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3146发布日期:2019-08-06 22:4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烤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烤箱。



背景技术:

随着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很多消费者购置烤箱烹制食物点心,相应的在制作烤制食品时需要使用大量的相关工具,因此需要很多存储空间来放置该类工具。在实际家用环境中,烤箱多安置在厨房,这就导致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烤制工具无处存放的问题。

现阶段,烤箱逐渐进入千家万户,在使用烤箱制作食物时,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辅助工具,例如打蛋器、筛子、量杯、刮刀、刮板、硅胶刷、手套以及各种模具。如此多的工具如果和平时使用的厨房器具堆放在一起,还会使得厨房杂乱不堪,很难快速找到所需的工具。

因此,对于这些工具来说,往往需要一个比较合适的存放位置,保证存放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卫生。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烤箱,在烤箱内部环绕烘烤区设置风道,并且以所述风道隔开烘烤区与储物区,同时在风道内增设隔热层,以防止烘烤区产生的多余热量令储物区的物品温度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烤箱,包括烘烤区4和储物区3,所述烘烤区4与储物区3间设有将二者相隔离的风道1,风道1与外界相连通,所述风道1中设有向单一方向排送气体的风机5,令烘烤区4产生的热量随风机5产生的气流排出烤箱外。

上述方案中,所述烤箱内设有用于散热的风道1,所述风道1内设有风机5,调整风机5的转动令风道1内产生单一方向的气流,此外,所述风道1在烤箱内还起到分割烘烤区4与储物区3的作用,使得烘烤区4产生的多余热量不会传导给储物区,避免储物区3温度的升高。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烘烤区4除前侧的其他外周面设有相互连通的夹层,所述夹层包裹烘烤区4设置,令多余的热量在风机5产生的气流带动下随夹层形成的风道1排出烤箱外。

上述方案中,烘烤区4包括设于烤箱内部的腔室,主要用于将食物放在其中进行烤制,烘烤区4的开口与烤箱箱体的前侧相连,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烘烤区4除前侧面的其他外周面与烤箱外壳和储物区3外壳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夹层,以形成风道1,令烘烤区4的上、下、背以及两侧的外周包裹设有相互连通的风道1,并且在风机5的作用下将烘烤区4产生的多余热量经风道1外排。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为:储物区3设于烘烤区4底部,令设于烘烤区4外周顶面、背面的夹层所形成的风道1,与烘烤区4外周底面与储物区3顶面间夹层所形成的风道1相连通;或者,储物区3设于烘烤区4顶部,令设于烘烤区4外周底面、背面的夹层所形成的风道1,与烘烤区4外周顶面与储物区3底面间夹层所形成的风道1相连通。

上述方案中,储物区3设于烘烤区4底部时,储物区3的顶面与烘烤区4的底面间形成风道1,所述风道1向烤箱后侧延伸,并沿烘烤区4的背面继续向上延伸设置,最终与烘烤区4的顶面与烤箱的顶面间形成的风道1相连,形成包裹烘烤区4底面、背面和顶面的相互连通的风道1;在烘烤区4的余热作用下,风道1内的空气温度升高,较热的空气具有向高处转移的趋势,因此调整风机5的转动方向,使得烘烤区4底部产生的余热被风机5排送的空气带至烤箱顶部排出,以防止储物区3温度的升高。

上述方案中,储物区3设于烘烤区4顶部时,储物区3的底面与烘烤区4的顶面间形成风道1,所述风道1向烤箱后侧延伸,并沿烘烤区4的背面继续向下延伸设置,最终与烘烤区4的底面与烤箱的底面间形成的风道1相连,形成包裹烘烤区4底面、背面和顶面的相互连通的风道1;在烘烤区4的余热作用下,风道1内的空气温度升高,调整风机5的转动方向,使得烘烤区4顶部产生的余热被风机5排送的空气带至烤箱顶部排出,以防止储物区3底部温度过高。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为:位于烘烤区4底部、顶部和侧面的风道1中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风机5,令烘烤区4底部、顶部、侧面和背面产生的多余热量在风机5产生的气流带动下排出烤箱外。

上述方案中,调整风机5的转动方向,使得烘烤区4底部产生的余热被设于烘烤区4底部的风机5向烤箱后侧排送,热空气随烤箱后侧的风道1向上提升,并且在设于烘烤区4顶部的风机5的作用下,沿烘烤区4顶部的风道1向烤箱外排出;或者,风道1内的空气温度在烘烤区4的作用下逐渐升高,调整风机4的转动方向,使得烘烤区4顶部产生的余热被设于烘烤区4顶部的风机5向烤箱后侧排送,聚集在烘烤区4背侧风道1内的热空气在设于烘烤区4底部的风机5的作用下,沿烘烤区4底部的风道1向烤箱外排出。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风道1在烘烤区4背面底部转角处,以及背面顶部的转角处各设有一个风机5,令多余的热量在底部风机5的带动下沿背面的风道1向上排送,并且在顶部风机5的带动下排出烤箱外。

上述方案中,设于烘烤区4背面底部转角处的风机5,将烘烤区4的底部风道1中的余热向烤箱后侧输送至烘烤区4背面的风道1中,同时设于烘烤区4背面顶部转角处的风机5将烘烤区4背面风道1中的热空气输送至烤箱的前侧并排出箱体外。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烘烤区4在烤箱的前侧面开口,开口周围设有气孔11,环绕烘烤区4设置的夹层的前端经所述气孔11与外界相连通,后端与设于烘烤区4背面的夹层相连,令烤箱内部夹层所形成的风道1在风机5作用下与外界形成交换气流,将多余的热量排出。

上述方案中,包裹烘烤区4设置的风道1通过气孔11与烤箱外界相连,可以使外界的空气在风机5的作用下从烘烤区4开口一侧的气孔11吸入风道1,此时携带烘烤区4余热的空气再经风机5作用,从烘烤区4开口对侧气孔11排出烤箱外,实现烤箱内热量的疏散;此外,由于热空气在空间中向上运动的趋势较大,因此优选将烘烤区4开口下侧的气孔11作为空气吸入口,将烘烤区4开口上侧的气孔11作为空气排出口。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烘烤区4周围风道1的内壁还设有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设于风道1中靠近烘烤区4外周的一边;优选的,所述烘烤区4的外周靠近储物区3的一面设有隔热层2。

上述方案中,由于烤箱内部多采用金属材质,并且金属具有导热良好的性质,因此为更进一步防止烘烤区4的余热经金属外壳传导给储物区3,在烘烤区4与储物区3之间的风道1内设置有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可采用玻璃纤维棉板、铝箔隔热卷、聚氨酯发泡板或是气凝胶毡等具有隔热效果的材料,与烘烤区4一侧的外壳和/或储物区3一侧的外壳相接触设置,最大限度提高隔热性能。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隔热层2为一连续平面,所述隔热层2与烘烤区4或储物区3的外周面相间隔接触设置。

上述方案中,隔热层2虽为连续平面,但与金属外壳不完全接触设置,可将隔热层2垂直于贴合面方向的截面设置为波浪形或间隔凹凸形,使得隔热层2与贴合面之间部分接触设置,并产生一定的空间间隔,同时由于隔热层2设置于风道1内,在空气流过隔热层2时,可以从所述空间间隔处带走更多的热量。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储物区3内设有可抽拉的抽屉部31,所述抽屉部31的上边缘与储物区3内侧顶面相间隔设置。

上述方案中,抽屉部31的上边缘与储物区3顶面间具有一定距离,进一步减少热量传递,防止抽屉内的工具温度升高。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储物区3的抽屉部31中设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设有相互对应的插口,令经插口插接的隔板在抽屉部31中形成不同大小的置物空间。

上述方案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隔板的摆放,通过改变隔板间不同插口的插接位置,改变隔板所拆分置物空间的大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烤箱在烘烤区与储物区间设有风道和隔热层,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便利的储物空间,另一方面也防止烤箱产生的多余热量使储物区温度升高;

2.本发明提供的烤箱内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且包裹烘烤区的风道,在风机的驱动下,将多余的热量带出烤箱外,以降低烤箱外壳温度防止用户烫伤;

3.本发明提供的烤箱内部,在烘烤区和储物区间的风道内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与风道采用不完全贴合设置,使得风道内的空气分别流经在隔热板的两面,带走更多热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部件为:1—风道,11—气孔,2—隔热层,3—储物区,31—抽屉部,4—烘烤区,5—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烤箱,包括烘烤区4和储物区3,所述烘烤区4与储物区3间设有将二者相隔离的风道1,风道1与外界相连通,所述风道1中设有向单一方向排送气体的风机5,令烘烤区4产生的热量随风机5产生的气流排出烤箱外。

本实施例中,所述烤箱内设有用于散热的风道1,所述风道1内设有风机5,调整风机5的转动令风道1内产生单一方向的气流,此外,所述风道1在烤箱内还起到分割烘烤区4与储物区3的作用,使得烘烤区4产生的多余热量不会传导给储物区,避免储物区3温度的升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烘烤区4除前侧的其他外周面与烤箱外壳和储物区3外壳间设有相互连通的风道1,令多余的热量在风机5产生的气流带动下随包围烘烤区4设置的风道1排出烤箱外。

本实施例中,烘烤区4包括设于烤箱内部的腔室,主要用于将食物放在其中进行烤制,烘烤区4的开口与烤箱箱体的前侧相连,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烘烤区4除前侧面的其他外周面上设置风道1,令烘烤区4的上、下、背以及两侧的外周包裹设有相互连通的风道1,并且在风机5的作用下将烘烤区4产生的多余热量经风道1外排。

本实施例中,储物区3设于烘烤区4底部,令烘烤区4外周顶面、背面与对应烤箱外壳间形成的风道1,与烘烤区4外周底面与储物区3顶面间形成的风道1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储物区3设于烘烤区4底部时,储物区3的顶面与烘烤区4的底面间形成风道1,所述风道1向烤箱后侧延伸,并沿烘烤区4的背面继续向上延伸设置,最终与烘烤区4的顶面与烤箱的顶面间形成的风道1相连,形成包裹烘烤区4底面、背面和顶面的相互连通的风道1;在烘烤区4的余热作用下,风道1内的空气温度升高,较热的空气具有向高处转移的趋势,因此调整风机5的转动方向,使得烘烤区4底部产生的余热被风机5排送的空气带至烤箱顶部排出,以防止储物区3温度的升高。

本实施例中,位于烘烤区4底部、顶部的风道1中分别设有一个风机5,令烘烤区4底部、顶部和背面产生的多余热量在风机5产生的气流带动下排出烤箱外。

本实施例中,调整风机5的转动方向,使得烘烤区4底部产生的余热被设于烘烤区4底部的风机5向烤箱后侧排送,热空气随烤箱后侧的风道1向上提升,并且在设于烘烤区4顶部的风机5的作用下,沿烘烤区4顶部的风道1向烤箱外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道1在烘烤区4背面底部转角处,以及背面顶部的转角处各设有一个风机5,令多余的热量在底部风机5的带动下沿背面的风道1向上排送,并且在顶部风机5的带动下排出烤箱外。

本实施例中,设于烘烤区4背面底部转角处的风机5,将烘烤区4的底部风道1中的余热向烤箱后侧输送至烘烤区4背面的风道1中,同时设于烘烤区4背面顶部转角处的风机5将烘烤区4背面风道1中的热空气输送至烤箱的前侧并排出箱体外。

本实施例中,所述烘烤区4在烤箱的前侧面开口,开口周围设有气孔11,环绕烘烤区4设置的风道1的前端经所述气孔11与外界相连通,后端与设于烘烤区4背面的风道1相连,令烤箱内部的风道1在风机5作用下与外界形成交换气流,将多余的热量排出。

本实施例中,包裹烘烤区4设置的风道1通过气孔11与烤箱外界相连,可以使外界的空气在风机5的作用下从烘烤区4开口一侧的气孔11吸入风道1,此时携带烘烤区4余热的空气再经风机5作用,从烘烤区4开口对侧气孔11排出烤箱外,实现烤箱内热量的疏散;此外,由于热空气在空间中向上运动的趋势较大,因此优选将烘烤区4开口下侧的气孔11作为空气吸入口,将烘烤区4开口上侧的气孔11作为空气排出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烘烤区4的外周靠近储物区3的一面设有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设于风道1中靠近烘烤区4外周的一边。

本实施例中,由于烤箱内部多采用金属材质,并且金属具有导热良好的性质,因此为更进一步防止烘烤区4的余热经金属外壳传导给储物区3,在烘烤区4与储物区3之间的风道1内设置有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与烘烤区4一侧的外壳相接触设置,最大限度提高隔热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2为一连续平面,所述隔热层2与烘烤区4或储物区3的外周面相间隔接触设置。

本实施例中,隔热层2虽为连续平面,但与金属外壳不完全接触设置,可将隔热层2垂直于贴合面方向的截面设置为波浪形,使得隔热层2与贴合面之间部分接触设置,并产生一定的空间间隔,同时由于隔热层2设置于风道1内,在空气流过隔热层2时,可以从所述空间间隔处带走更多的热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物区3内设有可抽拉的抽屉部31,所述抽屉部31的上边缘与储物区3内侧顶面相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抽屉部31的上边缘与储物区3顶面间具有一定距离,进一步减少热量传递,防止抽屉内的工具温度升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物区3的抽屉部31中设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设有相互对应的插口,令经插口插接的隔板在抽屉部31中形成不同大小的置物空间。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隔板的摆放,通过改变隔板间不同插口的插接位置,改变隔板所拆分置物空间的大小。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所述烘烤区4对应风道1的外周面包裹设有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设于风道1中靠近烘烤区4外周的一边。

本实施例中,由于烤箱内部多采用金属材质,并且金属具有导热良好的性质,因此为更进一步防止烘烤区4的余热经金属外壳传导给储物区3,在包裹烘烤区4顶面、底面和背面的风道1内设置有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与烘烤区4一侧的外壳相接触设置,最大限度提高隔热性能。

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所述烘烤区4对应风道1的外周面包裹设有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设于风道1中靠近烘烤区4外周的一边;同时,所述烘烤区4的外周靠近储物区3的一面也设有隔热层2。

本实施例中,由于烤箱内部多采用金属材质,并且金属具有导热良好的性质,因此为更进一步防止烘烤区4的余热经金属外壳传导给储物区3,在包裹烘烤区4顶面、底面和背面的风道1内设置有隔热层2,同时在烘烤区4与储物区3之间的风道1内设有贴合储物区3外壳的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分为两层,分别与烘烤区4一侧的外壳和储物区3一侧的外壳相接触设置,最大限度提高隔热性能。

本实施例中,隔热层2虽为连续平面,但与金属外壳不完全接触设置,可将隔热层2垂直于贴合面方向的截面设置为间隔凹凸状,使得隔热层2与贴合面之间部分接触设置,并产生一定的空间间隔,同时由于隔热层2设置于风道1内,在空气流过隔热层2时,可以从所述空间间隔处带走更多的热量。

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储物区3设于烘烤区4顶部,令烘烤区4外周底面、背面与对应烤箱外壳间形成的风道1,与烘烤区4外周顶面与储物区3底面间形成的风道1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储物区3设于烘烤区4顶部时,储物区3的底面与烘烤区4的顶面间形成风道1,所述风道1向烤箱后侧延伸,并沿烘烤区4的背面继续向下延伸设置,最终与烘烤区4的底面与烤箱的底面间形成的风道1相连,形成包裹烘烤区4底面、背面和顶面的相互连通的风道1;在烘烤区4的余热作用下,风道1内的空气温度升高,调整风机5的转动方向,使得烘烤区4顶部产生的余热被风机5排送的空气带至烤箱顶部排出,以防止储物区3底部温度过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道1在烘烤区4背面底部转角处,以及背面顶部的转角处各设有一个风机5,令多余的热量在顶部风机5的带动下沿背面的风道1向下排送,并且在底部风机5的带动下排出烤箱外。

本实施例中,设于烘烤区4背面顶部转角处的风机5,将烘烤区4的顶部风道1中的余热向烤箱后侧输送至烘烤区4背面的风道1中,同时设于烘烤区4背面底部转角处的风机5将烘烤区4背面风道1中的热空气输送至烤箱的前侧并排出箱体外。

本实施例中,包裹烘烤区4设置的风道1通过气孔11与烤箱外界相连,可以使外界的空气在风机5的作用下从烘烤区4开口一侧的气孔11吸入风道1,此时携带烘烤区4余热的空气再经风机5作用,从烘烤区4开口对侧气孔11排出烤箱外,实现烤箱内热量的疏散;烘烤区4开口上侧的气孔11作为空气吸入口,将烘烤区4开口下侧的气孔11作为空气排出口。

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