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用泡脚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8687发布日期:2018-08-19 02:4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中医治疗用泡脚盆。



背景技术:

关于足部的养生研究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黄帝内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所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有鉴于此,中医有时会采用泡脚的方法治疗疾病,即将中草药通过在水中煎煮加热后将药水倒入盆中泡脚,如此操作比较麻烦,因此有人发明了专门的泡脚盆,通过这种泡脚盆,可以将中草药直接放入盆中,加热后便可泡脚。由于药草与水混在一起,人们泡脚时容易扎脚,药草还会粘到人的脚上,很不方便,泡脚后清理盆中的药草也很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不足,提供一种操作使用方便、效果好的中医治疗用泡脚盆。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医治疗用泡脚盆,包括盆体(9),盆体(9)带有向上的开口,盆体(9)的开口端连接有盆盖(11),盆体(9)的侧壁密闭固定连接有电源连接头(7),电源连接头(7)电连接有电热丝(6),电热丝(6)位于盆体(9)内,其特征在于,盆体(9)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4),隔板(4)横向设置,隔板(4)上开设有上下通透的通液孔,隔板(4)上方的盆体(9)内部空间为泡脚仓(10),隔板(4)下方的盆体(9)内部空间为加热仓(5),电热丝(6)位于加热仓(5)内;盆体(9)的侧壁外面固定连接有套筒(1),套筒(1)竖向设置,套筒(1)内上下升降且相对旋转连接有升降转杆(2),升降转杆(2)上端与盆体(9)固定相连;盆盖(11)上开设有上下通透设置的桶体放置口(15),桶体放置口(15)内插设有中草药放置桶(13),中草药放置桶(13)带有向上的开口,草药放置桶(13)的底壁上密布有内外通透设置的透液流通孔,桶体放置口(15)的水平投影形状与中草药放置桶(13)的横截面外轮廓相适应,中草药放置桶(13)的开口端连接有桶盖(14),桶盖(14)带有向下的开口,中草药放置桶(13)的开口端位于桶盖(14)的侧壁内侧,桶盖(14)位于盆盖(11)上面,中草药放置桶(13)的中部及下部位于泡脚仓(10)内;盆盖(11)向外转动打开盆体(9)后,中草药放置桶(13)仍然位于桶体放置口(15)内,此时桶盖(14)倒转连接在中草药放置桶(13)下面,桶盖(14)开口向上设置,中草药放置桶(13)的下端位于桶盖(14)的侧壁内侧。

根据所述的中医治疗用泡脚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放置口(15)的水平投影形状为非圆形状,所述中草药放置桶(13)的外壁与桶体放置口(15)所在的所述盆盖(11)紧密接触。

根据所述的中医治疗用泡脚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放置口(15)的水平投影形状为正多边形或椭圆形。

根据所述的中医治疗用泡脚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放置口(15)的水平投影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根据所述的中医治疗用泡脚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药放置桶(13)的开口端外面固定连接有上连接环(12),上连接环(12)为中空的圆柱体,上连接环(12)的外侧壁带有外螺纹,所述桶盖(14)的侧壁为中空的圆柱体,桶盖(14)的内侧壁带有内螺纹,桶盖(14)与上连接环(12)通过螺纹相连接。

根据所述的中医治疗用泡脚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药放置桶(13)的下端外面固定连接有下连接环(8),下连接环(8)为中空的圆柱体,下连接环(8)的外侧壁带有外螺纹,所述盆盖(11)向外转动打开所述盆体(9)后,桶盖(14)通过螺纹与下连接环(8)相连接。

根据所述的中医治疗用泡脚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边缘与所述盆体(9)内壁为不连续连接。

根据所述的中医治疗用泡脚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转杆(2)下端向下伸出至所述套筒(1)的下端口外,升降转杆(2)下端固定连接有防脱帽(3)。

根据所述的中医治疗用泡脚盆,其特征在于,所述草药放置桶(13)的侧壁上也密布有内外通透设置的透液流通孔。

本发明在盆体内单独设置了中草药放置桶,可以将中草药放在中草药放置桶内,对药与水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加热时中草药位于中草药放置桶内,在加热完毕后,向上提拉桶盖,中草药放置桶和盆盖会被一同提起,然后整体向外转动(可旋转180度),打开盆体,一手托住盆盖,一手旋转桶盖,将桶盖从中草药放置桶的上端口取下后再旋拧在中草药放置桶的下端,落下盆盖和中草药放置桶,便可进行泡脚治疗,整个操作简单方便,中草药被集中限制在中草药放置桶内,不会影响使用者泡脚,因此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盆体和盆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中草药放置桶和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盆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中草药放置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桶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中草药放置桶向上提拉后、准备转动盆盖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盆盖转动后、桶盖连接在中草药放置桶下面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套筒;2、升降转杆;3、防脱帽;4、隔板;5、加热仓6、电热丝;7、电源连接头;8、下连接环;9、盆体;10、泡脚仓;11、盆盖;12、上连接环;13、中草药放置桶;14、桶盖;15、桶体放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中医治疗用泡脚盆,包括盆体(9),盆体(9)带有向上的开口,盆体(9)的开口端连接有盆盖(11),盆体(9)的侧壁密闭固定连接有电源连接头(7),电源连接头(7)电连接有电热丝(6),电热丝(6)位于盆体(9)内,盆体(9)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4),隔板(4)横向设置,隔板(4)上开设有上下通透的通液孔,隔板(4)上方的盆体(9)内部空间为泡脚仓(10),隔板(4)下方的盆体(9)内部空间为加热仓(5),电热丝(6)位于加热仓(5)内;盆体(9)的侧壁外面固定连接有套筒(1),套筒(1)竖向设置,套筒(1)内上下升降且相对旋转连接有升降转杆(2),升降转杆(2)上端与盆体(9)固定相连;盆盖(11)上开设有上下通透设置的桶体放置口(15),桶体放置口(15)内插设有中草药放置桶(13),中草药放置桶(13)带有向上的开口,草药放置桶(13)的底壁上密布有内外通透设置的透液流通孔,桶体放置口(15)的水平投影形状与中草药放置桶(13)的横截面外轮廓相适应,中草药放置桶(13)的开口端连接有桶盖(14),桶盖(14)带有向下的开口,中草药放置桶(13)的开口端位于桶盖(14)的侧壁内侧,桶盖(14)位于盆盖(11)上面,中草药放置桶(13)的中部及下部位于泡脚仓(10)内;盆盖(11)向外转动打开盆体(9)后,中草药放置桶(13)仍然位于桶体放置口(15)内,此时桶盖(14)倒转连接在中草药放置桶(13)下面,桶盖(14)开口向上设置,中草药放置桶(13)的下端位于桶盖(14)的侧壁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桶体放置口(15)的水平投影形状为非圆形状,所述中草药放置桶(13)的外壁与桶体放置口(15)所在的所述盆盖(11)紧密接触。目的为了防止中草药放置桶(13)发生转动,影响转动盆盖或打开桶盖。

进一步的,所述桶体放置口(15)的水平投影形状为正多边形或椭圆形。

再进一步的,所述桶体放置口(15)的水平投影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草药放置桶(13)的开口端外面固定连接有上连接环(12),上连接环(12)为中空的圆柱体,上连接环(12)的外侧壁带有外螺纹,所述桶盖(14)的侧壁为中空的圆柱体,桶盖(14)的内侧壁带有内螺纹,桶盖(14)与上连接环(12)通过螺纹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草药放置桶(13)的下端外面固定连接有下连接环(8),下连接环(8)为中空的圆柱体,下连接环(8)的外侧壁带有外螺纹,所述盆盖(11)向外转动打开所述盆体(9)后,桶盖(14)通过螺纹与下连接环(8)相连接。此时桶盖(14)既可以支撑中草药放置桶(13),也可以收集中草药放置桶(13)内流出的水,避免污染地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4)边缘与所述盆体(9)内壁为不连续连接。既保证了隔板(4)与盆体(9)稳固连接,又有利于泡脚仓与加热仓内的液体互通,有利于热量的传递。所述升降转杆(2)下端向下伸出至所述套筒(1)的下端口外,升降转杆(2)下端固定连接有防脱帽(3)。所述草药放置桶(13)的侧壁上也密布有内外通透设置的透液流通孔。

在本发明中,盆盖的俯视图形状为圆形方孔钱币样,美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