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存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8530发布日期:2018-07-13 17:4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货架。具体说,是用来储存橡胶轮胎的轮胎存放架,尤其适用于飞行器之类的高档轮胎的存放。



背景技术:

目前,在橡胶轮胎生产行业和应用行业,对轮胎的储存方法都是堆摞在一起。对于汽车之类的交通工具上使用的普通橡胶轮胎来说,采用堆摞在一起的方法可能是可行的。但对于有较高要求的飞机之类的飞行器上使用的橡胶轮胎来说,若采用堆摞在一起的方法来储存,就会因轮胎间的相互挤压或自重使轮胎产生变形,使得轮胎的性能下降,给飞行器的起飞和降落带来安全隐患。又由于采用堆摞在一起的方法来储存轮胎,要想减少轮胎的变形,就需采用手工方法定期对堆摞在一起的轮胎进行翻动,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轮胎存放架。采用这种轮胎存放架,来对轮胎进行翻动,省时、省力,效率较高。

本发明要解决的上述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轮胎存放架包括框架,其特点是框架底部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下导轴,下导轴两端与框架底部间均呈可旋转状配合。所述下导轴上均有两个周向挡块,且两个下导轴上的周向挡块相对应,从而在每个下导轴上的两个周向挡块间均形成不小于下轮胎轴向宽度的第一间距。所述下轮胎的轴向两侧四周均有至少两个对下轮胎进行轴向定位的下限位机构。

框架上部有两个相互平行且与下导轴平行的上导轴,上导轴两端与框架上部间均呈可旋转状配合;所述上导轴上均有至少三个周向挡块,且两个上导轴上的周向挡块相对应,从而在每个上导轴上的相邻周向挡块间均形成不小于上轮胎轴向宽度的第二间距。相邻的上轮胎间均有隔离机构。其中,最外侧的两个上轮胎的轴向外侧四周均有至少两个对上轮胎进行轴向定位的上限位机构。

其中的一个上导轴两端分别有上链轮和摇柄,与该上导轴相应的那个下导轴同一端上有下链轮,上链轮与下链轮间有链条。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框架的投影形状为矩形,其含有四个立柱,相邻的立柱下端间均连有下连杆,所述两个下导轴的两端均借助轴承呈可旋转状连接在相平行的两个下连杆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两个下导轴两端之上均有与其垂直的下撑杆,下撑杆的两端均连接在相应立柱上。所述下限位机构含有四个下l形杆,四个下l形杆的一端均呈两两状分别固定在两个下撑杆上,所述下撑杆的另一端均有下限位辊。下限位辊与下l形杆间呈可旋转状配合,下限位辊与下轮胎的轴向两侧间呈摩擦状滚动配合。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框架的投影形状为矩形,其含有四个立柱,相邻的立柱上部间均连有上连杆,所述两个上导轴的两端均借助轴承呈可旋转状连接在相平行的两个上连杆上;所述上连杆与立柱上端间留有不小于上轮胎半径的第三间距。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两个上导轴两端之上均有与其垂直的上撑杆,上撑杆的两端连接在相应立柱上;所述上限位机构含有两个上l形杆,两个上l形杆的一端均固定在上撑杆上,上撑杆的另一端均有上限位辊;上限位辊与上l形杆间呈可旋转状配合,上限位辊与外侧的上轮胎的轴向外侧间呈摩擦状滚动配合。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隔离机构为n形杆,n形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应上撑杆上。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与摇柄相邻的那个上导轴一端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径向一侧机架上有轴座,轴座内有短轴且二者间呈可旋转状配合;短轴两端均伸出在轴座之外,短轴一端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在一起;所述摇柄与短轴另一端相连。

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由于一个上导轴两端分别安装有上链轮和摇柄,与该上导轴相应的那个下导轴同一端上有下链轮,上链轮与下链轮间有链条。当需对轮胎存放架上的轮胎进行翻动时,只要手握摇柄并向一个方向摇动,即可通过短轴、第二直齿轮、第一锥齿轮带动两个上导轴和置于两个上导轴上的上轮胎一起旋转。与此同时,再通过一个上导轴一端的上链轮、与该上导轴相应的那个下导轴同一端的下链轮和上链轮与下链轮间的链条,带动两个下导轴及两个下导轴上的下轮胎一起旋转。只需摇动摇柄,就可实现轮胎旋转。由于不需手工操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轮胎存放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轮胎存放架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轮胎存放架含有一个框架,所述框架的投影形状为矩形,其含有四个立柱4,相邻的立柱4下端间均连有下连杆3,相平行的两个下连杆3上设置有两个下导轴23,下导轴23两端与相平行的两个下连杆3间均呈借助轴座及轴承22呈可旋转状配合。所述下导轴23上均安装有两个周向挡块24,且两个下导轴23上的周向挡块24相对应,从而在每个下导轴23上的两个周向挡块24间均形成不小于下轮胎21轴向宽度的第一间距。

为便于对下轮胎21的轴向进行定位,在所述下轮胎21的轴向两侧四周均设置有下限位机构。在两个下导轴23两端之上均设置有两个与其垂直的下撑杆5,下撑杆5的两端均连接在相应立柱4上。所述下限位机构含有四个下l形杆6,四个下l形杆6的一端均呈两两状分别固定在两个下撑杆5上,所述下撑杆5的另一端均安装有下限位辊7。下限位辊7与下l形杆6间呈可旋转状配合,下限位辊7与下轮胎21的轴向两侧间呈摩擦状滚动配合。

为便于在一个框架上存放多个轮胎,在框架上部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且与下导轴23平行的上导轴10。在相邻的立柱4上部间均连有上连杆8,所述两个上导轴10的两端均借助轴座及轴承22呈可旋转状连接在相平行的两个上连杆8上。所述上连杆8与立柱4上端间留有不小于上轮胎半径的第三间距。所述上导轴10上均安装有三个周向挡块24,且两个上导轴10上的周向挡块24相对应,从而在每个上导轴10上的相邻周向挡块24间均形成不小于上轮胎15轴向宽度的第二间距。

其中,最外侧的两个上轮胎15的轴向外侧四周均设置有两个对上轮胎15进行轴向定位的上限位机构。两个上导轴10两端之上均设置有与其垂直的上撑杆11,上撑杆11的两端连接在相应立柱4上。所述上限位机构含有两个上l形杆13,两个上l形杆13的一端均固定在上撑杆11上,上撑杆11的另一端均安装有上限位辊12。上限位辊12与上l形杆13间呈可旋转状配合,上限位辊12与外侧的上轮胎15的轴向外侧间呈摩擦状滚动配合。

为避免两个上轮胎15间相接触,在两个上轮胎15间设置有隔离机构14。所述隔离机构14为n形杆,n形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应上撑杆11上。

为使上导轴10与下导轴23间能够同步转动,在其中的一个上导轴10两端分别安装有上链轮9和摇柄20,与该上导轴10相应的那个下导轴23同一端上安装有下链轮1,上链轮9与下链轮1间连有链条2。其中,与摇柄20相邻的那个上导轴10一端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6,第一锥齿轮16的径向一侧框架上安装有轴座18,轴座18内安装有短轴19且二者间借助轴承呈可旋转状配合。短轴19两端均伸出在轴座18之外,短轴19一端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7,第二锥齿轮17与第一锥齿轮16啮合在一起。所述摇柄20与短轴19另一端相连。

当需对轮胎存放架上的上轮胎15和下轮胎21进行翻动时,只要手握摇柄20并向一个方向摇动,即可通过短轴19、第二锥齿轮17、第一锥齿轮16带动两个上导轴10和置于两个上导轴10上的上轮胎15一起旋转。与此同时,再通过一个上导轴10一端的上链轮9、与该上导轴10相应的那个下导轴23同一端的下链轮1和上链轮9与下链轮1间的链条2,带动两个下导轴23及两个下导轴23上的下轮胎21一起旋转。从而实现了存放架上轮胎的自动翻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