体的,电源单元32与电路单元33电连接,电路单元33与电连接线21电连接的一端,电连接线21的另一端与通过真空壳体11的连接线穿设通孔13穿入真空壳体11,使得发热体23通过将电源单元32提供的电能量转换成热能量,向真空壳体11的内部发热。

优选的,电源单元32为外接电源、备用电源或外接电源与备用电源的混合电源。也就是说,在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备用电源使用便携式烹饪装置,使得烹饪过程更加便捷。同时,用户也可以在烹饪时,使用外接电源与备用电源的混合电源,边工作边对备用电源进行充电,当烹饪达到一定程度时,断开外接电源,让备用电源来维持温度继续焖烧,减少占用托座的时间,提高烹饪效率。

内胆12,为中空结构,中空部分用于容置烹饪食物。内胆12的侧壁具有卡槽(图中未标出),通过真空壳体11的桶壁上的凸起结构(图中未标出)卡入卡槽(图中未标出)中,使得内胆12固定在真空壳体11中。并且,内胆12的底部外壁与真空壳体11的底部上表面具有夹层,用于放置金属板22和发热体23。金属板22的上表面与内胆12的底部外壁相接,下表面与真空壳体11的底部上表面相连接。发热体23通过金属板22对内胆12中的物质提供热能时,热能被真空壳体11的真空夹层阻隔在内胆12内,使得发热体23所产生的热量可以最大幅度的用于对内胆12中的物质(即烹饪食物)进行加热或者保温。

装置顶盖4,扣合于真空壳体11的顶部,使得便携式烹饪装置在装置顶盖4的扣合下形成一个密闭结构。

具体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烹饪装置的装置顶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所示,装置顶盖4包括第一盖体41、第二盖体42、泄压阀43和密封环46。

第二盖体42的内部为真空腔体,圆心具有泄压阀容置孔(图中未标出),两侧具有多个挂钩421。其中每一个挂钩421在第二盖体42的位置与其相应的把手12在真空壳体11的外壁的位置一一对应,使得每个挂钩421均与把手12挂接扣合,从而使第二盖体42与真空壳体11扣合密闭相连。

优选的,第二盖体42真空腔体的内侧同样采用金属镀膜的方式替代厚度较大的防辐射膜。

第一盖体41设置于第二盖体42之上,第一盖体41中心具有镂空孔(图中未标出)。优选的,第一盖体41的半径与第二盖体42的半径相等。

密封环46设置于第二盖体42的边缘内侧,其内直径小于真空壳体11的内直径,且外直径不小于真空壳体11的外直径,使得第二盖体42通过密封环46与真空壳体11构成密闭结构。

优选的,第二盖体42包括内真空层422和环形真空插接层423,真空插接层423与内真空层422通过连接通道424相连。密封环46设置于真空插接层423的内侧,并与内真空层422相连,使得密封环46的外侧为有真空插接层423,内侧为内真空层422,顶部为连接通道424,底部与真空外壳11相抵接,从而使得密封环46除底部外,被第二盖体42所包裹,使得第二盖体42通过密封环46与真空壳体11构成密闭结构。

泄压阀43包括排气部44和泄压活动板45。排气部44穿设于泄压阀容置孔(图中未标出)。泄压活动板45设置于镂空孔(图中未标出)中。泄压活动板45的顶帽451抵接于排气部44的顶部,闭合排气部44的排气通道441,并使泄压阀活动板45的上表面与第一盖体41的外表面平齐,构成无缝隙面板结构。

也就是说,当装置顶盖4扣合于真空外壳11的顶部,且泄压阀43与第一盖体41构成无缝隙面板结构时,整个便携式烹饪装置为一个密闭结构。而当内胆12中的气压超过临界值时,气体通过排气通道441顶开泄压活动板45进行泄压;当气压低于临界值时,泄压活动板45的顶帽451再抵接于排气部44的顶部,再次闭合排气通道441,便携式烹饪装置再次成为一个密闭结构。

进一步具体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烹饪装置的泄压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图3所示,排气部44包括螺母442、多孔螺帽443和螺杆444。

螺杆444穿设泄压阀容置孔(图中未标出),并通过螺母442固定在第二盖体42上。多孔螺帽443上具有多个排气微孔445。螺杆444中心具有排气通孔(图中未标出),排气微孔445与排气通孔(图中未标出)相连通,构成排气通道441。

泄压活动板45包括弹簧部452、连接轴453和活动挡板454。活动挡板454包括第一活动板455、第二活动板456和连接板457。弹簧部45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活动板455的下表面,另一端抵接于第二盖体42的上表面。顶帽451固定于第二活动板456的下表面。第一活动455板通过连接板457与第二活动板456相接,构成活动档板454。

第二活动板456包括轴插接部458。连接轴453的一端固定于第一盖体41内侧表面,并且连接轴453穿设于轴插接部458中,使得活动档板454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绕连接轴453的转动。

泄压阀53在便携式烹饪装置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当内胆12中的气压超过临界值时,气体通过排气微孔445进入通过排气通道441,并对顶帽451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从而顶开与顶帽451相连接的第一活动板455进行泄压。而当第一活动板455向上运动时,通过连接板457以连接轴453为轴,对第二活动板456产生向下的作用力,使得第二活动板456下压弹簧部452,弹簧部452压缩。当气压低于临界值时,顶帽451再抵接于排气通道441的顶部,再次闭合排气通道441,使得便携式烹饪装置再次成为一个密闭结构。

第二方面,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第二活动板456,对内胆12中的气体进行手动泄压。具体的,用户按压第二活动板456,使得第二活动板456下压弹簧部452,弹簧部452压缩。同时,第一活动板455通过连接板457以连接轴453为轴向上运动,带动顶帽451与排气通道441分离,使得内胆12中的气体通过排气微孔445进入排出排气通道441,完成手动泄压过程。当用户不想在对内胆12中的气体进行泄压时,只需停止按压第二活动板456即可。当第二活动板456不在受用户给的下压力时,顶帽451再抵接于排气通道441的顶部,再次闭合排气通道441,使得便携式烹饪装置再次成为一个密闭结构。

当使用便携式烹饪装置时,便携式烹饪装置内部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电源单元32为发热体23供电,发热体23开始产生热能量,并通过金属板22将热能量传输至内胆12中,对内胆12中的物质(烹饪食物)进行加热或保温。

然后,内胆12中的气压随着内胆12的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内胆12中的气压超过临界值时,气体通过排气微孔445进入通过排气通道441,并对顶帽451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从而顶开与顶帽451相连接的第一活动板455进行泄压。而当第一活动板455向上运动时,通过连接板457以连接轴453为轴,对第二活动板456产生向下的作用力,使得第二活动板456下压弹簧部452,弹簧部452压缩。

而当内胆12中的气压经过释放后,气压回归与临界值之下时,顶帽451再抵接于排气通道441的顶部,再次闭合排气通道441,使得便携式烹饪装置再次成为一个密闭结构。

再如图1所示,优选的,底座3还包括压力传感器34、加热控制电路板(图中未标出)和温度控制器35。

内胆12与真空壳体11的夹层中具有压力感应材料36。压力传感器34通过压力感应材料36检测内胆中物质的重量数据,将重量数据发送至温度控制器35。温度控制器35根据重量数据得到温度调控数据,并将温度调控数据发送至加热控制电路板(图中未标出)。加热控制电路板(图中未标出)根据温度调控数据调节输出给加热单元2的电流,使得加热单元2对内胆12中的物质加热。

也就是说,加装有压力传感器34、加热控制电路板(图中未标出)和温度控制器35的便携式烹饪装置,可以根据所需烹饪的食物的多少控制对食物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使得烹饪过程更加智能和便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烹饪装置,当装置顶盖扣接于真空壳体时,整个装置为密封结构,使得内胆内的物质不溢、不漏。并且,装置顶盖中的泄压阀在常压下能够起到密封装置的作用,而当内胆内气压高于临界值时自动微量泄压,既杜绝了在常压下热量装置顶盖散热,又有效防止了烹饪装置在使用时因装置内气压过高而发生爆炸。同时,通过将加热单元容置于真空壳体内的结构,使得加热单元所产生的热量可以最大幅度的保留在装置内部,达到对内加热保温,对外隔温的效果,从而避免了因装置发热而造成装置外的环境的温度、湿度过高,也可避免异味扩散至装置外。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烹饪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和移动、安全、便捷、防漏防溢,可以实现一边快速机动,一边完成伙食供给的功能。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