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3568发布日期:2018-08-17 07:45阅读:17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特指一种真空穴靠近容器口设置的保温容器。



背景技术:

在保温容器的技术领域中,为了保证保温效果,需要在外壳上开设真空穴,并通过真空穴将内胆与外壳之间的空气抽出而形成真空状态。如图1所示,现有的保温容器通常将真空穴91设置在容器的底部,并通过一不锈钢片92贴在容器底部的真空穴91处,从而隐藏真空穴91。容器正常放置时,容器底部与桌面接触,这就导致人们在放置容器时,容器底部容易与桌面产生磕碰,而磕碰则会导致真空穴91开裂,破坏保温容器的真空状态,使容器保温功能失效。此外,用这种方式设置真空穴91还会造成底部内凹,影响容器的美观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保温容器,可以解决由于容器底部容易产生磕碰,使得设于容器底部的真空穴容易开裂而使容器保温功能失效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温容器,包括:

一外壳和一内胆,所述内胆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内胆内部形成有保温容器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通过所述内胆顶部的容器口与保温容器外连通;

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容器口处形成有向所述容器口收缩的收缩段,所述收缩段的顶部与所述内胆的顶部密闭连接,且所述收缩段上形成有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设有一真空穴,通过所述真空穴抽取所述外壳与所述内胆之间的空间内的空气以使该空间内为真空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将真空穴设置在靠近容器口的弯折部,强度较好,从而保护真空穴,防止容器底部磕碰而导致真空穴开裂、容器保温功能失效。将真空穴放在容器底部会占用底部高度空间(即内胆底部需距外壳底部一定高度),使得容器的容量减少,而本发明将真空穴放在容器口部,内胆只需在口部对应真空穴的位置处设计一向内凹陷的封水筋即可,并不会影响容器的容量,整体上相比于现有将真空穴设置在底部增加了容量。

本发明保温容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覆盖于所述弯折部的表面的盖圈,通过所述盖圈遮盖所述真空穴。

本发明保温容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弯折部具有一顶面和一侧面,所述盖圈对应所述弯折部的顶面形成有一顶壁,所述盖圈对应所述弯折部的侧面形成有一侧壁,且所述盖圈的顶壁与所述弯折部的顶面相适配,所述盖圈的侧壁与所述弯折部的侧面相适配。

本发明保温容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收缩段的顶部形成有与所述弯折部的顶面连接的封口部,所述封口部的顶部与所述内胆的顶部密闭连接;所述盖圈的顶壁覆盖于所述弯折部的顶面,且所述盖圈的顶壁的端面抵靠于所述封口部。

本发明保温容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弯折部的侧面为竖直的柱面,通过所述弯折部的侧面与所述盖圈的侧壁配合,使得所述盖圈套设于所述弯折部、并与所述弯折部过盈连接。

本发明保温容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弯折部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盖圈相适配的凸台,所述凸台的端面与所述盖圈的端面相对,且所述凸台与所述盖圈的外边沿对齐,以使连接后的所述外壳与所述盖圈的外表面平整。

本发明保温容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真空穴设置于所述弯折部的侧面,所述弯折部的侧面的高度适配于所述真空穴的直径。

本发明保温容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真空穴设置于所述弯折部的顶面,所述弯折部的顶面为环状面,所述环状面的宽度适配于所述真空穴的直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保温容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保温容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保温容器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保温容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保温容器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内胆;11-容器口;20-外壳;201-凸台端面;22-封口部;21-弯折部;211-弯折部顶面;212-弯折部侧面;30-盖圈;31-盖圈顶壁;32-盖圈侧壁;40-真空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温容器,其内胆与外壳之间真空,且用于抽真空的真空穴位于靠近容器口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位于容器底部的真空穴容易因磕碰而损坏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保温容器进行说明。

如图2至图7所示,本发明保温容器包括一外壳20和一内胆10,内胆10置于外壳20内,且内胆10内部形成有该保温容器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通过内胆10顶部的容器口11与保温容器外连通。外壳20靠近容器口11处形成有向容器口11收缩的收缩段,该收缩段的顶部与内胆10的顶部密闭连接,且收缩段上形成有一弯折部21,该弯折部21上设有一真空穴40,通过真空穴40抽取外壳20与内胆10之间的空间内的空气以使该空间内为真空状态,从而使得该保温容器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该保温容器还包括覆盖于弯折部21的表面的盖圈30,通过盖圈30遮盖真空穴40,从而保护真空穴40,防止真空穴40由于磕碰等原因损坏,同时也提升保温容器外观的美观程度。

较佳地,盖圈30在外壳喷漆后安装。由于弯折部21无需喷漆,现有做法中需要在弯折部21处贴上胶带后喷漆,以避免弯折部21沾到漆,而通过设置盖圈30,即使弯折部21表面喷到漆也可以通过盖圈30覆盖,因此盖圈30的设置还省去了贴胶带的步骤,便于保温容器的制作。优选地,盖圈30为不锈钢圈。

弯折部21具有一顶面和一侧面,弯折部顶面211为圆环状面,弯折部侧面212为竖直的圆柱面。盖圈30对应弯折部顶面211具有一顶壁31,盖圈30对应弯折部侧面212具有一侧壁32,且盖圈顶壁31与弯折部顶面211相适配,盖圈顶壁31覆盖于弯折部顶面211,盖圈侧壁32与弯折部侧面212相适配,盖圈侧壁32覆盖于弯折部侧面212。进一步地,弯折部顶面211为水平面,使得弯折部21的截面呈倒l形,对应地,盖圈30的截面也呈倒l形。

较佳地,收缩段的顶部形成有与弯折部21的顶面连接的封口部22,该封口部22的顶部与内胆10的顶部密闭连接。盖圈顶壁31覆盖于弯折部顶面211时,盖圈顶壁31的端面抵靠于封口部22的底部,从而使得盖圈顶壁31的端面较好地隐藏于弯折部顶面211与封口部22的连接处,提升保温容器外观的美观程度。

弯折部侧面212与盖圈的侧壁32配合,使得盖圈30套设于弯折部21、并与弯折部21过盈连接。进一步地,由于过盈量较小,可采用压入法将盖圈30压入外壳20从而覆盖于弯折部21的表面。

较佳地,外壳20靠近弯折部21的底部形成有与盖圈30相适配的凸台,且凸台具有与弯折部侧面212邻接的端面,凸台端面201与盖圈30的端面相对,且凸台与盖圈30的外边沿对齐,以使连接后的外壳20与盖圈30的外表面平整,提升保温容器外观的美观程度。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真空穴40设置于弯折部侧面212,弯折部侧面212的高度适配于真空穴40的直径。为减小容器体积,弯折部21下方的外壳20沿内胆的外表面设置,弯折部21凸出于外壳20表面,使得弯折部21与内胆10之间留设有供设置真空穴40的间隙。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真空穴40设置于弯折部顶面211,弯折部顶面211为环状面,其宽度适配于真空穴40的直径。弯折部21下方的外壳20沿内胆的外表面竖直设置,

本发明保温容器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将真空穴设置在靠近容器口的弯折部,从而保护真空穴,防止容器底部磕碰而导致真空穴开裂、容器保温功能失效。此外,由于底部不设置真空穴,使得底部平整,外观较好。

通过设置盖圈遮住弯折部及真空穴,加强了对真空穴的防护,防止真空穴损坏导致容器保温功能失效,且使得保温容器外观好。在喷漆步骤后安装盖圈还可省去在弯折部上粘贴胶带的工序,使容器的制作更为简便。此外,盖圈顶壁的端面隐藏于阴角处,侧壁的端面与凸台的端面相对,使得盖圈安装后,容器表面平整,提升容器外观效果。将真空穴放在容器底部会占用底部高度空间(即内胆底部需距外壳底部一定高度),使得容器的容量减少,而本发明将真空穴放在容器口部,内胆只需在口部对应真空穴的位置处设计一向内凹陷的封水筋即可,并不会影响容器的容量,整体上相比于现有将真空穴设置在底部增加了容量。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