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人像识别装置的传递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8267发布日期:2018-10-12 19:5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传递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人像识别装置的传递窗。



背景技术:

传递窗是一种洁净室的辅助设备,主要用于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小件物品的传递,以减少洁净室的开门次数,把对洁净室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在一些高级的洁净室,对于物品的无菌性或洁净度有严格的要求,因此物品的传递具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需要由专人来传递。故而传递窗的开闭,只能由一些具有权限的人员来完成。传统的方法通过设置密码或者钥匙来实现权限。但是若遇到不负责的人员,密码和钥匙容易被泄露或挪用,导致谁都可以开闭传递窗,权限得不到有效保护,影响了传递物品的质量。因此提供一种权限保护性好且密封性能优秀的传递窗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权限保护性好且密封性能优秀的传递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具有人像识别装置的传递窗,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递窗箱体、传递窗前门、传递窗后门;所述传递窗箱体内部设有前后两侧均设置取物口的容纳腔以及可以使容纳腔移动的通道;所述传递窗前门及传递窗后门左右错位设置在传递窗箱体前后两侧,传递窗前门与传递窗后门均与所述容纳腔移动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可以通过在移动通道中左右移动使取物口与传递窗前门或传递窗后门相连通;并且当容纳腔一侧取物口与传递窗前门或传递窗后门相连通时,另一侧取物口与传递窗前门或传递窗后门完全不连通,所述取物口外侧设置取物门;所述传递窗前后两侧均设置人像识别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取物门内侧边缘设置第一密封条;所述取物口,与第一密封条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条设置楔形突起;所述第一密封条相对应的位置封条凹槽;所述封条凹槽侧壁与移动块相连接,所述移动块通过弹簧与固定块相连接;所述封条凹槽侧壁可以沿弹簧伸缩的方向移动。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移动通道底部设置有传输装置;所述容纳腔设置在传输装置上。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沿所述容纳腔移动通道延伸方向,在位于容纳腔顶部外表面处设置滑动导轨;所述容纳腔移动通道顶部内表面,与滑动导轨相对应处设置滑动导靴;所述滑动导轨可以卡入滑动导靴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递窗还包括控制单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递窗前门、传递窗后门均铰连接于传递窗箱体;所述传递窗前门、传递窗后门均设置电子锁。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传递窗前门、传递窗后门均设置观察窗;所述取物门设置观察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设置杀菌装置。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底部设置传送带,其传送方向指向两侧的取物口。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托盘。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权限保护性好且密封性能优秀的传递窗。本发明设置人像识别系统,从而保证了只有拥有特定权限的人员才能打开传递窗进行物品的传递,权限保护性好,保证了传递物品的质量。同时容纳腔取物口外侧设置取物门,保证了容纳腔的密闭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传递窗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容纳腔外部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容纳腔内部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的组合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滑动导轨与滑动导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传递窗箱体、11为容纳腔、111为取物口、112为取物门、112a为取物门观察窗、113为杀菌装置、114为传送带、115为托盘、116为滑动导轨、12为纳腔移动通道、121为滑动导靴、13为传输装置、2为传递窗前门、3为传递窗后门、4为控制单元、5为第一密封条、51为封条凹槽、52为封条凹槽侧壁、53为移动块、54为弹簧、55为固定块、6为第二密封条、61为楔形突起、7为电子锁、8为观察窗、9为人像识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7所示,一种具有人像识别装置的传递窗,包括传递窗箱体1、传递窗前门2、传递窗后门3;传递窗箱体1内部设有前后两侧均设置取物口111的容纳腔11以及可以使容纳腔11做左右移动的通道12。

传递窗前门2、传递窗后门3两者左右错位设置。传递窗前门2设置在传递窗箱体1前侧右部、传递窗后门3设置在传递窗箱体1后侧左部,传递窗前门2与传递窗后门3均与容纳腔移动通道12连通。容纳腔11通过设置在移动通道12底部的传输装置13在移动通道12中做左右运动。本实施例传输装置13采用传送带,因为其结构简单,运行平稳。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常规的使容纳腔11运动的方式。当容纳腔11移动到移动通道12的右侧时,一侧的取物口111可与传递窗前门2相连通,取物口111与传递窗前门2的门洞形状大小一致,两者可完全连通,而此时传递窗后门3与容纳腔11另一侧的取物口111完全不连通。当容纳腔11移动到移动通道12的左侧时,情况正好相反。容纳腔11一侧取物口111与传递窗后门3相连通,另一侧取物口111与传递窗前门2完全不连通。取物口111外侧设置取物门112,保证容纳腔11的密封性。当有物品需要传递时,操作人员操控容纳腔11移动到移动通道12的右侧,打开传递窗前门2和取物门112,将物品由一侧的取物口111放入容纳腔11中。操控容纳腔11移动到移动通道12的左侧,打开传递窗后门3及取另一侧物门112,将物品从另一侧的取物口111取走。该设置保证了容纳腔11一侧取物口111与外界连通时,另一侧取物口111与外界相隔离。从而能够保证传递窗两边空间的隔离性,并且结构简单,运行稳定。

取物门112内侧边缘设置第一密封条5;所述取物口111边缘,与第一密封条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密封条6。第二密封条6正对第一密封条5的一侧设置弹性材料制成的楔形突起61;第一密封条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封条凹槽51;封条凹槽51一侧侧壁52与移动块53相连接,而移动块53通过弹簧54与固定在取物门112内侧的固定块55相连接。该侧封条凹槽侧壁52可以沿弹簧54伸缩的方向移动。当关门时,第一密封条5和第二密封条6紧密贴合,第二密封条6的楔形突起61卡入第一密封条5的封条凹槽51中,凹槽51侧壁52受到挤压从而带动移动块53向固定块55方向移动,弹簧54被压缩。弹簧54会产生反作用力,使封条凹槽51与楔形突起61结合更加紧密,提高了密封性。

传递窗前门2、传递窗后门3均铰连接于传递窗箱体,通过电子锁7开关。另外传递窗前门2、传递窗后门3均设置观察窗8,取物门112也设置观察窗112a以观察传递的过程,保证传递的顺利进行。

传递窗设置人像识别装置9,传递窗前后两侧均有设置。人像识别装置9扫面人脸,当识别到拥有权限的人员时,锁紧传递窗前门2、传递窗后门3的电子锁7打开,人员可以通过传递窗进行物品的传递。从而保证了只有拥有特定权限的人员才能打开传递窗进行物品传递,权限保护性好,保证了传递物品的质量。

容纳腔11设置杀菌装置113,保证传递物品的洁净性,使细菌等微生物不会被带到另一个空间,提高了隔离性。容纳腔11底部设置传送带114,其传送方向指向两侧的取物口111。传送带114上设置托盘115。传递物品时可以将物品置于托盘115上,通过传送带114的运动,使物品移动到另一侧的取物口111处,使传递更加方便。

容纳腔11顶部的外表面,沿左右方向设置滑动导轨116。同时移动通道12顶部内表面,与滑动导轨116相对应处设置滑动导靴121。滑动导轨116可以卡入滑动导靴121中。该设计类似于电梯里的导轨和导靴,起到引导和限制容纳腔11移动,使其不发生偏离的作用。

传递窗还包括控制单元4,传递窗前后两侧均有设置。传递窗各部分均通过电气系统与控制单元4连接。通过控制单元4实现诸如容纳腔11移动、人像识别装置9识别和解锁等功能,从而实现传递窗各部分的顺畅运行。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