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7577发布日期:2019-12-27 15:0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配有茶漏的茶壶等液体加热容器,可将茶叶放在茶漏里面以实现泡茶的功能,但这种液体加热容器不能够实现茶漏的升降,因此,在泡茶时,只能够将茶漏一直浸泡在茶水中,这样便无法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泡茶的时间,从而会导致泡茶时间过长、茶汤过浓等情况的发生,因而无法确保泡出的茶汤的口感。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茶漏能够升降地液体加热容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上设置有容器入口,所述容器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结构;容器盖,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器入口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容器入口,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安装孔;滤筒,能够从所述容器入口安装到所述容器本体内;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内,与所述滤筒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出到所述容器盖外,并能够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移动;夹持件,能够夹持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伸出所述容器盖外的一端的任一位置上;调节件,设置在所述夹持件上,能够调节所述夹持件的夹持力,并使所述夹持件能够夹持住所述连接杆,或松开所述夹持杆;其中,所述夹持件夹持住所述连接杆时,能够将所述连接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容器盖上,所述夹持件松开所述连接杆时,所述连接杆能够相对所述夹持件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移动,以带动所述滤筒升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盖、滤筒、连接杆、夹持件和调节件,其中,容器本体用于盛装冲泡茶叶等所需的水,容器盖用于打开和关闭容器本体的容器开口,而滤筒用于盛装茶叶等材料,而连接杆用于将滤筒安装在容器本体内,其中,连接杆能够沿安装孔的轴向移动,这样便可通过连接杆的移动来带动滤筒在容器本体内上下运动,从而便可实现滤筒的高度位置调节,而通过设置夹持件,可在连接杆与滤筒的高度位置调节好后,通过夹持件夹持住连接杆,以实现连接杆的固定。而调节件用于调节夹持件的夹持力,这样在需要调节滤筒的高度时,可通过调节件将夹持件的夹持力调小,以使连接杆能够在用户的作用下上下运动,而在滤筒的高度位置调节好后,可通过调节件将夹持件锁紧,以使夹持件能够牢靠地夹持住连接杆,从而使得连接杆能够牢靠地安装在容器盖上。该种设置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滤筒固定在用户希望的任意高度位置上,这样在需要泡茶时,便可将滤筒调节并固定到液面以下,以使滤筒能够浸泡在水中,以进行泡茶等操作。而在泡好茶等后,可先解除夹持件与连接杆之间的夹持配合,然后将连接杆向上提起直到滤筒运动到液面以上,然后即可在容器盖处通过夹持件将连接杆和滤筒固定在该高度位置上,以使滤筒和容器本体中的液体能够分离,这样便可使茶叶与茶水分离,以防止茶叶等继续浸泡在水中,这样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滤筒的安装高度,另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茶叶等的浸泡时间,以防止茶叶等浸泡时间过长而导致茶水等过浓的情况发生。而通过在容器盖上设置安装孔,使得连接杆能够在与滤筒连接后伸出到容器盖外,这样用户便可在液体加热容器外实现对连接杆的高度调节,从而在具体调节滤筒在容器本体内的高度位置时,便不需要打开液体加热容器,因而能够提高滤筒高度调节的便利性。同时该种结构,通过设置调节件,在需要调节滤筒的高度位置时,只需要通过调节件将夹持件松开,而不需要将夹持件完全从容器盖上取下来,这样便可避免夹持件的反复安装。此外,该种结构由于连接杆可上下任意升降,且连接杆升降后,夹持件能够与连接杆的任一高度进行夹持配合,因此,在调节滤筒的高度位置时还可进行无级连续调节,这样便可将滤筒固定在滤筒的任意高度位置上,这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便可根据容器本体内的液面情况,随意调节滤筒高度,从而可使滤筒的高度位置的调节的更加随意,以防止出现有级调节时,滤筒高出液面过多,或滤筒低于液面过多的情况。还有该种结构在调节滤筒的高度位置时,即不需要旋转连接杆,且也没有额外的部件来阻止连接杆的运动,因此使得连接杆能够轻便快速地移动,从而能够使滤筒的高度调节更加方便容易。

其中,通过在容器本体的侧壁上设置出水结构,能够通过出水结构来进行容器本体内的茶水等的倒出,这样在倒出茶水等时,便不用打开容器盖,取出滤筒等,因而能够使茶水等的倒出更加方便。当然,也可不设置出水结构,此时,容器本体内的水可通过容器入口倒出。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在容器本体的侧壁上设置一个孔,然后将连接杆从容器本体的侧壁上的孔伸出,并在容器本体外设置一个夹持结构,以在容器本体外实现对连接杆的夹持安装,此时,也可在夹持结构上设置一个能够调节夹持力的零件,以通过调节夹持力来实现夹持结构对连接杆的锁定和松开。

其中,本申请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即可用于泡茶,也可用于冲泡咖啡或冲泡其它饮品等。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防滑结构,能够增大夹持件与连接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防止夹持件与连接杆相互打滑的情况发生,进而可增大夹持件的夹持力,其中,具体地,可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上设置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强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摩擦系数,当然也可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上设置一些摩擦系数大的材料,以增强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摩擦系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调节件包括: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限位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伸出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上,能够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进行限位配合,以将所述连接件伸出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侧;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伸出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上,能够在所述连接件上向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并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方向挤压所述第二夹持部,以增大所述夹持件对所述连接杆的夹持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在夹持件的两个夹持部上分别设置一个通孔,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然后利用螺栓或螺柱等连接件将两个夹持部串装在一起,此后便可在连接件的一端上设置一个限位件,以实现连接件的一端的限位安装,同时,可在连接件的第二端上设置一个螺母或类似螺母的结构,这样便可将螺母或类似螺母旋拧在连接件上,然后便可通过螺母或类似螺母的旋转,将两个夹持部挤压安装在限位件与驱动件之间,从而便能够增大两个夹持部之间的夹持力,以通过夹持件实现连接杆的固定。而在需要移动连接杆而调节滤筒的高度位置时,可反向移动驱动件,以增大限位件与驱动件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使夹持件放开连接杆,这样连接杆便能够上下移动而带动滤筒上下升降,而在滤筒的高度位置调节到位后,又可通过驱动件,将夹持件的夹持力调小,以使夹持件能够将连接杆固定安装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与所述驱动件配合的一端上设置有螺纹,所述驱动件包括一能够与所述螺纹连接件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通过螺柱、螺栓等螺纹连接件来将两个夹持部串在一起,而在连接件为螺栓时,可通过螺栓的螺帽来进行螺栓的固定,而在连接件为螺柱时,可通过额外设置的第二螺母来进行螺柱的限位固定。同时,可在夹持件的另一侧上设置一个第一螺母,这样可通过第一螺母在螺柱或螺栓上的运动而锁紧夹持件,具体地,可在连接杆固定后,拧紧第一螺母,以实现连接杆的固定,而在需要移动连接杆时,可将第一螺母拧松,以使夹持件能够放开对连接杆的夹持,以使连接杆能够上下带动滤筒一起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母上设置有旋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螺母上设置旋钮,这样可通过旋钮的转动来带动第一螺母进行转动,从而便可通过旋钮来实现第一螺母的锁紧,以增大夹持件的夹持力,以及通过旋钮来松开第一螺母,以减小夹持件的夹持力。该种设置,可通过旋钮来实现第一螺母的转动,从而能够使第一螺母的转动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当然,也可不设置旋钮,而直接通过扳手等来实现第一螺母的旋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包括所述第一夹持部和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夹持板,与所述第一夹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夹持板包括所述第二夹持部和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的第二安装部;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能够转动地连接。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板来实现对连接杆的夹持安装,具体地,可通过两个夹持部来具体与需要夹持的物体,即连接杆进行配合,以实现夹持。同时可将两个安装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一起,以实现两个夹持板之间的安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面相适配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面相适配的第二卡槽,所述夹持件能够将所述连接杆夹持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之间。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两个夹持部相互靠近的面上均设置一个卡槽,这样可通过两个卡槽从连接杆的两侧将连接杆包裹住,从而可防止连接杆在两个夹持板之间相互左右窜动的情况发生。

其中,优选地,可将第一夹持部与连接杆配合的部分向外凸起并形成一弧形结构,这样第一卡槽便可通过弧形结构形成,同理,可将第二夹持部与连接杆配合的部分向外凸起并形成另一弧形结构,这样第二卡槽便可通过另一弧形结构形成,该种设置由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是通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向外凸起的弧形结构而形成的,因而便不用额外增大每个夹持部的厚度,且也不会降低每个夹持部的强度,从而能够在确保每个夹持板的厚度都较薄的同时,确保每个夹持板的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壁上和/或所述第二卡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防滑结构,能够增大夹持件与连接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防止夹持件与连接杆相互打滑的情况发生,进而可增大夹持件的夹持力,其中,具体地,可在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槽壁上设置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强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摩擦系数,当然也可在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槽壁上设置一些摩擦系数大的材料,以增强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摩擦系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提手。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容器盖上设置提手,使得用户可通过提手来进行容器盖的打开和关闭,因而可提高容器盖的操作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出到所述容器盖外的一端上设置有把手。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把手来操作连接杆的升降,进而实现对滤筒的升降操作,而设置把手一方面便于用户对连接杆的操作,防止连接杆在升降时打滑,另一方面设置把手也便于用户握住连接杆而上下升降连接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所述提手时,所述安装孔对应所述提手设置,并贯穿所述提手。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将安装孔对应设置在容器盖的提手处,这样使得提手和安装孔都能够重合设置在容器盖的中部,而提手和安装孔重合设置,能够使容器盖的结构更加合理美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滤筒包括筒体和筒盖,所述筒体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多个滤孔,所述筒盖能够打开或关闭地盖装在所述筒体的开口端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滤筒设置成带盖的结构,此时滤筒包括筒体和筒盖,其中,筒体用于装茶叶等,而筒盖用于关闭或打开筒体的开口。其中,连接杆的一端既可安装在筒体上,也可安装在筒盖上,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但优选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筒盖上。而通过在筒体上设置有滤孔使得容器本体内,滤筒外的水能够进入到滤筒内,以使滤筒内外的水进行交换,进而即可实现泡茶等操作。

当然,在其它技术方案中,也可将滤筒设置成不带盖的结构,此时,滤筒只包括一个单独的筒体,而不包括筒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筒体和所述筒盖通过螺纹安装在一起,或所述筒体和所述筒盖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一起。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筒体和筒盖可优选通过螺纹、卡扣等安装方式安装在一起,因为螺纹安装、卡扣安装都是比较常见且牢靠的安装方式,因而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还能够确保安装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筒体和所述筒盖能够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当然,所述筒盖也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筒体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滤筒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筒盖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直接将连接杆设置在筒盖上,然后将筒盖盖装在筒体上,这样便可通过连接杆与筒体的配合带动滤筒进行升降。当然,在另一技术方案中,连接杆也可直接设置在筒体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筒盖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连接杆与筒盖既可设置成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增强连接杆与筒盖的连接强度,当然,连接杆与筒盖也可拆卸地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本体为透明容器,和/或所述容器盖为透明盖,和/或所述滤筒为透明筒。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容器本体设置为透明容器,或将容器盖设置为透明盖,或将滤筒为透明筒,从而能够通过容器本体或容器盖或透明筒观看到容器本体或滤筒内的茶叶情况,也能够在泡茶时观看具体的泡茶过程,从而使得用户能够随时掌握泡茶情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内或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外。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设置加热装置能够加热容器本体内的水。而优选地,可将加热装置以及供电装置等都直接设置在容器本体上,这样可将液体加热容器设置成一个液体加热杯或类似液体加热杯的结构。此时,加热装置既可安装在容器本体内,也可安装在容器本体外。

在上述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底座和加热装置,所述容器本体能够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上或设置在所述底座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还可在容器本体的底部设置一个底座,而通过设置底座一方面能够提供一个放置容器本体的平台,另一方面可通过底座为加热装置提供电源,或者通过底座来控制容器本体的具体工作,比如控制加热功率,加热时间等。而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容器本体,其中,具体地,加热装置既可安装在底座内,也可安装在容器本体上,而加热装置的位置,可根据实际设置。该种结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盖和底座,因而可将液体加热容器设置成一茶壶或类似茶壶的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本体上还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水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容器本体的出水结构处设置一个盖体,这样可通过盖体来进行出水结构的打开和关闭,这样可防止出水结构长期敞开,因而可在泡茶等操作时,将出水结构关闭,以锁住容器本体内的热量以及茶香等,这样便可防止热量外泄,提高产品的加热效率,从而确保泡茶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容器盖的所述安装孔处,用于密封所述安装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容器盖的安装孔处设置一个密封圈,这样可通过密封圈将安装孔密封,从而可防止容器本体内的热气、茶香等从安装孔处泄漏,这样即可锁住茶香和热气,以提高产品泡茶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本体上设置有手柄。其中,通过设置手柄能够使容器本体更便利的进行移动,从而更利于倒茶、清洗等操作。

其中,具体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控制板、外壳、电源等结构。

其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为加热杯、茶壶或者咖啡壶,当然,液体加热容器也可为除加热杯、茶壶和咖啡壶之外的其它产品。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滤筒和连接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容器本体,12出水结构,2容器盖,22提手,3滤筒,32筒体,34筒盖,4连接杆,42把手,5夹持件,52第一夹持板,54第二夹持板,6调节件,62螺纹连接件,64第一螺母,642旋钮,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容器盖2、滤筒3、连接杆4、夹持件5和调节件6。具体地,容器本体1上设置有容器入口,容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结构;容器盖2,安装在容器本体1的容器入口处,用于打开或关闭容器入口,容器盖2上设置有安装孔;滤筒3,能够从容器入口安装到容器本体1内;连接杆4,连接杆4的一端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与滤筒3连接,连接杆4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孔伸出到容器盖2外,并能够沿安装孔的轴向移动;夹持件5,能够夹持安装在连接杆4伸出容器盖2外的一端的任一位置上;调节件6,设置在夹持件5上,能够调节夹持件5的夹持力,并使夹持件5能够夹持住连接杆4,或松开夹持杆;其中,夹持件5夹持住连接杆4时,能够将连接杆4固定安装在容器盖2上,夹持件5松开连接杆4时,连接杆4能够相对夹持件5沿安装孔的轴向移动,以带动滤筒3升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容器盖2、滤筒3、连接杆4、夹持件5和调节件6,其中,容器本体1用于盛装冲泡茶叶等所需的水,容器盖2用于打开和关闭容器本体1的容器开口,而滤筒3用于盛装茶叶等材料,而连接杆4用于将滤筒3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其中,连接杆4能够沿安装孔的轴向移动,这样便可通过连接杆4的移动来带动滤筒3在容器本体1内上下运动,从而便可实现滤筒3的高度位置调节,而通过设置夹持件5,可在连接杆4与滤筒3的高度位置调节好后,通过夹持件5夹持住连接杆4,以实现连接杆4的固定。而调节件6用于调节夹持件5的夹持力,这样在需要调节滤筒3的高度时,可通过调节件6将夹持件5的夹持力调小,以使连接杆4能够在用户的作用下上下运动,而在滤筒3的高度位置调节好后,可通过调节件6将夹持件5锁紧,以使夹持件5能够牢靠地夹持住连接杆4,从而使得连接杆4能够牢靠地安装在容器盖2上。该种设置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滤筒3固定在用户希望的任意高度位置上,这样在需要泡茶时,便可将滤筒3调节并固定到液面以下,以使滤筒3能够浸泡在水中,以进行泡茶等操作。而在泡好茶等后,可先解除夹持件5与连接杆4之间的夹持配合,然后将连接杆4向上提起直到滤筒3运动到液面以上,然后即可在容器盖2处通过夹持件5将连接杆4和滤筒3固定在该高度位置上,以使滤筒3和容器本体1中的液体能够分离,这样便可使茶叶与茶水分离,以防止茶叶等继续浸泡在水中,这样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滤筒3的安装高度,另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茶叶等的浸泡时间,以防止茶叶等浸泡时间过长而导致茶水等过浓的情况发生。而通过在容器盖2上设置安装孔,使得连接杆4能够在与滤筒3连接后伸出到容器盖2外,这样用户便可在液体加热容器外实现对连接杆4的高度调节,从而在具体调节滤筒3在容器本体1内的高度位置时,便不需要打开液体加热容器,因而能够提高滤筒3高度调节的便利性。同时该种结构,通过设置调节件6,在需要调节滤筒3的高度位置时,只需要通过调节件6将夹持件5松开,而不需要将夹持件5完全从容器盖2上取下来,这样便可避免夹持件5的反复安装。此外,该种结构由于连接杆4可上下任意升降,且连接杆4升降后,夹持件5能够与连接杆4的任一高度进行夹持配合,因此,在调节滤筒3的高度位置时还可进行无级连续调节,这样便可将滤筒3固定在滤筒3的任意高度位置上,这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便可根据容器本体1内的液面情况,随意调节滤筒3高度,从而可使滤筒3的高度位置的调节的更加随意,以防止出现有级调节时,滤筒3高出液面过多,或滤筒3低于液面过多的情况。还有该种结构在调节滤筒3的高度位置时,即不需要旋转连接杆4,且也没有额外的部件来阻止连接杆4的运动,因此使得连接杆4能够轻便快速地移动,从而能够使滤筒3的高度调节更加方便容易。

其中,通过在容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出水结构12,能够通过出水结构12来进行容器本体1内的茶水等的倒出,这样在倒出茶水等时,便不用打开容器盖2,取出滤筒3等,因而能够使茶水等的倒出更加方便。当然,也可不设置出水结构12,此时,容器本体1内的水可通过容器入口倒出。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在容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一个孔,然后将连接杆4从容器本体1的侧壁上的孔伸出,并在容器本体1外设置一个夹持结构,以在容器本体1外实现对连接杆4的夹持安装,此时,也可在夹持结构上设置一个能够调节夹持力的零件,以通过调节夹持力来实现夹持结构对连接杆4的锁定和松开。

其中,本申请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即可用于泡茶,也可用于冲泡咖啡或冲泡其它饮品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夹持件5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滑结构,能够增大夹持件5与连接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防止夹持件5与连接杆相互打滑的情况发生,进而可增大夹持件5的夹持力,其中,具体地,可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上设置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强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摩擦系数,当然也可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上设置一些摩擦系数大的材料,以增强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摩擦系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夹持件5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调节件6包括:连接件,安装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连接件的第一端从第一通孔伸出,连接件的第二端从第二通孔伸出;限位件,设置在连接件伸出第一通孔的一端上,能够与第一夹持部进行限位配合,以将连接件伸出第一通孔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夹持部远离第二夹持部的一侧;驱动件,设置在连接件伸出第二通孔的一端上,能够在连接件上向靠近限位件的方向移动,并向第一夹持部的方向挤压第二夹持部,以增大夹持件5对连接杆4的夹持力。

在该实施例中,可在夹持件5的两个夹持部上分别设置一个通孔,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然后利用螺栓或螺柱等连接件将两个夹持部串装在一起,此后便可在连接件的一端上设置一个限位件,以实现连接件的一端的限位安装,同时,可在连接件的第二端上设置一个螺母或类似螺母的结构,这样便可将螺母或类似螺母旋拧在连接件上,然后便可通过螺母或类似螺母的旋转,将两个夹持部挤压安装在限位件与驱动件之间,从而便能够增大两个夹持部之间的夹持力,以通过夹持件5实现连接杆4的固定。而在需要移动连接杆4而调节滤筒3的高度位置时,可反向移动驱动件,以增大限位件与驱动件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使夹持件5放开连接杆4,这样连接杆4便能够上下移动而带动滤筒3上下升降,而在滤筒3的高度位置调节到位后,又可通过驱动件,将夹持件5的夹持力调小,以使夹持件5能够将连接杆4固定安装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件为螺纹连接件62,螺纹连接件62与驱动件配合的一端上设置有螺纹,驱动件包括一能够与螺纹连接件62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64。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通过螺柱、螺栓等螺纹连接件62来将两个夹持部串在一起,而在连接件为螺栓时,可通过螺栓的螺帽来进行螺栓的固定,而在连接件为螺柱时,可通过额外设置的第二螺母来进行螺柱的限位固定。同时,可在夹持件5的另一侧上设置一个第一螺母64,这样可通过第一螺母64在螺柱或螺栓上的运动而锁紧夹持件5,具体地,可在连接杆4固定后,拧紧第一螺母64,以实现连接杆4的固定,而在需要移动连接杆4时,可将第一螺母64拧松,以使夹持件5能够放开对连接杆4的夹持,以使连接杆4能够上下带动滤筒3一起移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螺母64上设置有旋钮642。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螺母64上设置旋钮642,这样可通过旋钮642的转动来带动第一螺母64进行转动,从而便可通过旋钮642来实现第一螺母64的锁紧,以增大夹持件5的夹持力,以及通过旋钮642来松开第一螺母64,以减小夹持件5的夹持力。该种设置,可通过旋钮642来实现第一螺母64的转动,从而能够使第一螺母64的转动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当然,也可不设置旋钮642,而直接通过扳手等来实现第一螺母64的旋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夹持件5包括:第一夹持板52,第一夹持板52包括第一夹持部和与第一夹持部连接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夹持板54,与第一夹持板52相对设置,第二夹持板54包括第二夹持部和与第二夹持部连接的第二安装部;其中,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能够转动地连接。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板来实现对连接杆4的夹持安装,具体地,可通过两个夹持部来具体与需要夹持的物体,即连接杆4进行配合,以实现夹持。同时可将两个安装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一起,以实现两个夹持板之间的安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部靠近第二夹持部的一面上设置有与连接杆4的侧壁面相适配的第一卡槽,第二夹持部靠近第一夹持部的一面上设置有与连接杆4的侧壁面相适配的第二卡槽,夹持件5能够将连接杆4夹持安装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两个夹持部相互靠近的面上均设置一个卡槽,这样可通过两个卡槽从连接杆4的两侧将连接杆4包裹住,从而可防止连接杆4在两个夹持板之间相互左右窜动的情况发生。

其中,优选地,可将第一夹持部与连接杆4配合的部分向外凸起并形成一弧形结构,这样第一卡槽便可通过弧形结构形成,同理,可将第二夹持部与连接杆4配合的部分向外凸起并形成另一弧形结构,这样第二卡槽便可通过另一弧形结构形成,该种设置由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是通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向外凸起的弧形结构而形成的,因而便不用额外增大每个夹持部的厚度,且也不会降低每个夹持部的强度,从而能够在确保每个夹持板的厚度都较薄的同时,确保每个夹持板的强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卡槽的槽壁上和/或第二卡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滑结构,能够增大夹持件5与连接杆4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防止夹持件5与连接杆4相互打滑的情况发生,进而可增大夹持件5的夹持力,其中,具体地,可在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槽壁上设置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强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摩擦系数,当然也可在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槽壁上设置一些摩擦系数大的材料,以增强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摩擦系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容器盖2上设置有提手22。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容器盖2上设置提手22,使得用户可通过提手22来进行容器盖2的打开和关闭,因而可提高容器盖2的操作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连接杆4通过安装孔伸出到容器盖2外的一端上设置有把手42。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把手42来操作连接杆4的升降,进而实现对滤筒3的升降操作,而设置把手42一方面便于用户对连接杆4的操作,防止连接杆4在升降时打滑,另一方面设置把手42也便于用户握住连接杆4而上下升降连接杆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容器盖2上设置有提手22时,安装孔对应提手22设置,并贯穿提手22。

在该些实施例中,将安装孔对应设置在容器盖2的提手22处,这样使得提手22和安装孔都能够重合设置在容器盖2的中部,而提手22和安装孔重合设置,能够使容器盖2的结构更加合理美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滤筒3包括筒体32和筒盖34,筒体32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筒体32上设置有多个滤孔,筒盖34能够打开或关闭地盖装在筒体32的开口端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滤筒3设置成带盖的结构,此时滤筒3包括筒体32和筒盖34,其中,筒体32用于装茶叶等,而筒盖34用于关闭或打开筒体32的开口。其中,连接杆4的一端既可安装在筒体32上,也可安装在筒盖34上,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但优选地,连接杆4的一端安装在筒盖34上。而通过在筒体32上设置有滤孔使得容器本体1内,滤筒3外的水能够进入到滤筒3内,以使滤筒3内外的水进行交换,进而即可实现泡茶等操作。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将滤筒3设置成不带盖的结构,此时,滤筒3只包括一个单独的筒体32,而不包括筒盖3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筒体32和筒盖34通过螺纹安装在一起,或筒体32和筒盖34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一起。

在该些实施例中,筒体32和筒盖34可优选通过螺纹、卡扣等安装方式安装在一起,因为螺纹安装、卡扣安装都是比较常见且牢靠的安装方式,因而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还能够确保安装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筒体32和筒盖34能够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当然,筒盖34也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筒体32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连接杆4靠近滤筒3的一端设置在筒盖34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直接将连接杆4设置在筒盖34上,然后将筒盖34盖装在筒体32上,这样便可通过连接杆4与筒体32的配合带动滤筒3进行升降。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杆4也可直接设置在筒体32上。

进一步,优选地,连接杆4与筒盖34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连接杆4与筒盖34既可设置成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增强连接杆4与筒盖34的连接强度,当然,连接杆4与筒盖34也可拆卸地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容器本体1为透明容器,和/或容器盖2为透明盖,和/或滤筒3为透明筒。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将容器本体1设置为透明容器,或将容器盖2设置为透明盖,或将滤筒3为透明筒,从而能够通过容器本体1或容器盖2或透明筒观看到容器本体1或滤筒3内的茶叶情况,也能够在泡茶时观看具体的泡茶过程,从而使得用户能够随时掌握泡茶情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容器本体1内或设置在容器本体1外。

在该些实施例中,设置加热装置能够加热容器本体1内的水。而优选地,可将加热装置以及供电装置等都直接设置在容器本体1上,这样可将液体加热容器设置成一个液体加热杯或类似液体加热杯的结构。此时,加热装置既可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也可安装在容器本体1外。

在上述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底座7和加热装置,容器本体1能够安装在底座7上,加热装置设置在容器本体1上或设置在底座7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还可在容器本体1的底部设置一个底座7,而通过设置底座7一方面能够提供一个放置容器本体1的平台,另一方面可通过底座7为加热装置提供电源,或者通过底座7来控制容器本体1的具体工作,比如控制加热功率,加热时间等。而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容器本体1,其中,具体地,加热装置既可安装在底座7内,也可安装在容器本体1上,而加热装置的位置,可根据实际设置。该种结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容器盖2和底座7,因而可将液体加热容器设置成一茶壶或类似茶壶的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容器本体1上还设置有盖体,盖体能够打开或关闭出水结构12。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容器本体1的出水结构12处设置一个盖体,这样可通过盖体来进行出水结构12的打开和关闭,这样可防止出水结构12长期敞开,因而可在泡茶等操作时,将出水结构12关闭,以锁住容器本体1内的热量以及茶香等,这样便可防止热量外泄,提高产品的加热效率,从而确保泡茶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在容器盖2的安装孔处,用于密封安装孔。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容器盖2的安装孔处设置一个密封圈,这样可通过密封圈将安装孔密封,从而可防止容器本体1内的热气、茶香等从安装孔处泄漏,这样即可锁住茶香和热气,以提高产品泡茶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容器本体1上设置有手柄。其中,通过设置手柄能够使容器本体1更便利的进行移动,从而更利于倒茶、清洗等操作。

其中,具体地,底座7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控制板、外壳、电源等结构。

其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为加热杯、茶壶或者咖啡壶,当然,液体加热容器也可为除加热杯、茶壶和咖啡壶之外的其它产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